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外电场下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分子模拟
1
作者
杨珊珊
宁正福
吕方涛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2,共7页
针对外电场下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电动现象认识不清、界面双电层微观特性通过宏观实验难以准确表征的问题,从微观角度出发,探究外电场下双电层电动现象对润湿性以及原油渗流的影响,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了外电场下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模...
针对外电场下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电动现象认识不清、界面双电层微观特性通过宏观实验难以准确表征的问题,从微观角度出发,探究外电场下双电层电动现象对润湿性以及原油渗流的影响,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了外电场下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模型,探究313 K、20 MPa下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在电场作用下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施加电场后,溶液离子扩散程度减弱,双电层发生膨胀,作用在带电表面的静电相互作用使水膜更厚更稳定,这有利于岩石表面的水润湿性;电场强度越大,双电层离子密度越大,电黏度效应增强,受界面黏性阻力影响,油相渗流速度增加,但增幅有限;地层水溶液内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更强的离子水化作用,改变电场强度后,不同离子水化程度变化不同。研究成果对外电场下致密储层微观理论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层
外电场
电动效应
分子动力学
致密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龙油页岩干酪根热解特性分子动力学模拟
2
作者
吕方涛
宁正福
+1 位作者
康瑛
刘蓓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古龙页岩油在开发过程中面临油气同出、油品差异大等问题,成烃演化后储层中流体组分组成是影响其有效开发的首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了古龙油页岩典型的干酪根基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温度下的干酪根热...
古龙页岩油在开发过程中面临油气同出、油品差异大等问题,成烃演化后储层中流体组分组成是影响其有效开发的首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了古龙油页岩典型的干酪根基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温度下的干酪根热解模拟,分析了干酪根热解产物组成以及干酪根基质孔隙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干酪根热解产物中的C1—C5短碳链烃类比例较高,对应着较高的气油比,这与古龙页岩油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所得到的结果一致;干酪根热解效果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过高温度反而会抑制干酪根的热解,2500K为最佳热解温度;干酪根热解生成的大量产物堵塞干酪根基质孔隙且伴随着干酪根骨架的坍塌导致基质孔隙度降低,但伴随着后续排烃的进行使得孔隙度大幅上升,从而有利于干酪根热解的进一步开展。研究成果为古龙页岩油的赋存和运移以及实际现场开发中的有效动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
页岩油
干酪根
热解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分子动力学模拟
3
作者
杨珊珊
宁正福
吕方涛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8-863,共6页
致密储层润湿性受储层表面双电层的微观影响显著,注CO_(2)已成为致密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为探究致密储层提高采收率方法如何影响界面双电层特性及润湿性,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了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模型,探究温度为313 K、压力为2...
致密储层润湿性受储层表面双电层的微观影响显著,注CO_(2)已成为致密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为探究致密储层提高采收率方法如何影响界面双电层特性及润湿性,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了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模型,探究温度为313 K、压力为20 MPa时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的特征,进而研究了相同条件下超临界CO_(2)在油水体系的传质作用以及在水岩界面的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层水中离子受不同静电作用影响,在岩石表面和体相中呈现不同密度分布,离带电岩石表面越远,净电荷密度越低;超临界CO_(2)扩散进入油相中降低原油黏度,扩散至水岩界面产生黏附作用,CO_(2)溶解使溶液中H+浓度增加,削弱了静电引力,强氢键作用产生的范德华力和静电力的共同作用使水膜更稳定,增强了水润湿性。该研究结果对致密储层微观理论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双电层
分子动力学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粗糙石英纳米孔隙甲烷流动分子模拟
被引量:
3
4
作者
吕方涛
宁正福
+2 位作者
穆中奇
贾泽江
刘蓓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1,I0006,共11页
为研究纳米孔隙中的气体流动特征,采用蒙特卡洛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石英纳米孔隙中的甲烷赋存与流动特征,分析纳米孔隙大小、孔隙压力、孔隙压力梯度及孔隙表面粗糙度对气体吸附和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用修正滑脱的泊肃叶方...
为研究纳米孔隙中的气体流动特征,采用蒙特卡洛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石英纳米孔隙中的甲烷赋存与流动特征,分析纳米孔隙大小、孔隙压力、孔隙压力梯度及孔隙表面粗糙度对气体吸附和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用修正滑脱的泊肃叶方程描述石英纳米孔隙中的甲烷流动;纳米孔隙中的尺寸效应使气体的物性变化偏离体相特征;较高压力下,孔隙中的吸附气和自由气密度较高,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强,不利于气体的流动;粗糙孔壁吸附位点减少降低吸附性能,孔隙表面粗糙单元降低甲烷流动的有效孔径,与甲烷的相互作用增强,流动阻力增大,阻碍气体的流动。该结果对页岩气产能评价及提高气体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表面粗糙度
蒙特卡洛模拟
分子动力学模拟
气体采收率
粗糙石英
纳米孔隙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页岩气多层吸附的分子模拟与理论模型
被引量:
10
5
作者
穆中奇
宁正福
+2 位作者
吕方涛
顾可名
刘蓓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6,84,共9页
用蒙特卡洛方法获得了储层条件下页岩气在有机质孔内的吸附等温线,并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获得孔内气体分布与吸附层特征。基于热力学理论提出了表征过剩吸附的超临界气体多层吸附模型。通过用多层吸附模型与Langmuir模型拟合吸附等温线并...
用蒙特卡洛方法获得了储层条件下页岩气在有机质孔内的吸附等温线,并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获得孔内气体分布与吸附层特征。基于热力学理论提出了表征过剩吸附的超临界气体多层吸附模型。通过用多层吸附模型与Langmuir模型拟合吸附等温线并分析拟合结果,说明多层吸附模型的合理性与优点。结果表明:非微孔中,页岩气发生双层吸附,靠近孔壁的第一吸附层受到的吸附作用远强于远离孔壁的第二吸附层,吸附层体积与温度、压力、孔宽无关,吸附层密度与孔宽基本无关。在宽1 nm的孔中,页岩气形成填充全部自由空间的吸附。超临界多层吸附模型拟合非微孔吸附等温线的效果与Langmuir模型同样良好,但其得到的吸附层厚度更准确,且能较准确计算吸附层密度随压力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吸附
多层吸附
分子模拟
超临界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电场下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分子模拟
1
作者
杨珊珊
宁正福
吕方涛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出处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致密油储层注CO_(2)与直流电场耦合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5197040008)。
文摘
针对外电场下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电动现象认识不清、界面双电层微观特性通过宏观实验难以准确表征的问题,从微观角度出发,探究外电场下双电层电动现象对润湿性以及原油渗流的影响,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了外电场下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模型,探究313 K、20 MPa下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在电场作用下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施加电场后,溶液离子扩散程度减弱,双电层发生膨胀,作用在带电表面的静电相互作用使水膜更厚更稳定,这有利于岩石表面的水润湿性;电场强度越大,双电层离子密度越大,电黏度效应增强,受界面黏性阻力影响,油相渗流速度增加,但增幅有限;地层水溶液内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更强的离子水化作用,改变电场强度后,不同离子水化程度变化不同。研究成果对外电场下致密储层微观理论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双电层
外电场
电动效应
分子动力学
致密储层
Keywords
electric double layers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electrokinetic effect
molecular dynamics
tight reservoirs
分类号
TE34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龙油页岩干酪根热解特性分子动力学模拟
2
作者
吕方涛
宁正福
康瑛
刘蓓
机构
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海相深层油气富集机理与关键工程技术基础研究”(U19B6003-0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页岩气多组分竞争吸附机理研究”(51774298)。
文摘
古龙页岩油在开发过程中面临油气同出、油品差异大等问题,成烃演化后储层中流体组分组成是影响其有效开发的首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了古龙油页岩典型的干酪根基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温度下的干酪根热解模拟,分析了干酪根热解产物组成以及干酪根基质孔隙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干酪根热解产物中的C1—C5短碳链烃类比例较高,对应着较高的气油比,这与古龙页岩油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所得到的结果一致;干酪根热解效果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过高温度反而会抑制干酪根的热解,2500K为最佳热解温度;干酪根热解生成的大量产物堵塞干酪根基质孔隙且伴随着干酪根骨架的坍塌导致基质孔隙度降低,但伴随着后续排烃的进行使得孔隙度大幅上升,从而有利于干酪根热解的进一步开展。研究成果为古龙页岩油的赋存和运移以及实际现场开发中的有效动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古龙
页岩油
干酪根
热解
分子动力学模拟
Keywords
Gulong
shale oil
kerogen
pyrolysis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分类号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3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分子动力学模拟
3
作者
杨珊珊
宁正福
吕方涛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8-86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致密油储层注CO_(2)与直流电场耦合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51974330)。
文摘
致密储层润湿性受储层表面双电层的微观影响显著,注CO_(2)已成为致密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为探究致密储层提高采收率方法如何影响界面双电层特性及润湿性,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了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模型,探究温度为313 K、压力为20 MPa时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的特征,进而研究了相同条件下超临界CO_(2)在油水体系的传质作用以及在水岩界面的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层水中离子受不同静电作用影响,在岩石表面和体相中呈现不同密度分布,离带电岩石表面越远,净电荷密度越低;超临界CO_(2)扩散进入油相中降低原油黏度,扩散至水岩界面产生黏附作用,CO_(2)溶解使溶液中H+浓度增加,削弱了静电引力,强氢键作用产生的范德华力和静电力的共同作用使水膜更稳定,增强了水润湿性。该研究结果对致密储层微观理论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双电层
分子动力学
润湿性
Keywords
tight sandstone
electric double layer
molecular dynamics
wettability
分类号
TE3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粗糙石英纳米孔隙甲烷流动分子模拟
被引量:
3
4
作者
吕方涛
宁正福
穆中奇
贾泽江
刘蓓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1,I0006,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19B6003-0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4298)。
文摘
为研究纳米孔隙中的气体流动特征,采用蒙特卡洛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石英纳米孔隙中的甲烷赋存与流动特征,分析纳米孔隙大小、孔隙压力、孔隙压力梯度及孔隙表面粗糙度对气体吸附和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用修正滑脱的泊肃叶方程描述石英纳米孔隙中的甲烷流动;纳米孔隙中的尺寸效应使气体的物性变化偏离体相特征;较高压力下,孔隙中的吸附气和自由气密度较高,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强,不利于气体的流动;粗糙孔壁吸附位点减少降低吸附性能,孔隙表面粗糙单元降低甲烷流动的有效孔径,与甲烷的相互作用增强,流动阻力增大,阻碍气体的流动。该结果对页岩气产能评价及提高气体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页岩气
表面粗糙度
蒙特卡洛模拟
分子动力学模拟
气体采收率
粗糙石英
纳米孔隙
甲烷
Keywords
shale gas
surface roughness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gas recovery
rough quartz
nanopore
methane
分类号
TE3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气多层吸附的分子模拟与理论模型
被引量:
10
5
作者
穆中奇
宁正福
吕方涛
顾可名
刘蓓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6,8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相深层油气富集机理与关键工程技术基础研究”(U19B6003-0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页岩气多组分竞争吸附机理研究”(51774298)。
文摘
用蒙特卡洛方法获得了储层条件下页岩气在有机质孔内的吸附等温线,并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获得孔内气体分布与吸附层特征。基于热力学理论提出了表征过剩吸附的超临界气体多层吸附模型。通过用多层吸附模型与Langmuir模型拟合吸附等温线并分析拟合结果,说明多层吸附模型的合理性与优点。结果表明:非微孔中,页岩气发生双层吸附,靠近孔壁的第一吸附层受到的吸附作用远强于远离孔壁的第二吸附层,吸附层体积与温度、压力、孔宽无关,吸附层密度与孔宽基本无关。在宽1 nm的孔中,页岩气形成填充全部自由空间的吸附。超临界多层吸附模型拟合非微孔吸附等温线的效果与Langmuir模型同样良好,但其得到的吸附层厚度更准确,且能较准确计算吸附层密度随压力变化规律。
关键词
气体吸附
多层吸附
分子模拟
超临界
页岩气
Keywords
gas adsorption
multilayer adsorption
molecular simulation
shale gas
分类号
TE3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外电场下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分子模拟
杨珊珊
宁正福
吕方涛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古龙油页岩干酪根热解特性分子动力学模拟
吕方涛
宁正福
康瑛
刘蓓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分子动力学模拟
杨珊珊
宁正福
吕方涛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粗糙石英纳米孔隙甲烷流动分子模拟
吕方涛
宁正福
穆中奇
贾泽江
刘蓓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页岩气多层吸附的分子模拟与理论模型
穆中奇
宁正福
吕方涛
顾可名
刘蓓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