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寄生对越冬代菜粉蝶蛹血淋巴中蛋白质和糖类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吕慧平 蔡峻 +2 位作者 叶恭银 徐红星 胡萃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11-615,共5页
越冬代菜粉蝶 Pieris rapae蛹被蝶蛹金小蜂 Pteromalus puparum寄生后 ,其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寄生后 0 .5~ 2 d逐日上升 ,此后则逐日下降 .雌雄寄生蛹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寄生后 1~ 4 d显著高于同期未寄生蛹 ,寄生后 5d则... 越冬代菜粉蝶 Pieris rapae蛹被蝶蛹金小蜂 Pteromalus puparum寄生后 ,其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寄生后 0 .5~ 2 d逐日上升 ,此后则逐日下降 .雌雄寄生蛹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寄生后 1~ 4 d显著高于同期未寄生蛹 ,寄生后 5d则略低于同期未寄生蛹 ;寄生蛹血淋巴中总糖和海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蛋白相同 ,也是寄生后 0 .5~ 2 d升高 ,寄生后 3~ 5d降低 .寄生后 0 .5~ 2 d,雌雄寄生蛹血淋巴中总糖和海藻糖含量显著高于同期未寄生蛹 ,寄生后 3~ 5d则恰好相反 .寄生蛹血淋巴中还原糖含量在寄生后 0 .5~ 3d日渐升高 ,寄生后 4 d维持在较高水平 ,而寄生后 5d则急剧下降 .越冬代菜粉蝶蛹血淋巴中海藻糖酶无活力 ,而雌雄寄生蛹血淋巴中海藻糖酶的活力在寄生后 0 .5d开始显现 ,此后逐日升高 ,至寄生后 5d已达 4 3.2 4~ 4 4 .2 7μg葡萄糖 .mg-1蛋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粉蝶 蝶蛹金小蜂 血淋巴 糖类代谢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科信息门户网站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吕慧平 陈益君 周敏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7-141,共5页
通过对中国学科信息门户网站建设现状的调查,从建设单位、学科类型、信息内容、管理系统、元数据应用和资源组织等方面分析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现状。在对比国内外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基础上,指出学科门户建设中存在发展规划、国际合作、... 通过对中国学科信息门户网站建设现状的调查,从建设单位、学科类型、信息内容、管理系统、元数据应用和资源组织等方面分析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现状。在对比国内外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基础上,指出学科门户建设中存在发展规划、国际合作、资源规模、学科门类和技术应用等5个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信息门户 数字图书馆 网络信息组织 门户建设现状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园常用杀虫剂对蝶蛹金小蜂存活和卵巢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吕慧平 叶恭银 +1 位作者 胡萃 姚鹏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7,共5页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10种菜园常用杀虫剂对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puparum雌成虫存活的影响,以及其中4种杀虫剂对该蜂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辛硫磷和乐斯本对该蜂雌成虫的杀伤力极强,处理后2h所有个体死亡,属有害类杀虫剂;敌杀死、除尽和...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10种菜园常用杀虫剂对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puparum雌成虫存活的影响,以及其中4种杀虫剂对该蜂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辛硫磷和乐斯本对该蜂雌成虫的杀伤力极强,处理后2h所有个体死亡,属有害类杀虫剂;敌杀死、除尽和杀虫双处理后48h死亡率达到95%以上,表现出中等毒性;杀灭菊酯处理后48h死亡率为60.0%,为轻度有害类杀虫剂;而万灵、虫螨光和奥绿蔬虫净处理后48h死亡率均不到10%,经抑太保处理的则无个体死亡,表明四者对该蜂的杀伤力较小,均属安全杀虫剂.万灵对该蜂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虫螨光、奥绿蔬虫净和抑太保三者也有抑制作用,但相对较弱.从充分发挥蝶蛹金小蜂自然控制作用的角度考虑,抑太保、虫螨光和奥绿蔬虫净应是防治菜粉蝶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蛹金小蜂 杀虫剂 存活 卵巢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蛹金小蜂卵黄发生前后脂肪体和卵泡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慧平 叶恭银 +2 位作者 徐颖 胡萃 姚鹏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5-320,共6页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puparum卵黄发生前后脂肪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观察了卵巢中不同发育时期卵泡的超微结构.卵黄发生前(蛹期)的脂肪体细胞含有大量蛋白颗粒和线粒体,但未见粗面内质网,早期蛹脂肪体细胞中可见多囊泡...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puparum卵黄发生前后脂肪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观察了卵巢中不同发育时期卵泡的超微结构.卵黄发生前(蛹期)的脂肪体细胞含有大量蛋白颗粒和线粒体,但未见粗面内质网,早期蛹脂肪体细胞中可见多囊泡体;卵黄发生期(隐雌成蜂~5日龄雌成蜂)的脂肪体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均较为丰富.在新形成的卵泡中,卵母细胞内尚无卵黄蛋白沉积,但脂滴较多;在 级和 级卵泡中,卵母细胞中沉积有较多的卵黄体和脂滴,且 级卵泡中的卵黄体明显大于 级卵泡; 级卵泡中,卵母细胞内充满卵黄体和脂滴,并已形成卵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蛹金小蜂 卵黄 脂肪体 卵泡 超微结构 生殖循环 内寄生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寄生对菜粉蝶蛹血细胞总数和包囊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蔡峻 吕慧平 +1 位作者 叶恭银 胡萃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8,共4页
采用假寄生 ( pseudoparasitism)方法评价了蝶蛹金小蜂雌蜂携带因子的生理活性。雌蜂经辐射处理后 ,其假寄生能象未处理正常蜂的寄生一样 ,明显地抑制寄主 (菜粉蝶蛹 )的血细胞免疫 ;所引起寄主血细胞总数、死亡率及浆血细胞延展率变化... 采用假寄生 ( pseudoparasitism)方法评价了蝶蛹金小蜂雌蜂携带因子的生理活性。雌蜂经辐射处理后 ,其假寄生能象未处理正常蜂的寄生一样 ,明显地抑制寄主 (菜粉蝶蛹 )的血细胞免疫 ;所引起寄主血细胞总数、死亡率及浆血细胞延展率变化的生理效应与未处理正常蜂寄生时基本一致 ;而人为针刺则不能引起上述生理效应。说明菜粉蝶蛹被寄生后其血细胞免疫受抑制 ,主要是由雌蜂携带的免疫抑制因子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蛹金小蜂 菜粉蝶 假寄生 免疫抑制因子 血细胞免疫 蔬菜害虫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泡雾对红外遮蔽机理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晨光 吕慧平 +2 位作者 魏峰 谢万新 吕春绪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56-360,共5页
实验研究了微泡雾的遮蔽性能,分别利用OPAG33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了红外波段的遮蔽性能、利用红外成像仪分析微泡雾的实物遮蔽能力以及遮蔽率。测试结果显示,微泡雾对远红外(8μm~14μm)的遮蔽率能达80%以上;微泡雾对热像仪能够... 实验研究了微泡雾的遮蔽性能,分别利用OPAG33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了红外波段的遮蔽性能、利用红外成像仪分析微泡雾的实物遮蔽能力以及遮蔽率。测试结果显示,微泡雾对远红外(8μm~14μm)的遮蔽率能达80%以上;微泡雾对热像仪能够实现有效遮蔽。研究表明:对于微泡雾,由于其基本单元-连体微泡团直径较小且液膜薄,易于漂浮和运动,不仅含有微泡团之间在光路上的速度切变,而且还存在微泡团自身的脉动,及其速度的变化,提高了微泡雾的光学散射性能,因此,微泡雾具有高效的遮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微泡团 微泡雾 遮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种子萌发中淀粉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廖宇静 周清元 +4 位作者 张毅 沈福成 吕慧平 向立群 张晓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4期355-357,共3页
】对岗46A三系及其F1种子发芽中淀粉酶活性变化测定表明,萌动前期β-淀粉酶的增长速度快于α-淀粉酶。抑制穗发芽,应首选抑制β-淀粉酶的抑制剂,从而抑制种子萌动。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种子 萌芽 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蜂多分DNA病毒的生理功能 被引量:2
8
作者 蔡峻 吕慧平 +1 位作者 叶恭银 胡萃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2000年第4期171-176,共6页
概述了多分 DNA病毒的生理功能 ,并就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寄生蜂 多分DNA病毒 生理功能 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期刊馆藏结构的调整与服务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朝德 吕慧平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5-76,79,共3页
通过数字期刊特点的概括,分析数字时代期刊馆藏结构调整、优化的内容与途径,探讨数字时代更新期刊服务理念、创新期刊服务方式、优化期刊服务内容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 期刊数据库 期刊服务工作 集团采购 期刊馆藏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电子资源引进的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吕慧平 胡朝德 陈益君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0-494,共5页
针对电子资源采购的国际发展动态,分析我国电子资源引进的现状,根据电子资源自身的类型和特点,提出多元化、分层次引进电子资源的构想,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中国 电子资源采购 电子资源引进 合作采购 集团采购 个体购买 数字资源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砂叶螨酸性磷酸酯酶测定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凤英 邓新平 +1 位作者 赵志模 吕慧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7,共3页
应用最优4因子组合测定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酸性磷酸酯酶,并进行了主因子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醋酸缓冲液pH值4.4、反应温度42℃、温浴40min、底物8.5&... 应用最优4因子组合测定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酸性磷酸酯酶,并进行了主因子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醋酸缓冲液pH值4.4、反应温度42℃、温浴40min、底物8.5×10-3mol/L的组合条件,波长405nm下,该酶吸收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叶螨 酸性磷酸酯酶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