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用量对马铃薯连作体系土壤磷素积累转化的影响
1
作者 刘一田 吕慧丹 赵士诚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69,共7页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磷转化的影响及其微生物机制,为马铃薯生产中养分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马铃薯连作体系氮肥管理试验于201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武川旱作试验站开展,设置4个处理:NE(肥料用量用NE推荐确定)、NE-N、NE-1/2N、NE+1/2N。...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磷转化的影响及其微生物机制,为马铃薯生产中养分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马铃薯连作体系氮肥管理试验于201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武川旱作试验站开展,设置4个处理:NE(肥料用量用NE推荐确定)、NE-N、NE-1/2N、NE+1/2N。于2023年马铃薯收获期采集各处理0~20和20~40 cm土壤样品以及秸秆和块茎样品,分析土壤氮磷含量、磷酸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丰度,植株与块茎磷吸收。与NE-N处理相比,NE-1/2N、NE和NE+1/2N处理0~20 cm土壤全磷、有机磷和有效磷分别降低了10.0%~20.3%、7.5%~18.8%和38.9%~52.7%,而在20~40 cm土层仅有有效磷显著降低了17.4%~25.1%。随氮肥用量的增加,0~20cm土壤氮磷比(N/P)逐步增加、pH逐步降低,而亚表层土壤N/P和pH无显著变化。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phoD和phoX丰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两土层中均以NE处理最高,且同处理亚表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表层。所有处理同层土壤phoD的基因丰度均高于phoX。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oD和phoX基因丰度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总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马铃薯生产中优化氮肥用量有利于土壤磷素转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管理系统 氮肥用量 马铃薯 土壤磷素 土壤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生物医学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吕慧丹 刘峥 刘勇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0-13,9,共5页
综述了磁性高分子微球的组成、分类及制备方法 ,介绍了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磁性高分子微球 制备方法 生物医学 无机磁性粒子 有机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马铃薯连作土壤微生物残体氮对氮肥用量的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吕慧丹 何萍 赵士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24-2031,共8页
【目的】微生物残体氮作为一种稳定而重要的土壤氮组分,在维持土壤肥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氮肥施用量影响土壤微生物残体氮的转化和积累,研究微生物残体氮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对于优化施氮管理以提高土壤肥力至关重要。【方法】马铃薯... 【目的】微生物残体氮作为一种稳定而重要的土壤氮组分,在维持土壤肥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氮肥施用量影响土壤微生物残体氮的转化和积累,研究微生物残体氮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对于优化施氮管理以提高土壤肥力至关重要。【方法】马铃薯氮肥管理试验始于201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武川旱作试验站进行。种植模式为马铃薯连作,试验设置4个处理:NE [肥料用量用NE (Nutrient Expert,养分专家系统)推荐确定]、NE-N(不施氮肥)、NE-1/2N (氮肥用量较NE处理减少1/2)和NE+1/2N (氮肥用量较NE处理增加1/2)。于2023年马铃薯收获期,采集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矿质氮和微生物残体氮含量,分析马铃薯连作下不同氮肥用量对土壤矿质氮和微生物残体氮的影响。【结果】氮肥施用处理较NE-N处理增加了土壤全氮(TN)和NO-_(3)^(-)-N含量。在20—40 cm土层,土壤NO_(3)^(-)-N和NH_(4)^(+)-N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0—20 cm土层,土壤TN、NO_(3)^(-)-N和NH_(4)^(+)-N在3个施氮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NE处理相比,NE-N和NE-1/2N处理降低了土壤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残体氮含量,而NE+1/2N处理并没有增加这些残体氮含量。在所有处理中,真菌残体氮与细菌残体氮的比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且20—40 cm土层中的比值高于0—20 cm土层。在所有处理中,微生物残体氮与土壤全氮的比值达64.2%~73.2%,不同施氮量对0—20 cm深度的比值没有影响;然而,NE-N、NE-1/2N、NE+1/2N处理20—40 cm土层微生物残体氮与土壤全氮的比值较NE处理降低了4.1%~13.2%。NE处理维持了较好的土壤氮平衡,而NE+1/2N处理导致了极大的土壤氮盈余。【结论】在内蒙古马铃薯连作体系,土壤微生物残体氮随氮肥用量逐步增加,在NE推荐施氮量下获得了较高的微生物残体氮积累。因此,基于NE系统推荐施肥能维持土壤肥力和氮素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土壤矿质氮 微生物残体氮 田间氮平衡 养分专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吕慧丹 刘峥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3-547,共5页
制备了可用作靶向药物载体的磁性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使β-环糊精包裹在Fe3O4表面上,制得了磁性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用正交实验法确定磁性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搅拌速度500 r/m in;OP浓度,w=4%;β-CD 8 g;环氧氯... 制备了可用作靶向药物载体的磁性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使β-环糊精包裹在Fe3O4表面上,制得了磁性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用正交实验法确定磁性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搅拌速度500 r/m in;OP浓度,w=4%;β-CD 8 g;环氧氯丙烷35mL.最佳条件下磁性微球的粒径和Fe3O4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62μm、72.3%,磁响应性较强,磁化率为8.56×10-4cm3/g.同时采用TEM、IR、XRD对磁性微球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磁性微球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的作物增产效应及其关键影响因子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慧丹 王西亚 +1 位作者 潘昭隆 赵士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78,共9页
与常规尿素相比,施用控释尿素被认为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影响控释尿素增产的关键因素尚不清楚。基于大量的田间数据(494对作物产量数据),通过Meta分析评估了控释尿素施用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 与常规尿素相比,施用控释尿素被认为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影响控释尿素增产的关键因素尚不清楚。基于大量的田间数据(494对作物产量数据),通过Meta分析评估了控释尿素施用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施用控释尿素较常规尿素增产5.0%。亚组分析表明,控释尿素在壤质土壤上较常规尿素增产6.1%,而在砂质(-0.1%)和黏质(1.8%)土壤对作物产量无显著影响。控释尿素在中等季节降水量(7.9%)条件下较低降水量(3.8%)和高降水量(3.1%)表现出更高的增产效应。作物产量响应随土壤pH和季节平均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土壤全氮和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此外,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施(11.2%)、雨养农田施用(6.9%)、玉米季施用(10.7%)和控释尿素撒施+耕作(8.1%)较控释尿素单施(3.9%)、灌溉田施用(3.1%)、小麦和水稻季施用(0.6%~4.0%)和其他控释尿素施肥方式(3.3%~4.3%)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P<0.05)。总之,施用控释尿素是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但在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特定环境条件和管理因素对增产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作物产量 环境因子 管理措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海藻酸钠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固定化胰蛋白酶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峥 林原斌 吕慧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7-140,147,共5页
制备了交联海藻酸钠磁性微球,并以磁性微球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将胰蛋白酶固定化;利用透射电镜、粒度分析、红外分析对交联海藻酸钠磁性微球进行了表征;探讨给酶量、戊二醛浓度和pH值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与自由酶比较,考察了固定... 制备了交联海藻酸钠磁性微球,并以磁性微球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将胰蛋白酶固定化;利用透射电镜、粒度分析、红外分析对交联海藻酸钠磁性微球进行了表征;探讨给酶量、戊二醛浓度和pH值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与自由酶比较,考察了固定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交联海藻酸钠磁性微球是固定化胰蛋白酶的良好载体,固定化酶最适宜的条件是吸附时间12h,给酶量为100mg/0.1g磁性载体、交联剂戊二醛浓度为5%、溶液pH值为6,同时将酶固定化后,酶的稳定性和催化性能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海藻酸钠 磁性微球 胰蛋白酶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高分子聚吡咯在防腐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勇平 刘长久 吕慧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2-24,共3页
综述了导电高分子聚吡咯在防腐蚀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聚吡咯膜的防腐蚀机理。
关键词 导电高分子 聚吡咯 金属 防腐 防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磁导向性的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峥 吕慧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以经乳化剂修饰过的Fe3O4为核,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粒径为1.28~4.15μm、分散性较好、磁含量(Fe3O4)达689/6的磁性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合成条件的影响,对所得磁性微球的外观形态... 以经乳化剂修饰过的Fe3O4为核,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粒径为1.28~4.15μm、分散性较好、磁含量(Fe3O4)达689/6的磁性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合成条件的影响,对所得磁性微球的外观形态、磁响应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磁性微球可作为靶向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导向性 Β-环糊精 分散聚合 磁性微球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专家系统结合微生物菌剂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吕慧丹 黄玉波 赵士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3,共6页
为优化大豆养分管理措施,在河南省周口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养分专家系统结合微生物菌剂在大豆减肥增效中的应用效果。试验包括基于大豆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量(NE)、70%NE(NE基础上减N 30%,NR)、70%NE+促生菌剂(RP)、... 为优化大豆养分管理措施,在河南省周口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养分专家系统结合微生物菌剂在大豆减肥增效中的应用效果。试验包括基于大豆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量(NE)、70%NE(NE基础上减N 30%,NR)、70%NE+促生菌剂(RP)、70%NE+根瘤菌(RR)、70%NE+促生菌剂+根瘤菌(RPR)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NE处理相比,单纯减氮30%(NR)的大豆产量降低了14.4%~23.3%,植株氮、磷吸收量在两个试验地分别减少了15.0%~16.8%、16.7%~26.9%。NE推荐施肥量减氮30%配施促生菌和根瘤菌处理(RPR)产量最高,在哈尔滨试验田与NE处理产量相似,在周口试验田较NE处理增产40.9%。相对于NR处理,周口试验田RP和RR处理产量分别提高了7.2%和32.4%,哈尔滨RP和RR处理分别提高了12.9%和6.2%。不同处理对土壤铵态氮无显著影响,RR处理土壤硝态氮较NE处理降低了24.1%~34.4%,周口试验田RPR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和哈尔滨RPR处理的速效钾分别较NE处理提高了89.8%和37.5%。总之,养分专家系统结合微生物菌剂可以增加土壤有效磷钾养分,促进大豆的养分吸收和产量,在保障大豆高产条件下进一步实现减肥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养分专家系统 根瘤菌 促生菌 产量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ction of erythromycin with dissolved oxygen on gold nanoparticle-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s
10
作者 李雪 付颖 +2 位作者 王建秀 吕慧丹 徐茂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5期612-616,共5页
Cyclic voltammetr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action of erythromycin (EM) with dissolved oxygen on gold nanopartiele-modified electrodes prepared via electrodeposition. A well-defined reduction peak at -0.420 V a... Cyclic voltammetr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action of erythromycin (EM) with dissolved oxygen on gold nanopartiele-modified electrodes prepared via electrodeposition. A well-defined reduction peak at -0.420 V and a reoxidation peak at -0.055 V were observed. With the addition of EM into the NaOH solution containing dissolved oxygen, the oxidation peak at -0.055 V was still indiscernible. However, a new oxidation peak at 0.200 V appeared, which sugges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M and dissolved oxygen. Therefore,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EM in tablets. The present method is simple, reproducible, and does not require complex analytical instru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nanoparticle-modified electrode dissolved oxygen ERYTHROMYCIN INTERACTION cyclic voltamme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