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文学“大众化”理论及其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学勇 吕惠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2-101,共10页
延安文学"大众化"以自觉的理论建构及其创作实践,成为了20世纪中国文学"大众化"思潮中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段,同时为当下文学"大众化"的创作带来了启示意义。延安文学"大众化"理论在战争文化规范... 延安文学"大众化"以自觉的理论建构及其创作实践,成为了20世纪中国文学"大众化"思潮中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段,同时为当下文学"大众化"的创作带来了启示意义。延安文学"大众化"理论在战争文化规范下结合高度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步走向成熟;延安文学"大众化"实践以雅俗共赏的创作风貌建构起了具有中国本土文化气象和中国风格的文学形态;延安文学"大众化"的整体特征为:知识分子与大众的角色转换,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的历史转移,集体化创作,"民族化"追求以及政治功利主义色彩;同时相应地带来了局限性,如知识分子启蒙精神、审美理想、创作个性的失落,文学创作思想性胜于艺术性、通俗性胜于现代性、功用性胜于审美性的价值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学 大众化 知识分子 工农大众 赵树理 丁玲 孙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野草》研究与鲁迅研究转型
2
作者 赵学勇 吕惠静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161,共10页
新世纪以来,学界对《野草》的研究已真正走向多维视野的理论阐释空间,收获是令人可喜的。但也可以发现,在《野草》研究的每一历史阶段,始终伴随并交织着诸如"现实与哲学""社会与个体""主观情感体验与客观史学... 新世纪以来,学界对《野草》的研究已真正走向多维视野的理论阐释空间,收获是令人可喜的。但也可以发现,在《野草》研究的每一历史阶段,始终伴随并交织着诸如"现实与哲学""社会与个体""主观情感体验与客观史学评价""理论运用与文本分析""内部研究与外部比较"等诸种研究命题。因此,《野草》研究如何取得更大的突破性进展,仍然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鲁迅研究 鲁迅研究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