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驱动的船舶航迹跟踪控制方法研究
1
作者 熊勇 周思文 +1 位作者 王显飞 吕志远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246,共15页
[目的]针对存在船舶模型参数未知、外界扰动未知以及舵机约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在线辨识船舶参数,迭代解析计算最优控制量的航迹跟踪控制方法。[方法]构建双螺旋桨船的三自由度动力学方程,通过采集船舶的运动数据,设计扩张... [目的]针对存在船舶模型参数未知、外界扰动未知以及舵机约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在线辨识船舶参数,迭代解析计算最优控制量的航迹跟踪控制方法。[方法]构建双螺旋桨船的三自由度动力学方程,通过采集船舶的运动数据,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多新息递推最小二乘交互式算法。再将辨识得到的船舶运动模型在采样周期内近似为定常线性模型,将船舶航迹跟踪问题转变成带约束和干扰的线性二次型优化控制问题。通过引入加权矩阵与罚函数,构建包含轨迹误差、外界干扰量和控制量约束不等式的二次型性能指标,并运用精细积分法获得矩阵黎卡提微分方程的解析解,得到有限时间状态调节器的迭代计算式。[结果]实现了在线辨识船舶运动模型参数和估计未知扰动,并设计出一种“启动后不用管”的航迹跟踪控制算法,降低了参数辨识和控制算法对实验设计的严格要求。[结论]通过Matlab数值仿真分析权重矩阵Q,R和S对航迹跟踪精度的影响,验证了参数辨识和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艇 操纵性 运动控制 数据驱动 扩张状态观测器 精细积分法 线性二次型状态调节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风味组分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王秀秀 吕志远 +5 位作者 刘玉涛 张梦梦 张晨曦 邱振清 章成真 汪俊卿 《酿酒科技》 2025年第2期31-38,共8页
为探讨中高温大曲主要微生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大曲对白酒酿造过程的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不同时期中高温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挥发性风... 为探讨中高温大曲主要微生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大曲对白酒酿造过程的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不同时期中高温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并用Spearman相关系数探究了微生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4个大曲样品中共检出3个优势细菌门和17个优势细菌属,3个优势真菌门和11个优势真菌属,不同时期大曲样品共有优势细菌属为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共有优势真菌属为毛霉属(Rhizomucor)、假丝酵母属(Candida);从4个大曲样品中共检出醇类、酸类、醛酮类、吡嗪类、酯类、芳香类、萜烯类等5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关性结果表明,Fructilacto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与糠醛、2-吡咯甲醛等醛酮类呈极显著正相关,芽孢杆菌属与吡嗪类呈极显著相关(P<0.01),假丝酵母属、根霉属(Rhizopus)和毕赤酵母属(Pichia)分别与芳香类、醇类和酯类呈显著性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大曲 微生物多样性 风味物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香型白酒感官稳定性及其可视化表达
3
作者 贺梓薇 张晨曦 +6 位作者 吕志远 刘玉涛 李菲菲 韩云翠 徐磊 贾若鸣 王秀秀 《酿酒》 2025年第3期91-96,共6页
本研究主要以泉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款泉香型白酒感官变化的跟踪,完成了泉香型白酒自勾调形成至稳定后7天内的理化检测,确定了三款泉香型白酒的稳定期。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电子鼻、电子舌检测出泉香型白酒感官特征与乙醛、... 本研究主要以泉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款泉香型白酒感官变化的跟踪,完成了泉香型白酒自勾调形成至稳定后7天内的理化检测,确定了三款泉香型白酒的稳定期。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电子鼻、电子舌检测出泉香型白酒感官特征与乙醛、乙醇、丁酸乙酯、2-戊酮、2-甲基丁醇五种化合物有关,同时在稳定期的确定及泉香型白酒风味轮建立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并结合实验,筛选典型特征成品酒作为描述语参比样,构建了3款泉香型白酒风味剖面图,清晰直观地表达了3款产品的风味差异,建立了泉香型白酒可视化感官特征标准,筛选出的感官特征描述语能够准确代表泉香型白酒的感官特征,泉香风味轮的完善对白酒饮用体验及感官品质控制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香型白酒 稳定期 感官特征 剖面图 可视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防控技术对重庆地区园林白蚁的防效
4
作者 胡月 吕志远 +1 位作者 周涵宇 田立超 《植物医学》 2025年第2期91-96,共6页
为提高园林白蚁防治效果,保障园林植物健康,分别采用喷粉、灌根、诱杀防治重庆地区园林白蚁,并探讨不同防控技术的防效。结果表明:喷粉法可彻底灭治树干白蚁,防效达96.67%以上,但对树皮危害白蚁防效较差;灌根法初期可有效趋避白蚁,后期... 为提高园林白蚁防治效果,保障园林植物健康,分别采用喷粉、灌根、诱杀防治重庆地区园林白蚁,并探讨不同防控技术的防效。结果表明:喷粉法可彻底灭治树干白蚁,防效达96.67%以上,但对树皮危害白蚁防效较差;灌根法初期可有效趋避白蚁,后期白蚁逐渐复发,其中毒死蜱、吡虫啉、联苯菊酯和氟虫腈防效均可达83.33%以上;诱杀法结果显示,艾氏白蚁饵剂对园林白蚁诱集效果最优,药后142 d被取食率可达86.67%,对白蚁的防治效果可达93.33%。综上所述,喷粉法可有效防治树干白蚁;灌根可短期预防白蚁上树危害;艾氏白蚁饵剂引诱效果较好,可防治地下隐蔽性白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粉 灌根 诱杀 园林白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对黔东南人工林生态系统固碳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志远 马智杰 +1 位作者 查同刚 王伊琨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2-399,共8页
研究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效益的影响,是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贵州省麻江县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项目区内常绿阔叶次生林、马尾松人工林和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立地条件相近的... 研究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效益的影响,是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贵州省麻江县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项目区内常绿阔叶次生林、马尾松人工林和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立地条件相近的非项目区马尾松人工林和柏木人工林为对照,通过外业调查和实验室测定,对比分析了不同林分生态系统碳储量间的差异。结果如下:(1)项目区内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的乔木层、林下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均大于各自对照林分,其中在乔木层上碳储量差异显著(P<0.05)。(2)项目区内常绿阔叶次生林、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53.70、88.25和36.69 Mg/hm2,其中次生林显著大于人工林,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均显著大于各自对照林分(P<0.05)。研究表明:(1)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增加了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提高了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效益。(2)研究区内的植被恢复具有较高的固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 人工林 黔东南 固碳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活跃束的移动互联网身份认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吕志远 赵丽 《电子设计工程》 2020年第10期88-92,共5页
针对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的身份认证的不足,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全活跃束的双向身份认证方法。依靠安全活跃束技术来进行身份认证信息的传递,利用其自我销毁机制来保证有关身份信息的安全;同时使用零知识证明技术来实现多方交互认证的... 针对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的身份认证的不足,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全活跃束的双向身份认证方法。依靠安全活跃束技术来进行身份认证信息的传递,利用其自我销毁机制来保证有关身份信息的安全;同时使用零知识证明技术来实现多方交互认证的需求。身份认证信息的加密采用了全同态加密技术,使得用户需要认证的身份信息在未解密的状态下即可被操作,从而提高认证过程的安全性。测试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方案可以实现新用户的注册,在身份认证的过程中简便、快捷,初步身份验证过程用时平均为0.0505 s;在安全活跃束建立到激活的整个过程中,平均用时为0.059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活跃束 身份认证 网络安全 零知识证明 全同态加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现代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学思考 被引量:9
7
作者 吕志远 胡澜 《改革与开放》 2009年第9X期113-114,共2页
重建现代和谐医患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从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出发,简要分析了其成因,进而着重对医患关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伦理学思考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建现代和谐医患关系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医疗模式 医学伦理学教育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视野中西部高校的人才发展战略
8
作者 吕志远 凌保东 胡澜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16,共2页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人才现状,提出高校发展的根本在人才,阐述了人才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高校需要引进好、用好人才的具体措施和需要避免的误区,最后强调用科学的发展观推进高校的发展,需要完成人才经营,充分发挥人才的倍增效应,...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人才现状,提出高校发展的根本在人才,阐述了人才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高校需要引进好、用好人才的具体措施和需要避免的误区,最后强调用科学的发展观推进高校的发展,需要完成人才经营,充分发挥人才的倍增效应,达到校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高校 发展 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20年后典型林地的持水能力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高敏 杨宗儒 +5 位作者 查同刚 张志强 吕志远 张晓霞 王红艳 朱嘉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95,共8页
为探究晋西黄土区退耕20年后典型林地间持水能力的差异,选取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退耕20年的次生林和油松人工林、刺槐人工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同时以耕地作为对照,通过外业调查和室内测定,比较分析了... 为探究晋西黄土区退耕20年后典型林地间持水能力的差异,选取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退耕20年的次生林和油松人工林、刺槐人工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同时以耕地作为对照,通过外业调查和室内测定,比较分析了该地区退耕林分间林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结果表明:1)次生林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为201.20和154.32 t/hm2,分别是人工林的1.35~2.14倍和1.33~2.06倍,人工林之间表现为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2)退耕林地土壤层的最大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介于5 102~5 563 t/hm2和1 007~1 251 t/hm2之间,均显著高于耕地的4 695和812 t/hm2;典型退耕林地间土壤有效持水量表现为次生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油松人工林〉刺槐人工林,最大持水量为次生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3)与退耕引起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增加相一致,林地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较耕地分别增加了10.7%~22.8%和32.9%~73.1%,表明退耕对林地持水能力的影响在有效持水量方面更突出;4)退耕林分间林地持水能力表现为次生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林地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显著高于耕地,这主要源于土壤性质改善引起的土壤层持水能力增强,同时枯落物层的持水功能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总之,退耕20年后林地持水能力显著增强,不同林分间次生林持水能力较好,表明次生林宜作为该地区退耕后植被恢复的主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退耕还林 林地 最大持水量 有效持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毛乌素沙地紫花苜蓿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霍星 吕志远 +3 位作者 范志东 郝中保 魏学敏 马静怡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以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水肥对紫花苜蓿茎叶比、叶面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灌水量为4 800 m3/hm2时,茎叶比值最小;当灌水量为4 800 m3/hm2,施肥量为120kg/hm2时,紫花苜蓿的叶面积最大,为... 以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水肥对紫花苜蓿茎叶比、叶面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灌水量为4 800 m3/hm2时,茎叶比值最小;当灌水量为4 800 m3/hm2,施肥量为120kg/hm2时,紫花苜蓿的叶面积最大,为最佳水肥调配模式;灌水量为4 800m3/hm2,配施120kg/hm2复合肥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耦合 紫花苜蓿 茎叶比 叶面积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杨远盛 张晓霞 +1 位作者 于海艳 吕志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52,共8页
在参考前人大量研究结果基础上,探讨中国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以及植被地域性、年均温、年降雨量和海拔对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生物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其值从东到西逐渐降低,总体分布规律呈东北地区>... 在参考前人大量研究结果基础上,探讨中国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以及植被地域性、年均温、年降雨量和海拔对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生物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其值从东到西逐渐降低,总体分布规律呈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南方地区;地域性植被和非地域性植被的森林生物量均表现为暖温带<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林;不同林分类型的森林生物量表现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林的规律;年均温和年降雨量是影响森林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森林生物量基本随年均温、降雨量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不同海拔梯度对森林生物量有着明显的影响,随着海拔升高森林生物量基本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注重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被引量:13
12
作者 游金辉 陈耀辉 +1 位作者 张小明 吕志远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63-365,共3页
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由此,本文提出新形势下的高等医学教育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由此,本文提出新形势下的高等医学教育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医学生 综合素质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范雅君 吕志远 +3 位作者 田德龙 郭克贞 徐冰 李介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129,共7页
为研究河套灌区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高产、节水、高效的灌溉制度,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分析了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的耗水量规律,用Jensen模型建立了玉米的水分生产函数,并对玉米的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在... 为研究河套灌区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高产、节水、高效的灌溉制度,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分析了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的耗水量规律,用Jensen模型建立了玉米的水分生产函数,并对玉米的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在苗期对水分的敏感性较弱,此时期缺水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在拔节—抽雄、抽雄—花期和花期—灌浆期对水分的敏感性较强,此时期亏水将会减产。对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制度优化得出:灌溉定额为275~325 mm ,玉米的产量较高;对灌水量的分配为苗期—拔节灌水量为20~40 mm ,拔节—抽穗的灌水量为40~60mm,抽雄—开花的灌水量为115mm,开花—灌浆的灌水量为80mm,灌浆—乳熟的灌水量为20~40mm,较本地常规地面灌每公顷节水2546.25~3296.25 mm ,节水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灌溉制度优化 膜下滴灌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典型林分碳储量及其分布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伊琨 赵云 +5 位作者 马智杰 戴群莉 廖雪菲 吕志远 王高敏 查同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61,共8页
选取贵州黔东南地区3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调查和室内测定,研究常绿阔叶次生林、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的碳储量差异及在乔木层、林下层和土壤层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常绿阔叶次生林、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4... 选取贵州黔东南地区3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调查和室内测定,研究常绿阔叶次生林、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的碳储量差异及在乔木层、林下层和土壤层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常绿阔叶次生林、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42.31、30.82和8.34 Mg/hm2,林下层碳储量表现为常绿阔叶次生林显著大于柏木人工林和马尾松人工林,常绿阔叶次生林土壤层有机碳密度为112.60 Mg/hm2,分别是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的1.8和4.8倍。2)林分碳储量分布均表现为土壤层(0-30 cm)〉乔木层〉林下层,土壤碳储量占林分总碳储量的66%以上,乔木层碳储量占林分碳储量的26%以上。3)较少受到干扰的植被常绿阔叶次生林碳储量为155.87 Mg/hm2,显著高于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表明研究区植被恢复有较高的固碳潜力。研究区植被恢复应以马尾松人工林为主,适当辅以乡土常绿阔叶树种,将有利于当地森林碳汇效益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生物量 含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灌条件下不同灌溉施肥对玉米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海瑞 吕志远 +3 位作者 汤鹏程 苗澍 郭克贞 任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7,107,共7页
通过野外实测资料,定量研究大型喷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3个水平)和肥力(3个水平)处理对玉米耗水规律、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灌浆期是玉米需水的关键阶段;玉米不同处理在各生育期耗水量在25.63~182.74 mm之间变化... 通过野外实测资料,定量研究大型喷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3个水平)和肥力(3个水平)处理对玉米耗水规律、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灌浆期是玉米需水的关键阶段;玉米不同处理在各生育期耗水量在25.63~182.74 mm之间变化,变幅较大。相同肥力处理下,玉米各生育期耗水量总体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同水分处理下,玉米耗水量、产量随肥力的增加而增加;对比分析发现,产量对水量变化的敏感程度远高于施肥量变化的敏感程度;玉米全生育期总耗水量与玉米产量之间呈现良好的抛物线关系(R2=0.829),耗水量为4 673 m3·hm^(-2)时产量Y值最大,为11 151 kg·hm^(-2)。在同等灌水和施肥条件下,处理SF-9比SF-10(CK)增产8.4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5.0%,其它处理增产7.89%~54.51%,喷灌条件下玉米增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喷灌 玉米 需水规律 肥力 水分生产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苗恒录 吕志远 +2 位作者 郭克贞 任蓉 司环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85,89,共4页
以乌审旗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区,以0~40 cm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的经典概率统计理论和地质统计学理论对其进行全面研究,分析了三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绘制了三种土壤养分的变异函数图以及空间分布图,从而得出... 以乌审旗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区,以0~40 cm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的经典概率统计理论和地质统计学理论对其进行全面研究,分析了三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绘制了三种土壤养分的变异函数图以及空间分布图,从而得出该地三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表明:该地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的含量均极少,属于六级,土壤较贫瘠。通过对研究区土壤的采样分析,了解了研究区土壤养分的分布状况和空间变异情况,为促进和提高毛乌素沙地农业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为精确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地质统计学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草地ET_0算法的适用性分析及ET_c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梦琪 郭克贞 +5 位作者 吕志远 苏佩凤 邬佳宾 彭龙 徐冰 张娜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72,共4页
收集24 a鄂尔多斯乌审旗气象资料,以PM为标准,对比分析了Hargreaves和Priestley-Taylor两种方法在鄂尔多斯地区的潜在腾发量计算精度,并对二者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Hargreaves的计算精度比PriestleyTaylor高,与PM相比,Hargreaves... 收集24 a鄂尔多斯乌审旗气象资料,以PM为标准,对比分析了Hargreaves和Priestley-Taylor两种方法在鄂尔多斯地区的潜在腾发量计算精度,并对二者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Hargreaves的计算精度比PriestleyTaylor高,与PM相比,Hargreaves和Priestley-Taylor方法的24 a平均年绝对差分别是5.247 7和-26.853 4,相对差分别是0.646 6%和-3.308 6%,因此Hargreaves比Priestley-Taylor更适用于乌审旗地区。应用"草地腾散力自动测试系统"对乌审旗紫花苜蓿草地实际腾发量和近地层环境因子进行了观测,并进行了经线性回归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腾发量 计算方法 Hargreaves公式 Priestley—Taylor公式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水肥耦合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彭龙 吕志远 +3 位作者 郭克贞 苏佩凤 姜梦琪 鲁耀泽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0,共4页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大田玉米在不同水肥耦合处理下的生长发育、产量以及水分生产率响应的研究,表明:各生育期水分亏缺均会抑制玉米生长,导致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减小。充分灌溉+高肥处理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均优于其他处理;同一...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大田玉米在不同水肥耦合处理下的生长发育、产量以及水分生产率响应的研究,表明:各生育期水分亏缺均会抑制玉米生长,导致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减小。充分灌溉+高肥处理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均优于其他处理;同一施肥处理水平下,随着受旱时期的推移,产量表现为充分灌溉>灌浆期受旱>苗期受旱>拔节期受旱>抽雄期受旱,其中抽雄期受旱减产最多,高、中、低3种施肥处理,抽雄期受旱的减产率分别为27.37%、25.78%、45.88%。而同一施肥处理水平下玉米拔节期受旱水分生产率最高,苗期次之,其中拔节期受旱+中肥处理水分生产率最高,达到了2.61kg/m3。综合分析各处理的产量和水分生产率,提出毛乌素沙地玉米节水高产水肥适宜调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玉米 水肥耦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丽凤 吕志远 励建荣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50-54,共5页
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和振兴的背景下,辽宁省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从目前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辽宁省农业和物流的发展。文章分析了以"批发市场"为主导、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连锁超市"为主导... 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和振兴的背景下,辽宁省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从目前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辽宁省农业和物流的发展。文章分析了以"批发市场"为主导、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三种传统物流模式,提出了构建基于供应链的准时制和电子商务等两种生鲜农产品现代物流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整合流通环节,完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提高生鲜农产品生产和物流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生鲜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物流运作模式 冷链物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平霞 吕志远 +2 位作者 李和平 杨子清 苏祯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83,共3页
针对牧区饮水不安全现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达茂旗百灵庙镇供水工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地区水质及经济特点,选择反渗透除氟系统对百灵庙镇供水工程进行降氟处理。该系统以机电为动力,使取水工程与水质净化设备、检验技术和工程... 针对牧区饮水不安全现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达茂旗百灵庙镇供水工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地区水质及经济特点,选择反渗透除氟系统对百灵庙镇供水工程进行降氟处理。该系统以机电为动力,使取水工程与水质净化设备、检验技术和工程组织管理有机结合集成,构建牧区供水技术集成模式与示范工程,具有运行压力低,除氟率在95%以上的特点。并对工程建后的经营管理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区 除氟 反渗透技术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