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小浪底至入海口渔业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吕彬彬 杨兴中 +2 位作者 王晓臣 邢娟娟 张建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79,共7页
为了解黄河小浪底以下河段渔业资源现状,2010年5-9月对此河段的鱼类及其饵料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为3.49×104个/L,现存量为0.0234mg/L,浮游动物密度为526个/L,现存量为0.1245mg/L,现存量较小。底栖动物23种(属),... 为了解黄河小浪底以下河段渔业资源现状,2010年5-9月对此河段的鱼类及其饵料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为3.49×104个/L,现存量为0.0234mg/L,浮游动物密度为526个/L,现存量为0.1245mg/L,现存量较小。底栖动物23种(属),水生植物6种,现存量极少,物种多样性较低,鱼类种群数量减少。渔获物中,1+龄鱼占81.76%,平均体重150.3g,呈现明显的低龄化和小型化趋势。鱼类区系组成简单,以鲤科鱼类为主,与30年前相比,鱼类种群结构变化明显。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为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和人为干扰,并据此提出了鱼类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保护对策 小浪底 入海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大鳞黑线餐鱼的再次发现及其生物学特征
2
作者 吕彬彬 张建军 +3 位作者 杨兴中 王晓臣 邢娟娟 陈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372-3373,共2页
[目的]加深对大鳞黑线餐鱼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其生态习性,获得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参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对2011年9月在陕西汉江干流石泉段采集到的1尾黑线餐鱼属鱼类标本进行测量和研究,并与1979年捕获的标本进行比对。[结... [目的]加深对大鳞黑线餐鱼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其生态习性,获得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参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对2011年9月在陕西汉江干流石泉段采集到的1尾黑线餐鱼属鱼类标本进行测量和研究,并与1979年捕获的标本进行比对。[结果]该次捕获的标本除体长和全长外,其他各对比项目与正模标本的差异很小;大鳞黑线餐鱼除了可分布在水域上游山间溪流中,也可生活于大水面缓流区;大鳞黑线餐鱼在汉江水系仍有分布,但资源量极小。[结论]结果为该濒危鱼类的保护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黑线餐鱼 绝灭 保护 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尾翼颤振模型光学测量实验与弯扭特性解算 被引量:8
3
作者 孙岩 张征宇 +2 位作者 吕彬彬 罗川 周桂宇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在FL-26跨声速风洞半模试验段进行了某高速飞机T型尾翼颤振模型的光学测量实验,并依据测量结果解算了尾翼颤振模型的弯扭特性。颤振模型表面用白色圆点进行标记,用于记录模型表面的位移变化,两台固定在风洞试验段上壁板观察孔旁肋板上的... 在FL-26跨声速风洞半模试验段进行了某高速飞机T型尾翼颤振模型的光学测量实验,并依据测量结果解算了尾翼颤振模型的弯扭特性。颤振模型表面用白色圆点进行标记,用于记录模型表面的位移变化,两台固定在风洞试验段上壁板观察孔旁肋板上的400万像素工业相机用来采集图像,采集到的图像通过自主开发的图像解算软件进行图像的识别与求解,计算出尾翼颤振模型表面标记点的三维坐标。模型表面标记点的三维坐标通过坐标变化转换到风洞气流坐标系中,利用不同时刻模型表面坐标的变化计算模型剖面扭角和弹性轴位移的分布。T型尾翼右平尾图像采集实验与弯扭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非接触光学测量技术可以用于高速颤振试验的定量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尾翼 颤振 光学测量 弯扭特性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风洞连续变速压颤振试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郭洪涛 闫昱 +2 位作者 余立 吕彬彬 杜宁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77,共6页
针对高速暂冲式风洞阶梯变速压颤振试验用时长、耗气量大和试验模型有效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开展了高速暂冲式风洞连续变速压颤振试验技术研究,解决了定Ma数连续变速压流场控制技术与连续变速压工况下的颤振试验数据处理技术等难题。具体... 针对高速暂冲式风洞阶梯变速压颤振试验用时长、耗气量大和试验模型有效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开展了高速暂冲式风洞连续变速压颤振试验技术研究,解决了定Ma数连续变速压流场控制技术与连续变速压工况下的颤振试验数据处理技术等难题。具体技术措施是:在2.4m×2.4m暂冲式跨声速风洞中设计了基于运动函数的定Ma数线性变总压控制策略,使Ma数控制精度达到了0.005以内且速压无超调,实现了流场控制目标;采用PickHold方法构建颤振边界的亚临界预测判据,并根据预测判据近似于正态分布的特点,基于数理统计的参数估计法来减小预测判据的散布度,从而提高颤振边界亚临界预测的准确性。风洞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技术达到了工程实用化水平,不仅能够取得与阶梯变速压颤振试验技术一致的结果,还能极大地节省耗气量,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 气动弹性 风洞试验 试验技术 流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气动弹性模型高速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贤文 余立 +3 位作者 吕彬彬 郭洪涛 杨振华 寇西平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7-672,共6页
对采用复合材料玻璃纤维、碳纤维加工的静气动弹性模型进行了高速风洞试验研究,测试了模型的柔度矩阵、气动力、表面压力、弯/扭应变信号及弯/扭变形,为静气动弹性模型刚度试验、弯/扭应变信号测量、模型变形视频测量(VMD)及风洞总压控... 对采用复合材料玻璃纤维、碳纤维加工的静气动弹性模型进行了高速风洞试验研究,测试了模型的柔度矩阵、气动力、表面压力、弯/扭应变信号及弯/扭变形,为静气动弹性模型刚度试验、弯/扭应变信号测量、模型变形视频测量(VMD)及风洞总压控制等静气动弹性风洞试验能力的提高积累了经验,为飞行器静气动弹性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平台。研究表明:静气动弹性模型较刚性模型升力线斜率及襟副翼效率下降、气动焦点前移;静气动弹性模型与刚性模型表面压力差异明显;在小迎角范围内,静气动弹性机翼模型弯/扭应变信号随迎角增加基本呈线性变化;在正迎角时,大展弦比后掠机翼静气动弹性模型的剖面扭转变形使有效迎角减小,剖面越靠近翼尖弯/扭变形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气动弹性模型 高速风洞 测力 测压 弯/扭应变信号 弯/扭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声速风洞模型主动减振系统试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余立 杨兴华 +2 位作者 寇西平 曾开春 吕彬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6-533,共8页
为解决跨声速风洞测力试验模型的俯仰振动问题,研制了一套主动减振系统。该系统利用了模型/天平/支杆系统的响应特性,采用主动控制方法,以天平信号作为输入,采用速度负反馈,使用安装在支杆后端主动接头内的压电陶瓷作动器来抑制模型振... 为解决跨声速风洞测力试验模型的俯仰振动问题,研制了一套主动减振系统。该系统利用了模型/天平/支杆系统的响应特性,采用主动控制方法,以天平信号作为输入,采用速度负反馈,使用安装在支杆后端主动接头内的压电陶瓷作动器来抑制模型振动。地面试验结果表明,主动减振系统使模型/天平/支杆系统的俯仰一、二阶阻尼比分别提高20.8倍和12.8倍。风洞试验结果显示,法向力和俯仰力矩振动幅度分别下降71.0%和57.5%,风洞试验结果还表明主动减振系统对气动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主动减振系统在多个模型的风洞试验中也得到验证,显示出良好的减振性能和模型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模型振动 阻尼 压电陶瓷作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晓臣 杨兴中 +3 位作者 吕彬彬 邢娟娟 张建军 刘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8期9819-9821,共3页
[目的]研究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1年4~6月,对黄河下游利津河段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并结合浮游植物种群特征,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该河段共有浮游植物5门114种,丰度为0.90×... [目的]研究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1年4~6月,对黄河下游利津河段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并结合浮游植物种群特征,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该河段共有浮游植物5门114种,丰度为0.90×104~303.35×104ind/m3,平均丰度是27.20×104ind/m3;生物量为0.008~5.890 mg/m3,平均生物量0.641 mg/m3;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Simpson’s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59、0.36和0.55。SPSS数据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透明度,浮游植物丰度与透明度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393.8+115.5x-11.1x2+0.35x3(n=18,R2=0.952,F=92.665,P<0.01)。[结论]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透明度是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颤振风洞试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闫昱 余立 +1 位作者 吕彬彬 罗建国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80,共5页
颤振试验中,为避免暂冲式超声速风洞起动/关车过程中的冲击载荷损坏复合材料模型,依托FL-23风洞研制了一套超声速颤振投放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超声速流场建立后能够快速将模型投入流场,并在试验完成或模型振动临近发散时将模型... 颤振试验中,为避免暂冲式超声速风洞起动/关车过程中的冲击载荷损坏复合材料模型,依托FL-23风洞研制了一套超声速颤振投放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超声速流场建立后能够快速将模型投入流场,并在试验完成或模型振动临近发散时将模型收回。试验结果表明,该投放系统能够有效防止风洞起动/关车冲击载荷损坏模型,放宽了对超声速颤振试验模型强度的限制;亚临界预测的颤振临界速压与风洞试验直吹颤振结果一致;初步建立了工程实用的超声速颤振试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 气动弹性 颤振 风洞试验 投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陕西段春季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媛媛 张建军 +5 位作者 张军燕 沈红保 吕彬彬 邢娟娟 任敬 余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2期15726-15728,共3页
2012年4~5月对丹江陕西段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种类为5门、36种(属),密度为0.05×104~39.2×104个/L,平均密度为17.65×104个/L,生物量为0.55~0.000 015 mg/L,平均生物量为0.21 mg/L。... 2012年4~5月对丹江陕西段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种类为5门、36种(属),密度为0.05×104~39.2×104个/L,平均密度为17.65×104个/L,生物量为0.55~0.000 015 mg/L,平均生物量为0.21 mg/L。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河段水质良好,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垛储机采棉温湿度自动检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洪洲 刘建萍 +1 位作者 吕彬彬 王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1-173,195,共4页
为解决当前南疆地区垛储机采棉温湿度自动检测的问题,利用电子技术和微控制技术,设计了针对垛储机采棉温湿度数据自动检测以及预警系统,实现了对待加工的机采棉的温湿度数据的自动检测和提前预警的功能,保证了垛储机采棉的良好储存状态... 为解决当前南疆地区垛储机采棉温湿度自动检测的问题,利用电子技术和微控制技术,设计了针对垛储机采棉温湿度数据自动检测以及预警系统,实现了对待加工的机采棉的温湿度数据的自动检测和提前预警的功能,保证了垛储机采棉的良好储存状态。该系统多路温湿度传感器检测机,采集来的数据送入各自对应的微控芯片,处理后,送入主机判断是否达到预警状态,同时主机做出相应的决策,并将温湿度信息实时显示。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垛储机采棉温湿度的采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温湿度 自动检测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彬彬 《居业》 2017年第7期161-162,共2页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也呈现出井喷式的爆发增长,建筑工程管理对于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建筑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日渐白热化的环境中取得优势,就需要紧抓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对建...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也呈现出井喷式的爆发增长,建筑工程管理对于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建筑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日渐白热化的环境中取得优势,就需要紧抓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管理体系采取创新,进而对建筑工程项目实现全方位协调工作。文章结合建筑工程经典案例,针对当下国内的建筑工程现状进行实际考量,对日前要发展工程管理的创新模式进行了简要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新模式 管理 创新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洋河夏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12
作者 邢娟娟 张建军 +2 位作者 杨兴中 吕彬彬 王晓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4期8094-8095,8122,共3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梯级电站开发后泾洋河水质状况,于2009年8月对泾洋河段干支流浮游生物进行采样和鉴定。结果监测到浮游植物5门21种(属),隶属于硅藻门13种(属)、绿藻门4种(属)、蓝藻门2种(属)、金藻门和黄藻门各1种(属);浮游动物2门10种(... 为了更好地了解梯级电站开发后泾洋河水质状况,于2009年8月对泾洋河段干支流浮游生物进行采样和鉴定。结果监测到浮游植物5门21种(属),隶属于硅藻门13种(属)、绿藻门4种(属)、蓝藻门2种(属)、金藻门和黄藻门各1种(属);浮游动物2门10种(属),隶属于原生动物门8种(属)和轮虫类2种(属)。综合分析泾洋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河段水质状况良好,属于轻污染或无污染状况;浮游动物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较单一,丰富度与均匀度值均较低,易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泾洋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LMS算法的跨声速风洞模型系统辨识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斌斌 寇西平 +4 位作者 吕彬彬 余立 杨兴华 路波 曾开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4-170,共7页
针对风洞试验模型系统辨识不准确的问题,利用自适应LMS(least mean square)滤波器模型对跨声速风洞模型进行系统辨识。由于实测信号中存在多模态耦合,为了提高系统辨识精准度,首先对输入输出信号作了FRF(frequency response analysis)... 针对风洞试验模型系统辨识不准确的问题,利用自适应LMS(least mean square)滤波器模型对跨声速风洞模型进行系统辨识。由于实测信号中存在多模态耦合,为了提高系统辨识精准度,首先对输入输出信号作了FRF(frequency response analysis)分析得到试验模型俯仰方向前两阶模态,其次利用快速Fourier变换进行模态解耦,接着利用自适应LMS滤波器模型、传递函数模型、多项式模型对俯仰方向单模态进行系统辨识,最后得到了基于自适应LMS滤波器模型的俯仰方向一阶、二阶模态滤波器系数。通过对比不同数学模型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均方误差及辨识结果,表明自适应LMS滤波器模型具有更高的系统辨识精准度和更简洁的数学模型结构。为后续风洞试验模型振动主动控制计算法的设计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识 自适应LMS算法 快速FOURIER变换 跨声速风洞试验 主动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智能材料结构在变形体机翼气动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雷鹏轩 王元靖 +2 位作者 吕彬彬 余立 杨振华 《实验流体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80,共7页
为验证所提出的智能材料结构在柔性变后缘机翼气动特性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在跨声速风洞中运用模型变形视频测量技术测量了机翼后缘的偏转变形量,并记录了偏转变形的动态过程。同时测量了上翼面的压力分布。实验马赫数0.4~0.8,模型迎角0... 为验证所提出的智能材料结构在柔性变后缘机翼气动特性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在跨声速风洞中运用模型变形视频测量技术测量了机翼后缘的偏转变形量,并记录了偏转变形的动态过程。同时测量了上翼面的压力分布。实验马赫数0.4~0.8,模型迎角0°~6°。分析了来流条件对结构变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声速条件下,智能材料结构在气动载荷作用下能够驱动机翼后缘偏转变形。驱动力一定时,变形能力受到马赫数和迎角等因素影响。马赫数增加会减弱智能材料结构的变形能力,导致变形速度减小,后缘偏转角降低。迎角的影响较为复杂,且与马赫数的影响相互耦合,马赫数越高迎角的影响越强。最后,通过对后缘压力分布形态的分析得出,变形后后缘是否发生流动分离是影响智能材料结构变形能力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体机翼 高速风洞 模型变形视频测量 光滑连续偏转后缘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鱼胚胎发育与温度和溶氧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媛媛 邢娟娟 吕彬彬 《陕西水利》 2012年第1期117-118,共2页
试验模拟了黄河径流条件(温度和溶氧)对黄河表征性鱼类——鲤鱼受精卵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鲤鱼受精卵发育与温度和溶氧关系密切。在设置的温度梯度内(16℃,20℃,24℃,28℃),鲤鱼受精卵出膜时间与水温呈负相关,孵化的合适水温范围为20... 试验模拟了黄河径流条件(温度和溶氧)对黄河表征性鱼类——鲤鱼受精卵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鲤鱼受精卵发育与温度和溶氧关系密切。在设置的温度梯度内(16℃,20℃,24℃,28℃),鲤鱼受精卵出膜时间与水温呈负相关,孵化的合适水温范围为20℃~24℃,孵化率较高(64.43%~76.97%)。水体中溶氧较为充足时,约6.28mg/l~6.75mg/l,鲤鱼胚胎正常发育。不同溶氧浓度对受精卵发育影响差异不明显,但当水体中溶氧不足时(约小于5.01mg/l),则严重影响鲤鱼受精卵正常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学 水生态保护 水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参数对飞翼体自由度颤振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16
作者 雷鹏轩 吕彬彬 +1 位作者 余立 陈德华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4,共7页
飞翼飞行器刚体短周期模态频率较高,易与一阶弹性弯曲模态耦合发生一种特殊的颤振——体自由度颤振。采用风洞实验与频域计算相结合的手段,开展了惯性参数(俯仰转动惯量、质心位置)对飞翼飞行器体自由度颤振特性(颤振速度和颤振频率)的... 飞翼飞行器刚体短周期模态频率较高,易与一阶弹性弯曲模态耦合发生一种特殊的颤振——体自由度颤振。采用风洞实验与频域计算相结合的手段,开展了惯性参数(俯仰转动惯量、质心位置)对飞翼飞行器体自由度颤振特性(颤振速度和颤振频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俯仰惯量和质心位置会明显改变体自由度颤振频率与速度,颤振实验与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俯仰惯量增加,颤振频率降低,沉浮约束时颤振速度基本不变,沉浮自由时颤振速度增大;质心位置前移,俯仰模态频率与阻尼同时增加,俯仰与一阶弹性弯曲模态耦合更容易,但发散模态分支的阻尼也更大,导致颤振速度先降低后增大,颤振频率单调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翼 体自由度颤振 俯仰惯量 质心位置 风洞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六分量微量滚转力矩气浮天平研制
17
作者 张璜炜 向光伟 +2 位作者 吕彬彬 汪多炜 余立 《实验流体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75,共6页
小型化再入飞行体表面在再入过程中发生烧蚀,造成外形的小不对称,从而产生一个微量滚转力矩。为了在高超声速风洞中获得小型化再入飞行体烧蚀模型高精度小不对称滚转力矩测量数据,同时获得其他五分量气动力数据,研制了一套六分量装配式... 小型化再入飞行体表面在再入过程中发生烧蚀,造成外形的小不对称,从而产生一个微量滚转力矩。为了在高超声速风洞中获得小型化再入飞行体烧蚀模型高精度小不对称滚转力矩测量数据,同时获得其他五分量气动力数据,研制了一套六分量装配式微量滚转力矩气浮天平。天平滚转力矩设计载荷为0.02 N·m,轴向力设计载荷为200 N,量级差异悬殊。针对此问题,提出了“4+2”天平总体测力方案,即四分量主天平元件配合二分量滚转力矩–轴向力元件完成极不匹配的六分量气动力测量。静态校准及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天平具有良好的分辨率,抗干扰能力强,受温度影响小,滚转力矩系数测量结果达到了10^(-7)量级。所研制的气浮天平受温度影响小,可重复使用,能够同时测量包括微量滚转力矩在内的6个气动力分量,大幅提升了试验效率,降低了因模型拆装引起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应变天平 气浮天平 微量滚转力矩 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CSD方法的跨声速静气动弹性数值模拟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洪涛 陈德华 +2 位作者 张昌荣 吕彬彬 王晓冰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6,共5页
针对大型飞机跨声速静气动弹性问题,基于CFD/CSD流固耦合方法开展了数值模拟应用研究。具体方法是:采用RANS方程与静气动弹性平衡方程作为计算控制方程,CFD采用多块对接结构化网格进行分区并行计算,并利用多重网格技术加速收敛;使用RBF... 针对大型飞机跨声速静气动弹性问题,基于CFD/CSD流固耦合方法开展了数值模拟应用研究。具体方法是:采用RANS方程与静气动弹性平衡方程作为计算控制方程,CFD采用多块对接结构化网格进行分区并行计算,并利用多重网格技术加速收敛;使用RBF结合TFI方法进行网格变形;通过TPS插值实现多场数据交换。基于上述方法开发了计算程序,并与典型风洞试验结果开展了对比研究,验证了方法和程序的有效性。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跨声速时静气动弹性对典型大型飞机机翼的几何变形、表面压力及气动性能的影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静气动弹性 数值模拟 大展弦比机翼 跨声速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展弦比机翼跨声速静气动弹性风洞试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洪涛 陈德华 +2 位作者 吕彬彬 余立 祖孝勇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1-845,共5页
基于静气动弹性风洞试验研究了某翼身组合体的跨声速静气动弹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巡航点,静气动弹性对大展弦比超临界机翼的气动特性影响明显,可使机翼的升力系数降低21%、升阻比增加8%、焦点前移约1%bA;在超过巡航马赫数后,静... 基于静气动弹性风洞试验研究了某翼身组合体的跨声速静气动弹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巡航点,静气动弹性对大展弦比超临界机翼的气动特性影响明显,可使机翼的升力系数降低21%、升阻比增加8%、焦点前移约1%bA;在超过巡航马赫数后,静气动弹性效应使得机翼气动特性有恶化的趋势。跨声速时,马赫数和速压对机翼的静气动弹性效应具有较大影响,且影响规律呈复杂非线性,难以依据现有理论分析准确预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气动弹性 大展弦比机翼 跨声速流动 风洞试验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法和时域法在叶片颤振计算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迪 吕彬彬 +2 位作者 陆志良 郭同庆 丁力 《航空计算技术》 2019年第5期43-48,共6页
为了对能量法和时域法这两类叶片颤振计算中的代表性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分别介绍了基于CFD技术发展的双通道形状修正能量法和CFD/CSD耦合时域法。前者利用傅里叶级数对周向边界流场变量进行修正而相应的系数由内部单元值进行更新。后者... 为了对能量法和时域法这两类叶片颤振计算中的代表性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分别介绍了基于CFD技术发展的双通道形状修正能量法和CFD/CSD耦合时域法。前者利用傅里叶级数对周向边界流场变量进行修正而相应的系数由内部单元值进行更新。后者通过耦合非定常气动力计算和结构运动方程求解来实现流场和结构场在时域内的推进。对跨声速风扇转子Rotor67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能够给出一致的颤振特性结果,最后结合算例从多方面对它们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扇叶片 颤振 计算流体力学 能量法 时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