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污染土壤对植物伤害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吕开云 高爱林 高永光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6年第8期271-273,共3页
多年来,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及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及含重金属的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土壤受到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较为突出。从土壤环境污染的特点和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着手,详细地阐述了重金属对植物伤害效应及伤害... 多年来,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及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及含重金属的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土壤受到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较为突出。从土壤环境污染的特点和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着手,详细地阐述了重金属对植物伤害效应及伤害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城市交通速度预测 被引量:4
2
作者 吕开云 邱万锦 +2 位作者 龚循强 支君豪 汪宏宇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77-84,共8页
交通速度预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准确、快速的交通速度预测有利于及时掌握城市道路交通状况,能够有效实行交通诱导。针对交通速度具有极强的周期性,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分别选取... 交通速度预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准确、快速的交通速度预测有利于及时掌握城市道路交通状况,能够有效实行交通诱导。针对交通速度具有极强的周期性,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分别选取公开的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交通速度数据,构建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城市交通速度预测模型。实验验证采用广州市20条路段的交通数据,结果表明,区分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的平均值比不区分均要小,说明区分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可以有效地提高交通速度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速度预测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周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内容深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吕开云 李江新 +1 位作者 刘文新 于来双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61-364,共4页
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要工作,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而我国土地资源相对匮乏为此,国土资源部开展了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概念和标准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项目申报的程序及规划设计各阶段... 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要工作,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而我国土地资源相对匮乏为此,国土资源部开展了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概念和标准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项目申报的程序及规划设计各阶段的内容深度,为今后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 规划 设计 内容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aunay三角网内插特征点算法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少华 程朋根 +1 位作者 陈红华 吕开云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54-257,共4页
在Delauany三角剖分网的基础上 ,对内插特征点算法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种快速内插点算法。根据本算法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快速确定点所在的三角形的方法。
关键词 内插 数字地面模型 DELAUNAY三角网 特征点 算法 离散数据 GIS 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州地区TM影像的水土流失信息自动提取专家模式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祝民强 高永光 吕开云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87-189,共3页
从遥感信息分析入手 ,分析了抚州地区水土流失区在LandsatTM1,TM2 ,TM3,TM4,TM5 ,TM6 ,TM7各个波段上与其它背景地物的可分性。利用水土流失区光谱特征与其它地物的差异性 ,建立条件表达式 ,并建立简单模型 ,即可把该区的水土流失区提... 从遥感信息分析入手 ,分析了抚州地区水土流失区在LandsatTM1,TM2 ,TM3,TM4,TM5 ,TM6 ,TM7各个波段上与其它背景地物的可分性。利用水土流失区光谱特征与其它地物的差异性 ,建立条件表达式 ,并建立简单模型 ,即可把该区的水土流失区提取出来。该区土地利用率不是很高 ,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而且面积大。由于居民地光谱特征与水土流失区比较接近 ,所以区分居民地与水土流失区成为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 ,通过建立简单的模型 ,可以将水土流失区提取出来 ,并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州地区 水土流失 自动提取专家模式 遥感 TM影像 专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径的地图目标拓扑关系表达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荣 毛建华 +1 位作者 熊助国 吕开云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29-332,共4页
在分析图论路径性质的基础上 ,利用路径之间的拓扑关系 ,分析了地图中点、线、面目标之间的拓扑关系 ,并分析了这种表达方法相对于其它的表达方法的优点。
关键词 路径 地图目标 拓扑关系 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虚拟校园建设技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娇 吕开云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年第5期129-129,共1页
本文从研究进展、各国扶持力度和应用特点等方面探讨了国内外虚拟校园建设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 虚拟现实 VR 虚拟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小波方法在纹理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娇 吕开云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2年第7期216-216,共1页
本文站在小波方法的角度探讨纹理建模中的应用。
关键词 小波方法 纹理映射 纹理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ketch Up的三维虚拟小区制作
9
作者 杨娇 吕开云 《城市建筑》 2013年第16期179-179,共1页
本文以某小区规划设计为例,介绍了Sketch Up在三维景观制作的流程特点和功能。并详细阐述了建模技术和方法,达到了小区三维设计和表达的目的。
关键词 SKETCH Up 三维建模 分模块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校园三维管道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10
作者 杨娇 吕开云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年第6期196-196,共1页
本文从校园管道建设现状论述了空间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并就三维管道的数据库设计、E-R关系图及建立三维管道空间数据库模型进行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 校园 三维管道 E—R 空间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种子生长的匹配算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贺亮 刘荣 吕开云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立体匹配是三维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用于数字城市、虚拟现实等领域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种子生长的匹配点扩散算法。首先用SIFT算法提取图像间对应的特征点并将其做为种子点,对种子点在其领域范围进行区域传播匹配。接着将生长得到... 立体匹配是三维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用于数字城市、虚拟现实等领域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种子生长的匹配点扩散算法。首先用SIFT算法提取图像间对应的特征点并将其做为种子点,对种子点在其领域范围进行区域传播匹配。接着将生长得到稠密匹配点经重采样转换为准稠密匹配点。最后再用对称对极点距离法去除误匹配得到整幅图像上均匀分布的精确匹配点对。实验表明,改进的算法对于表面结构重复性高、未校正的图像均适用并能得到较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FT算法 区域传播 极线校正 准稠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勘界测绘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永光 吕开云 郭德普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27-329,共3页
介绍了勘界测绘工作的作业过程 ,结合勘界工作实践 ,指出了勘界工作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勘界测绘 行政区域 内业 地形图 控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平面位移场单像测量
13
作者 贺亮 刘荣 吕开云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7-290,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平面位移场单像测量的方法。先将相机与待测量平面保持基本水平,假设像平面和待测量平面近似满足相似变换关系,根据距离关系设定两个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剩余控制点的概略坐标。然后根据各控制点的概略坐标及... 提出一种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平面位移场单像测量的方法。先将相机与待测量平面保持基本水平,假设像平面和待测量平面近似满足相似变换关系,根据距离关系设定两个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剩余控制点的概略坐标。然后根据各控制点的概略坐标及其与基准点间的距离关系,用人工鱼群算法迭代计算出各个控制点的精确坐标。计算出两平面间的单应矩阵,得到平面间转换关系和平面位移场。实验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测量 平面位移场 人工鱼群 单应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ndowsCE的电子平板测量系统的开发
14
作者 刘建军 吕开云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81-184,共4页
传统的测量作业方法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数字化测量中传统手薄的作业方式,使用时很不方便,不能提供图形功能,结合测绘发展的要求和W indowsCE的特点,研制开发了本系统。通过对系统研制目的和设计思路的阐述,介绍了系统在编写过程中,应... 传统的测量作业方法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数字化测量中传统手薄的作业方式,使用时很不方便,不能提供图形功能,结合测绘发展的要求和W indowsCE的特点,研制开发了本系统。通过对系统研制目的和设计思路的阐述,介绍了系统在编写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根据测量要求进行编写,并应符合测量人员的作业习惯,提供更为友好的用户界面。相对于PC-E500和电子手薄,该系统都显示了较大的优越性,但作为电子平板进行开发,功能上还有待加强,是系统后一步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OWSCE 电子平板 测量系统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