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温度示踪的潜流交换通量解析模型对比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文兵
沈振中
+2 位作者
陈官运
程嘉强
吕宗桀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3-71,84,共10页
在总结和阐述一维瞬态对流-传热模型理论异同点及适用性的基础上,选取美国沃克湖流域相关河流潜流带为工程实例,采用VFLUX 2程序计算对比了不同一维解析模型量化河流潜流带垂向潜流交换通量的差异,验证和确定了适用于求解垂向潜流交换...
在总结和阐述一维瞬态对流-传热模型理论异同点及适用性的基础上,选取美国沃克湖流域相关河流潜流带为工程实例,采用VFLUX 2程序计算对比了不同一维解析模型量化河流潜流带垂向潜流交换通量的差异,验证和确定了适用于求解垂向潜流交换通量的最优解析模型,探究了潜流带不同深度处潜流交换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从理论分析角度讨论了解析模型的优缺点及未来利用温度示踪法量化潜流交换通量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相较于相位法和振幅-相位组合法,振幅法更能合理反映潜流带中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潜流带不同深度处的潜流交换通量差别明显,浅层潜流带中潜流交换作用频繁,随着深度的增加,其交换作用逐渐被抑制;未来应当考虑建立更加合理且适用于复杂工程条件的潜流交换通量数值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示踪
潜流交换通量
潜流带
VFLUX
2程序
最优解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偏振成像与深度学习的浑浊水体水下结构表观缺陷检测
2
作者
吕宗桀
李俊杰
张学武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5年第9期156-166,共11页
浅水环境常呈现浑浊特征,导致光学图像出现模糊、色偏、对比度低等问题。浑浊水体中散射粒子会遮蔽水下结构表观缺陷信息,造成缺陷识别率低、检测效率低和分类不准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一种基于偏振成像和深度学习的轻量级三阶段...
浅水环境常呈现浑浊特征,导致光学图像出现模糊、色偏、对比度低等问题。浑浊水体中散射粒子会遮蔽水下结构表观缺陷信息,造成缺陷识别率低、检测效率低和分类不准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一种基于偏振成像和深度学习的轻量级三阶段水下缺陷检测方法,借助偏振复原模型、超分辨率重建模型和缺陷检测模型3个子模型实现缺陷检测。偏振复原模型用于实现浑浊水体的清晰成像和水下缺陷图像复原,CAA-SRGAN超分辨率重建模型用于获取高分辨率水下缺陷图像,CBAM-YOLOv7缺陷检测模型用于检测水下结构常见的裂缝、孔洞和剥落缺陷,最终形成适用于浑浊水体水下结构的PCC-YOLOv7缺陷检测模型。分别通过与现有先进图像复原、超分辨率重建和目标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3个子模型的输出结果在各自评价指标中均有提升。PCC-YOLOv7缺陷检测模型对平均精确度指标(mAP 0.5、mAP 0.75、mAP 0.5~0.95)的提升幅度均值达33.5%。本文所构建的模型相较于现有模型,对浑浊水下检测场景有着更强的适配性,能够为浑浊水体中水下结构表观缺陷检测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浊水体
水下结构
缺陷检测
偏振成像
深度学习
超分辨率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温度示踪的潜流交换通量解析模型对比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文兵
沈振中
陈官运
程嘉强
吕宗桀
机构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
出处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3-71,8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7913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BZ10203065)
江苏研究生科协创新计划(KYCX21_0510)。
文摘
在总结和阐述一维瞬态对流-传热模型理论异同点及适用性的基础上,选取美国沃克湖流域相关河流潜流带为工程实例,采用VFLUX 2程序计算对比了不同一维解析模型量化河流潜流带垂向潜流交换通量的差异,验证和确定了适用于求解垂向潜流交换通量的最优解析模型,探究了潜流带不同深度处潜流交换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从理论分析角度讨论了解析模型的优缺点及未来利用温度示踪法量化潜流交换通量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相较于相位法和振幅-相位组合法,振幅法更能合理反映潜流带中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潜流带不同深度处的潜流交换通量差别明显,浅层潜流带中潜流交换作用频繁,随着深度的增加,其交换作用逐渐被抑制;未来应当考虑建立更加合理且适用于复杂工程条件的潜流交换通量数值模型。
关键词
温度示踪
潜流交换通量
潜流带
VFLUX
2程序
最优解析模型
Keywords
heat tracing
hyporheic exchange flux
hyporheic zone
VFLUX 2 program
optimal analytical model
分类号
P641.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TV139.1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偏振成像与深度学习的浑浊水体水下结构表观缺陷检测
2
作者
吕宗桀
李俊杰
张学武
机构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5年第9期156-166,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项目(2022YFB4703401)。
文摘
浅水环境常呈现浑浊特征,导致光学图像出现模糊、色偏、对比度低等问题。浑浊水体中散射粒子会遮蔽水下结构表观缺陷信息,造成缺陷识别率低、检测效率低和分类不准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一种基于偏振成像和深度学习的轻量级三阶段水下缺陷检测方法,借助偏振复原模型、超分辨率重建模型和缺陷检测模型3个子模型实现缺陷检测。偏振复原模型用于实现浑浊水体的清晰成像和水下缺陷图像复原,CAA-SRGAN超分辨率重建模型用于获取高分辨率水下缺陷图像,CBAM-YOLOv7缺陷检测模型用于检测水下结构常见的裂缝、孔洞和剥落缺陷,最终形成适用于浑浊水体水下结构的PCC-YOLOv7缺陷检测模型。分别通过与现有先进图像复原、超分辨率重建和目标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3个子模型的输出结果在各自评价指标中均有提升。PCC-YOLOv7缺陷检测模型对平均精确度指标(mAP 0.5、mAP 0.75、mAP 0.5~0.95)的提升幅度均值达33.5%。本文所构建的模型相较于现有模型,对浑浊水下检测场景有着更强的适配性,能够为浑浊水体中水下结构表观缺陷检测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浑浊水体
水下结构
缺陷检测
偏振成像
深度学习
超分辨率重建
Keywords
turbid water
underwater structure
defect detection
polarization imaging
deep learning
super-resolution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TV36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温度示踪的潜流交换通量解析模型对比
张文兵
沈振中
陈官运
程嘉强
吕宗桀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偏振成像与深度学习的浑浊水体水下结构表观缺陷检测
吕宗桀
李俊杰
张学武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