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掺杂树脂基球形多孔炭的制备及吸附抗生素性能
1
作者 余谟鑫 朱雨 +3 位作者 吕宋琢璞 张晨 柯清平 王晓婷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51-2261,2287,共12页
首先,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料、NH_(4)HCO_(3)为N源制备了碳前驱体;然后,经850℃高温活化制备了N掺杂树脂基球形多孔炭(NSAC)。采用BET、SEM、FTIR、XPS、纳米粒度与Zeta电位分析仪对NSAC进行了表征。将NSAC用于水体中盐酸金霉素(CTC)... 首先,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料、NH_(4)HCO_(3)为N源制备了碳前驱体;然后,经850℃高温活化制备了N掺杂树脂基球形多孔炭(NSAC)。采用BET、SEM、FTIR、XPS、纳米粒度与Zeta电位分析仪对NSAC进行了表征。将NSAC用于水体中盐酸金霉素(CTC)和左氧氟沙星(LEV)的吸附去除,考察了高温活化时间对NSAC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SAC具有球状分级多孔结构;经850℃高温活化2.0 h制备的NSAC2.0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最大,分别为1612 m^(2)/g和1.39 cm^(3)/g,平均孔径为3.50 nm,非微孔孔容占比达到47%,是一种分级多孔炭材料;NSAC2.0对CTC和LEV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根据Langmuir模型计算得出,NSAC2.0对CTC和LEV的最大理论吸附量分别为397和645 mg/g;NSAC2.0的零电位(pH_(PZC))为5.10,在较大的pH范围(1~10)内能保持稳定的吸附能力。NSAC2.0表面有丰富的含C、O和N的官能团,可以与CTC和LEV分子发生静电相互作用、氢键作用、π-π相互作用以及孔隙填充效应,实现对水体中CTC和LEV的吸附去除。NSAC2.0经过5次循环后,对CTC和LEV的吸附量仍有148.7和311.6 mg/g,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炭 阳离子交换树脂 N掺杂 盐酸金霉素 左氧氟沙星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