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苯乳酸对食源创伤弧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研究
1
作者
张艳芳
刘水琳
+7 位作者
郭梦伽
吕孟敏
吕
欣然
白凤翎
励建荣
崔方超
檀茜倩
董浩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8,共7页
本文研究了苯乳酸在亚抑菌浓度条件下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首先构建创伤弧菌生物膜模型,然后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和XTT还原法分析苯乳酸对创伤弧菌生物膜形成量和代谢活性的抑制作用,并以胞外多糖、胞外蛋...
本文研究了苯乳酸在亚抑菌浓度条件下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首先构建创伤弧菌生物膜模型,然后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和XTT还原法分析苯乳酸对创伤弧菌生物膜形成量和代谢活性的抑制作用,并以胞外多糖、胞外蛋白和胞外DNA为指标,评价苯乳酸对创伤弧菌胞外聚合物的影响,进一步借助光学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探究苯乳酸对创伤弧菌生物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伤弧菌生物膜的聚集期、成熟期和脱落期分别在16~32、32~56和56~72 h。苯乳酸浓度为0.5 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时,对创伤弧菌成熟期生物膜抑制作用较好,对生物膜形成量、代谢活性、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胞外DNA的抑制率分别为51.04%、33.62%、61.97%、32.70%、52.25%,且破坏了生物膜的致密性和完整性,使细菌呈松散分布。苯乳酸可通过减少创伤弧菌生物膜胞外聚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本研究可为控制水产品中创伤弧菌生物膜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乳酸
创伤弧菌
生物膜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鱼肠道中高产苯乳酸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
2
2
作者
吕孟敏
白凤翎
+4 位作者
崔方超
檀茜倩
吕
欣然
励建荣
郭晓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5-130,共6页
该研究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苯乳酸含量,从50株鱼肠道来源的乳酸菌中筛选高产苯乳酸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以苯乳酸产量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其产苯乳酸发...
该研究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苯乳酸含量,从50株鱼肠道来源的乳酸菌中筛选高产苯乳酸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以苯乳酸产量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其产苯乳酸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到1株产苯乳酸能力较好的菌株DY2,其苯乳酸产量达2.45 mg/mL,经鉴定,菌株DY2为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e)。菌株DY2产苯乳酸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0,发酵时间50 h,接种量3%、发酵温度34℃。在此优化条件下,苯乳酸产量达2.99 mg/mL,是优化前的1.2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乳酸
乳酸菌
鱼肠道
筛选
鉴定
发酵条件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苯乳酸对食源创伤弧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研究
1
作者
张艳芳
刘水琳
郭梦伽
吕孟敏
吕
欣然
白凤翎
励建荣
崔方超
檀茜倩
董浩
机构
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连海关技术中心
山东美佳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8,共7页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面上项目(JYTMS20231621)。
文摘
本文研究了苯乳酸在亚抑菌浓度条件下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首先构建创伤弧菌生物膜模型,然后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和XTT还原法分析苯乳酸对创伤弧菌生物膜形成量和代谢活性的抑制作用,并以胞外多糖、胞外蛋白和胞外DNA为指标,评价苯乳酸对创伤弧菌胞外聚合物的影响,进一步借助光学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探究苯乳酸对创伤弧菌生物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伤弧菌生物膜的聚集期、成熟期和脱落期分别在16~32、32~56和56~72 h。苯乳酸浓度为0.5 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时,对创伤弧菌成熟期生物膜抑制作用较好,对生物膜形成量、代谢活性、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胞外DNA的抑制率分别为51.04%、33.62%、61.97%、32.70%、52.25%,且破坏了生物膜的致密性和完整性,使细菌呈松散分布。苯乳酸可通过减少创伤弧菌生物膜胞外聚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本研究可为控制水产品中创伤弧菌生物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苯乳酸
创伤弧菌
生物膜
抑制作用
Keywords
phenyllactic acid
Vibrio vulnificus
biofilms
inhibition
分类号
TS201.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鱼肠道中高产苯乳酸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
2
2
作者
吕孟敏
白凤翎
崔方超
檀茜倩
吕
欣然
励建荣
郭晓华
机构
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高等学校生鲜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
大连工业大学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美佳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5-130,共6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019YFD0901702)
辽宁省锦州市科技指导性计划项目(JZ2022B031)。
文摘
该研究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苯乳酸含量,从50株鱼肠道来源的乳酸菌中筛选高产苯乳酸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以苯乳酸产量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其产苯乳酸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到1株产苯乳酸能力较好的菌株DY2,其苯乳酸产量达2.45 mg/mL,经鉴定,菌株DY2为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e)。菌株DY2产苯乳酸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0,发酵时间50 h,接种量3%、发酵温度34℃。在此优化条件下,苯乳酸产量达2.99 mg/mL,是优化前的1.22倍。
关键词
苯乳酸
乳酸菌
鱼肠道
筛选
鉴定
发酵条件
响应面优化
Keywords
phenyllactic acid
lactic acid bacteria
fish intestine
screening
identification
fermentation condition
response surface optimization
分类号
TS201.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苯乳酸对食源创伤弧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研究
张艳芳
刘水琳
郭梦伽
吕孟敏
吕
欣然
白凤翎
励建荣
崔方超
檀茜倩
董浩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鱼肠道中高产苯乳酸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吕孟敏
白凤翎
崔方超
檀茜倩
吕
欣然
励建荣
郭晓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