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河津西磑口剖面徐庄组叠层石礁特征及沉积环境
1
作者 吕奇奇 张蕾 +2 位作者 王林 孙学虎 张建坤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叠层石礁的形成与演化可以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有助于地质事件分析以及沉积环境演化研究。基于此,对河津西磑口剖面徐庄组进行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薄片鉴定,结合沉积学、岩石学理论对叠层石礁礁体特征、叠层石宏观形态和微观特征进行研究... 叠层石礁的形成与演化可以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有助于地质事件分析以及沉积环境演化研究。基于此,对河津西磑口剖面徐庄组进行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薄片鉴定,结合沉积学、岩石学理论对叠层石礁礁体特征、叠层石宏观形态和微观特征进行研究,反演其沉积演化过程,分析其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依据叠层石的形态规模分布,研究区叠层石形态自下而上具有分叉→不分叉的变化,反复3次,储层发育厚度具有薄→厚→薄的发育趋势,在叠层石礁发育期间,整体沉积处于海平面上升阶段,中间经历了2次小规模的海平面升降,水动力条件发生了多次变化。鄂尔多斯盆地河津西磑口剖面徐庄组叠层石礁的发现为寒武系叠层石的研究提供了典型实例,研究成果对研究区的沉积演化分析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石礁 沉积特征 环境演化 徐庄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淡水湖盆细粒沉积成因机制及页岩油储集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_3亚段为例
2
作者 刘显阳 刘江艳 +6 位作者 王秀娟 郭芪恒 吕奇奇 杨智 张岩 张忠义 张文选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8,共15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勘探实践进展,综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岩心、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及水槽实验模拟等技术手段,开展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古环境、岩相组合和分布、沉积成因及页岩油储集特征的系统研究。...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勘探实践进展,综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岩心、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及水槽实验模拟等技术手段,开展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古环境、岩相组合和分布、沉积成因及页岩油储集特征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长73亚段沉积期研究区古环境整体表现为温暖湿润、梅雨事件频发、水体深度较大的淡水湖盆特征,古地貌呈现西南陡、东北缓的不对称型,可进一步细分为湖底深洼、古沟道、湖底古脊等微古地貌单元。②长73亚段发育一套极细砂岩、粉砂岩、泥页岩、凝灰岩等细粒沉积,垂向多呈薄互层—纹层组合分布,砂岩粒径大多小于62.5μm,单层厚度为0.05~0.64 m,含完整植物碎片,发育波状层理、逆粒序-正粒序组合、爬升沙纹层理等沉积构造,揭示异重流沉积成因。③环形水槽模拟实验再现了异重流搬运过程及沉积特征,主要表现为初期的密度流速差造成头部较厚且粒径较大,上部较薄且粒径偏小的特征;中期滑水作用促使流体头部抬升并向前快速搬运,由此产生的多个“新前端”促使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细粒砂岩向湖盆中部长距离搬运。④明确了盆地西南部细粒砂质岩以异重流成因为主,指出频繁发育的洪水事件、西南部陡坡地形是异重流发育的主控因素。⑤长73亚段砂岩、泥页岩发育微纳米孔喉系统,不同岩性均含油,但可动油含量差异大,砂岩中可动油含量最大。⑥明确了长73亚段多期异重流砂岩与泥页岩形成的细粒沉积复合体具有“整体含油、差异储集”特征,低TOC泥岩与粉砂岩组合为目前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异重流 水槽模拟实验 储集特征 长7_(3)亚段 三叠系延长组 页岩油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下寒武统吾松格尔组岩相组合、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学虎 吕奇奇 +4 位作者 谭聪 张建坤 汪涵 王林 王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9,共10页
为明确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吾松格尔组沉积演化过程,以岩石学特征为基础,通过岩心、岩屑录井资料与测井资料分析,开展了吾松格尔组岩相类型划分与岩相组合类型识别,并结合地震响应特征分析等手段对沉积结构进行剖析。结果表明:下寒武统... 为明确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吾松格尔组沉积演化过程,以岩石学特征为基础,通过岩心、岩屑录井资料与测井资料分析,开展了吾松格尔组岩相类型划分与岩相组合类型识别,并结合地震响应特征分析等手段对沉积结构进行剖析。结果表明:下寒武统吾松格尔组主要发育鲕粒灰岩、内碎屑灰岩、云质灰岩、藻白云岩、内碎屑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共6种岩相,各类岩相纵向上叠置关系复杂,不同区域上差异较大,整体可识别出颗粒滩-云灰坪、颗粒滩-砂屑滩-鲕粒滩、砂屑滩-颗粒滩-云坪-藻云坪、台缘礁-台缘滩共4种岩相组合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的台盆沉积演化特征,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吾松格尔组沉积期的沉积模式,该时期台地边缘建隆逐渐形成,台地范围不断扩张,发育台缘礁滩、台内滩白云岩储层与台内滩灰岩类储层,垂向上多套储层交互叠置,在区域内建设性成岩作用改造下,成储规模前景较好。研究成果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 岩相组合 沉积演化 吾松格尔组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青龙山剖面中寒武统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4
作者 汪涵 吕奇奇 +3 位作者 高永亮 霍勇 孙学虎 王林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I0001,共16页
根据野外露头观察及薄片鉴定,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青龙山剖面中寒武统的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特征,分析沉积相类型、特征和剖面相,建立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青龙山剖面中寒武统发育13种(LF1—LF13)岩相类型,识别8种岩相组合,分别为亮晶鲕粒灰... 根据野外露头观察及薄片鉴定,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青龙山剖面中寒武统的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特征,分析沉积相类型、特征和剖面相,建立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青龙山剖面中寒武统发育13种(LF1—LF13)岩相类型,识别8种岩相组合,分别为亮晶鲕粒灰岩和土黄色泥页岩,颗粒支撑砾屑灰岩、亮晶鲕粒灰岩和土黄色泥页岩,泥晶生物屑灰岩和土黄色泥页岩,泥晶鲕粒灰岩和土黄色泥页岩,灰绿色泥页岩和泥晶鲕粒灰岩,条带状灰岩和放射状砾屑灰岩,条带状灰岩和土黄色泥页岩,含球粒粉晶白云岩和土黄色泥页岩。中寒武统发育碳酸盐岩缓坡沉积体系,主要为内缓坡相,包括潮坪、潟湖、滩间海、颗粒滩4种亚相和10种微相。中寒武世,青龙山剖面处于碳酸盐岩缓坡环境,随秦祈海槽向东、北方向发生海侵,受青铜峡—固原断裂的影响,沉积中心向东迁移,沉积相带由潮坪—潟湖向颗粒滩—滩间海转变,出现海退迹象,再次转变为潮坪沉积。该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古环境恢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寒武统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碳酸盐岩缓坡 青龙山剖面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坳陷湖盆重力流水道-朵叶复合体沉积特征及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例 被引量:21
5
作者 吕奇奇 付金华 +4 位作者 罗顺社 李士祥 周新平 蒲宇新 闫红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3-1156,共14页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微古地貌环境中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在采用印模法对长7段沉积期古地貌形态进行恢复的基础上,精细刻画各微古地貌单元,并结合露头、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研究重力流沉积特征...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微古地貌环境中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在采用印模法对长7段沉积期古地貌形态进行恢复的基础上,精细刻画各微古地貌单元,并结合露头、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研究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长7段沉积期古地貌形态为东北部宽缓、西南部陡窄的不对称坳陷形态,盆内主要发育古缓坡、古斜坡和古洼地3个次级古地貌单元,再进一步细分为凸起、沟槽、坡折带、湖底平原、湖底深洼、古沟道、湖底古脊和湖底古隆8种微地貌单元;②长7段主要发育9种岩相类型、4种岩相垂向组合方式,依据岩相组成和岩相垂向组合,重力流沉积进一步细分为限制性水道、非限制性水道、天然堤、水道间、朵叶体5种沉积微相类型;③古地貌对长7段沉积物源方向、沉积微相类型和空间展布、砂体成因类型及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坡折带 古地貌 水道-朵叶复合体 三叠系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坳陷湖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龙坳陷中元古界高于庄组沉积相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吕奇奇 罗顺社 +1 位作者 李琳静 霍勇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2-316,共5页
宣龙坳陷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地层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通过对该地区野外观察、测量,结合室内薄片资料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地区高于庄组沉积相为碳酸盐岩台地相,可进一步划分为碳酸盐岩潮坪和生物礁2种亚相及潮上带、潮间带、... 宣龙坳陷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地层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通过对该地区野外观察、测量,结合室内薄片资料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地区高于庄组沉积相为碳酸盐岩台地相,可进一步划分为碳酸盐岩潮坪和生物礁2种亚相及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障积-黏结礁4种微相。其中在高于庄组第一段至第八段发育着碳酸盐岩潮坪亚相,高于庄组晚期受滦县抬升运动影响,水体相对变浅,在第九、十段发育着生物礁亚相。对实测剖面49个常量元素、70个微量元素样品分析,按相带进行统计研究,认为研究区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原始沉积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作为沉积环境判别的有效标志。其中Sr、Sr/Ba及Sr/Ca值随水体的加深而增大,三者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用其变化可以来划分沉积相。元素V、Rb、Be值对环境变化敏感,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具有随沉积水体加深而变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碳酸盐岩台地相 地球化学 高于庄组 燕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碎屑流与浊流混合事件层沉积特征及分布——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长7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吕奇奇 罗顺社 +2 位作者 李梦杰 官玉龙 张建坤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8,I0005,I0006,共12页
采用岩石学、深水沉积学等方法,解剖野外露头及重点钻井岩心,结合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延长组长7油层组深水碎屑流与浊流混合事件层的沉积特征及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油层组发育下部砂质碎屑流上部浊流混合事... 采用岩石学、深水沉积学等方法,解剖野外露头及重点钻井岩心,结合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延长组长7油层组深水碎屑流与浊流混合事件层的沉积特征及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油层组发育下部砂质碎屑流上部浊流混合事件层、下部浊流上部泥质碎屑流混合事件层(分为下部浊流上部富泥质碎屑和下部浊流上部贫泥质碎屑混合事件层)、泥质碎屑流和浊流频繁互层混合事件层3种类型。其中,下部砂质碎屑流上部浊流、下部浊流上部富泥质碎屑混合事件层发育于重力流沉积区的近端和远端,下部浊流上部贫泥质碎屑、泥质碎屑流和浊流频繁互层混合事件层主要分布于重力流沉积区的远端。研究区长7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沉积具有近端呈条带状分布、水道化特征显著,远端相邻朵体沉积物相互叠置、连片、呈环带状分布的特征。该结果对完善深水重力流沉积理论及开展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事件层 深水重力流 砂质碎屑流 浊流 长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地区1.6~1.0Ga时期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吕奇奇 罗顺社 +3 位作者 汤睿 周彪 淡卫东 赵文栋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9-593,共5页
以沉积学为研究手段,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宏观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的详细研究,结合大量室内薄片的微观岩石学特征,以及地球化学分析资料,认为燕山地区1.6~1.0Ga(高于庄组—景儿峪组)主要有海相碳酸盐岩和海相碎屑岩2种沉积体系,海... 以沉积学为研究手段,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宏观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的详细研究,结合大量室内薄片的微观岩石学特征,以及地球化学分析资料,认为燕山地区1.6~1.0Ga(高于庄组—景儿峪组)主要有海相碳酸盐岩和海相碎屑岩2种沉积体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体系可划分为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2个相,以及3个亚相和5个微相;海相碎屑岩沉积体系可划分为浅海陆棚和无障壁型海岸2个相,以及4个亚相。其中,碳酸盐岩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研究区高于庄组、雾迷山组、杨庄组、洪水庄组、铁岭组和景儿峪组;碎屑岩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下马岭组和长龙山组。最后,总结出了该地区的沉积相模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台地相 生物礁相 浅海陆棚相 无障壁型海岸相 燕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潜台西侧奥陶系马五4亚段岩溶作用与孔隙演化
9
作者 吕奇奇 罗顺社 +3 位作者 付金华 魏新善 赵卿 胡光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3期8-16,共9页
岩溶作用对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潜台西侧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4亚段储层的形成及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在大量钻井岩心及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鉴定等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研究区马五4亚段岩溶作用与孔隙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岩溶作用对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潜台西侧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4亚段储层的形成及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在大量钻井岩心及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鉴定等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研究区马五4亚段岩溶作用与孔隙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马五4亚段碳酸盐岩储层经历了同生期岩溶、表生期岩溶和埋藏期岩溶3期岩溶作用;且不同岩溶作用对该储层的孔隙形成和演化起关键性作用,根据研究区马五4亚段孔隙形成和演化特征,将其划分为准同生阶段——孔隙建设期、近地表浅埋藏阶段——孔隙胶结破坏期、风化壳大气淡水阶段——孔隙溶解建设期、中-深埋藏成岩阶段——孔隙充填破坏期4个演化阶段,并建立了孔隙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作用 孔隙演化 成岩阶段 靖边潜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水相渗曲线特征与分类 被引量:13
10
作者 罗顺社 彭宇慧 +4 位作者 魏新善 郑爱玲 邵艳 魏炜 吕奇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61,9,共7页
为解决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水相渗曲线指导气井产液调整的实际问题,对致密砂岩气水相渗曲线进行详尽分析,提出了符合气井分类的量化气水相渗曲线分类方案。苏里格地区盒8、山1段共83块岩样非稳态法气驱水相渗实验结果表明,致密砂岩气... 为解决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水相渗曲线指导气井产液调整的实际问题,对致密砂岩气水相渗曲线进行详尽分析,提出了符合气井分类的量化气水相渗曲线分类方案。苏里格地区盒8、山1段共83块岩样非稳态法气驱水相渗实验结果表明,致密砂岩气水相渗曲线具有束缚水饱和度S_(wi)、残余气饱和度S_(gr)和等渗点含水饱和度Sx较大,束缚水饱和度下气相相对渗透率K_(rg)(S_(wi))、残余气饱和度下水相相对渗透率K_(rw)(S_(gr))、等渗点相对渗透率K_(rx)(S_x)和气水两相共渗区面积S较小的特征,属于水相优势型相渗曲线。最终提出了以储层渗透率K、特征点参数K_(rg)(S_(wi))、K_(rw)(S_(gr))和K_(rx)(S_x)以及曲线特征为依据的气井量化分类方案,将致密砂岩气水相渗曲线分为Ⅰ—Ⅲ类,分类结果与气井类型一一对应,总体符合率达到8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相渗曲线 曲线特征 量化分类 气井类型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边—吴起地区长6砂体结构对油藏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罗顺社 李梦杰 +2 位作者 刘俊 席明利 吕奇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2,151,共5页
定边—吴起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源充足,存在由三角洲前缘砂体与分流间湾泥岩组成的大型岩性圈闭,经过多年勘探,已在长8、长6和长3油层组发现了一批油气田。但该区长6油层组的砂体结构及展布规律尚不清楚,从砂体的形成机理方面入手,结合... 定边—吴起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源充足,存在由三角洲前缘砂体与分流间湾泥岩组成的大型岩性圈闭,经过多年勘探,已在长8、长6和长3油层组发现了一批油气田。但该区长6油层组的砂体结构及展布规律尚不清楚,从砂体的形成机理方面入手,结合沉积、测井资料,查明该区主要存在4种单砂体类型(箱形、钟形、漏斗形、指状)和3种复合砂体类型,且油藏在漏斗形砂体结构中分布最好;在钟形或指状砂体结构中分布较好;在箱形砂体结构中分布一般。对该区下一步勘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结构 油藏分布 长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定边—吴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岩与砂岩致密储集体质量的差异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新善 陈娟萍 +2 位作者 吕奇奇 赵小会 贾亚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4-301,共8页
白云岩与砂岩致密储集体质量参数为随机分布的连续谱系,孔隙结构、物理参数复杂多变,表征难度较大。基于铸体薄片、压汞、核磁共振、孔隙度和渗透率等测试技术,结合大量天然气勘探开发实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对比方法,重点讨论了储层质... 白云岩与砂岩致密储集体质量参数为随机分布的连续谱系,孔隙结构、物理参数复杂多变,表征难度较大。基于铸体薄片、压汞、核磁共振、孔隙度和渗透率等测试技术,结合大量天然气勘探开发实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对比方法,重点讨论了储层质量宏观与微观参数特征。结果表明,白云岩与砂岩致密储集体质量参数具有正态分布特征,是一种金字塔数据结构,常规储层比例一般为15%~20%,是砂岩或白云岩致密储层的"甜点";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发育,孔、喉连通性较好,分布比较均匀,储层孔、渗关系较好,表现为相对高孔和低渗;白云岩致密储层质量尽管具有孔、喉连通性差和孔、渗关系较差的不利因素,但也具有相对高渗、低束缚水饱和度、低排驱压力及裂缝网络发育等有利因素,天然气渗流能力较好,勘探开发潜力较大。我国发育碳酸盐岩沉积,应加强致密白云岩气藏成藏条件研究与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白云岩 储层质量 致密储层 天然气 靖边气田 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铜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剖面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13
作者 赵俊峰 刘池洋 +5 位作者 张东东 郭懿萱 齐亚林 吕奇奇 张龙 马奂奂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1期233-245,共13页
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的主力烃源岩,也是页岩油勘探与开发的重要对象。长7段沉积期为延长组湖盆鼎盛阶段,沉积了一套厚度100~120 m以泥页岩类为主的细粒碎屑岩建造,可划分为3个亚段,长7_(1)、长7_(2)为当前页岩油... 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的主力烃源岩,也是页岩油勘探与开发的重要对象。长7段沉积期为延长组湖盆鼎盛阶段,沉积了一套厚度100~120 m以泥页岩类为主的细粒碎屑岩建造,可划分为3个亚段,长7_(1)、长7_(2)为当前页岩油重点勘探开发层系。为了加深对长7段沉积环境和油气地质特征的理解,在野外剖面实测基础上,结合前人工作,重点对渭北铜川地区衣食村、背阴村、瑶曲、霸王庄、淌泥河长7段典型露头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中—晚三叠世延长组富烃凹陷形成的地质背景。结果表明,从长7_(3)到长7_(1),湖盆经历了由鼎盛逐渐收缩、湖平面下降的过程,砂岩含量向上部逐渐增多。研究剖面处于延长组湖盆沉积的深水区,长7段沉积类型既有正常深水细粒沉积岩,也发育类型丰富的深水重力流沉积以及异地搬运形成的火山凝灰岩、具有深部流体成因特征的碳酸盐岩结核等。这些重要现象记录了延长组沉积期富烃坳陷形成的特殊地质背景和过程,对理解陆相盆地烃类生成和富集机理、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头剖面 页岩油 富烃坳陷 长7段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龙坳陷新元古界下马岭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罗顺社 吕奇奇 +1 位作者 尚飞 李琳静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29,共4页
河北省怀来县赵家山地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为一套碎屑岩沉积,主体岩性为灰绿色—灰黑色页岩及灰色含铁粉—细砂岩,该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其值随沉积相带发生明显的规律变化;通过对该地区野外仔细观察、测量,结合室内薄片资料和... 河北省怀来县赵家山地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为一套碎屑岩沉积,主体岩性为灰绿色—灰黑色页岩及灰色含铁粉—细砂岩,该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其值随沉积相带发生明显的规律变化;通过对该地区野外仔细观察、测量,结合室内薄片资料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地区下马岭组可划分为滨岸和浅海陆棚2个相带及近滨、过渡带以及滨外陆棚3种亚相。并总结出该地区的下马岭组的沉积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滨岸相 浅海陆棚相 下马岭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北九溪、沅古坪下奥陶统等深岩类型、碳氧同位素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7
15
作者 罗顺社 吕奇奇 +2 位作者 席明利 何幼斌 向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5-755,共11页
深水环境下等深流沉积研究已经开展50多年,在这50多年里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等深岩的形成机理和沉积环境研究较少。通过野外剖面实测、详细描述和碳氧同位素特征分析,对研究区形成等深岩的环流的特征及不同类型等深岩的形成环境进... 深水环境下等深流沉积研究已经开展50多年,在这50多年里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等深岩的形成机理和沉积环境研究较少。通过野外剖面实测、详细描述和碳氧同位素特征分析,对研究区形成等深岩的环流的特征及不同类型等深岩的形成环境进行了探索。根据其岩性特征,研究区下奥陶统盘家咀组发育有灰泥等深岩、粉屑等深岩、砂屑等深岩、砾屑等深岩和生物屑等深岩5种等深岩相,在垂向上主要发育由单一灰泥等深岩叠置组成的层序、灰泥等深岩与生物屑等深岩组成的层序和灰泥等深岩与砂屑等深岩组成的层序3种不完整等深岩层序和少量的完整等深岩层序。为了研究该等深流沉积形成时的古环境,分别对研究区不同类型等深岩与原地沉积进行系统采样做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工区下奥陶统盘家咀组等深岩的碳同位素δ13C值分布于0.18‰~2.31‰,氧同位素δ18O值的范围为-10.93‰^-9.54‰,盐度指数Z值介于122.91~127.14,温度T值为16.98~24.81℃。与原地沉积相比,研究区等深岩的δ13C值、Z值、T值均较高,且随着等深岩的粒度增大,其δ13C值、Z值、T值均逐渐增高。这表明等深流沉积环境与原地沉积完全不同,等深岩主要形成于高盐度的较深水环境中,且盐度、水温越高,越有助于高能等深流沉积物砂屑等深岩和生物屑等深岩的形成。等深岩层序的形成周期均表现为古盐度、古水温、海平面先增大后减小的周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等深岩 盘家咀组 下奥陶统 中扬子台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盒八段物源区分析及划分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睿 罗顺社 +4 位作者 王璇 吕奇奇 王红伟 刘宝宪 刘俊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26-29,39,共5页
通过对古水流方向、砂岩碎屑组分、岩屑组合、重矿物特征及粒度等的综合分析,结合盆地周边露头剖面的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石盒子组八段的物源及其母岩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出3个物源区,即西南部、南部... 通过对古水流方向、砂岩碎屑组分、岩屑组合、重矿物特征及粒度等的综合分析,结合盆地周边露头剖面的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石盒子组八段的物源及其母岩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出3个物源区,即西南部、南部以及北部,西南部的沉积物物源主要是来自盆地西南缘的北祁连、西秦岭等地,而南部的沉积物物源主要来自北秦岭地区,北部的沉积物物源区为盆地北缘的阴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西南部 物源分析 古水流向 轻矿物特征 重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拜寺口剖面黄旗口组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琳静 胡明毅 +4 位作者 吕奇奇 舒爽 王铜山 宋到福 张严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36,47,I0003,共15页
黄旗口组为贺兰山古老结晶基底之上的第一个沉积盖层,其时代归属问题存在争议。利用LA ICP MS方法,对银川拜寺口剖面黄旗口组深灰色含海绿石石英细砂岩进行碎屑锆石U Pb测年分析。结果表明:黄旗口组锆石颗粒以椭球状居多,短柱状次之,外... 黄旗口组为贺兰山古老结晶基底之上的第一个沉积盖层,其时代归属问题存在争议。利用LA ICP MS方法,对银川拜寺口剖面黄旗口组深灰色含海绿石石英细砂岩进行碎屑锆石U Pb测年分析。结果表明:黄旗口组锆石颗粒以椭球状居多,短柱状次之,外形多呈次圆状和次棱角状,粒径多介于40~130μm;锆石Th/U介于0.12~1.81,其中Th/U大于0.40的占85.3%,以具震荡环带结构的岩浆成因锆石居多,部分锆石后期可能受变质事件改造影响;锆石^(207)Pb/^(206)Pb年龄数据分布范围为1680~2606 Ma,存在明显的1890 Ma主峰值年龄和2345、2514、2576 Ma次级峰值年龄,最小碎屑锆石年龄为(1680±40)Ma。2700~2450、2040~1950、1950~1800、1800~1680 Ma锆石年龄分布对应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克拉通化事件、研究区新生陆弧花岗质岩体主要形成时期、阴山陆块与鄂尔多斯陆块发生碰撞而形成华北西部陆块时期、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基底隆升与陆内裂谷事件。黄旗口组为中元古代长城系晚期沉积,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孔兹岩带为主要物源区,新太古代晚期(约2500 Ma)陆壳物质和太行—吕梁基性岩墙群为次要物源区。该结果为研究区地层对比和年代地层格架建立提供新的年代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U-PB测年 华北克拉通 黄旗口组 长城系 拜寺口剖面 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地区冀北坳陷和宣龙坳陷中元古界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雨轩 罗顺社 +3 位作者 吕奇奇 刘章浩 向吉 李昱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5-280,共6页
在对燕山地区冀北坳陷和宣龙坳陷中元古界露头剖面实测、钻井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综合岩石薄片、铸体薄片以及扫描电镜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研究区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其次是灰岩,还有部分硅质岩、砂岩及角砾岩。储集空间由基质... 在对燕山地区冀北坳陷和宣龙坳陷中元古界露头剖面实测、钻井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综合岩石薄片、铸体薄片以及扫描电镜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研究区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其次是灰岩,还有部分硅质岩、砂岩及角砾岩。储集空间由基质内的微观储集空间和相对宏观的缝、洞储集空间两大储集系统组成,其中宏观储集空间包括构造裂缝、层间缝、溶蚀缝、溶蚀洞(孔)、收缩缝和压溶缝6种类型,基质孔隙包括晶间孔、粒间孔、藻窗孔、微溶孔(缝)、微构造缝及微压溶缝6种类型。沉积环境、岩性、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是影响研究区储集空间的4个主要因素,其中构造作用、古岩溶作用是改善研究区储集条件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地区 中元古界 碳酸盐岩 储集空间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储集体类型及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梦蛟 吕奇奇 +1 位作者 王正允 罗顺社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5-739,共5页
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具有较为理想的生烃、储层和盖层条件,勘探前景良好。文中运用近年发展的储层研究新理论、新方法,全面开展物质组分、结构构造等岩石学特征的研究,结合沉积相的研究成果,对碳酸盐岩与砂岩储层进行科学的成因分类;... 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具有较为理想的生烃、储层和盖层条件,勘探前景良好。文中运用近年发展的储层研究新理论、新方法,全面开展物质组分、结构构造等岩石学特征的研究,结合沉积相的研究成果,对碳酸盐岩与砂岩储层进行科学的成因分类;阐明各类储集岩的岩石类型、岩石学特征及其组合、分布规律。研究区冀北坳陷和宣龙坳陷中、新元古界的高于庄组、雾迷山组和铁岭组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下马岭组底部主要为一套碎屑岩沉积。识别并划分了11种储集岩类型;同时依照储集条件的相对好坏将储集岩类型粗略分为4个类别,其中古风化壳云岩类储集岩、藻礁体储集岩及障壁岛海滩石英砂岩储集岩3类储集岩为储集条件好的储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界 储集岩 燕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坡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忠保 罗顺社 +4 位作者 何幼斌 尹太举 尚飞 吕奇奇 罗进雄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1年第6期9-14,共6页
缓坡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重要的储集类型之一,且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对该类砂体形成、分布及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二叠系中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模拟原型,应用沉积模拟实验技术,论述... 缓坡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重要的储集类型之一,且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对该类砂体形成、分布及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二叠系中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模拟原型,应用沉积模拟实验技术,论述了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沉积微相特征,探讨了影响辫状河三角洲形成及演变的控制因素,揭示了平缓构造背景下大面积砂岩形成机理。综合原始地质模型和实验认识,建立了实验条件下苏里格地区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坡浅水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模拟 控制因素 沉积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