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过盈配合的抗侧滚扭杆寿命预测
1
作者 吕士勇 卜继玲 +1 位作者 王京雁 邓航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4年第3期55-60,共6页
抗侧滚扭杆用于提供限制车辆侧滚角度的侧滚力矩,可以提升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文章以某型动车组用抗侧滚扭杆为研究对象,在考虑抗侧滚扭杆的扭杆轴与扭转臂过盈配合的前提下,基于FKM准则对抗侧滚扭杆进行静强度和疲劳寿命评估。... 抗侧滚扭杆用于提供限制车辆侧滚角度的侧滚力矩,可以提升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文章以某型动车组用抗侧滚扭杆为研究对象,在考虑抗侧滚扭杆的扭杆轴与扭转臂过盈配合的前提下,基于FKM准则对抗侧滚扭杆进行静强度和疲劳寿命评估。结果表明,该抗侧滚扭杆在极限载荷和疲劳载荷工况下的利用度均小于1,同时满足静强度要求和疲劳寿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侧滚扭杆 FKM准则 过盈配合 静强度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0km/h动车组用抗侧滚扭杆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6
2
作者 吕士勇 刘文松 +2 位作者 程海涛 郭春杰 崔志国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8,共4页
介绍了一种380km/h动车组抗侧滚扭杆系统的设计、计算和生产制作。试验表明该抗侧滚扭杆系统的结构、刚度、强度及制作工艺等完全满足青岛四方股份公司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和该380km/h动车组车辆的运用要求。经过1 000万次疲劳试验,该装置... 介绍了一种380km/h动车组抗侧滚扭杆系统的设计、计算和生产制作。试验表明该抗侧滚扭杆系统的结构、刚度、强度及制作工艺等完全满足青岛四方股份公司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和该380km/h动车组车辆的运用要求。经过1 000万次疲劳试验,该装置未发生任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侧滚扭杆系统 刚度 强度 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工艺对抗侧滚扭杆用钢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士勇 刘文松 +3 位作者 王京雁 郭春杰 罗斌 程海涛 《机车车辆工艺》 2011年第5期14-15,共2页
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喷丸工艺对60CrMnMoA、50CrVA、42CrMo残余应力场、显微硬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喷丸工艺,随着材料抗拉强度的增大,表面残余压应力σrs、最大残余应力σmax、显微硬度、试样表面的粗糙度都增大;相同喷... 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喷丸工艺对60CrMnMoA、50CrVA、42CrMo残余应力场、显微硬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喷丸工艺,随着材料抗拉强度的增大,表面残余压应力σrs、最大残余应力σmax、显微硬度、试样表面的粗糙度都增大;相同喷丸工艺,随着材料硬度的降低,表面粗糙度增幅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 残余应力 抗侧滚扭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金属结构滞后性的测定与模拟
4
作者 吕士勇 高玉社 +3 位作者 周晶 郑超 常芳娥 坚增运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59-162,共4页
采用四电极法对温度降低后液态锡的电阻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温度降低后液态锡的电阻率先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保温时间超过10 min后趋于稳定,这预示温度变化后液态金属结构变化存在滞后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温度降... 采用四电极法对温度降低后液态锡的电阻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温度降低后液态锡的电阻率先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保温时间超过10 min后趋于稳定,这预示温度变化后液态金属结构变化存在滞后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温度降低后液态金属结构的变化规律.发现温度变化后原子间距的变化亦存在滞后性,但这一滞后时间仅为0.0001μs,远小于液态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滞后时间.这说明金属液电阻率的滞后性与原子间距的变化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电阻率 分子动力学模拟 原子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拆卸锥面配合型扭杆研制
5
作者 吕士勇 郭春杰 +2 位作者 刘文松 王京雁 罗斌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8-80,94,共4页
介绍了可拆卸锥面配合型扭杆的研制过程,并对可拆卸锥面配合型扭杆的设计、计算和加工过程进行了描述。油压和推力结合拆卸试验及整体刚度试验结果表明可拆卸锥面配合型扭杆的工艺方式和设计结构满足使用要求。
关键词 抗侧滚扭杆 锥面配合 油压拆卸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过热处理影响合金凝固特性的机制 被引量:8
6
作者 坚增运 周晶 +3 位作者 常芳娥 高玉社 吕士勇 郑超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对熔体过热处理影响合金液形核温度、结晶潜热和结晶相生长特性的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从理论上得到了铝熔体中最大尺寸原子团的原子数与熔体温度、合金结晶潜热和合金中结晶相生长特性因子与合金液性质之间的理论关系式,根据得到的理论... 对熔体过热处理影响合金液形核温度、结晶潜热和结晶相生长特性的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从理论上得到了铝熔体中最大尺寸原子团的原子数与熔体温度、合金结晶潜热和合金中结晶相生长特性因子与合金液性质之间的理论关系式,根据得到的理论关系式可预测熔体过热温度对金属液的形核温度、合金液的结晶潜热及合金中结晶相生长特性因子影响趋势.由文中理论关系预测出Al-Si合金的形核过冷度随熔体过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晶潜热随熔体过热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结晶相生长特性因子随熔体过热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过热 形核过冷度 结晶潜热 生长特性 原子团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分对Ge_xSe_(90-x)Sb_(10)玻璃特征温度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坚增运 郑超 +3 位作者 常芳娥 周晶 高玉社 吕士勇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52-55,61,共5页
采用熔体淬冷法制得块状GexSe90-xSb10(x=20,23,25,30)硫系玻璃,并通过实验测定研究了成分对玻璃转变温度瓦、密度和红外透过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随锗含量的增加,Tg先增大而后减小,密度先减小而后增大.当x=25时,Tg有最大值32... 采用熔体淬冷法制得块状GexSe90-xSb10(x=20,23,25,30)硫系玻璃,并通过实验测定研究了成分对玻璃转变温度瓦、密度和红外透过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随锗含量的增加,Tg先增大而后减小,密度先减小而后增大.当x=25时,Tg有最大值320.28℃,密度有最小值4.49g/cm^3.在2~15μm波长范围内的红外透过率为60%左右.影响硫系玻璃转变温度Tg的主要因素是由系统中化学键的相对形成几率所决定的平均键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系玻璃 玻璃转变温度 化学键键能 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过热处理对亚共晶Al-Si合金凝固特性和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常芳娥 高玉社 +3 位作者 坚增运 周晶 郑超 吕士勇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研究了熔体过热处理对Al-11%Si合金形核温度、结晶潜热和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发现合金的形核温度先随过热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过热温度超过860℃后,过热温度对形核温度没有明显影响.合金的结晶潜热随过热温度的升高具有先减小后... 研究了熔体过热处理对Al-11%Si合金形核温度、结晶潜热和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发现合金的形核温度先随过热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过热温度超过860℃后,过热温度对形核温度没有明显影响.合金的结晶潜热随过热温度的升高具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过热温度为860℃时,结晶潜热达到其最小值.过热温度过低和过高时,共晶硅均为粗大的针片状,表现出小平面生长的特征;过热温度为860℃时,共晶硅为细小的点状,表现出非小平面生长的一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合金 熔体过热 形核温度 结晶潜热 凝固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轨车自导向牵引连杆机构研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倪世锋 刘文松 +2 位作者 周炜 吕士勇 程海涛 《铁道机车车辆》 201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介绍了一种单轨车自导向牵引连杆机构系统的设计、计算、生产制造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制作工艺等满足该机构的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根据30年运行载荷谱进行了模拟疲劳试验,疲劳寿命符合要求。装车运用结果表明,... 介绍了一种单轨车自导向牵引连杆机构系统的设计、计算、生产制造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制作工艺等满足该机构的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根据30年运行载荷谱进行了模拟疲劳试验,疲劳寿命符合要求。装车运用结果表明,机构各部件运转正常,该牵引机构达到了牵引和自导向的双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轨车 自导向 牵引连杆机构 强度 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车辆典型抗侧滚扭杆系统疲劳应力分析测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斌 饶立浩 +3 位作者 郭春杰 刘文松 吕士勇 郭秋顺 《机车车辆工艺》 2012年第4期31-33,共3页
根据轨道车辆典型抗侧滚扭杆系统的结构和载荷位移情况,对扭杆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和有限元分析,总结出扭杆系统疲劳应力分析和测试的方法。同时对扭杆轴中承受弯扭组合载荷的1、2区和承受纯扭转载荷的3区进行了应力测试,并与有限元应力分... 根据轨道车辆典型抗侧滚扭杆系统的结构和载荷位移情况,对扭杆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和有限元分析,总结出扭杆系统疲劳应力分析和测试的方法。同时对扭杆轴中承受弯扭组合载荷的1、2区和承受纯扭转载荷的3区进行了应力测试,并与有限元应力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可以满足扭杆系统的疲劳应力分析和测试要求,应力测试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误差在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侧滚扭杆系统 有限元分析 应力测试 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铋生长方式的转变及其固-液界面能的确定
11
作者 坚增运 杨晓琴 +2 位作者 吕士勇 李卫军 常芳娥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53-257,共5页
为了深入研究铋的凝固组织及固液界面能的变化规律,采用熔盐净化结合循环过热的方法,对铋的过冷度及凝固组织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过冷度不仅影响铋凝固后晶粒的尺寸,而且也影响晶粒的形貌.根据铋凝固后的晶粒形貌,确定出了铋从... 为了深入研究铋的凝固组织及固液界面能的变化规律,采用熔盐净化结合循环过热的方法,对铋的过冷度及凝固组织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过冷度不仅影响铋凝固后晶粒的尺寸,而且也影响晶粒的形貌.根据铋凝固后的晶粒形貌,确定出了铋从小平面生长转变为中间方式生长的临界过冷度和中间方式生长转变为连续生长的临界过冷度分别为49 K和95 K.在此基础上,利用临界过冷度转变模型对铋的固-液界面能进行了预测,从两个临界过冷度所计算的固-液界面能值几乎相等.两者的误差在144~544 K范围只有1.44%~2.55%.其预测结果与形核过冷度法所报道的实验结果相吻和,其误差小于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度 组织 生长特性 固-液界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液态锡的电阻率研究其结构变化的滞后性
12
作者 常芳娥 李卫军 +2 位作者 吕士勇 杨晓琴 坚增运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55-159,共5页
采用基于四电极法的电阻动态测量系统,对过热和过冷液态锡在加热、冷却和保温过程中电阻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液态锡的电阻率先随熔体快速加热后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减小、随熔体快速冷却后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保温... 采用基于四电极法的电阻动态测量系统,对过热和过冷液态锡在加热、冷却和保温过程中电阻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液态锡的电阻率先随熔体快速加热后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减小、随熔体快速冷却后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保温时间达到7~15分钟后趋于稳定.升温速度对液态锡的电阻率有明显影响,快速升温熔体的电阻率明显大于慢速升温熔体在同一温度下的电阻率.过冷液态锡的电阻率变化规律与温度高于熔点液态锡的相同.研究结果表明,液态金属的结构变化存在滞后性和传承性.温度变化后,液态金属的结构不能随温度同步达到其在对应温度下的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熔体结构 滞后性 四电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丸强化工艺对抗侧滚扭杆轴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发雄 余万里 +2 位作者 刘文松 罗斌 吕士勇 《机车车辆工艺》 2014年第5期29-30,共2页
抛丸强化处理是抗侧滚扭杆轴成型关键工序之一,抛丸前抗侧滚扭杆轴初始表面粗糙度和硬度是影响抛丸后形成表面粗糙度的重要因素。对3根硬度不同的调质圆钢通过不同加工工艺形成5种等级粗糙度的试样,采用相同抛丸工艺同时对试样进行强化... 抛丸强化处理是抗侧滚扭杆轴成型关键工序之一,抛丸前抗侧滚扭杆轴初始表面粗糙度和硬度是影响抛丸后形成表面粗糙度的重要因素。对3根硬度不同的调质圆钢通过不同加工工艺形成5种等级粗糙度的试样,采用相同抛丸工艺同时对试样进行强化抛丸。结果显示,相同抛丸工艺抛丸后粗糙度均增大,随着抛丸前初始粗糙度和硬度的增加,抛丸后形成的粗糙度的增幅降低;当初始粗糙度增至一定值时,抛丸后粗糙度增幅接近为零,且硬度越高,该值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丸 粗糙度 硬度 扭杆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XD2型电力机车转向架轮对驱动系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吕士勇 封全保 +2 位作者 刘辉 马呈祥 张志和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共4页
详细介绍了HXD2型重载货运电力机车转向架轮对驱动系统的结构、参数、主要技术特点及其性能,论证了其技术是国际先进的轮对驱动技术,对大功率机车轮对驱动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以及对HXD2机车的运用、维护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HXD2型电力机车 轮对 驱动系统 结构 性能 交流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X_D2C型电力机车转向架 被引量:3
15
作者 石强 吕士勇 +1 位作者 封全保 刘辉 《铁道机车车辆》 2013年第2期34-37,共4页
介绍了由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HXD2C型交流传动货运电力机车转向架的主要技术参数及结构特点,该转向架消化、吸收了欧洲货运机车转向架的技术。
关键词 HXD2C型电力机车 转向架 特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抗侧滚扭杆的疲劳失效分析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京雁 卜继玲 +1 位作者 吕士勇 刘文松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90,共5页
对抗侧滚扭杆系统在疲劳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断裂现象进行了分析,低倍、金相、硬度检验结果可以判断该扭杆轴采用的原材料及热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分析了产生断裂的原因。原安装座结构扭矩过大及扭杆轴直径过渡处圆角尺寸偏小导致应力集中,... 对抗侧滚扭杆系统在疲劳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断裂现象进行了分析,低倍、金相、硬度检验结果可以判断该扭杆轴采用的原材料及热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分析了产生断裂的原因。原安装座结构扭矩过大及扭杆轴直径过渡处圆角尺寸偏小导致应力集中,使扭转轴台阶外表面产生局部凹陷区域形成最初裂源,在扭转弯曲组合力的反复作用下,最终导致扭杆轴断裂。对抗侧滚扭杆系统进行了结构优化,有限元分析与应力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结构更合理,且通过了1 000万次疲劳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侧滚扭杆 疲劳失效 结构优化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X_D2F交流传动大轴重货运电力机车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海平 吕士勇 李华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6,共4页
介绍了HXD2F交流传动大轴重货运电力机车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特点,阐述了该机车电气控制系统、牵引系统、制动系统及机械系统的主要性能及特征,描述了该机车主要技术创新点。运行考核和解体检查表明,HXD2F交流传动大轴重货运电力机车用... 介绍了HXD2F交流传动大轴重货运电力机车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特点,阐述了该机车电气控制系统、牵引系统、制动系统及机械系统的主要性能及特征,描述了该机车主要技术创新点。运行考核和解体检查表明,HXD2F交流传动大轴重货运电力机车用于重载列车牵引整体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货运电力机车 电气控制系统 牵引系统 制动系统 机械系统 重载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机车轴重对其动力学性能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华祥 张志和 +1 位作者 吕士勇 刘鹏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19,25,共5页
对于重载机车来说,机车轴重的增加可以提高机车牵引力或改善机车的黏着性能,同时机车轴重的增加对机车动力学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采用测力轮对法分别对23,25,27t和30t轴重机车的的动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换算... 对于重载机车来说,机车轴重的增加可以提高机车牵引力或改善机车的黏着性能,同时机车轴重的增加对机车动力学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采用测力轮对法分别对23,25,27t和30t轴重机车的的动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换算和分析,研究了重载机车轴重增加后对机车运行安全性的影响,同时也对振动加速度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轴重增加对运行平稳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机车 轴重 动力学性能 测试 安全性 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_(3B)电力机车车轴轮座显微裂纹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守加 吕士勇 封全保 《铁道机车车辆》 2004年第6期27-29,共3页
进行了SS3B电力机车车轴的计算分析 ,结合微动疲劳理论分析了车轴轮座内侧产生显微疲劳裂纹的原因 ,提出了采用使车轴表层形成压应力和提高车轴强度的方法 ,提高SS3B电力机车车轴寿命的对策。
关键词 SS3B电力机车 疲劳寿命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蓄电池牵引车牵引装置强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胜敏 吕士勇 +3 位作者 穆岩岩 李幸人 张国鑫 王宇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19年第4期25-28,共4页
文章阐述了电力蓄电池牵引车牵引装置的主要结构,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校核了牵引装置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重点分析了焊缝疲劳强度,验证了牵引装置的可靠性。
关键词 电力蓄电池牵引车 牵引装置 有限元分析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