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培文教授以“消、托、补”三法论治粉刺性乳痈的经验 被引量:17
1
作者 付娜 吕培文 +3 位作者 黄巧 赵文洁 东浩 张董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6期157-160,共4页
目前粉刺性乳痈是一类比较难治的疾病,尤其是常出现红肿、结块及破溃等多种病变类型共存,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该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吕培文教授依据本病发展过程中的邪正盛衰、气血荣亏的关系将粉刺性乳痈分为初期、成脓期、溃... 目前粉刺性乳痈是一类比较难治的疾病,尤其是常出现红肿、结块及破溃等多种病变类型共存,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该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吕培文教授依据本病发展过程中的邪正盛衰、气血荣亏的关系将粉刺性乳痈分为初期、成脓期、溃疡期三个阶段,主张以“消、托、补”三法内外结合论治,攻补兼施,做到消中有托、托中有消、补中有托、消补兼施,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就吕培文教授治疗粉刺性乳痈的经验进行总结,学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刺性乳痈 吕培文 消、托、补 浆细胞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培文应用回阳生肌法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经验总结 被引量:23
2
作者 贾连城 吕培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8期85-88,共4页
吕培文认为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大多属阴证疮疡,根据局部辨证处于脾肾阳虚阶段,长期不愈合的皮肤溃疡可应用回阳生肌法治疗。中医外科临床对于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局部辨证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临床应用时要分析疮面肉芽、渗出、疮周表现... 吕培文认为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大多属阴证疮疡,根据局部辨证处于脾肾阳虚阶段,长期不愈合的皮肤溃疡可应用回阳生肌法治疗。中医外科临床对于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局部辨证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临床应用时要分析疮面肉芽、渗出、疮周表现,可以判断慢性阴证溃疡气血、脾肾、正邪交争情况。通过局部辨证分析指导辨证运用内服及外用药物。慢性溃疡是动态变化过程,脾肾阳虚阶段可能持续一段时期,应用回阳生肌法治疗也要通过局部情况判断疗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强调调和气血,顾护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培文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 回阳生肌法 局部辨证 学验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培文应用芙蓉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雨薇 张董晓 吕培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6期108-111,共4页
本文总结吕培文教授使用芙蓉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经验。近些年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如果治疗不及时、方法不正确,从乳腺炎发展到乳腺脓肿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吕培文教授认为该病多由乳汁蓄积、感受外邪引起,治... 本文总结吕培文教授使用芙蓉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经验。近些年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如果治疗不及时、方法不正确,从乳腺炎发展到乳腺脓肿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吕培文教授认为该病多由乳汁蓄积、感受外邪引起,治宜清热解毒散结。芙蓉膏作为燕京外科流派的经典验方,临床使用已50年以上,其在传统组方基础上巧妙加入增效及防治副作用的药物,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效果确切,有着使用方便、价格实惠、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吕培文教授辨证为主,注重治疗方式及切入时机,在疾病早期使用芙蓉膏外敷治疗法简力专,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体现了中医“以人为本,已病防变”的治疗思路。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燕京外科 芙蓉膏 吕培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油治疗糖尿病足植皮术后伤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雨 徐旭英 吕培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7期1260-1264,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制剂甘草油治疗糖尿病足植皮术后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植皮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植皮区伤口给予莫匹罗星纱条换药,治疗组30例植皮区伤口给予甘草油外用换药。观察两组疗效及术...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制剂甘草油治疗糖尿病足植皮术后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植皮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植皮区伤口给予莫匹罗星纱条换药,治疗组30例植皮区伤口给予甘草油外用换药。观察两组疗效及术后第3天植皮成活率、术后第7天创面愈合率、术后前3次换药时疼痛情况。分析手术前1 d,手术后第3天、第7天患者创面渗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MMP抑制剂-1(TIMP-1)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术后第3天植皮成活率和术后第7天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5.0%和90.0%,均高于对照组的60.0%和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前3次换药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后第3天创面渗液中MMP2质量浓度为(15.87±5.22)ng·mL^(-1),手术后第7天创面渗液中MMP-2质量浓度为(9.36±1.97)ng·mL^(-1),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后第3天创面渗液中TIMP-1质量浓度为(26.36±4.16)ng·mL^(-1),手术后第7天创面渗液中TIMP-1质量浓度为(35.37±5.81)ng·mL^(-1),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油外用治疗糖尿病足植皮术后伤口效果较好,能改善患者伤口炎症因子表达,促进伤口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皮术 创面床 糖尿病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辨证应用中药溻渍法对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丁毅 张洪海 吕培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9-70,共2页
本院外科应用中药溻渍系列组方在治疗四肢疮疡病中有较好疗效,其中溻渍Ⅰ号、Ⅱ号方多年应用于糖尿病足不同创面情况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以前期结果为线索,以局部辨证应用中药溻渍法参与糖尿病足创面的治疗,将湿毒蕴阻与气... 本院外科应用中药溻渍系列组方在治疗四肢疮疡病中有较好疗效,其中溻渍Ⅰ号、Ⅱ号方多年应用于糖尿病足不同创面情况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以前期结果为线索,以局部辨证应用中药溻渍法参与糖尿病足创面的治疗,将湿毒蕴阻与气虚血瘀两种最常见创面情况纳入试验,观察对创面及疮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溻渍法 中药泡洗 糖尿病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环己基(三)联苯类液晶化合物微波介电性能分析
6
作者 袁骞 涂友兰 +5 位作者 雷孟龙 吕培文 吴胜莉 张智勇 陈红梅 汪相如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45-1154,共10页
目前微波移相器用液晶材料大多以高双折射率多联苯类或多苯乙炔类液晶化合物作为主要组分,但这些液晶化合物在使用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粘度大、介电损耗偏高或光热稳定性较差等缺点。反式环己基(三)联苯类液晶化合物具有相对较低的粘度、... 目前微波移相器用液晶材料大多以高双折射率多联苯类或多苯乙炔类液晶化合物作为主要组分,但这些液晶化合物在使用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粘度大、介电损耗偏高或光热稳定性较差等缺点。反式环己基(三)联苯类液晶化合物具有相对较低的粘度、高热稳定性等特点,普遍用在显示器件之中,但在微波介电性能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选择性合成了6个异硫氰基反式环己基联苯和三联苯类液晶化合物,测试了它们的相态和微波(10~30 GHz)介电性能,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通过分子模拟计算了它们的偶极矩和极化率,并与相关结构的多联苯类液晶化合物的性能进行比较,探讨其反式环己基结构对液晶分子的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异硫氰基反式环己基(三)联苯类液晶化合物不仅其熔点相对较低(<90℃)、向列相温度范围宽(86~160℃),而且在10~30 GHz时的介电损耗低(≤7.25×10^(-3)),使其微波的品质因素相对较高(η≥30),适于作为微波用液晶材料的有效组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环己基(三)联苯 微波用液晶 低介电损耗 宽温向列相态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In-Zn-S四元半导体纳米晶的可控制备及其在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京 吕培文 +3 位作者 管中源 王立瑾 訚哲 唐爱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0-628,共9页
Ag-In-Zn-S四元半导体纳米晶(以下简称AIZS NCs)不仅具有传统半导体纳米晶带隙可调、发光效率高等优异的发光特性,同时凭借其低毒和合成工艺简单等优点,在发光二极管、生物医学和光电转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传统镉基半导体纳米... Ag-In-Zn-S四元半导体纳米晶(以下简称AIZS NCs)不仅具有传统半导体纳米晶带隙可调、发光效率高等优异的发光特性,同时凭借其低毒和合成工艺简单等优点,在发光二极管、生物医学和光电转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传统镉基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有力竞争者之一。本文通过一步反应法制备出发光性能良好的AIZS NCs,并通过组分调控扩大其发光范围,使其发光颜色从绿光调至红光。在此基础上,采用注射法研究了AIZS NCs的形成过程,证明AIZS纳米晶的形成是阳离子交换反应发生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发光性能,采用种子生长法继续在AIZS纳米晶中引入Zn源形成合金型AIZS-ZnS NCs,使其光致发光量子产率达到47%。最后,采用全溶液处理方法以AIZS-ZnS NCs作为发光层构筑了绿、黄和红三色电致发光二极管,其中黄光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电流效率达到了1.07 cd·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Zn-S 半导体纳米晶 控制制备 组分调控 电致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