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澧与晚清广东骈文的兴起
1
作者 吕双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7,共11页
陈澧继承阮元创立的书院教育传统,在学海堂和菊坡精舍用心培养经史与辞章之才。对于骈文,他不仅肯定骈文的华美价值和致用功能,赞扬经学与骈文兼善的文士,指出部分名家特征,倡导骈文创作以六朝为标的,讲究骈文的格调等;还爱好并创作,在... 陈澧继承阮元创立的书院教育传统,在学海堂和菊坡精舍用心培养经史与辞章之才。对于骈文,他不仅肯定骈文的华美价值和致用功能,赞扬经学与骈文兼善的文士,指出部分名家特征,倡导骈文创作以六朝为标的,讲究骈文的格调等;还爱好并创作,在序跋、书信、杂记、哀祭、赋颂及说经札记等文体上都有创获,善于议论和抒情,反映晚清汉宋兼采、骈散不分的融通思潮及内忧外患加深的现实。他与谭莹同处在广东骈文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共同推动了晚清广东骈文的兴起。而陈澧经学、辞章兼善,又费心指导学生创作骈文,培养了谭宗浚、陈伯陶、张其淦等名家,贡献尤大。这改变了清代骈文复兴但广东一直较为冷寂的局面,从而拓展了骈文空间,也丰富了清代地域文学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澧 晚清 骈文 广东 兴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桐城派对骈文的态度 被引量:6
2
作者 吕双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9-47,共9页
在文学观念和学术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下,桐城派对骈文的态度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先驱者戴名世、方苞等关注时文对古文空间的挤压,主张复三代秦汉经史类"古文",对诗词、四六等"艺"都比较轻视、冷漠。创始者姚鼐在乾... 在文学观念和学术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下,桐城派对骈文的态度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先驱者戴名世、方苞等关注时文对古文空间的挤压,主张复三代秦汉经史类"古文",对诗词、四六等"艺"都比较轻视、冷漠。创始者姚鼐在乾嘉汉学兴盛与骈文复兴的背景下,关注骈文,虽然对六朝藻丽俳语颇有微词,但对骈文文体本身并不轻视,对好友的骈文成就加以肯定。桐城后学,包括姚门弟子和曾国藩等,理解并接受骈文,他们不仅在骈散对举的话语体系中探究骈文的功能、特征、风格等,有的还喜爱骈文,创作骈文。整体上,桐城派主张文章以"道"、"理"、"气"而不是以骈体之"辞"来定高卑优劣。桐城派对骈文态度的演变,为现代文章学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古文 骈文 文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骈文对辞赋的扩容 被引量:9
3
作者 吕双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3,共6页
骈文以句式对偶为主要特征,辞赋则讲究押韵、排偶等,两者不是同一层次的文体概念,具有层级性特征。唐宋元明的骈偶之文名为"四六",与辞赋平行发展,并行不悖。清代的骈偶之文演进为"俪体""骈体""骈文... 骈文以句式对偶为主要特征,辞赋则讲究押韵、排偶等,两者不是同一层次的文体概念,具有层级性特征。唐宋元明的骈偶之文名为"四六",与辞赋平行发展,并行不悖。清代的骈偶之文演进为"俪体""骈体""骈文"等,多包括讲究排偶的辞赋,实现了对辞赋的扩容。清人既用"骈体""骈文"超越唐宋元明"四六"概念,将诗词曲之外的各类骈偶文章,包括辞赋纳入其中;又拓展原有"四六"内涵,多用之代指"骈体""骈文",辞赋也可纳入"四六"文集。但因为辞赋不追求四六隔对,明以前"四六"文集不收辞赋,因此清代也有《国朝骈体正宗》等少数选本延续此意。今天,我们笼统地说两者是交叉或平行,都不符合文学史的事实。对它们的关系梳理,不能抛开"四六"演进与骈文历史,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与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文 四六 辞赋 扩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子龙的骈文成就及其对清初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吕双伟 丁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49,共7页
六朝文人最重视句式整齐的骈体文学。晚明复古派不仅倡导汉魏六朝骈体文学,还大力创作骈体,编纂选本以期引领文风。其中,陈子龙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赋、书、论等文章虽然句式整齐,但没有形成工整对偶,具有"汉魏体"骈文特征;表... 六朝文人最重视句式整齐的骈体文学。晚明复古派不仅倡导汉魏六朝骈体文学,还大力创作骈体,编纂选本以期引领文风。其中,陈子龙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赋、书、论等文章虽然句式整齐,但没有形成工整对偶,具有"汉魏体"骈文特征;表、启等则骈四俪六色彩浓郁,隶事丰富,藻饰明显,具有"齐梁体"骈文特征。他虽没用骈文之名,但各类骈体清新流丽、精妙绝人,事实上是明代骈文的殿军,对清初陈维崧、毛先舒、毛奇龄、陆圻等影响较大。清初骈文的振兴,主要是晚明复古派推崇汉魏六朝文学的延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龙 骈文 汉魏体 齐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六金针》非陈维崧撰辨 被引量:6
5
作者 吕双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83,共4页
自康熙间《学海类编》收录陈维崧的《四六金针》,后来清代目录书和当代骈文研究专家都将《四六金针》视为陈维崧所作。其实,《四六金针》乃抄袭补缀元代陈绎曾的《文筌.四六附说》而成,不是陈维崧所作。这从该书内容、历代目录记载和陈... 自康熙间《学海类编》收录陈维崧的《四六金针》,后来清代目录书和当代骈文研究专家都将《四六金针》视为陈维崧所作。其实,《四六金针》乃抄袭补缀元代陈绎曾的《文筌.四六附说》而成,不是陈维崧所作。这从该书内容、历代目录记载和陈维崧作品等之中都可以得到证明。《学海类编》收录多伪书,不可轻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六金针》 《文筌·四六附说》 陈维崧 陈绎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结的表文创新及其文学的政治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吕双伟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0-137,共8页
在初盛唐文章流行骈体的背景下,元结较早提倡复古,创作古文。作为朝廷官员和地方刺史,他创作了较多散体表文。这些表文在文体形式、思想内容方面创新较多。与独孤及、韩愈、柳宗元的表文相比,特别是贬谪南方的韩柳相比,元结表文的语言... 在初盛唐文章流行骈体的背景下,元结较早提倡复古,创作古文。作为朝廷官员和地方刺史,他创作了较多散体表文。这些表文在文体形式、思想内容方面创新较多。与独孤及、韩愈、柳宗元的表文相比,特别是贬谪南方的韩柳相比,元结表文的语言更简洁,内容更真率,风格更古质,个性更突出,婉拒担任地州刺史的态度也最坚决。这种特征的形成,与他追复淳古真率的社会理想和反对绮靡浮华的文章风尚紧密相关。对淳古社会的理想化和美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否定,既形成了其文学的复古主义特征,又导致了其文学的政治化。这自然影响了其文学的艺术性与审美性,也阻碍了其在后代的普遍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结 表文 骈散 思想 政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四库全书总目》的“元祐”批评观 被引量:1
7
作者 吕双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87-91,共5页
无论是评人论学,还是品诗论文,《四库全书总目》素有简明扼要、持论公允之称。但对于宋代诗歌批评,喜用“元礻右”做褒义评价。这种积极评价与文学史上的宋诗批评无直接联系,而是四库馆臣从政治偏向上做出的正向判断。这是由于元礻右党... 无论是评人论学,还是品诗论文,《四库全书总目》素有简明扼要、持论公允之称。但对于宋代诗歌批评,喜用“元礻右”做褒义评价。这种积极评价与文学史上的宋诗批评无直接联系,而是四库馆臣从政治偏向上做出的正向判断。这是由于元礻右党人在北宋末年遭到残酷打击后,南宋以来“最爱元礻右”的政治倾向影响所至。这对晚清同光体诗人标榜“元礻右”为诗歌鼎盛的“三元”之一,无疑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其实,“元礻右”并不具备宋诗鼎盛的代表意义,今人沿袭这种说法,是值得重新思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元祐 东坡体 山谷体 《四库全书总目》 批评观 诗歌批评 政治倾向 文学史 同光体 宋诗 评价 鼎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四六文流行下的《四六法海》 被引量:2
8
作者 吕双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2,共4页
晚明文崇尚六朝,四六文在庙堂和士人交际应酬中应用广泛,指导创作的四六文选本就应运而生。在选文时间、选文对象和选文点评等方面,王志坚编选的《四六法海》都达到了明代骈文选本的高峰。四库馆臣对之作了高度评价。但该书也有考核不... 晚明文崇尚六朝,四六文在庙堂和士人交际应酬中应用广泛,指导创作的四六文选本就应运而生。在选文时间、选文对象和选文点评等方面,王志坚编选的《四六法海》都达到了明代骈文选本的高峰。四库馆臣对之作了高度评价。但该书也有考核不深、艺术点评简单等弊端,需要辩证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四六文 《四六法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行不一”:张之洞的骈文理论与骈文创作 被引量:1
9
作者 吕双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4-197,208,共15页
张之洞是晚清乃至清代骈文名家。他既注意到骈文发展的时代性差异,指出清代骈文家效法的对象有汉魏体、晋宋体、齐梁至初唐体、中晚唐体、北宋体五类,其中朴雅遒逸的晋宋体最受时人推崇,而唐体、宋体则备受冷落;又认为骈、散两体本不能... 张之洞是晚清乃至清代骈文名家。他既注意到骈文发展的时代性差异,指出清代骈文家效法的对象有汉魏体、晋宋体、齐梁至初唐体、中晚唐体、北宋体五类,其中朴雅遒逸的晋宋体最受时人推崇,而唐体、宋体则备受冷落;又认为骈、散两体本不能截然分开,中唐以后才分为两体,然其实则一,古文重“实”,骈文重“雅”;还对清代代表性的骈文家,如陈维崧、汪中、洪亮吉等加以点评。与理论上推崇晋宋体骈文不同,他整体上反感六朝的道衰文弊,转而学习博大昌明、典雅富丽的宋四六与盛唐张说、苏颋的庙堂骈体。他的骈文与政治、仕途关系紧密。体国经野,润色鸿业,表彰忠义,宣扬教化为其骈文的主要内容;淹贯经史,用事雅切,对偶工整,文气流畅为其骈文的突出特征。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和鸦片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李鸿章、冯子材等重要人物都体现在其骈文书写中。同时,他通过创办书院,培养学生的辞章(包括骈文才能),为晚清骈文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晚清 骈文 晋宋体 宋四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骈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双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43,共7页
自从唐宋古文运动以后,元、明间沉寂数百年的骈文,终于在清代迎来了它的复兴。晚明四六文悄然兴起、清代崇尚博学的学术氛围和科举考试崇尚骈体的文化背景等,是清代骈文复兴的前提与基础。题材丰富、形式灵活,庙堂公牍、交际应酬和... 自从唐宋古文运动以后,元、明间沉寂数百年的骈文,终于在清代迎来了它的复兴。晚明四六文悄然兴起、清代崇尚博学的学术氛围和科举考试崇尚骈体的文化背景等,是清代骈文复兴的前提与基础。题材丰富、形式灵活,庙堂公牍、交际应酬和抒情言志的各类骈体争相绽放,云蒸霞蔚;理论上高扬骈文地位,争为文章正宗,探讨创作规律,宣扬骈文特征,当之无愧地集历代之大成。正如蒋寅先生所云,清代骈文“依托于作家普遍的学术背景,名家云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文 展望 乾嘉 古文运动 文化背景 科举考试 学术氛围 抒情言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回顾与审视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双伟 《湖湘论坛》 CSSCI 2016年第4期136-145,共10页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在20世纪90年代被明确提出,至今已有二十年。经历最初的热闹之后,今天这一命题渐入沉寂。实用性和功利性的文化传统为其问世的思想渊源;"文论失语症"和"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提出则...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在20世纪90年代被明确提出,至今已有二十年。经历最初的热闹之后,今天这一命题渐入沉寂。实用性和功利性的文化传统为其问世的思想渊源;"文论失语症"和"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提出则是其一度盛行的现实语境。然而,"转换"说提出时就缺乏严谨界定和全面思考,大部分论者将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或者当代意义研究视为"转换"的主要内涵,将两者等而视之。这种泛化理解基本忽视了其医治所谓"文论失语症"的现实目的,也忽视了其立足"转换"以建构当代文论的初衷。自然,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无法避免且十分必要,但幻想通过"转换"来实现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的重建,实在扞格难通。这本身违反了文学发展机制和文论生成体制,堪称一个"虚假命题"。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建构,只能从当代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中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现代转换 现代阐释 审视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骈序的抒情成就及其骈文史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双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5,共9页
清代是骈文的复兴期,其中以乾嘉时代成就最高。经过欧、苏主导的宋代古文运动,直到晚明,骈文主要运用在诏诰、表启等公牍性的“四六”上,范围较为狭窄。清初的序文已多使用骈体,乾嘉时骈体范围大为拓展,序、记、论、赋等都大量使用。其... 清代是骈文的复兴期,其中以乾嘉时代成就最高。经过欧、苏主导的宋代古文运动,直到晚明,骈文主要运用在诏诰、表启等公牍性的“四六”上,范围较为狭窄。清初的序文已多使用骈体,乾嘉时骈体范围大为拓展,序、记、论、赋等都大量使用。其中,骈序不仅数量最多,而且在抒情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无论是赠序、宴序,还是诗文序、图序,整体上都偏于“以诗为文”,且具有情感真挚、以悲为主、融入自我、意境深远等特征。这不仅发展了六朝及初唐骈文的抒情传统,改变了自宋以来公牍性骈文情感虚浮的历史,也是清代骈文复兴的重要体现,提升了清代骈文的审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骈序 抒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诚与真:阎镇珩骈文刍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双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4,92,共5页
阎镇珩骈文摆脱了一般骈文华丽空洞、无病呻吟的通病,以真情实感与流畅之气为之。诚与真,是其骈文内容与情感的主要特征。其主要表现有:题材多行旅感受或咏史怀古;主题多关联现实或者直接针砭现实;形式多骈散交融和喜用骚体句式。其中,... 阎镇珩骈文摆脱了一般骈文华丽空洞、无病呻吟的通病,以真情实感与流畅之气为之。诚与真,是其骈文内容与情感的主要特征。其主要表现有:题材多行旅感受或咏史怀古;主题多关联现实或者直接针砭现实;形式多骈散交融和喜用骚体句式。其中,善于从历史人物或事迹出发,借古讽今或以古鉴今,为其鲜明特色。这与他身处晚清衰世,内忧外患接踵而起;推崇宋学经世致用,反对汉学琐屑繁琐;主张学以致用,反对纸上谈兵的学术思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镇珩 骈文 诚与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骈文理论中的复古思想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双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4,共5页
乾嘉骈文理论是集大成的清代骈文理论的代表。不仅对骈文地位、文体形式和风格特征有精要丰富的论述,而且显示了浓厚的复古思想。即以雅洁渊深的六朝初唐骈文为正宗和主要取法对象;以典雅宏大的盛唐燕许骈文和萧散自然的魏晋骈文为变体... 乾嘉骈文理论是集大成的清代骈文理论的代表。不仅对骈文地位、文体形式和风格特征有精要丰富的论述,而且显示了浓厚的复古思想。即以雅洁渊深的六朝初唐骈文为正宗和主要取法对象;以典雅宏大的盛唐燕许骈文和萧散自然的魏晋骈文为变体和参考目标;而以剪裁长句、文气疏散又不博雅深沉的宋四六为别体和批评对象。这一方面显示了在崇实尚雅的学术背景下,清人对前代骈文的接受维度;另一方面,正是其对前代骈文的历时审视和复古评价,奠定了骈文史的基本风貌,丰富了骈文学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文 骈文理论 复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中骈文地位之反思
15
作者 吕双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3,166-167,共10页
处在儒士与文人之间的汪中,生前没有以"四六"或"骈体"之名获得赞赏,也没有留下骈文批评话语。去世后,其骈文虽获得了某些赞誉,但多与其古文、诗歌并列,或与胡天游、洪亮吉、袁枚等并举,并无独尊地位。在骈文意识高... 处在儒士与文人之间的汪中,生前没有以"四六"或"骈体"之名获得赞赏,也没有留下骈文批评话语。去世后,其骈文虽获得了某些赞誉,但多与其古文、诗歌并列,或与胡天游、洪亮吉、袁枚等并举,并无独尊地位。在骈文意识高扬和创作中兴的乾隆时代,汪中对骈文无动于衷,正是他为文不专一体的结果。其文多以四言行文,少用六言,句式整齐却不求工整对偶,基本不用四六隔句对;语言精炼,骈散兼行;意蕴深厚,风格雅洁,具有东汉魏晋之文的特征。在乾嘉时代,这种文章不被视为骈文正宗,因而较少入选当时的骈文选本。道咸以来,随着骈散兼行、骈散交融思想的深入,汪中的骈文地位才逐渐提高,但极少独尊。然而,建国后的中国文学史和骈文史,绝大部分将其视为清代骈文成就最高者,赋予其独尊地位,个中原因值得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中 骈文 不专一体 骈散兼行 骈散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骈文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评于景祥先生的《中国骈文通史》
16
作者 吕双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骈文通史》 于景祥 美学价值 文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学家庭研究的新创获——读王毅教授《宋代文学家庭》有感
17
作者 吕双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文学家庭 宋代 教授 王毅 创获 家族文化 成熟阶段 人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蹻体”:政治内涵向诗学批评的移植
18
作者 吕双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49-53,共5页
“元体”是宋代诗学批评中的常见话语。在诗学批评史上 ,“元体”由南宋被贬、元明被忽视到清代 ,特别是晚清的被褒和被高扬 ,最后成为宋诗“鼎盛”的代表 ;在政治发展史上 ,“元”时期却是从北宋末到清代 ,始终处于被褒扬的地位... “元体”是宋代诗学批评中的常见话语。在诗学批评史上 ,“元体”由南宋被贬、元明被忽视到清代 ,特别是晚清的被褒和被高扬 ,最后成为宋诗“鼎盛”的代表 ;在政治发展史上 ,“元”时期却是从北宋末到清代 ,始终处于被褒扬的地位。这其实是“元”政治内涵向诗学批评的不自觉渗透、移植 ,元时期并不是宋诗顶峰时期 ,因此 ,“元”也不具备宋诗鼎盛的代表意义。北宋诗歌莫盛于“元”的诗学观念是需要重新思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祐体 东坡体 山谷体 北宋党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思清丽”与“獭祭鱼”——李商隐骈文与唐代骈文文风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芦春艳 吕双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51,共4页
"文思清丽"与"獭祭鱼"是相互区别又有紧密内在联系的两个评价。这种特别关系的出现源于不同时代的评论者观察和把握文学的角度不同。对这种不同角度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李商隐骈文"獭... "文思清丽"与"獭祭鱼"是相互区别又有紧密内在联系的两个评价。这种特别关系的出现源于不同时代的评论者观察和把握文学的角度不同。对这种不同角度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李商隐骈文"獭祭"之中存"清丽"的创作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丽 獭祭鱼 李商隐 骈文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城派对骈文的态度
20
作者 吕双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5-236,共2页
吕双伟撰文《论桐城派对骈文的态度》指出,骈、散关系是中国古代非诗歌文章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同时期,由于学术思想、文化背景、作家才情等的不同,导致对骈文的态度也不同。到了清代,在文学观念和学术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下,桐城派... 吕双伟撰文《论桐城派对骈文的态度》指出,骈、散关系是中国古代非诗歌文章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同时期,由于学术思想、文化背景、作家才情等的不同,导致对骈文的态度也不同。到了清代,在文学观念和学术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下,桐城派对骈文的态度因人而异、因时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态度 骈文 学术思想 文化背景 文学观念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