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合褐藻糖胶寡糖的制备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培培 吕友晶 +4 位作者 曹欢 赵小亮 李广生 吴建东 于广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22-1726,共5页
采用热水提取法从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中得到一个杂合的褐藻糖胶(SPF);采用稀酸水解和低压凝胶渗透色谱(LPGPC)分离得到一系列杂合硫酸寡糖.结合单糖组成、甲基化和电喷雾碰撞诱导串联质谱(ES-CID-MS/MS)分析表明,所得21个寡糖... 采用热水提取法从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中得到一个杂合的褐藻糖胶(SPF);采用稀酸水解和低压凝胶渗透色谱(LPGPC)分离得到一系列杂合硫酸寡糖.结合单糖组成、甲基化和电喷雾碰撞诱导串联质谱(ES-CID-MS/MS)分析表明,所得21个寡糖属于杂化岩藻寡糖硫酸酯,主要由α1→3连接的Fuc及少量β1→4连接的Xyl和β1→6连接的Gal组成;硫酸基取代位点主要存在于Fuc的C4或C2位、Xyl的C2位和Gal的C4位;Fuc主要存在于寡糖的非还原端.实验结果表明,ES-CID-MS/MS技术可用于各种杂合褐藻糖胶寡糖的结构序列分析.这些结构多样的硫酸寡糖可进一步点印到糖芯片上,研究其与蛋白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蒿子 褐藻糖胶 寡糖 电喷雾碰撞诱导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活体成像技术研究海茸β-1,3/1,6-葡聚糖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小亮 刘曦 +5 位作者 杨忆 蔡超 吕友晶 李国云 郝杰杰 于广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68-1374,共7页
以海茸β-1,3/1,6-葡聚糖(DAG)为研究对象,首先经还原胺化反应在DAG还原端引入功能氨基,再将其与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活化的荧光染料(Cy7)偶联,获得Cy7标记的DAG分子;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研究了DAG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DAG... 以海茸β-1,3/1,6-葡聚糖(DAG)为研究对象,首先经还原胺化反应在DAG还原端引入功能氨基,再将其与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活化的荧光染料(Cy7)偶联,获得Cy7标记的DAG分子;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研究了DAG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DAG在小鼠体内主要分布于肺、肝和肾,具有靶向小鼠肺部和通过肾排泄的特点.该方法简便、数据可靠,为多糖和寡糖的体内分布与代谢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3/1 6-葡聚糖 荧光标记 活体成像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梨(Pyrus betulifolia Bge.)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清除自由基活性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小亮 吕友晶 +3 位作者 李苗苗 李广生 王玉峰 于广利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6-282,共7页
通过L9(33)正交试验获得杜梨(Pyrus betulaefolia Bge.)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在运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研究杜梨多糖(PBP)理化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了PBP对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1,1-二苯基-2-... 通过L9(33)正交试验获得杜梨(Pyrus betulaefolia Bge.)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在运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研究杜梨多糖(PBP)理化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了PBP对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1∶15,90℃下提取5h的最优条件下,PBP提取率达到18.65%。多角激光光散射仪分析表明,PBP分子质量为392.9kD。单糖组成分析表明,PBP是由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49.54∶28.68∶8.81∶8.45∶4.54。PBP不仅具有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梨 多糖 提取 理化特性 自由基清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酸化人乳寡糖的分离及串联质谱结构序列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郎银芝 刘世龙 +5 位作者 王晨 张晓 吕友晶 蔡超 李国云 于广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5-652,共8页
基于不同唾液酸化寡糖之间的极性、空间结构及电荷密度的差异性,采用半制备型多孔性石墨化碳(PGC)色谱分离制备了高纯度唾液酸化人乳寡糖单体,并使用离线的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ESI-MSn)确定8种寡糖单体的序列结构分别为6'-SL,3'... 基于不同唾液酸化寡糖之间的极性、空间结构及电荷密度的差异性,采用半制备型多孔性石墨化碳(PGC)色谱分离制备了高纯度唾液酸化人乳寡糖单体,并使用离线的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ESI-MSn)确定8种寡糖单体的序列结构分别为6'-SL,3'-SL,LSTb,LSTc,F-LSTc,F-LSTb,DSLNT与FS-LNn H.本文结果为进一步从事唾液酸化人乳寡糖的结构与活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化人乳寡糖 石墨化碳色谱分离 串联质谱 结构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人乳寡糖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世龙 郎银芝 +5 位作者 祝贺 闫立娜 吕友晶 赵小亮 蔡超 于广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7-1093,共7页
以脱脂、除蛋白后的人乳为原料,联合运用阴离子交换色谱(AEC)、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多孔石墨化碳色谱(PGC)等多种分离纯化技术制备了18种中性人乳寡糖,并采用电喷雾碰撞诱导串联质谱(ESI-CIDMS/MS)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所... 以脱脂、除蛋白后的人乳为原料,联合运用阴离子交换色谱(AEC)、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多孔石墨化碳色谱(PGC)等多种分离纯化技术制备了18种中性人乳寡糖,并采用电喷雾碰撞诱导串联质谱(ESI-CIDMS/MS)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中性人乳寡糖主要为三至九糖,含有半乳糖(Gal)、葡萄糖(Glc)、N-乙酰葡萄糖胺(GlcNAc)和岩藻糖(Fuc).所有寡糖的还原端均含有乳糖核心(Galβ1-4Glc),非还原端均含有乳糖胺(Galβ1-3/4GlcNAc),并且Fuc以α1-2,α1-3和α1-4连接于主链的Gal,Glc和GlcNAc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人乳寡糖 分离 电喷雾碰撞诱导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