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电子工业企业周边有机磷酸酯的环境污染特征及其人群健康风险评估
1
作者 吕占禄 郑玲 +4 位作者 朱婷婷 叶璞 贵春燕 罗斌 郭凌川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60-3471,共12页
为探究有机磷酸酯(OPEs)在电子工业周边环境行为,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MS/MS)测定深圳市典型电子行业企业周边环境土壤、大气和废水样品中18种OPEs的浓度水平,使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解析其污染来源,并评估不同... 为探究有机磷酸酯(OPEs)在电子工业周边环境行为,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MS/MS)测定深圳市典型电子行业企业周边环境土壤、大气和废水样品中18种OPEs的浓度水平,使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解析其污染来源,并评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康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各环境介质中18种OPEs的检出率在40.9%~100.0%之间,在34个土壤样品、21个大气样品和30个废水样品中Σ18OPEs的均值分别为283ng/g(12.2~857ng/g)、4.48×10^(5)pg/m^(3)(3.12×10^(3)~2.95×10^(6)pg/m^(3))和1.11×10^(6)ng/L(5.39×10^(5)~2.73×10^(6)ng/L),三(2,4-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AO168=O)、三(4-叔丁基苯基)磷酸酯(T4tBPP)、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和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BPADP)是各介质中主要的OPEs;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电子行业企业周边环境中OPEs污染主要受工业生产排放和交通排放的影响.不同年龄段人群经多种途径暴露于土壤和大气中OPEs的非致癌和致癌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但OPEs长期累积暴露的健康风险依然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 电子工业 污染特征 来源分析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能电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吕占禄 张金良 +3 位作者 张晗 邹天森 刘凯 王慢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480-3494,共15页
生物质能是我国和世界各国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可再生能源,然而生物质能电厂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安全评价尚处于空白.为了解与评价生物质能电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按照点源扇形布点原则,在生物质能电厂周边四个方位不同距离布点... 生物质能是我国和世界各国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可再生能源,然而生物质能电厂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安全评价尚处于空白.为了解与评价生物质能电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按照点源扇形布点原则,在生物质能电厂周边四个方位不同距离布点采样,以远离电厂区域为对照点,共采集26个土壤样品,分析检测了Cr、Mn、Ni、Cu、Zn、As、Se、Ag、Cd、Sb、Hg和Pb等12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结果显示,Cr、Ni、Cu、As、Se、Ag和Cd等7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高于安徽省土壤平均背景值,土壤中Cr污染最明显,平均浓度为246.5 mg·kg^(-1)(48.9—1267.4 mg·kg^(-1)),平均超《土壤环境质量》(GB 15618—2018)(6.5<pH≤7.5)中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3.4倍(1.1—6.3倍),最大超标点位于主导风下风向1000 m,在常年主导风下风向土壤中Cr、Cd和Sb的含量高于对照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与国内外对其他燃煤电厂周边土壤的研究报道相比,生物质能电厂周边土壤中Cr的含量水平远高于文献报道.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分析显示,Cr的污染最严重,其次是Se,危险等级为重污染,Cd为中度污染,污染点位分布在常年主导风下风向和次主导风下风向.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显示,电厂周边土壤普遍受到了重金属元素污染,在常年主导风下风向和次主导风下风向分别为5.2和4.1,属重度污染,其他方向和对照区内梅罗综合指数为2.7和1.6,属中度和轻度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分析显示,Cd、Hg、Cr和As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贡献较大.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综合考虑生物质能电厂周边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将12种重金属元素分为4类:(1)Mn、Ni、Zn、As、Se、Ag、Sb和Pb,(2)Cr和Cd,(3)Hg,(4)Cu,其中第1类和第3类来源主要受土壤母质影响,第2类中Cd和第4类Cu来源主要受农业活动,Cr则很可能源于生物质焚烧烟气的扩散沉降及其在土壤中的累积,在生物质能电厂周边的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调查中Cr污染应受到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电厂 表层土壤 重金属元素 污染特征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吕占禄 张金良 +3 位作者 邹天森 刘凯 王慢想 张晗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20-731,共12页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表现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为了解与评价燃煤电厂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按照点源扇形布点原则,在电厂A和电厂B周边4个方位不同距离布设采样点,...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表现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为了解与评价燃煤电厂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按照点源扇形布点原则,在电厂A和电厂B周边4个方位不同距离布设采样点,以远离电厂区域为对照点,共采集32个土壤样品,检测了Cr、Mn、Ni、Cu、Zn、As、Se、Ag、Cd、Sb、Hg和Pb等12种重金属浓度。结果表明:在2个电厂周边土壤中Mn、Ni、Cu、Zn、As、Se、Ag和Cd等8种重金属平均浓度高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2个电厂周边土壤中C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230和0.172 mg kg,与GB 15618—2018《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pH为6.5~≤7.5时的风险筛选值相比,平均超标倍数分别为1.79和1.49倍,最大超标点分别位于主导风下风向45°夹角500 m处和次主导风下风向500 m处;2个电厂常年主导风下风向土壤中Cr和Cd浓度高于对照点(P分别为0.03和0.04);电厂周边Cr、Cd、Ni、As、Pb和Sb等重金属存在明显空间分布差异,符合点源分布特征,其他重金属分布均匀性较好,差异不明显;2个电厂周边土壤重金属的内梅罗污染指数(PI)分别为2.7~5.0和1.5~2.4,电厂A污染程度为重度污染,电厂B为中度或轻度污染;2个电厂周边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分别为105.0~190.7和82.1~139.6,潜在生态危害为中等或轻微,Cd、Hg和As对RI的贡献较大。综合考虑电厂周边土壤中各重金属浓度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电厂A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可能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整体上高于电厂B和对照点,且污染也是多方位的,不仅局限于下风向。因此对燃煤电厂监管中,应综合考虑其多方位对环境土壤和人群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表层土壤 重金属 污染特征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塘水及其周边浅层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吕占禄 张晗 +2 位作者 张金良 陈辛月 邹天森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971-978,共8页
以河南省某乡4个沟塘水及其周边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丰水期采集样品,测定水中Al、Cr、Mn、Fe、Ni、Cu、Zn、As、Se、Ag、Cd、Hg和Pb 13种重金属元素浓度,并评价沟塘水对其周边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及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沟塘水... 以河南省某乡4个沟塘水及其周边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丰水期采集样品,测定水中Al、Cr、Mn、Fe、Ni、Cu、Zn、As、Se、Ag、Cd、Hg和Pb 13种重金属元素浓度,并评价沟塘水对其周边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及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沟塘水中重金属总体为重度污染,其中Mn和Fe浓度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标准限值,平均超标倍数分别为5.5倍和9.0倍;周边浅层地下水中重金属总体为轻度污染,其中Al、Mn、Fe和Ni浓度超过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限值;浅层地下水中重金属浓度随着与沟塘距离增加而降低,Al、Cr、Ni、Pb、Mn和Fe浓度与到沟塘距离呈对数负相关关系;儿童和成人通过饮水摄入浅层地下水中13种重金属元素的非致癌健康风险之和分别为0.296和0.309,均小于1(可接受水平);儿童和成人终生暴露Cr、Ni、As、Cd、Pb 5种致癌重金属元素的致癌健康风险之和分别为1.44×10^-5和7.52×10^-5,超过1.0×10^-6(较高致癌健康风险)。研究区沟塘水对其周边浅层地下水有一定的影响,儿童和成人通过饮水途径暴露浅层地下水中重金属的致癌健康风险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塘水 浅层地下水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识别环境健康传导链的六大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吕占禄 王先良 +5 位作者 郭辰 钱岩 梁豹 吴家兵 张金良 宛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66-1270,共5页
区域环境污染情景特点决定了环境健康传导链的具体特征,不同环境污染情景下环境健康传导链在目标污染物、目标区域、主要介质、潜在暴露途径、目标人群、健康效应等六个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科学识别环境健康传导链的六大特征是环境污染... 区域环境污染情景特点决定了环境健康传导链的具体特征,不同环境污染情景下环境健康传导链在目标污染物、目标区域、主要介质、潜在暴露途径、目标人群、健康效应等六个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科学识别环境健康传导链的六大特征是环境污染情景分析和识别具体区域环境健康问题特征的关键环节,是制定环境健康危害调查技术方案和解决环境健康问题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健康传导链 特征识别 区域环境污染 环境健康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学机制与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吕占禄 王先良 +6 位作者 钱岩 郭辰 梁豹 吴家兵 王菲菲 段小丽 张金良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24,共8页
空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并且具有深远的环境影响。暴露于空气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许多不同的影响,理解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又是一个复杂命题,既要考虑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同时也要考虑相关疾病的复杂性。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 空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并且具有深远的环境影响。暴露于空气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许多不同的影响,理解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又是一个复杂命题,既要考虑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同时也要考虑相关疾病的复杂性。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在空气污染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空气污染物可引起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miRNA表达等表观遗传学改变,这种改变往往发生在疾病产生的早期,因此相关研究不仅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且还为疾病早期诊断和预防筛选可能的标志物。本文综述了表观遗传学的几种修饰方式和空气污染物造成不良健康损伤机制的一些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颗粒物 烟草烟雾 空气污染 健康效应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OT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比较分析
7
作者 吕占禄 王光祥 +1 位作者 尚佑军 刘湘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7,共8页
参考GenBank上已发表的口蹄疫病毒(FMDV)全长基因组序列,设计了覆盖基因组全长的数对引物,通过RT-PCR方法对口蹄疫病毒OT株进行分段克隆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不含poly(C)序列的OT株基因组全序列长8 142nt,开放读码框(ORF)长6 969nt、编... 参考GenBank上已发表的口蹄疫病毒(FMDV)全长基因组序列,设计了覆盖基因组全长的数对引物,通过RT-PCR方法对口蹄疫病毒OT株进行分段克隆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不含poly(C)序列的OT株基因组全序列长8 142nt,开放读码框(ORF)长6 969nt、编码2 322aa,5′UTR长1 004nt,3′UTR长93nt,3′UTR之后为23nt的poly(A)尾巴。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将OT株与FMDV其它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并对其基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OT株的假结节(Pseudoknots)从第415—499位连续缺失85nt,但是其3A基因却未发生碱基的缺失。其VP1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与O/Akesu58、OMⅢ两株最高,但OT株在进化时间上要比O/Akesu58、OMIII早很多,其毒株起源和遗传衍化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全基因组 编码区 分子生物学特性 序列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口蹄疫病毒受体β3亚基的基因克隆与分子特征
8
作者 吕占禄 王光祥 +1 位作者 尚佑军 刘湘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目的为研究β3亚基在口蹄疫感染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FMDV嗜性、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病毒的侵入机制等问题奠定基础。方法从正常的猪肾细胞(pk15)中克隆到了整联蛋白β3亚基的基因,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 目的为研究β3亚基在口蹄疫感染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FMDV嗜性、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病毒的侵入机制等问题奠定基础。方法从正常的猪肾细胞(pk15)中克隆到了整联蛋白β3亚基的基因,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以及蛋白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相连接。结果猪整联蛋白β3亚基基因的编码区含有2 355个核苷酸,编码785个氨基酸残基,其信号肽由22个氨基酸组成;胞外域由692个氨基酸组成,含有8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NXS/NXT)和57个半胱氨酸(Cys)残基;跨膜区由29个氨基酸组成;胞浆域由41个氨基酸组成。猪β3基因与羊、人、马、犬、家鼠和挪威大鼠此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4.3%、90.1%、92.1%、90.9%、86.1%、86.2%,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0%、91.8%、92.5%、91.7%、88.8%、88.7%。结论通过生物学软件分析发现猪β3亚基形成复杂的2、3级结构,其中1-22位、715-743位氨基酸区段疏水性较强,分别是该亚基的信号肽和跨膜区,以及成功构建了β3亚基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β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受体 猪整联蛋白β3基因 分子特征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PM_(2.5)不同组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效应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菲菲 王先良 +3 位作者 刘芳盈 吕占禄 钱岩 朋玲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0-785,共6页
为了解细颗粒物不同组分在心血管系统损伤中的毒性机制,以大同散煤为样品煤,提取燃煤PM2.5全颗粒物、无机组分及有机组分,分别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进行染毒,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 为了解细颗粒物不同组分在心血管系统损伤中的毒性机制,以大同散煤为样品煤,提取燃煤PM2.5全颗粒物、无机组分及有机组分,分别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进行染毒,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指标检测PM2.5不同组分对EA.hy926细胞氧化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煤PM2.5各组分对EA.hy926细胞染毒24h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上清液中SOD活力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而相同剂量组比较,其抑制SOD活力能力依次为:有机组分>无机组分>全颗粒物,且相同剂量组不同组分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GSH-Px活力均下降,具有剂量依赖性,引起GSH-Px活力下降程度基本具有无机组分>有机组分>全颗粒物的趋势,但统计学意义不显著;MDA含量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组分所致的MDA含量大小存在低剂量组有机组分>全颗粒物>无机组分,高剂量组全颗粒物>无机组分>有机组分趋势,随着剂量增加,全颗粒物和无机组分引起MDA含量明显增加,而有机组分则变化趋于平缓.可见,燃煤PM2.5不同组分均对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氧化损伤作用明显,SOD、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细颗粒物 PM 2 5 血管内皮细胞 EA hy926 氧化损伤 PM2 5 EA hy9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口疮病毒F1L蛋白二级结构分析与表位预测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光祥 尚佑军 +3 位作者 吕占禄 张克山 田宏 刘湘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85-1190,共6页
目的利用软件预测羊口疮病毒(ORFV)F1L蛋白的二级结构和细胞表位。方法利用SOPMA服务器预测ORFV F1L蛋白的二级结构,以DNAStar软件单参数(二级结构、亲水性、可及性、柔韧性及抗原性)预测结果为基础,通过二级结构预测初步筛选,并以ABCp... 目的利用软件预测羊口疮病毒(ORFV)F1L蛋白的二级结构和细胞表位。方法利用SOPMA服务器预测ORFV F1L蛋白的二级结构,以DNAStar软件单参数(二级结构、亲水性、可及性、柔韧性及抗原性)预测结果为基础,通过二级结构预测初步筛选,并以ABCpred方案作为最终验证,预测羊口疮病毒(ORFV)F1L蛋白的B细胞表位;运用神经网络+量化矩阵法(ANNs+QM法)预测ORFV F1L蛋白的CTL细胞表位;使用MHC-II类分子结合肽在线程序预测ORFV F1L蛋白的Th细胞表位。结果 ORFV F1L蛋白含有α-螺旋34.71%、β-片层18.82%、β-转角5.88%、无规则卷曲40.59%;没有信号肽,可能存在7个B细胞表位,2个CTL表位,3个Th细胞表位。结论该研究结果将为建立ORFV诊断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及合成肽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病毒 F1L基因 二级结构 细胞表位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PAHs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晗 陆少游 +4 位作者 刘凯 邹天森 吕占禄 王慢想 张金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24-2131,共8页
为了解淮北平原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按照点源扇形布点原则,在运行1 a的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不同风向2 km范围内布点,在距离电厂10 km以上的... 为了解淮北平原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按照点源扇形布点原则,在运行1 a的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不同风向2 km范围内布点,在距离电厂10 km以上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设置对照点,参照HJ T 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共采集21个农田土壤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15种PAHs的含量,分析PAHs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组分特征,在根据荷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土壤PAHs污染程度的同时,将其与国内其他相似污染源周边农田土壤中PAHs比对,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w(BaP)平均值为9.40μg kg(0.663~96.2μg kg),∑15 PAHs(15种PAHs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174μg kg(37.5~1382μg kg),TEQ(BaP)15(15种PAHs的毒性当量)平均值为14.6μg kg(1.92~135μg kg),三者明显高于对照区的0.795μg kg(0.412~1.57μg kg)、52.6μg kg(27.2~68.8μg kg)和1.96μg kg(1.05~2.84μg kg);下风向w(BaP)、∑15 PAHs和TEQ(BaP)15基本均高于上风向和对照区,最大值均位于距电厂1 km处.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高环PAHs组分含量为52.5%,高于对照区的35.3%;7种致癌性PAHs在∑15 PAHs中的贡献率达43.0%,远高于对照区的22.2%.运行1 a的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个别采样点PAHs处于严重污染水平,w(BaP)、∑15 PAHs和TEQ(BaP)15均高于国内相似污染源且增长迅猛,存在不容忽视的生态安全风险.研究显示,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的PAHs累积速度快,高环PAHs特别是BaP明显高于对照区,建议加强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PAHs排放及周边环境影响的监控,在环境影响评价时充分考虑PAHs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农田土壤 多环芳烃(PAHs) 污染特征 生态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地区两个燃煤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晗 刘凯 +5 位作者 邹天森 吕占禄 谷亚亚 陆少游 王慢想 张金良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32-1841,共10页
为了解与评价同一地区2个燃煤电厂(A和B)周边农田土壤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按照点源扇形布点原则,在电厂周边常年主导上下风向1500m范围内布点,在远离电厂10km以上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设置对照点,参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 为了解与评价同一地区2个燃煤电厂(A和B)周边农田土壤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按照点源扇形布点原则,在电厂周边常年主导上下风向1500m范围内布点,在远离电厂10km以上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设置对照点,参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共采集33个农田土壤样品.取经过处理的样品5.00g,用乙腈超声提取、浓缩后,HPLC法测定15种PAHs的含量.描述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特征污染物分析、环数分析法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污染来源,运用荷兰分级标准评价法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结果显示运行57年的A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BaP为30.3μg·kg^-1(0.668-81.5μg·kg^-1),15种PAHs总量为482μg·kg^-1(107-1000μg·kg^-1),TEQ(BaP)为43.5μg·kg^-1(2.27-124μg·kg^-1),明显高于运行8年B电厂的7.32μg·kg^-1(2.56-15.0μg·kg^-1)、227μg·kg^-1(158-415μg·kg^-1)和10.3μg·kg^-1(3.90-20.1μg·kg^-1)以及对照区的9.62μg·kg^-1(0.347-23.9μg·kg^-1)、193μg·kg^-1(76.1-329μg·kg^-1)和12.7μg·kg^-1(0.499-31.9μg·kg^-1).A电厂周边的常年主导上风向农田土壤样本的BaP和TEQ(BaP)15含量基本维持在对照区水平,下风向的超出对照区水平,最大值均位于1500m处,超出荷兰土壤质量标准.B电厂周边的常年主导上、下风向农田土壤样本的BaP和TEQ(BaP)15含量与对照区相当,且均不超标.A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具有致癌风险的7种PAHs占总∑PAHs的41.3%,远高于B电厂的20.7%和对照区的25.8%.A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33.3%的PAHs点位处于中度污染水平,TEQ(BaP)15高于国内相似污染源,存在亟需关注的生态风险.B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PAHs整体处于轻微污染水平,TEQ(BaP)15低于生物质电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农田土壤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 生态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羊口疮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光祥 尚佑军 +3 位作者 陈江涛 吕占禄 张克山 刘湘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7-40,共4页
利用MDBK传代细胞系对湖北通山县某羊场疑似羊口疮(Orf)的黑山羊病料进行分离,通过病毒理化特性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PCR等方法对分离的毒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料悬液接种MDBK细胞后出现细胞病变,接种病料的羊只出现典型的Orf症状,... 利用MDBK传代细胞系对湖北通山县某羊场疑似羊口疮(Orf)的黑山羊病料进行分离,通过病毒理化特性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PCR等方法对分离的毒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料悬液接种MDBK细胞后出现细胞病变,接种病料的羊只出现典型的Orf症状,扩增出羊口疮病毒(Orf virus)B2L基因,该毒株与台湾山羊株(EU935106.1、DQ904351.1)相似性最高(均为99%),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到一株ORFV,命名为ORFV/HB/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传口疮病毒 分离鉴定 动物回归试验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废弃铅冶炼场地周边蔬菜重金属污染水平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邹天森 潘丽波 +3 位作者 吕占禄 王慢想 刘凯 张金良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8-1222,1226,共6页
于某废弃铅冶炼场地周边菜地采集69份蔬菜样品,通过测定蔬菜样品中的As、Cd、Cr、Hg、Pb含量评价重金属污染水平,并对污染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萝卜中As、Cd、Cr、Hg、Pb的整体水平分别为0.040、0.022、0.359、0.003、0.220mg/kg;白... 于某废弃铅冶炼场地周边菜地采集69份蔬菜样品,通过测定蔬菜样品中的As、Cd、Cr、Hg、Pb含量评价重金属污染水平,并对污染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萝卜中As、Cd、Cr、Hg、Pb的整体水平分别为0.040、0.022、0.359、0.003、0.220mg/kg;白菜中的整体水平分别为0.026、0.022、0.307、0.004、0.158mg/kg;大葱中的整体水平分别为0.014、0.017、0.204、0.002、0.104mg/kg,蔬菜样品中Cr、Pb存在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限值的现象,超标率分别为17.65%~46.15%、3.85%~86.77%;蔬菜中5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为Cd>Hg>Pb>Cr>As,蔬菜中Cr、Pb为中度或重度污染,其中白菜比萝卜和大葱更易受到污染;工业排放源是周边地区蔬菜重金属含量的主要来源,其对萝卜、白菜和大葱重金属的贡献率分别为65.4%、35.5%、9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铅冶炼场地 蔬菜 重金属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安徽段水体成组生物毒性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阴琨 赵淑莉 +3 位作者 郭辰 吕占禄 王先良 金小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100,共8页
在淮河流域安徽段某区域采集了3个地表水样和12个地下水样,通过大型溞急性毒性(活动抑制)、微核及SOS/umu试验,分析了这些水样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结果表明,急性毒性测试中,该区域地表水及大部分地下水的急性毒性均未超过US EPA废水... 在淮河流域安徽段某区域采集了3个地表水样和12个地下水样,通过大型溞急性毒性(活动抑制)、微核及SOS/umu试验,分析了这些水样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结果表明,急性毒性测试中,该区域地表水及大部分地下水的急性毒性均未超过US EPA废水排放毒性的控制要求(0.3 TU),有2个位点的地下水样毒性当量为0.31 TU,超过限值;经t-test分析,地表水的急性毒性显著高于地下水。SOS/umu检测中,2个地表水样和7个地下水样的结果呈阳性,表现出DNA损伤效应,其诱导率IR在(2.20±0.063)^(3.36±0.067)之间,对应的致癌风险P基本处在10-6~10-7水平。微核检测结果表明,3个地表水样具有较严重的染色体损伤效应,9个地下水样表现为阴性。总之,该区域地表水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相对较高;部分浅层地下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致癌风险处在可接受范围,但仍可能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而深层地下水没有检测到任何毒性效应。研究为周边居民饮水安全和人体健康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溞 成组生物毒性 微核 SOS/UMU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塘水质及其周边浅层地下水PAHs的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晗 陈昱 +4 位作者 吕占禄 陈辛月 邹天森 郭凌川 张金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808-3815,共8页
为探讨农村居民区沟塘水质对周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在河南省某县选择典型沟塘,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沟塘水和周边浅层地下水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别描述并比较枯丰水期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生态与健... 为探讨农村居民区沟塘水质对周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在河南省某县选择典型沟塘,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沟塘水和周边浅层地下水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别描述并比较枯丰水期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生态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枯水期沟塘水中BaP含量、∑PAHs、TEQ(BaP)含量和致癌性PAHs占比分别为0.911ng/L、29.3ng/L、1.64ng/L和28.1%,均低于丰水期;浅层地下水中各指标分别为5.37ng/L、291ng/L、12.5ng/L和25.9%,高于丰水期.枯丰水期沟塘水和浅层地下水中PAHs均主要源于生物质和煤炭燃烧.浅层地下水PAHs的含量与沟塘水具有关联性,即距离沟塘越近,PAHs含量越高,枯水期的关联性低于丰水期.饮用浅层地下水致PAHs暴露的累积非致癌风险HQ为2.21×10^(-3);累积致癌风险R为1.56×10^(-6),72.0%成人R大于1×10^(-6),枯水期BaA、BbF和InP对成人致癌风险的贡献分别为72.1%、9.10%和4.80%.枯水期沟塘水PAHs总量为低等生态风险,丰水期为中等风险,不同沟塘其生态风险不同.纳污的C5沟塘水丰水期PAHs为高生态风险水平,BaA的贡献最大(占40.7%);纳污和养殖的A2枯水期和C3沟塘水丰水期PAHs为中等风险2水平.综上,沟塘水PAHs与周边浅层地下水具有关联性,枯水期沟塘水PAHs总量具有低生态风险,饮用周边浅层地下水的致癌风险高于1×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丰水期 沟塘水 浅层地下水 多环芳烃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健康传导链-认识区域环境健康问题的关键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辰 王先良 +5 位作者 吕占禄 钱岩 梁豹 吴家兵 张金良 宛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61-1265,共5页
为了进一步探索环境健康调查方案设计的基础理论,围绕我国环保部门在环境健康工作方面的管理需求和工作特点,通过参与国家系列大型区域环境健康问题的调查实践,对环境健康问题调查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进行探索,发现环境健康传导链特征分... 为了进一步探索环境健康调查方案设计的基础理论,围绕我国环保部门在环境健康工作方面的管理需求和工作特点,通过参与国家系列大型区域环境健康问题的调查实践,对环境健康问题调查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进行探索,发现环境健康传导链特征分析是编制区域环境健康调查方案的技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健康传导链 环境健康问题 区域环境污染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环境健康问题调查的实施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钱岩 王先良 +5 位作者 郭辰 吕占禄 梁豹 吴家兵 张金良 宛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56-1260,共5页
环境健康调查实施机制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大型区域环境健康调查的执行效率和最终结果.鉴于区域环境健康问题调查涉及内容多学科、执行流程多环节、实施过程有交叉的复杂特点,围绕环境健康传导链特征解析的调查实质,就如何高效组织区域... 环境健康调查实施机制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大型区域环境健康调查的执行效率和最终结果.鉴于区域环境健康问题调查涉及内容多学科、执行流程多环节、实施过程有交叉的复杂特点,围绕环境健康传导链特征解析的调查实质,就如何高效组织区域环境健康调查的参与人员和技术力量等实施机制问题进行了探索.在总结我国大型环境健康调查工作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所有环境健康问题调查人员分属作用分明的"四大功能"角色定位,以及区域环境健康问题调查的"九步运行"技术流程等相关论断.相关研究结果直接支持了若干大型环境与健康调查工作,为进一步丰富区域环境健康问题调查理论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健康调查 实施机制 环境健康传导链 人员功能定位 技术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地区浅层地下水、沟塘水及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晗 吕占禄 +2 位作者 张金良 陈辛月 邹天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00-3111,共12页
用液相色谱法对河南省西平县某乡浅层地下水、沟塘水及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w(Bap)、TEQ(BaP)、∑_(7)PAHs、高环PAHs占比依次为:沉积物>沟塘水>浅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沟塘水及沉积物中PAH... 用液相色谱法对河南省西平县某乡浅层地下水、沟塘水及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w(Bap)、TEQ(BaP)、∑_(7)PAHs、高环PAHs占比依次为:沉积物>沟塘水>浅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沟塘水及沉积物中PAHs有相似的来源,主要源于燃烧,并以生物质和煤炭燃烧为主;沟塘水对浅层地下水中PAHs的影响较大,距离沟塘越近,浅层地下水中PAHs含量越高.经饮水摄入浅层地下水中7种致癌PAHs的P_(95)致癌风险在1.8×10^(-8)—7.0×10^(-6)之间,在6岁时为1.1×10^(-6),高于一般可接受的致癌风险水平(1×10^(-6)),主要产生致癌风险的污染物为BaP和BaA;浅层地下水中PAHs的P95非致癌风险在6.1×10^(-4)—1.9×10^(-2)之间,HQ远小于1,为可接受水平. 4号沟塘水中PAHs处于高生态风险水平,对生态风险贡献最大的污染物是BaA,占40.7%. 3号沟塘水中PAHs处于中等风险水平,对生态风险贡献最大的污染物是DBA和BaA,分别占36.9%和23.6%.所有沟塘沉积物的PAHs的生态风险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临界效应",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和削减沟塘沉积物和水体中PAHs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沟塘水 沉积物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水污染区环境样品的去甲基化表观遗传毒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朋玲龙 杨永坚 +4 位作者 王先良 王菲菲 吕占禄 钱岩 满江红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7-173,共7页
摘要:从去甲基化能力方面研究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样品综合表观遗传毒性。将pEGFP—C3质粒通过人工甲基化处理获得荧光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处于高甲基化状态的c3质粒,并将其转染进人类HepG一2肝癌细胞株,随后以该改造细胞株(EGF... 摘要:从去甲基化能力方面研究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样品综合表观遗传毒性。将pEGFP—C3质粒通过人工甲基化处理获得荧光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处于高甲基化状态的c3质粒,并将其转染进人类HepG一2肝癌细胞株,随后以该改造细胞株(EGF—PHepG2)为主要工具载体,与样品提取液进行共培养,依据细胞绿色荧光强度来定量评价样品的去甲基化功能的强弱(简称EGFP方法)。同时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样品提取液的成分进行扫描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9个测试样中,有7个显示出可以观察到的去甲基化表观遗传毒性,占测试样品的78%。其去甲基化表观遗传毒性当量介于0.065~0257m01·L。的5-Aza.CdR之间。在4个存在超标的土壤或底泥样品中,有3个被检测出具有可以观察到的去甲基化表观遗传毒性,环境样品表观遗传毒性检测结果也与环境分析结果具有基本一致的趋势。结果初步显示,部分环境样品去甲基化能力较强,具有不容忽视的表观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样品 去甲基化 表观遗传毒性 EGFP C3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