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冠华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经验撷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子嘉 吕冠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12期2260-2263,共4页
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治疗"痞"证代表方,全方辛开苦降、寒热平调、善复脾胃气机升降之功,吕师认为功能性胃肠病以脾胃气机升降紊乱为核心致病之本,痰、湿、寒、热、瘀等邪为兼夹致病之标,引胃肠受其所累,遣半夏泻心汤畅中... 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治疗"痞"证代表方,全方辛开苦降、寒热平调、善复脾胃气机升降之功,吕师认为功能性胃肠病以脾胃气机升降紊乱为核心致病之本,痰、湿、寒、热、瘀等邪为兼夹致病之标,引胃肠受其所累,遣半夏泻心汤畅中焦脾胃气机,运用得当,则功能性胃肠病之症可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功能性胃肠病 经验 吕冠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冠华运用仲景经方治疗呕吐验案6则 被引量:2
2
作者 曹晨 吕冠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8期1461-1463,共3页
呕吐症的发病机制变化多端,风寒直中太阴脾土,阳虚水饮逆而上冲,肝寒壅塞格之于阳,中焦痞塞升降失调,胃热未清阴津亏伤,少阳经腑枢机不利,皆能发生呕吐。它们彼此之间可相互转换,互为影响。
关键词 呕吐 经方 验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与大肠相通:肠道微生物群稳态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慧 吕冠华 范颖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19-122,共4页
中医认为“肝与大肠相通”,提出肝肠功能相关,肠道在维持肝脏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现代医学“肠—肝轴”学说内涵相通,肠道微生物群稳态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sm-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有着密切联系,其通过... 中医认为“肝与大肠相通”,提出肝肠功能相关,肠道在维持肝脏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现代医学“肠—肝轴”学说内涵相通,肠道微生物群稳态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sm-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有着密切联系,其通过参与胆汁酸代谢及肠屏障破坏影响MAFLD的进展,因此纠正肠道微生物群稳态失衡成为目前研究的方向之一。文章总结了胆汁酸及肠屏障破坏影响MAFLD的相关机制以及以肠道为靶点的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论治MAFLD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与大肠相通 肠道微生物群稳态 肠-肝轴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病致郁,因郁致病”理论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中胃脘痛与郁证的关系
4
作者 王卓 吕冠华 范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6期1077-1081,共5页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胃脘痛篇与郁证篇,从症状表现、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方面,对胃脘痛与郁证的脉因证治均有详细记载。“因病致郁,因郁致病”理论是中医特色的病因病机理论之一,古今医家医籍多有其研究与论述。基于此理论,从叶...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胃脘痛篇与郁证篇,从症状表现、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方面,对胃脘痛与郁证的脉因证治均有详细记载。“因病致郁,因郁致病”理论是中医特色的病因病机理论之一,古今医家医籍多有其研究与论述。基于此理论,从叶氏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对胃脘痛与郁证的辨证论治中可总结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胃脘痛的疾病发展过程中,未必会出现明显的郁证症状,而在郁证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胃脘部相关症状;胃脘痛与郁证的病因都包括情志内伤,病机也都包括气机郁滞;在一定条件下,可从郁论治胃脘痛、从胃论治郁证或从胃与郁同时进行治疗,以期为临床辨治胃脘痛与郁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郁证 临证指南医案 因病致郁 因郁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岩 吕冠华 范颖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5期77-80,共4页
近年来,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发病率显著上升,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慢性肝病之一,然而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上以改善生活及饮食方式为主。中药复方治疗MAFLD的研究逐渐增多,其在... 近年来,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发病率显著上升,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慢性肝病之一,然而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上以改善生活及饮食方式为主。中药复方治疗MAFLD的研究逐渐增多,其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中药复方治疗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调控炎症反应,调节线粒体功能、维持铁稳态、改善细胞自噬功能、缓解内质网应激、调节肠道菌群等,临床上各医家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运用经方或自拟方分期分型论治MAFLD,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肝功能指标。文章通过系统梳理近年来的文献研究,以期为应用中药复方治疗MAFLD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MAFLD的应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长川“ 滞伤脾胃”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6
作者 赵治余 吕冠华 范颖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5期81-84,共4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常见疾病,其病程缠绵、易复发的特点已引起广泛关注。白长川教授根据各家之学说,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因滞而病”是当代脾胃疾病的主要病机。文章从“滞伤脾胃”入手,探讨“滞”与功能性消化...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常见疾病,其病程缠绵、易复发的特点已引起广泛关注。白长川教授根据各家之学说,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因滞而病”是当代脾胃疾病的主要病机。文章从“滞伤脾胃”入手,探讨“滞”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之间的关系,依照白长川教授治疗脾胃疾病的“运、化、消”三法,以运脾调气机、化物治食积、消滞去实邪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伤脾胃”理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 发病机制 白长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厥阴病机论乌梅丸现代临床证治思路 被引量:5
7
作者 宋雪 吕冠华 范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从厥阴病寒热错杂,阴阳失和的病机入手,探析乌梅丸收敛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范围。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及古今医家经验,总结出乌梅丸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胃食管反流病、慢性顽固性腹泻、慢性胆囊炎、顽固性失眠和溃疡性结... 从厥阴病寒热错杂,阴阳失和的病机入手,探析乌梅丸收敛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范围。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及古今医家经验,总结出乌梅丸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胃食管反流病、慢性顽固性腹泻、慢性胆囊炎、顽固性失眠和溃疡性结肠炎上所取得的显著疗效,为经方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 乌梅丸 糖尿病性胃轻瘫 慢性顽固性腹泻 胃食管反流病 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胆囊炎 顽固性失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覆代赭汤现代临床应用概述 被引量:2
8
作者 翟冬妍 吕冠华 范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382-386,共5页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胃虚气逆痰阻之“心下痞”的代表方。现代临床扩大了旋覆代赭汤的应用范围,旋覆代赭汤不仅应用于消化系统,在其他系统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文章对近年来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胃虚气逆痰阻之“心下痞”的代表方。现代临床扩大了旋覆代赭汤的应用范围,旋覆代赭汤不仅应用于消化系统,在其他系统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文章对近年来旋覆代赭汤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旨在拓宽旋覆代赭汤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覆代赭汤 胃虚气逆 临床应用 概述 异病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影响因素及预防调摄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朦朦 吕冠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96-100,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国际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且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没有完全清楚。NAFLD与不良的膳食结构、缺乏运动、代谢综合征(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等)的危险因素有关,通过实施生活预防调...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国际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且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没有完全清楚。NAFLD与不良的膳食结构、缺乏运动、代谢综合征(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等)的危险因素有关,通过实施生活预防调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及健康教育,不仅可降低NAFLD的发病率,还可提高NAFLD的逆转率,有效促进病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影响因素 预防调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柴胡汤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美娟 吕冠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99-102,共4页
小柴胡汤为中医经典名方,始见于仲景《伤寒杂病论》,原方可治疗伤寒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疟疾等,后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早已远远超出仲景原方所治范围。目前临床更是被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诸病,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小柴胡汤的作用机... 小柴胡汤为中医经典名方,始见于仲景《伤寒杂病论》,原方可治疗伤寒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疟疾等,后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早已远远超出仲景原方所治范围。目前临床更是被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诸病,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小柴胡汤的作用机制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归纳总结其在消化系统的作用机制,证实其具有保护胃黏膜,调节胃肠动力,调节肠道菌群,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调脂保肝降酶,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增殖的作用。文章总结小柴胡汤作用机制概况,以期更深入地挖掘小柴胡汤的作用机理,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治疗思路与借鉴,扩大小柴胡汤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消化系统 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溃结方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吕冠华 王思思 +5 位作者 孙希良 曹玺 朱成慧 王丽丹 贾金玲 都嵬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8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观察溃结方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2例,应用溃结方加减治疗,观察大便性状,腹泻次数,腹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伴随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并按照轻、中、重进行评分,观察治疗1、2、4、8... 目的:观察溃结方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2例,应用溃结方加减治疗,观察大便性状,腹泻次数,腹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伴随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并按照轻、中、重进行评分,观察治疗1、2、4、8周评分变化。结果:应用溃结方治疗难治性UC,可减轻或缓解临床症状。多数患者起效时间在1周以后,2周后发挥最佳治疗效果,1周(40.63%)与2周(84.38%)的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经过4周(90.63%)和8周(93.75%)的治疗,虽然部分症状可得到减轻或缓解,但有效率与2周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溃结方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中西医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存在互补性,值得深入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结方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清热化瘀药对胃溃疡大鼠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包永欣 吕冠华 +1 位作者 赵金婷 李海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35-3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健脾清热化瘀药对血清和胃黏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CF)含量及其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中药治法对实验性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冰乙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尼替丁组(西... 目的通过观察健脾清热化瘀药对血清和胃黏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CF)含量及其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中药治法对实验性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冰乙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尼替丁组(西药组)、健脾中药组(中药A组)、清热中药组(中药B组)、化瘀中药组(中药C组)和健脾清热化瘀中药组(中药D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空白组)。在光镜下观察溃疡指数(UI)、再生黏膜厚度及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及胃黏膜EGF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EGFR的表达。结果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及其合方都能使再生黏膜厚度增加,溃疡指数及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D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 < 0.05或P<0.01)中药各组及西药组血清及胃黏膜EGF含量较模型组及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且可明显增强胃溃疡黏膜 EGFR的表达(P < 0.05或P<0.01),尤以中药D组疗效最为显著(P < 0.01)。结论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可通过增加EGF和EGFR水平,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及组织黏膜修复,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清热化瘀药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溃疡愈合质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波测距和PSD红外测距的智能语音导盲器 被引量:8
13
作者 韦中超 廖浚宏 +3 位作者 张准 戴峭峰 吕冠华 梁瑞生 《现代电子技术》 2013年第10期115-118,共4页
设计了一种以超声波测距和PSD红外测距为核心的智能语音导盲器。利用STC12C5A60S2单片机循环采样,ISD1700语音芯片作语音提示,实现导盲提示的功能。整个导盲装置将放置于使用者头部,其中,超声波探测器探测方向可随使用者头部指向变化而... 设计了一种以超声波测距和PSD红外测距为核心的智能语音导盲器。利用STC12C5A60S2单片机循环采样,ISD1700语音芯片作语音提示,实现导盲提示的功能。整个导盲装置将放置于使用者头部,其中,超声波探测器探测方向可随使用者头部指向变化而变化,探测距离为5 m,精确到百分位,通过耳机向使用者报数,实现方向与距离的精确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测距 红外测距 三角测量原理 语音提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红外对射式光电防盗报警器 被引量:16
14
作者 韦中超 廖浚宏 +3 位作者 张准 戴峭峰 吕冠华 梁瑞生 《光电技术应用》 2013年第2期1-4,31,共5页
设计了一种主动对射式红外光电探测报警系统,由红外检测和信号处理两部分组成。它采用两个对射式探测距离为3 m的LH-A型光电开关作为入侵探测器,当有物体阻挡了光电开关发射的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时,光电开关产生一个开关信号。把开关信... 设计了一种主动对射式红外光电探测报警系统,由红外检测和信号处理两部分组成。它采用两个对射式探测距离为3 m的LH-A型光电开关作为入侵探测器,当有物体阻挡了光电开关发射的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时,光电开关产生一个开关信号。把开关信号送至AT89系列单片机作信号处理,经过判断后实现对特定方向通过的物体报警,同时也可以作流量计数器使用。该系统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 对射式 红外探测 光电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陷胸汤临床应用概述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敏 吕冠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11期1962-1964,共3页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是痰热结胸证的常用方,不仅用于治疗伤寒误下,邪热陷里,凡临床因痰热互结而病者,均可使用。小陷胸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论文对近年来小陷胸汤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小陷胸汤 痰热互结 临床应用 概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翁汤临床应用概况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洪杰 吕冠华 《江西中医药》 2016年第5期75-77,共3页
白头翁汤为治湿热之经方,特别是对脾胃病的治疗,因其能治湿热诸疾,现今在辨证基础上灵活加减,被更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 白头翁汤 湿热诸证 临床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汤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洪杰 吕冠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9期1252-1254,共3页
吴茱萸汤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本方在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三篇中均有载录,其中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本方在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三篇中均有载录,其中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第378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汤 温中散寒 临床应用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芩连汤临床应用概述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晓菲 吕冠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12期1818-1820,共3页
葛根芩连汤是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名方,为表里同治的代表方剂,主要用于下利又伴随着表证发热的协热利。该方沿用至今,在推求主证病机及药理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其加减应用在治疗各种疾病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安全性高,是... 葛根芩连汤是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名方,为表里同治的代表方剂,主要用于下利又伴随着表证发热的协热利。该方沿用至今,在推求主证病机及药理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其加减应用在治疗各种疾病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安全性高,是一个值得临床推介的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清热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湿热论治口臭探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洪杰 吕冠华 《江西中医药》 2016年第12期11-12,共2页
口臭是某些口腔疾病、鼻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中医对本病有独到的见解,认为五脏六腑皆可致口臭,其中关键在于脾胃功能的失调,湿热内盛。本文通过讨论湿热与口臭的关系,认为湿热是口臭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临床治疗口臭应以清... 口臭是某些口腔疾病、鼻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中医对本病有独到的见解,认为五脏六腑皆可致口臭,其中关键在于脾胃功能的失调,湿热内盛。本文通过讨论湿热与口臭的关系,认为湿热是口臭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临床治疗口臭应以清热利湿法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臭 湿热 幽门螺杆菌 清热利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概况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佳 吕冠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4期69-72,共4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生活、工作压力,不良饮食习惯,情绪不畅等皆为相关因素,其发病率在近年相对升高。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中医从辨证论治思想出发,可从根本上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其复发率,且具...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生活、工作压力,不良饮食习惯,情绪不畅等皆为相关因素,其发病率在近年相对升高。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中医从辨证论治思想出发,可从根本上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其复发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从中药内治法、中药制剂、中医外治法、中医内外联合疗法四方面简述了近年来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概况,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治疗 研究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