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NDVI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文武 吕一河 +1 位作者 郭雯雯 徐广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基于逐旬NDV I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以陕北延安市为例,分析了降雨、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和NDV I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前10日的降雨、温度能够影响NDV I的变化,同时,NDV I的变化也能够对空气的相对湿度产生影响... 基于逐旬NDV I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以陕北延安市为例,分析了降雨、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和NDV I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前10日的降雨、温度能够影响NDV I的变化,同时,NDV I的变化也能够对空气的相对湿度产生影响;NDV I与风速和日照时数的相关性较差。所拟合的NDV I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中,NDV I与降雨量的模型拟合优度最低,而与温度的模型拟合优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气候因子 相关系数 黄土丘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前期降雨指数构建及其径流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卫伟 陈利顶 +1 位作者 吕一河 傅伯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8-371,共4页
前期降雨指数可以作为量化和测算一个区域内降雨发生时前期土壤水分含量的有效指标。而前期土壤水分状况对地表径流的启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量化前期降雨指数并探讨其与地表径流之间的关系极为重要。基于甘肃定西安家沟小流... 前期降雨指数可以作为量化和测算一个区域内降雨发生时前期土壤水分含量的有效指标。而前期土壤水分状况对地表径流的启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量化前期降雨指数并探讨其与地表径流之间的关系极为重要。基于甘肃定西安家沟小流域内(35°35′N,104°39′E)的多年径流小区水文监测数据,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的不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下的前期降雨指数,并探讨了它们与对应地表径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不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下的前期降雨指数存在差异,即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体水分含量存在差异,再次验证了土地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改变土壤蓄水能力和水土保持的效果;(2)前期降雨指数中,以灌丛的变异系数最小,松林地变异最大,自然草地变异小于人工草地。表明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土体物理性状稳定性存在差异,以灌丛最佳,松林地最差,可能和其林下土壤板结有关。(3)不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下的前期降雨指数与径流量关系依次为:灌丛林下为极为显著正相关;自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均为显著相关、并以自然草地相关性更好;松林地和坡耕地的前期降雨指数和径流无明显相关关系。建议在植被恢复和格局调整中将灌丛(沙棘)作为首选的先锋植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前期降雨指数 地表径流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退耕还林植被土壤干燥化效应 被引量:18
3
作者 梁海斌 薛亚永 +3 位作者 安文明 王帅 李宗善 吕一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85,共9页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退耕还林工程在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了区域土壤含水量下降和土壤干燥程度的加剧,土壤干燥化正日益威胁到土壤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工植被建设的成效。选取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试点县吴起境...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退耕还林工程在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了区域土壤含水量下降和土壤干燥程度的加剧,土壤干燥化正日益威胁到土壤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工植被建设的成效。选取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试点县吴起境内刺槐、杏树、柠条和沙棘4种分布广泛的退耕植被类型,对照撂荒草地,分析了不同林龄和不同植被类型样地0—500cm的土壤水分特征和土壤干燥化效应,并根据作物耗水量估算土壤干层水分的恢复时间。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植被类型样地土壤含水量由表层向深层呈降低趋势,随林龄增加,各植被类型样地土壤含水量、有效储水量逐渐减少。刺槐林土壤含水量较同龄沙棘和柠条林低,而杏树林则较同龄柠条林高。各植被类型样地土壤剖面均不含渗透重力水与极易效水层,随林龄增加,土壤相对湿度及易效水土层厚度占比逐渐减少,中效水、难效—无效水土层厚度逐渐增加。随林龄和土层深度的增加,各植被类型样地土壤干燥化强度、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增加,土壤湿度恢复到土壤稳定湿度所需要的时间及难度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干燥化 退耕还林 土壤含水量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