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稻田土壤中14种农药残留
1
作者 钟纯 杨姝萍 +2 位作者 罗宽能 向忠平 张洪刚 《现代食品》 2025年第4期213-219,共7页
本文采用QuEChERS前处理法结合UPLC-MS/MS法检测稻田土壤中14种农药残留。结果表明,在0.005~0.1 mg·L^(-1),14种农药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在82.3%~112.9%,相对标准偏差在1.91%~7.98%。检出限为0.10~0.80... 本文采用QuEChERS前处理法结合UPLC-MS/MS法检测稻田土壤中14种农药残留。结果表明,在0.005~0.1 mg·L^(-1),14种农药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在82.3%~112.9%,相对标准偏差在1.91%~7.98%。检出限为0.10~0.80μg·kg^(-1),定量限为0.34~2.65μg·kg^(-1)。该方法操作简便,可同时检测多种农药,适用于稻田土壤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农药残留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计算机视觉对自然背景下西红柿进行判别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国彬 赵杰文 向忠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0-62,共3页
介绍了机器人利用计算机视觉为向导,采用色度和强度信息对自然背景下的果实进行采摘的方法;提出了仅用颜色特征,采用贝叶斯决策分类模型对自然背景下的西红柿进行判别,并应用质心计算技术对这种分类模型进行了评价,得出对西红柿像素分... 介绍了机器人利用计算机视觉为向导,采用色度和强度信息对自然背景下的果实进行采摘的方法;提出了仅用颜色特征,采用贝叶斯决策分类模型对自然背景下的西红柿进行判别,并应用质心计算技术对这种分类模型进行了评价,得出对西红柿像素分类的正确性在80%以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自然背景 西红柿 判别 分类模型 贝叶斯决策 颜色特征 计算技术 机器人 正确性 向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分析的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沿友 周秋月 +1 位作者 向忠平 钱伟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04-2508,共5页
对基于图像分析的土壤速效磷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显色后的溶液磷浓度与图像的平均蓝色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通过设置不同的磷标准溶液浓度范围,研究了图像分析法适用的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比色法,... 对基于图像分析的土壤速效磷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显色后的溶液磷浓度与图像的平均蓝色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通过设置不同的磷标准溶液浓度范围,研究了图像分析法适用的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比色法,图像分析法在标准溶液浓度小于0.1mg·L^-1时,溶液磷浓度与网像的平均蓝色度不呈线性关系,但在0.1-4mg·L^-1的范围内,溶液磷浓度与图像的平均蓝色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土壤待测液的体积与图像平均蓝色度的线性关系好于它与光密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当土壤有效磷的浓度在0.31~250mg·kg^-1Dw时,图像分析法可以确保分析精度。基于图像分析的土壤速效磷的测定方法是一种能现场测定,比试纸法精确度高,比传统比色法操作简单,且适应浓度高的土壤速效磷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效磷 图像分析 平均蓝色度 比色法 试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UPLC-MS/MS测定大米中氯虫苯甲酰胺和五氟磺草胺的残留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子杰 黄朋勉 +2 位作者 罗宽能 向忠平 张洪刚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大米中氯虫苯甲酰胺和五氟磺草胺的残留方法。方法:样品经0.2%甲酸—乙腈提取后,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填料净化,以0.2%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大米中氯虫苯甲酰胺和五氟磺草胺的残留方法。方法:样品经0.2%甲酸—乙腈提取后,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填料净化,以0.2%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C 18色谱柱分离,采用UPLC-MS/MS测定。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和五氟磺草胺的定量限(LOQ)均为0.004 mg/kg,方法检出限(LOD)均为0.001 mg/kg。两种待测农药在0.002~0.5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均在0.993以上。在0.05,0.1,0.5 mg/kg添加水平下,两种待测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86%~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6.1%。结论:该方法高效简便、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大米中氯虫苯甲酰胺和五氟磺草胺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氯虫苯甲酰胺 五氟磺草胺 大米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样芽胞杆菌根状生长实验方法探讨
5
作者 廖丽辉 侯艳飞 +1 位作者 秦捷 向忠平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3期144-147,157,共5页
目的:研究和完善根状生长实验方法,降低蜡样芽孢杆菌检验结果假阳性率。方法:根据GB 4789.14—2014,在单因素变量情况下,筛选根状生长实验最佳条件。选择蜡样芽胞杆菌标准菌株、蕈状芽胞杆菌标准菌株、实验室分离株,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 目的:研究和完善根状生长实验方法,降低蜡样芽孢杆菌检验结果假阳性率。方法:根据GB 4789.14—2014,在单因素变量情况下,筛选根状生长实验最佳条件。选择蜡样芽胞杆菌标准菌株、蕈状芽胞杆菌标准菌株、实验室分离株,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Nutrient Agar,NA)、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Plate Count Agar,PCA)、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ryptose Soya Agar,TSA)、含0.6%酵母膏的胰酪胨大豆琼脂培养基(Trypticase Soy-Yeast Extract Agar,TSA-YE),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进行根状生长实验。结果:经30℃培养72 h,PCA倾注9 mL的琼脂量,蜡样芽胞杆菌与蕈状芽胞杆菌根状生长实验效果最好,不易出现假阳性。结论:单一变量情况下,PCA>NA>TSA>TSA-YE,倾注的培养基厚度为9 mL>12 mL>15 mL>18 mL>20 mL,30℃培养效果好于37℃,培养时间为72 h。该实验条件优化为区分蜡样芽胞杆菌和蕈状芽胞杆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胞杆菌 蕈状芽胞杆菌 根状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