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水率非均匀分布木材在热板加热下温度分布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
作者 黄荣凤 高志强 +1 位作者 冯上环 向娥琳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7,共8页
热作用下温度分布和含水率分布的变化规律,是实木层状压缩形成机制研究的基础。以初含水率处于非均匀分布状态下的毛白杨木材为对象,研究在180℃热板夹持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变化规律,为揭示层状压缩形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热作用下温度分布和含水率分布的变化规律,是实木层状压缩形成机制研究的基础。以初含水率处于非均匀分布状态下的毛白杨木材为对象,研究在180℃热板夹持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变化规律,为揭示层状压缩形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表层高、内部低的木材,在热板夹持加热过程中,厚度方向上始终存在一个明显的升温速率峰值。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升温速率峰值和高含水率层逐渐向中心移动;高含水率区域内木材,温度较玻璃化转变温度高6.11~47.58℃,处于层状软化状态,是层状压缩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木材厚度方向温度预测多变量函数模型,决定系数为0.985,预测木材内部温度的标准误差为3.21℃,能够用于木材内部温度分布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非均匀分布木材 热板加热 升温速率 温度分布 层状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4种丛生竹材解剖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向娥琳 刘杏娥 +3 位作者 田根林 马建锋 杨淑敏 王燕高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对广西4种丛生竹(撑篙竹、粉单竹、吊丝竹、青皮竹)的主要解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优质制浆造纸竹材的合理筛选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4种丛生竹的维管束形态均属于断腰型,平均纤维组织比量、纤维长度、... 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对广西4种丛生竹(撑篙竹、粉单竹、吊丝竹、青皮竹)的主要解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优质制浆造纸竹材的合理筛选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4种丛生竹的维管束形态均属于断腰型,平均纤维组织比量、纤维长度、长宽比和壁腔比分别介于40.2%~46.8%、1.75~3.54mm、117~229、2.50~5.90之间。在竹壁径向上,维管束密度由竹黄向竹青逐渐增大,而双壁厚呈减小的趋势,竹壁径中部的纤维长度、宽度和腔径均为最大。综合来看,4种丛生竹适宜作为制浆造纸原料。其中,撑篙竹的纤维性能与毛竹相近,粉单竹、青皮竹和吊丝竹的纤维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生竹 解剖特性 维管束 纤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热处理对表层压缩木材变形回复及硬度的影响
3
作者 向娥琳 黄荣凤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34,共8页
木材表层压缩和加压热处理相结合是一种环保、低成本的物理改性方法,能显著提高低密度木材的硬度和尺寸稳定性。本研究对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边材试样进行表层压缩并形成干燥变定的压缩木,再用180℃、0.1~0.7 MPa加压热处理永久... 木材表层压缩和加压热处理相结合是一种环保、低成本的物理改性方法,能显著提高低密度木材的硬度和尺寸稳定性。本研究对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边材试样进行表层压缩并形成干燥变定的压缩木,再用180℃、0.1~0.7 MPa加压热处理永久固定压缩变形,分析表层压缩和蒸汽压力对压缩木压缩变形回复、硬度以及细胞壁微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与未压缩材相比,当压缩率为20%时,压缩层的平均密度、表面硬度以及木材硬度分别提高了98%、70%、55%。蒸汽压力对固定压缩变形的效果极显著。当蒸汽压力为0.5 MPa时,吸湿状态下压缩变形完全不回复,吸水变形回复率降低至2.64%;当蒸汽压力增加至0.7 MPa,98%以上的压缩变形得到永久固定。随着蒸汽压力升高,表面硬度和木材硬度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但差异在统计学上不显著。当蒸汽压力高于0.5 MPa时,纳米压痕测定的细胞壁弹性模量和硬度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表层压缩 加压热处理 变形回复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