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相关分析技术检测噪声中的微弱色谱信号 被引量:3
1
作者 戴朝政 向在筠 +1 位作者 卢佩章 李浩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92-296,共5页
本文介绍了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运用相关分析方法从噪声中检测出微弱色谱峰,并考察了保留时间、峰面积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实践证明,应用相关分析技术处理色谱信号可使色谱分析检测限量降低一个数量级左右。本文为色谱微量分析提供... 本文介绍了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运用相关分析方法从噪声中检测出微弱色谱峰,并考察了保留时间、峰面积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实践证明,应用相关分析技术处理色谱信号可使色谱分析检测限量降低一个数量级左右。本文为色谱微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数据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分析 噪声 微弱色谱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菌斑有机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2
作者 李继遥 戴朝政 +2 位作者 周学东 向在筠 陈红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83-485,共3页
采用 G C/ M S联用技术分析了正常人牙菌斑内有机酸成分。发现了 14 种有机酸,其中有 8 种直链饱和脂肪酸、4 种直链非饱和脂肪酸、2 种芳香酸。含量最多的是 C16∶0, C18∶0, C18∶13 种脂肪酸。其中苯乙... 采用 G C/ M S联用技术分析了正常人牙菌斑内有机酸成分。发现了 14 种有机酸,其中有 8 种直链饱和脂肪酸、4 种直链非饱和脂肪酸、2 种芳香酸。含量最多的是 C16∶0, C18∶0, C18∶13 种脂肪酸。其中苯乙酸、苯丙酸及十五碳酸等 3 种成分是第 1 次在牙菌斑中检测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菌斑 有机酸 苯乙酸 苯丙酸 测定 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二硫代双(4,6—二叔丁基苯酚)的晶体和分子结构
3
作者 周忠远 陈柏林 +3 位作者 向在筠 蒋国基 沈力杨 周向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2年第4期57-61,共5页
一种塑解剂经高压液体色谱分离制备出主要成份2,2′—二硫代双(4,6二叔丁基苯酚)。由质谱分析得到分子量为474化学式为C_(28)H_(2)O_2S_2、晶体呈现孪生。基体单晶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I(NO.2),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0.07。研究结... 一种塑解剂经高压液体色谱分离制备出主要成份2,2′—二硫代双(4,6二叔丁基苯酚)。由质谱分析得到分子量为474化学式为C_(28)H_(2)O_2S_2、晶体呈现孪生。基体单晶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I(NO.2),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0.07。研究结果表明该分子是二硫代酚类化合物。在EI场中,S—S键断裂是主要断裂过程。晶体中,分子的一个环上的羟基是无序分布的。羟基与最邻近的硫原子形成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解剂 孪生晶体 2 2—二硫代双(4 6—二叔丁基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钒氧酰与1—(2—吡啶偶氮)—2—萘酚在硫醇体系中的反应及配合物晶体结构研究
4
作者 周忠远 郁开北 向在筠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89年第1期53-58,共6页
VCSO_4在碱性条件下被2-硫醇基苯并噻唑还原为V(Ⅱ)离子。1-(2-吡啶偶氦)-2萘酚(PAN)与V(Ⅱ)离子配位成为二个五员环的三齿螯合物。巯基上的硫原予以S^(2-)的形式与V(Ⅱ)离子配位,构成一个四方锥型结构。PAN分子的三齿配位原子与硫原子... VCSO_4在碱性条件下被2-硫醇基苯并噻唑还原为V(Ⅱ)离子。1-(2-吡啶偶氦)-2萘酚(PAN)与V(Ⅱ)离子配位成为二个五员环的三齿螯合物。巯基上的硫原予以S^(2-)的形式与V(Ⅱ)离子配位,构成一个四方锥型结构。PAN分子的三齿配位原子与硫原子构成四方锥的底平面。两个单核配合物的钒原子以硫原子为桥,二聚为双核配合物。两个硫原子互为二个四方锥的锥顶。两个四方锥的底平面平行;平面间垂直距离2.6(?)。两个单核物的钒硫原子构成的的桥原子平面,将两个底平面连接起来,相交91.8°。位于底平面上的V—S键长(2.27(?))比位于锥顶的V—S,键(2.76(?))短。可以认为,V—S键的电子在底平面上有一定离域;而锥顶的硫原子(S′)是另一个四方锥底平面上的原子,V—S′键是σ配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SO4 PAN V(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