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释契诃夫对沈从文的影响——从沈从文论契诃夫的叙述间隙谈起
1
作者 向吉发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0-196,共7页
沈从文论契诃夫存在明显的叙述间隙。其在1980年代的采访自述中淡化鲁迅、废名、郁达夫、列夫·托尔斯泰等人对自己的影响而强调契诃夫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属于“记忆的重构”。既往研究通常以此类自述为主要依据讨论契诃夫对沈从文... 沈从文论契诃夫存在明显的叙述间隙。其在1980年代的采访自述中淡化鲁迅、废名、郁达夫、列夫·托尔斯泰等人对自己的影响而强调契诃夫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属于“记忆的重构”。既往研究通常以此类自述为主要依据讨论契诃夫对沈从文的影响,不仅没有澄明关系发生的“过程路径”,还陷入了沈从文想象的文学关系中。返回创作现场,沈从文较早读过契诃夫的翻译作品,借鉴了契诃夫小说中的“对话”技巧和“空白”技法,且以契诃夫为“竞争高低”的对象,砥砺自我。1949年以后,沈从文以契诃夫形象为参照,想象自我的另一种可能。契诃夫影响了沈从文叙事风格的转换和身份形象的想象,然又只是影响放送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契诃夫 《答凌宇问》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从文阅读史发覆
2
作者 向吉发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2,共11页
仔细比对、考辨沈从文的自述与创作,辅以参照周边人的指证,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沈从文的阅读史。沈从文的阅读对象广涉古今中外,可分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与非文学类著作四类。随着创作的日臻成熟,沈从文的阅读选择... 仔细比对、考辨沈从文的自述与创作,辅以参照周边人的指证,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沈从文的阅读史。沈从文的阅读对象广涉古今中外,可分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与非文学类著作四类。随着创作的日臻成熟,沈从文的阅读选择从随意性转向系统性,接受倾向从技法借鉴转向思想层面,接受方式从模仿挪用转为创造性转化。沈从文的知识结构在创作初期就形成了民间文化、传统文化、外国文化三条线索,三者相互交织、彼此渗透,为沈从文的创作提供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阅读史 《中国小说史》 《新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性”的描绘到“哀歌”的鸣奏——沈从文小说《萧萧》1930年初刊本与1936年再刊本对读 被引量:3
3
作者 向吉发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1-139,共9页
《萧萧》的初刊本与再刊本在文辞句式,人物身份、形象、人物关系,故事结构,文体特征,叙事重心,主题思想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文本本性,其中关乎着不同时期的沈从文在语言艺术、写作姿态、价值立场、认知观念、文体特... 《萧萧》的初刊本与再刊本在文辞句式,人物身份、形象、人物关系,故事结构,文体特征,叙事重心,主题思想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文本本性,其中关乎着不同时期的沈从文在语言艺术、写作姿态、价值立场、认知观念、文体特征等方面的变化。初刊本中,沈从文是节制的,遵守着客观的立场,尽自己的"观察、理解"描绘一幅不同于都市人的乡下人之人性画像。再刊本中,沈从文介入文本,以童养媳为叙事焦点,揭露了乡村社会中落后、粗鄙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并且对乡下人和乡村社会及都市投以忧思和批判,既有的诗性和后入的"哀歌"在小说内部形成多股冲突和张力。由是,应该认为它们彼此具有独立的意义,而不能忽视版本差异,更不能彼此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萧萧》 湘西 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