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25b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转移
1
作者 常帅 赵耀 +4 位作者 李顺乐 张迪 张立 翟宏军 吉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8-725,共8页
目的探讨miR-125b促进胃癌细胞侵袭、转移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qRT-PCR检测miR-125b在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胃癌细胞在上调或下调miR-125b时,Western blotting检测DKK3和SERPINA4的蛋白表达,双荧... 目的探讨miR-125b促进胃癌细胞侵袭、转移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qRT-PCR检测miR-125b在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胃癌细胞在上调或下调miR-125b时,Western blotting检测DKK3和SERPINA4的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25b能否与DKK3、SERPINA4靶向结合,MKN45细胞共转染miR-125b抑制物和靶基因siRNA,用迁移、侵袭实验观察miR-125b能否通过DKK3、SERPINA4调节MKN45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并观察EMT相关转录因子表达;进一步通过慢病毒转染胃癌细胞上调或下调血清反应因子(SRF)表达并经尾静脉注射裸鼠后观察体内实验中肺转移瘤的数目,探讨SRF对胃癌细胞转移的影响。结果qRT-PCR结果显示miR-125b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上调,且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DKK3和SERPINA4是miR-125b在胃癌细胞中的直接靶点,并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促进EMT相关转录因子Twist1和Slug的转录,诱导EMT的发生,促进胃癌转移。体内体外实验证实转录因子SRF通过正向调节miR-125b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结论SRF/miR-125b轴促进了胃癌细胞的EMT和转移,这些调节因子有望成为胃癌新的潜在治疗靶点或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上皮间质转化(EMT) 转移 miR-125b WNT/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NF-κB-Snail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化 被引量:7
2
作者 吉鸿 卢桂芳 +4 位作者 单涛 黎一鸣 陆宏伟 尚金金 黄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9-404,共6页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否参与姜黄素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干预脂多糖(LPS)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普通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和Weste...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否参与姜黄素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干预脂多糖(LPS)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普通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Vimentin、E-cadherin、转录因子NF-κB、Snail表达变化。结果姜黄素可抑制NF-κB-Snail信号轴活化来抑制LPS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EMT的发生,降低LPS诱导的EMT标志物Vimentin蛋白的表达,增强E-cadherin的表达,最终导致乳腺癌细胞运动及侵袭能力的降低。结论本研究为姜黄素的抗肿瘤侵袭能力提供了新视角,提示其抑制侵袭转移能力可能是通过抑制EMT程序来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乳腺癌 SNAIL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VIMENTIN E—cadherin NF-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低位直肠癌Miles术疗效与安全性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吉鸿 张亚飞 +2 位作者 陆宏伟 王晋龙 黎一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216-1219,共4页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Miles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我院2009-06~2014-06收治的16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患者选取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75例与开腹组88例,其中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Mi...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Miles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我院2009-06~2014-06收治的16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患者选取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75例与开腹组88例,其中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Miles术,开腹组患者行开腹Miles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与安全性、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恢复明显快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手术平均用时、淋巴结清扫数量、近期复发率和病死率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两种手术治疗方法均能在低位直肠癌治疗应用中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与传统的低位直肠癌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Miles术创伤更小,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总体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 MILES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抑制乳腺癌侵袭转移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吉鸿 卢桂芳 +5 位作者 袁甫军 单涛 陆宏伟 黎一鸣 高秀梅 黄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11期851-856,共6页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否参与姜黄素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方法:利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干预脂多糖(LPS)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CF-7,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普通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否参与姜黄素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方法:利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干预脂多糖(LPS)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CF-7,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普通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vimentin,E-cadherin表达变化。结果:姜黄素可抑制LPS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CF-7 EMT的发生,降低LPS诱导的EMT标志物vimentin蛋白的表达,增强E-cadherin的表达,最终导致乳腺癌细胞运动及侵袭能力的降低。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能力,提示EMT程序参与其中,具体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乳腺肿瘤 侵袭 上皮间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虚拟实训系统优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吉鸿 苏宏林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6-88,共3页
本文从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虚拟实训的视角,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特点,探讨如何建构虚拟实训系统,从理念的转换、模式的创新和实现方式的变革,探索优化虚拟实训系统的方式和途径,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 本文从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虚拟实训的视角,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特点,探讨如何建构虚拟实训系统,从理念的转换、模式的创新和实现方式的变革,探索优化虚拟实训系统的方式和途径,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机电一体化 虚拟实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创新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与保障 被引量:8
6
作者 吉鸿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81-82,共2页
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变革时期。创新教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创新教育的目标体系构建与保障策略,试图为高职创新教育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创新教育 目标体系构建 保障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联合肝脾切除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7
作者 吉鸿 黎一鸣 +3 位作者 赵珊 徐心 曹罡 杨文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F002-F002,共1页
关键词 肝癌 合并症 脾功能亢进 肝脾切除术 细胞免疫 T细胞亚群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血清p53-Ab和HSP-70比较肝细胞癌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
8
作者 吉鸿 张亚飞 +2 位作者 陆宏伟 王晋龙 黎一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97-201,281,共6页
目的联合血清p53-Ab和HSP-70了解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状况,比较肝细胞癌各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01-2009-12我院住院肝癌患者351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患者的自主意愿分为RFA组62例,TACE组67例,联合组(TACE+RFA组)76例,手术组102... 目的联合血清p53-Ab和HSP-70了解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状况,比较肝细胞癌各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01-2009-12我院住院肝癌患者351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患者的自主意愿分为RFA组62例,TACE组67例,联合组(TACE+RFA组)76例,手术组102例,所有患者于术后2周、3月、6月、1年、2年和3年复查血清p53-Ab和HSP-70,对各组内和组间的各指标变化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RFA组术后2周、3月和6月血清p53-Ab降低、HSP-70升高(P〈0.05);TACE组术后2周血清p53-Ab降低、HSP-70升高(P〈0.05);联合组术后2周、术后3月和术后6月血清p53-Ab降低、HSP-70升高(P〈0.05);手术组术后2周、术后3月血清p53-Ab降低、HSP-70升高(P〈0.05)。术后2周、术后3月和术后6月,TACE组与联合组和手术组p53-Ab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RFA组和TACE组HSP-7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各组血清p53-Ab和HSP-70比较,TACE对肝细胞癌的治疗优于本文其他方法;四种治疗方法均有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中联合组的改善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化疗 射频消融 肝细胞癌 p53-Ab HSP-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好职业学校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吉鸿 《江苏纺织》 2004年第12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学生工作者 职业学校 职教改革 难度 课题 新要求 自身发展 行业 转轨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uckerkandl结节在甲状腺手术中的解剖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迪 陆宏伟 +5 位作者 吉鸿 尚皓 张亚飞 王炜 孙学军 张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2-76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Zuckerkandl结节(Zuckerkandl's tubercle,ZT)的解剖意义。方法对102例甲状腺腺叶手术切除患者(共145侧甲状腺)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ZT的有无、大小及其与喉返神经、上甲状旁腺的关系,所有患者均按照PELIZZO分度标准对ZT进... 目的探讨Zuckerkandl结节(Zuckerkandl's tubercle,ZT)的解剖意义。方法对102例甲状腺腺叶手术切除患者(共145侧甲状腺)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ZT的有无、大小及其与喉返神经、上甲状旁腺的关系,所有患者均按照PELIZZO分度标准对ZT进行分级,按YUN等报道的方法对RLN与ZT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结果 ZT发生率为85.5%(与既往研究报道一致),0级以上数量与0级对比有明显差异;ZT的出现与术后声音嘶哑、SP是否显露具有相关性;ZT级别越高,A型数量越多;ZT级别越低,D型数量越多。结论 ZT可以作为喉返神经和上甲状旁腺的定位与解剖标志,以避免术中损伤喉返神经和上甲状旁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uckerkandl结节 喉返神经 上甲状旁腺 解剖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缺血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黎一鸣 徐心 +1 位作者 吉鸿 雷团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3-394,404,共3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缺血 (HAI)过程中氧自由基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家兔按再灌注后有无HAI分为HAI组和对照组。在兔肝自体原位移植模型基础上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技术、免疫组化法和比色法 ,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 (... 目的 探讨肝动脉缺血 (HAI)过程中氧自由基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家兔按再灌注后有无HAI分为HAI组和对照组。在兔肝自体原位移植模型基础上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技术、免疫组化法和比色法 ,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 (AI)、bc1 2蛋白表达和肝组织中MDA生成水平。结果 随着HAI时间的出现和延长 ,肝细胞凋亡指数增大。当HAI 3h时 ,HAI组凋亡指数增高为 12 .5 %± 1.38% ,与同组HAI 30min、HAI 2h和对照组的AI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5 )。bc1 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于再灌注后增多 ,但HAI组与对照组比较 ,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同时 ,肝组织内MDA含量逐渐增多 ,HAI组HAI 3h达到最高 ,同组HAI各时点的MDA含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AI损伤可通过进一步促进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生成而加重肝细胞凋亡的发生 ,阻碍供肝功能的恢复 ,是肝移植后供肝功能不全和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缺血 肝细胞凋亡 氧自由基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氰绿排泄试验估价肝储备功能及在联合术式选择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黎一鸣 吉鸿 +2 位作者 杨文彬 曹罡 高文涛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 了解吲哚氰绿排泄试验评估肝储备功能及在分流加断流术 (联合术 )适应证的选择 ,确定手术时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吲哚氰绿排泄试验与常规方法比较 ,结合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确定这一方法在评估肝储备功能中的作用。... 目的 了解吲哚氰绿排泄试验评估肝储备功能及在分流加断流术 (联合术 )适应证的选择 ,确定手术时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吲哚氰绿排泄试验与常规方法比较 ,结合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确定这一方法在评估肝储备功能中的作用。结果 当血浆吲哚氰绿 1 5min潴留率 (ICGR1 5)小于 2 0 % ,可实施联合术 ;而当ICGR1 5大于 2 5% ,特别是病肝明显缩小者 ,不宜施行联合术。结论 吲哚氰绿排泄试验能够更为客观的反映病肝储备功能 ,对外科术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储备功能 吲哚氰绿排泄试验 门静脉高压症 分流术 断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碱通过阻滞TGF-β1/Smads通路抑制胰腺星状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陆宏伟 袁甫军 +2 位作者 单涛 吉鸿 黎一鸣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观察秋水仙碱对TGF-β1诱导的胰腺星状细胞增殖、凋亡活性的影响,探讨秋水仙素对抗慢性胰腺炎纤维化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加秋水仙碱,实验组根据情况加入秋水仙碱和/或TGF-β1。实验组利用秋水仙碱... 目的:观察秋水仙碱对TGF-β1诱导的胰腺星状细胞增殖、凋亡活性的影响,探讨秋水仙素对抗慢性胰腺炎纤维化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加秋水仙碱,实验组根据情况加入秋水仙碱和/或TGF-β1。实验组利用秋水仙碱干预TGF-β1诱导胰腺星状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胰腺星状细胞活化状态,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Tβ1R、Smads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可诱导胰腺星状细胞增殖(P<0.05),降低凋亡率(P<0.05);而秋水仙碱作用24h后胰腺星状细增殖明显减低(P<0.05),凋亡明显增加(P<0.05);抑制细胞的增长呈剂量依赖性。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秋水仙碱成功阻断TGF-β1/Smads通路的活化。结论:秋水仙碱抑制TGF-β1诱导的胰腺星状细胞增殖,促使胰腺星状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s通路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素 胰腺星状细胞 增殖 凋亡 TGF-Β1 SMA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对胆小管纤维形肌动蛋白微丝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黎一鸣 刘继东 +1 位作者 吉鸿 李顺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0-213,239,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对胆小管纤维形肌动蛋白(F-actin)微丝的影响。方法采用肝缺血35 min再灌注模型,检测血清中ALT、AST、GGT和TBIL的含量;电镜观察胆小管的变化;异硫氢胍荧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FITC-Phalloidin)显示胆小管F-... 目的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对胆小管纤维形肌动蛋白(F-actin)微丝的影响。方法采用肝缺血35 min再灌注模型,检测血清中ALT、AST、GGT和TBIL的含量;电镜观察胆小管的变化;异硫氢胍荧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FITC-Phalloidin)显示胆小管F-actin微丝的分布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图像并定量分析。结果F-actin微丝荧光变化和电镜超微结构的改变相符合,F-actin的荧光染色再灌注前正常,而再灌注后明显减弱;胆小管微绒毛再灌注前没有消失,而再灌注后却大量脱落。这与血清GGT和TBIL的异常改变一致。结论再灌注而非缺血可造成胆小管F-actin微丝破坏、微绒毛丧失,导致胆小管收缩减弱,胆汁排泄功能受损。这可能是大鼠肝I/R后胆汁淤积发生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 胆汁淤积 纤维形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空导弹对抗反舰导弹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吉鸿 陈勇 史建国 《舰船电子工程》 2009年第10期122-124,共3页
根据反舰导弹的技战术特点,分析了影响舰空导弹能否有效抗击反舰导弹的因素。建立防空导弹抗击反舰导弹的仿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了在何种情况下舰空导弹才能抗击成功。
关键词 舰空导弹 反舰导弹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山梨醇肝清除率评价肝功能性血流量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黎一鸣 高文涛 +3 位作者 吉鸿 杨文彬 程颖波 任贵兵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D 山梨醇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评价其在测量正常和肝硬化肝脏的肝功能性血流量、肝内分流率方面的合理性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 雄性SD大鼠 60只 ,分为肝硬化组 (4 0只 )和正常对照组 (2 0只 ) ,持...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D 山梨醇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评价其在测量正常和肝硬化肝脏的肝功能性血流量、肝内分流率方面的合理性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 雄性SD大鼠 60只 ,分为肝硬化组 (4 0只 )和正常对照组 (2 0只 ) ,持续静脉滴注D 山梨醇后 ,在不同时间分别采血和收集尿液 ,采用酶分光光度法测量山梨醇血浓度和尿浓度 ,计算正常大鼠和肝硬化大鼠的山梨醇整体清除率 (CLTOTAL)、山梨醇肾清除率 (CLREN) ,从而得出山梨醇肝清除率(CLH)。然后剖腹测量门静脉压 (PVP) ,同时制作肝脏隔离灌注模型 ,采用含山梨醇 0 3 95mmol·L-1的KH液为灌流液 ,分别测量灌流液和流出液的山梨醇浓度 ,计算出肝摄取率 (E)、肝总血流量 (QTOTAL)和肝内分流率 (RINS)。结果 ①静脉滴注山梨醇 ,1 2 0min后达稳态血药浓度 ,正常组 (0 2 0 9± 0 0 43 )mmol·L-1,肝硬化组 (0 3 3 4± 0 0 7)mmol·L-1。②正常大鼠PVP =(0 94± 0 1 9)kPa;E =(90 .1± 7.2 ) % ;CLH =(3 4.0 6± 5 .1 2 )mL·min-1;QTOTAL =(3 7.8±5 .44)mL·min-1;RINS=(9.9± 1 .4) %。③肝硬化大鼠PVP =(1 5 6± 0 3 7)kPa;E =(63 8±9 8) % ;CLH=(2 1 3 1± 7 0 2 )mL·min-1;QTOTAL =(3 3 41± 9 71 )mL·min-1;RINS=(3 6 2±9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 D-山梨醇 清除率 肝血流量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对供肝及胆道组织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17
作者 陆宏伟 黎一鸣 +1 位作者 吉鸿 徐金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97,101,共5页
目的验证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这一方法是否能够减轻肝动脉缺血(hepatic artery ischemia,HAI)引起的肝胆细胞凋亡。方法应用简易犬肝自体原位移植模型,将24只杂交犬随机分为肝动脉缺血组(HAI组,8只)、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TBB组,8只)及... 目的验证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这一方法是否能够减轻肝动脉缺血(hepatic artery ischemia,HAI)引起的肝胆细胞凋亡。方法应用简易犬肝自体原位移植模型,将24只杂交犬随机分为肝动脉缺血组(HAI组,8只)、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TBB组,8只)及对照组(8只)。在制模后,3组动物均于冷灌注后不同时点切取肝脏、胆道组织,分别用戊二醛及40 g/L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进行电镜观察和TUNEL染色,观察肝胆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两组的凋亡指数。结果在冷灌注后2 h,HAI组电镜下出现较明显的肝胆细胞凋亡现象;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肝胆细胞凋亡现象少见;对照组难以找到凋亡肝胆细胞。TUNEL法染色切片显示,冷灌注后3组肝胆组织内均有少量凋亡细胞,其凋亡指数相差不大(P>0.05);随冷灌注后时间的延长,3组凋亡细胞的数量均有所增加,但HAI组凋亡指数的升高更为显著,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次之,对照组变化不大,3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对肝移植时肝动脉缺血所导致的肝胆细胞凋亡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应在继续完善改进的基础上实施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肝动脉缺血 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桥式转流维持犬移植肝肝动脉血流的作用
18
作者 徐金锴 黎一鸣 +1 位作者 吉鸿 陆宏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9-600,F0004,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解决原位肝移植中肝动脉缺血(hepatic arterial ischemia,HAI)的方法:应用肝动脉桥式转流(hepatic arterial bridge bypass,HABB)维持动脉吻合时供肝肝动脉血流,并对其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进行初步观察。方法选择健康雄...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解决原位肝移植中肝动脉缺血(hepatic arterial ischemia,HAI)的方法:应用肝动脉桥式转流(hepatic arterial bridge bypass,HABB)维持动脉吻合时供肝肝动脉血流,并对其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进行初步观察。方法选择健康雄性西安地区杂交犬20只,制作犬简易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通过腹主动脉建立肝动脉桥式转流,测量转流前、转流15 min和转流结束1h肝动脉峰值流速(peak velocity,PV)和血流量(blood flow,BF),并统计腹主动脉插管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转流情况下肝动脉内血流峰值流速和血流量低于转流前(P<0.05),分别为转流前的83%和80%;在转流结束,开放肝动脉1h后,其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转流前没有显著性差异。平均腹主动脉插管时间3 min,2例出现腹主动脉插管后荷包缝合处出血。结论肝动脉桥式转流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解决原位肝移植中肝动脉缺血的方法,但是这一方法仍然需要继续完善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肝动脉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数字成像手术计划系统在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达选博 莫建涛 +5 位作者 黄晶晶 黎巧信 曾蒙蒙 卢乐 吉鸿 陆宏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4期257-261,266,共6页
目的:探索三维数字成像手术计划系统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三维手术计划系统(Myrian)用于临床精准肝切除。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95例肝癌患者,其中传统手术组67例采用传统肝切除,手术的设计、规划和实施都是基于传统的二维图像... 目的:探索三维数字成像手术计划系统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三维手术计划系统(Myrian)用于临床精准肝切除。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95例肝癌患者,其中传统手术组67例采用传统肝切除,手术的设计、规划和实施都是基于传统的二维图像。3D组28例均采用三维数字成像手术计划系统指导下的精准肝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1)术前三维手术系统预估的病灶切除体积与术后肝脏实际切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D组患者术后胸腔积液、胆漏、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肝衰竭的发生率以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5.26%、0、1.75%、2.6%、0、92.31%,传统手术组分别为8.9%、1.49%、4.47%、2.98%、1.49%、78.8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肿瘤复发率(7.69%)低于传统手术组(15.38%)(P<0.05);(3)传统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肝血管阻断时间、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数为(628.5±124.4)mL、(11.4±4.3)d、(117.1±32.4)min、(38.4±10.2)min、1例,3D组分别为(416.7±83.8)mL、(7.6±2.4)d、(178.5±40.9)min、(48.3±12.7)min、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对肝癌患者术前评估有利于术者优化、选择精准肝切除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精准肝切除 三维数字成像手术计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