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折光仪法在线检测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吉桂珍 石文杰 +3 位作者 周冬丽 张苹苹 杨啸 程远欣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4期284-288,共5页
建立准确测定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以下简称酸液碱液浓度)的折光仪在线方法。通过分析pH计法和折光仪法检测酸液碱液浓度的影响因素,筛选出最佳检测方法-折光仪法;验证了折光仪法检测酸液碱液浓度的准确度、日内日间精密度,研究... 建立准确测定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以下简称酸液碱液浓度)的折光仪在线方法。通过分析pH计法和折光仪法检测酸液碱液浓度的影响因素,筛选出最佳检测方法-折光仪法;验证了折光仪法检测酸液碱液浓度的准确度、日内日间精密度,研究了旁管路安装与主管路角度变化、主管路的流速变化对检测效果的影响,及配置防爆清洗刷对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折光仪法检测结果更稳定,更适合用于酸液碱液浓度检测。检测结果与理论值绝对差值在0.1%以内,日内日间精密度均<6%。以建立的酸液碱液浓度在线检测方法为手段,改进管路配置,结合流量计自动调整流速,实现了酸液碱液浓度的自动调配,且很好的将调配的酸液碱液浓度控制在0.7%~0.9%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光仪 在线 氢氧化钠 盐酸 测定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过程中应用UV-LED光源在线检测迷迭香酸含量的研究
2
作者 张学亮 周冬丽 +2 位作者 李明明 袁志建 吉桂珍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9期229-233,共5页
本研究采用275~285 nm波段的UV-LED灯替代氘灯作为迷迭香酸含量检测的单波长光源,优化电路设计,自制UV-LED光源。经验证,光源的性能参数:20 min内280 nm波长下的基线最大漂移量为0.005;波长日内波动绝对差值≤0.414 nm,日间波动绝对差值... 本研究采用275~285 nm波段的UV-LED灯替代氘灯作为迷迭香酸含量检测的单波长光源,优化电路设计,自制UV-LED光源。经验证,光源的性能参数:20 min内280 nm波长下的基线最大漂移量为0.005;波长日内波动绝对差值≤0.414 nm,日间波动绝对差值≤0.827 nm;吸光度日内波动绝对差值≤0.023,波长日间波动绝对差值≤0.039;3天内280 nm波长下的光强波动幅度在2%以内,吸光度波动幅度低于0.008。针对迷迭香酸溶液,经验证UV-LED光源检测结果与氘灯光源检测结果线性相关系数0.99以上,并将UV-LED光源成功应用于在线判定迷迭香酸生产最佳吸附饱和点检测,解决了氘灯光源寿命短、在线检测运行成本高等难题。且自制UV-LED光源光强可调,扩大了光纤光谱仪应用范围,这有助于推动企业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光纤光谱仪 UV-LED光源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监测甜菊糖苷生产过程液中乙醇浓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吉桂珍 石文杰 +2 位作者 张苹苹 张晓楠 程远欣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0-305,共6页
建立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甜菊糖苷生产过程液中乙醇浓度的方法。首先采用配置的方式获得系列浓度的甜菊糖生产过程液乙醇浓度,再用近红外智能透射方式对不同浓度的甜菊糖苷生产过程液进行扫描。以理论乙醇浓度作为化学值,采用偏最小二... 建立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甜菊糖苷生产过程液中乙醇浓度的方法。首先采用配置的方式获得系列浓度的甜菊糖生产过程液乙醇浓度,再用近红外智能透射方式对不同浓度的甜菊糖苷生产过程液进行扫描。以理论乙醇浓度作为化学值,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乙醇浓度模型,对比了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建立的乙醇浓度模型交叉验证值(RMSECV)和残差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413和2.6。方法检测绝对误差在1.2%以内,检测精密度在2%以内,检测用时5min以内。方法的建立解决了生产过程液中乙醇浓度无法准确检测的难题,为甜菊糖生产工艺控制提供技术手段,提高控制水平,对植物提取行业生产过程溶剂浓度的准确检测也极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菊糖苷 过程液 乙醇 近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天然植物提取物中4种多环芳烃的HPLC-FLR测定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吉桂珍 程远欣 +2 位作者 杨清山 栗星 韩艳超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0年第6期88-94,共7页
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5种天然植物提取物中4种多环芳烃的方法,针对不同天然植物提取物基质、溶解性不同的特性,分别采用GPC净化、液液萃取净化或固相萃取净化的不同净化方式,利用C18色谱柱分离,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根据不同检测目标成分... 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5种天然植物提取物中4种多环芳烃的方法,针对不同天然植物提取物基质、溶解性不同的特性,分别采用GPC净化、液液萃取净化或固相萃取净化的不同净化方式,利用C18色谱柱分离,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根据不同检测目标成分,选取不同激发/发射波长(270nm/385nm和288nm/430nm)。结果表明:4种多环芳烃在0.01~8.0μg/k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1.0000;仪器检出限为0.01μg/kg,定量限为0.04μg/kg;相对标准偏差在20%以内;加标回收率在60%~11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提取物 多环芳烃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凝胶渗透色谱(GPC)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渗透色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润滑脂中苯并(a)芘含量 被引量:1
5
作者 吉桂珍 高伟 +1 位作者 张青青 王磊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4-296,302,共4页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润滑脂中苯并(a)芘含量的方法。样品用环己烷-乙酸乙酯(1+1)混合溶剂提取,所得提取液须经凝胶色谱净化大分子干扰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后,用荧光检测器进行测定。苯并(a)芘的质量浓度在5.00~200μg.L-1...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润滑脂中苯并(a)芘含量的方法。样品用环己烷-乙酸乙酯(1+1)混合溶剂提取,所得提取液须经凝胶色谱净化大分子干扰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后,用荧光检测器进行测定。苯并(a)芘的质量浓度在5.00~200μ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3S/N)为3μg.L-1。在3个标准加入水平下进行了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在85.6%~97.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渗透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苯并(A)芘 润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及其提取物中的苯甲酸 被引量:1
6
作者 吉桂珍 刘登帅 +2 位作者 杨清山 张玉芬 栗星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8期139-143,共5页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及其提取物中苯甲酸的方法。辣椒样品经水浴回流萃取,辣椒提取物样品经超声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后,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苯甲酸钠的质量浓度在0.019~23.62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及其提取物中苯甲酸的方法。辣椒样品经水浴回流萃取,辣椒提取物样品经超声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后,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苯甲酸钠的质量浓度在0.019~23.62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9。方法检出限(3S/N)为0.02mg·L^-1。在3个标准加入水平下进行了回收率试验,所得回收率在96.62%~103.2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苯甲酸 辣椒 辣椒提取物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刘天华创作思想及其艺术实践
7
作者 吉桂珍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89年第2期46-47,共2页
我国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是五四时期卓越的民乐作曲家、教育家、革新家、近代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他满腔热忱、矢志不渝地献身于民族音乐事业,对民族器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刘天华先生堪称我国民族乐坛的开拓者,他所留... 我国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是五四时期卓越的民乐作曲家、教育家、革新家、近代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他满腔热忱、矢志不渝地献身于民族音乐事业,对民族器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刘天华先生堪称我国民族乐坛的开拓者,他所留下的宝贵遗产至今仍焕发出灿烂的光辉。 (一)刘天华先生从事音乐创作活动的时间,正是五四运动方兴未艾之际,那时一般音乐家认为音乐的作用只是陶冶性情,许多音乐家都把自己关闭在“艺术至上”的象牙之塔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音乐领域中也存在着两种文艺思想的论争:一种主张是盲目学习外国,全盘西化,轻视民族音乐;另一种主张,是发扬国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天华 艺术实践 民族音乐 民族器乐 音乐领域 民族乐器 音乐事业 国乐改进社 五四时期 中国音乐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演奏《病中吟》和《空山鸟语》
8
作者 吉桂珍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85年第3期26-27,共2页
刘天华先生的十首二胡曲在我国音乐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一直影响着我国的民族音乐创作和现代的民乐教学;他的创作揭示了五四运动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不满现状、探索追求而又苦闷徬徨的思想情绪。成为反映五四时期现实生活的新音乐的... 刘天华先生的十首二胡曲在我国音乐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一直影响着我国的民族音乐创作和现代的民乐教学;他的创作揭示了五四运动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不满现状、探索追求而又苦闷徬徨的思想情绪。成为反映五四时期现实生活的新音乐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也带给了自己很深的影响、在蒋风之老师的亲自传授下、并通过自己多年教学和艺术实践,现仅就其中两首二胡曲的艺术表现和演奏技巧,略谈点滴体会如下。《病中吟》这首乐曲创作于1918年,其内容表现了五四运动前夕知识分子对社会不满而苦闷徬徨的情绪。最早曲名《安适》,意思是《人生何所适从》,最后定名为《病中吟》“病”字是指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全曲分为三段和尾声。第一段旋律写得抑郁沉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中吟 二胡曲 刘天华 音乐创作 艺术实践 蒋风之 五四运动时期 运弓 空山鸟语 八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甜叶菊中9种甜菊糖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9
9
作者 张苹苹 王立勋 +3 位作者 吉桂珍 杨清山 霍书香 程远欣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0年第6期105-111,共7页
目的:研究甜叶菊原料中甜菊糖苷类的检测前处理方法,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甜叶菊中9种糖苷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MGⅡ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磷酸缓冲液溶液(10mM,pH2.6)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分离,在紫外... 目的:研究甜叶菊原料中甜菊糖苷类的检测前处理方法,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甜叶菊中9种糖苷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MGⅡ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磷酸缓冲液溶液(10mM,pH2.6)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分离,在紫外波长210nm下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125~4.0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6;方法的检出限为0.25%,定量限为0.83%;样品中瑞鲍迪苷A加标回收率为97%~104%。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分离度高,可同时测定甜叶菊及其提取物中的9种甜菊糖苷组分,可进一步用于甜叶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甜叶菊 甜菊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柱前衍生法测定棉籽蛋白中17种氨基酸含量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清山 程远欣 +3 位作者 刘登帅 吉桂珍 刘翠翠 张晓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21,27,共6页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棉籽蛋白中17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CDNB)衍生,利用C18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检测波长360 nm,并对酸解方式、衍生方式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针对样品前...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棉籽蛋白中17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CDNB)衍生,利用C18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检测波长360 nm,并对酸解方式、衍生方式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针对样品前处理步骤长,影响检测精密度因素多的现状,采用倒推的方式对每个步骤进行了精密度验证,同时采用内标法定量,消除了检测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检测精密度。结果表明:17种氨基酸在0.0046~0.0457 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832~0.9998;精密度除蛋氨酸和胱氨酸较差外,其余氨基酸在1.71%~8.43%之间;除蛋氨酸和胱氨酸外,其余氨基酸加标回收率为90.12%~10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蛋白 氨基酸 高效液相色谱 2 4-二硝基氯苯 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甜叶菊中绿原酸含量 被引量:2
11
作者 未俊丰 高伟 +3 位作者 程远欣 吕兴娜 吉桂珍 石文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98-304,共7页
为实现甜叶菊中绿原酸含量的快速检测,该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对甜叶菊绿原酸含量的光谱数据进行了近红外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预处... 为实现甜叶菊中绿原酸含量的快速检测,该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对甜叶菊绿原酸含量的光谱数据进行了近红外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预处理算法和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ni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UVE)特征波长选择算法,绿原酸含量近红外模型的性能最好。该模型的交互验证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cross validation,R_(CV))和交互验证残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RMSECV)分别为0.9453和0.2631;验证集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validation,R_(P))和验证集残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为0.9521和0.2472。研究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甜叶菊绿原酸含量进行快速检测是可行的,使用该模型对绿原酸含量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可为甜叶菊绿原酸含量快速检测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绿原酸 近红外光谱 快速检测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番茄红素晶体中溶剂残留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远欣 杨清山 +3 位作者 王艳红 张晓芳 张玉芬 吉桂珍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69,共7页
建立准确测定番茄红素晶体中正己烷、丙酮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方法。通过观察样品溶解状态,结合加标回收率确定的方式,考察了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性、样品检测溶剂、混匀方式,优化气相色谱条件。结果表明:GB 28316—2012[19]和GB 5009.262—... 建立准确测定番茄红素晶体中正己烷、丙酮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方法。通过观察样品溶解状态,结合加标回收率确定的方式,考察了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性、样品检测溶剂、混匀方式,优化气相色谱条件。结果表明:GB 28316—2012[19]和GB 5009.262—2016[21]中检测溶剂残留方法均不适用于番茄红素晶体中正己烷、丙酮残留的检测;采用0.5mL二氯甲烷+3.5mL DMF作为检测溶剂,涡旋方式溶解、混匀样品,气相色谱法检测可以更准确的测定番茄红素晶体中溶剂残留量。经验证,方法加标回收率在80%~100%之间,正己烷的检出限为6mg/kg,定量限为18mg/kg,精密度(RSD%)在5%以内;丙酮的检出限为10mg/kg,定量限为30mg/kg,精密度(RSD%)在10%以内。与DMF为溶剂对比检测结果发现:番茄红素晶体中溶剂残留量较实际检测结果偏高,可以通过采取控制措施,将番茄红素晶体中丙酮含量控制在50 mg/kg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番茄红素晶体 丙酮 正己烷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快速检测水飞蓟籽中水飞蓟素含量和水分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苹苹 石文杰 +2 位作者 吉桂珍 张晓楠 程远欣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2-207,共6页
为实现水飞蓟籽中水飞蓟素含量和水分的快速检测,采用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方法。结合光谱预处理及主成分数选取来优化光谱信息,依据偏最小二乘法(PLS)结合交叉验证建立定量模型。通过一阶导数、标准归一化和去趋势预... 为实现水飞蓟籽中水飞蓟素含量和水分的快速检测,采用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方法。结合光谱预处理及主成分数选取来优化光谱信息,依据偏最小二乘法(PLS)结合交叉验证建立定量模型。通过一阶导数、标准归一化和去趋势预处理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波段范围为950~1650 nm,建立水飞蓟素含量和水分模型,所建立的水飞蓟素含量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R2=0.7732,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1.6886,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1.4431。建立的水分模型,校正集相关系数R2=0.8118,RMSECV=0.5926,RMSEC=0.5278。两个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可满足采购人员外出采购水飞蓟籽需求。外部样品验证结果显示,近红外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均大于0.8。基于手持式光谱仪可快速实现水飞蓟素含量和水分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 水飞蓟籽 水飞蓟素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提取加工过程中三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迁移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喆 石文杰 +3 位作者 张玉芬 吉桂珍 冯默 苗瑞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0-184,共5页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不同产地辣椒及其生产过程各工段物料中毒死蜱、乙硫磷和三唑磷三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综合评估产品风险和污染来源,并对三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在辣椒及辣椒提取过程中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不同产地辣椒及其生产过程各工段物料中毒死蜱、乙硫磷和三唑磷三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综合评估产品风险和污染来源,并对三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在辣椒及辣椒提取过程中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来源辣椒及辣椒提取物中三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不同,原料带入是辣椒提取物中三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主要污染来源。在辣椒提取加工过程中,毒死蜱和乙硫磷主要迁移至辣椒红,三唑磷主要迁移至辣椒油树脂。通过加强辣椒原料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辣椒及其提取物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毒死蜱 乙硫磷 三唑磷 辣椒提取物 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辣椒红中色素含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雁 杨清山 +2 位作者 卢颖 尚红岩 吉桂珍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0-314,共5页
建立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辣椒红中色素含量(吸光度)的方法。用近红外智能透射方式对辣椒红色素进行扫描。以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作为化学值,光谱采用一阶求导,Norris平滑处理,以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回归模型。模型的主因子数为10,决... 建立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辣椒红中色素含量(吸光度)的方法。用近红外智能透射方式对辣椒红色素进行扫描。以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作为化学值,光谱采用一阶求导,Norris平滑处理,以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回归模型。模型的主因子数为10,决定系数为0.9995,验证均方差分别为:RMSEC=0.828和RMSECV=1.05,模型的预测精度高,稳健性好,适用于辣椒红色素样品的批量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辣椒红色素 吸光度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油中松油烯-4-醇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孟瑶 杨清山 +2 位作者 吉桂珍 段志鹏 张风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8期67-71,共5页
本实验建立了以芳樟醇为内标物对茶树油中松油烯-4-醇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在建立的气相色谱条件下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松油烯-4-醇在0.011~0.351mg/mL的浓度范围内表现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99,该方法回收率高、重现性好... 本实验建立了以芳樟醇为内标物对茶树油中松油烯-4-醇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在建立的气相色谱条件下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松油烯-4-醇在0.011~0.351mg/mL的浓度范围内表现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99,该方法回收率高、重现性好,是一种准确、稳定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油烯-4-醇 茶树油 气相色谱 内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及姜黄提取物中香草醛含量的测定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远欣 杨清山 +2 位作者 王艳红 吉桂珍 侯佳慧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0年第7期115-119,共5页
检测姜黄及姜黄提取物(含姜黄素)中香草醛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HPLCUV)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HPLC-FLR)。该方法分别采用70%甲醇水溶液和甲醇超声萃取姜黄和姜黄提取物中香草醛,利用C18液相色谱柱分离,紫外/荧光检... 检测姜黄及姜黄提取物(含姜黄素)中香草醛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HPLCUV)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HPLC-FLR)。该方法分别采用70%甲醇水溶液和甲醇超声萃取姜黄和姜黄提取物中香草醛,利用C18液相色谱柱分离,紫外/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香草醛在3.12~200.00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1.0000和0.9991;仪器检出限分别为0.70mg/kg和1.00mg/kg,定量限分别为2.00mg/kg和3.00mg/kg;相对标准偏差均在5%以内;加标回收率范围均在80%~110%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方法准确,可用于姜黄及其提取物中香草醛的测定。通过对姜黄及姜黄提取物中香草醛的测定,发现虽然香草醛与乙酰丙酮反应可合成姜黄素,但香草醛不能作为鉴别合成姜黄素和天然姜黄素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姜黄提取物 香草醛 高效液相色谱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光法在线测定混合溶剂中丙酮
18
作者 张苹苹 吉桂珍 +2 位作者 石文杰 杨啸 程远欣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12期79-83,共5页
建立在线折光法快速测定混合溶剂中丙酮浓度的方法。采用MSDR-SH 70系列防爆浓度传感器,以折射率为检测信号,在线检测丙酮-植物油抽提溶剂混合溶剂中丙酮浓度,同时研究了混合溶剂中姜精油含量、含水率高低对溶剂折光率波动的影响。实际... 建立在线折光法快速测定混合溶剂中丙酮浓度的方法。采用MSDR-SH 70系列防爆浓度传感器,以折射率为检测信号,在线检测丙酮-植物油抽提溶剂混合溶剂中丙酮浓度,同时研究了混合溶剂中姜精油含量、含水率高低对溶剂折光率波动的影响。实际生产中引入的姜精油含量、含水量对实际控制的混合溶剂折射率影响不大。通过测定不同浓度丙酮-植物油抽提混合溶剂在20~50℃范围内的折射率,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和python编程建立了浓度、温度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和经验公式(n=1.37732-0.00014φ-0.00036t)。自制11批样品重复测量5次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2.2%,说明该方法检测精密度良好;与理论值相比,测定值的相对偏差均不大于5.0%,说明该方法准确度较高。在线取样检测值与气相色谱法检测值对比,绝对误差不大于2%,可满足车间实际生产过程控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光法 混合溶剂 姜精油 含水率 浓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