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井评价及滚动开发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吉庆生 高彦楼 +3 位作者 周永炳 毛伟 梁海龙 樊晓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8-30,共3页
针对外围油藏的复杂性及时实现油藏评价对象的转变,以工业油流井单井综合评价为突破口,按照“单井评价、注重落实、探采并举、加快开发”的技术路线形成了以井-震相模式预测技术、探边测试和单井滚动开发设计为主的单井评价技术和“百... 针对外围油藏的复杂性及时实现油藏评价对象的转变,以工业油流井单井综合评价为突破口,按照“单井评价、注重落实、探采并举、加快开发”的技术路线形成了以井-震相模式预测技术、探边测试和单井滚动开发设计为主的单井评价技术和“百井工程”开发模式。对进一步扩大目标探井勘探成果,加快储量动用步伐,实现勘探开发经济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探井 井-震相模式 探边测试 单井滚动开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电位法在复杂岩性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吉庆生 高彦楼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3期71-73,共3页
应用氧化还原电位法测定含油富集区 ,在大庆外围榆树林油田进行了试验研究。开展了区域大剖面、典型剖面以及面积网格等不同方式的电位异常剖面的测定 ,建立了一套电位异常模式与含油富集性的关系 ,以适合该类油田经济有效开发的需要。... 应用氧化还原电位法测定含油富集区 ,在大庆外围榆树林油田进行了试验研究。开展了区域大剖面、典型剖面以及面积网格等不同方式的电位异常剖面的测定 ,建立了一套电位异常模式与含油富集性的关系 ,以适合该类油田经济有效开发的需要。通过重复性的检验 ,在诸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地消除了干扰 ,提高了电位测量精度。在地震、地质、测井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该技术在区块优选、开发控制井的部署以及预测单井产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电位法 岩性油藏 区块优选 含油富集区 榆树林油田 油藏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杨油层砂体综合预测技术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淑筠 高彦楼 +1 位作者 唐振海 吉庆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1-13,共3页
以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为例 ,论述了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的砂泥岩薄互层砂体综合预测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对扶杨油层河流相砂体富集规律及其分布特点分析研究 ,提出了继承性发育的分流河道砂体是形成主力油层的先决条件。立足于地震反射层... 以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为例 ,论述了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的砂泥岩薄互层砂体综合预测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对扶杨油层河流相砂体富集规律及其分布特点分析研究 ,提出了继承性发育的分流河道砂体是形成主力油层的先决条件。立足于地震反射层的地质属性研究 ,在波形分析的基础上 ,优选反映岩性变化的主要地震特征参数 ,采用聚类分析和关联度分析实现了薄互层砂体的定量预测 ,预测符合率达 86 5 % ,使地震、地质、测井砂体综合预测符合率达到 92 2 %。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预测砂体的发育规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杨油层 继承性 含油富集区 地震反射层 富集规律 河流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扶杨油层有效动用条件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郭会坤 高彦楼 吉庆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8-40,共3页
应用核磁共振测定可动油饱和度方法,对扶杨油层不同渗透率储层的可动油饱和度进行了测定,为有效标定特低渗透储层的可动用储量,研究特低渗透储层的动用效果提供了依据。提出适当缩小井距是改善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经济极限... 应用核磁共振测定可动油饱和度方法,对扶杨油层不同渗透率储层的可动油饱和度进行了测定,为有效标定特低渗透储层的可动用储量,研究特低渗透储层的动用效果提供了依据。提出适当缩小井距是改善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经济极限井距和技术极限井距是制约特低渗透储层经济有效动用的两个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储层 经济极限井距 技术极限井距 动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扶杨油层技术动用下限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玉涛 高彦楼 +1 位作者 吉庆生 迟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1-24,共4页
大庆外围油田扶杨油层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开发难度大、经济效益差是制约扶杨油层储量动用程度的瓶颈。在认真分析特低渗透储层出油能力和产油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特低渗透储层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以及具有非线性渗流的特点,提出了应用试上... 大庆外围油田扶杨油层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开发难度大、经济效益差是制约扶杨油层储量动用程度的瓶颈。在认真分析特低渗透储层出油能力和产油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特低渗透储层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以及具有非线性渗流的特点,提出了应用试上限定下限的试油趋近法、可动孔喉半径法及拟启动压力法综合确定特低渗透扶杨油层技术动用下限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上述三种方法并结合矿场资料进行综合确定地层原油粘度在4mPa·s条件下,特低渗透扶杨油层的技术动用下限渗透率为0.5×10^(-3)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储层 启动压力 技术动用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试采资料在大庆外围油田单井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毛伟 高彦楼 吉庆生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2期48-50,共3页
为了使大庆外围零散区块储量得到经济有效地动用,从2002年开始开展了“百井工程”研究工作,其核心是形成一套单井评价技术,根据评价结果优选井区进行基于单井的开发方案设计。短期试采作为单井评价技术中的一项主要技术,能够全面反映油... 为了使大庆外围零散区块储量得到经济有效地动用,从2002年开始开展了“百井工程”研究工作,其核心是形成一套单井评价技术,根据评价结果优选井区进行基于单井的开发方案设计。短期试采作为单井评价技术中的一项主要技术,能够全面反映油藏开发特点,通过对试采资料的分析解释,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储层参数、合理开发井井距及初期稳定产能,能够对储层砂体规模大小、储层流体类型做出准确判断,从而为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采资料 大庆外围油田 井距 油田开发 储层 单井评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岩性油藏的评价勘探及储量计算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舒薇 吉庆生 高彦楼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5-301,共7页
本文以大庆外围榆树林油田为例,从预探井获工业油流以后,对各个勘探阶段的勘探程度、评价程序、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在重点研究油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典型区块的解剖,分析和研究了影响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 本文以大庆外围榆树林油田为例,从预探井获工业油流以后,对各个勘探阶段的勘探程度、评价程序、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在重点研究油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典型区块的解剖,分析和研究了影响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复杂岩性油藏的评价勘探程序和储量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评价 储量 计算 油气勘探 复杂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泥岩盖层脆韧性破裂特征数值模拟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美伊 陈守田 +1 位作者 吉庆生 卢明旭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5,共8页
随着埋藏深度增加,岩石经历脆性、脆-韧性、韧性3个变形阶段。以库车坳陷泥岩盖层为例,通过三轴力学试验,在围压为5、10、20、40 MPa下得到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黏聚力、摩擦系数等岩石力学参数,应用离散元数值模拟... 随着埋藏深度增加,岩石经历脆性、脆-韧性、韧性3个变形阶段。以库车坳陷泥岩盖层为例,通过三轴力学试验,在围压为5、10、20、40 MPa下得到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黏聚力、摩擦系数等岩石力学参数,应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相同围压的模拟,模拟结果与三轴压缩试验吻合度高。利用该组参数进行较高围压(72、90、120、140 MPa)条件下的模拟,模拟结果拟合出Mohr-Coulomb破裂包络线、残余强度包络线,结合Byerlee的摩擦滑动定律,预测出盖层脆韧性转换的临界值:72 MPa是脆性到脆-韧性转换的临界点;140 MPa是脆-韧性到韧性转换的临界点。根据地应力梯度25 kPa/m,推测吉迪克组泥岩盖层在深度达到5600 m时,理论上不容易被错断,封闭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泥岩盖层 脆韧性转换 破裂特征 离散元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迂曲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瑞琪 毛伟 吉庆生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41,共1页
迂曲度是稠油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计算迂曲度的关键在于确定平均孔隙半径。提出了两种确定平均孔隙半径的方法:压汞法和动态法。应用压汞法,经计算得到了大庆外围油田迂曲度为1.5~1.95,平均1.75。动态法是间接方法... 迂曲度是稠油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计算迂曲度的关键在于确定平均孔隙半径。提出了两种确定平均孔隙半径的方法:压汞法和动态法。应用压汞法,经计算得到了大庆外围油田迂曲度为1.5~1.95,平均1.75。动态法是间接方法,理论基础是泊稷叶方程和毛管束模型,考虑到毛管束模型和真实储层的差异,引入了校正系数,提出了确定校正系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迂曲度 平均孔隙半径 压汞法 动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家—古龙地区扶余油层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9
10
作者 谢明举 吉庆生 金东盛 《复杂油气藏》 2011年第2期5-8,22,共5页
扶余油层的油气来自于其上覆的青一段(K2qn1)泥岩,属于老储层新油藏。扶余油层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在于:敖古拉断裂对古龙凹陷生成的油气向西运移具有封堵作用;断层是油气向下运移的有利通道;青一段泥岩异常压力是油气向下排烃成藏的主... 扶余油层的油气来自于其上覆的青一段(K2qn1)泥岩,属于老储层新油藏。扶余油层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在于:敖古拉断裂对古龙凹陷生成的油气向西运移具有封堵作用;断层是油气向下运移的有利通道;青一段泥岩异常压力是油气向下排烃成藏的主要动力;储层物性控制了油藏的充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齐家—古龙地区 上生下储 成藏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X71区块扶余油层现今地应力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里卡提.瓦黑提 戴俊 +3 位作者 王珂 吉庆生 崔胜男 常慧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43,共6页
为了研究X71区块扶余油层现今地应力与人工裂缝的关系,指导注采井网部署,利用波速各向异性法和无源微地震法确定现今地应力方向,并通过声发射法和水力压裂法测量井点现今地应力。建立有限元模型,对X71区块扶余油层现今地应力场进行数值... 为了研究X71区块扶余油层现今地应力与人工裂缝的关系,指导注采井网部署,利用波速各向异性法和无源微地震法确定现今地应力方向,并通过声发射法和水力压裂法测量井点现今地应力。建立有限元模型,对X71区块扶余油层现今地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最大水平主应力为NEE—SWW方向,最小水平主应力为NNW—SSE方向,断层位置为应力低值区,构造低部位为应力高值区;人工裂缝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延伸,因此按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进行注采井网布置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 X71区块 扶余油层 现今地应力 数值模拟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