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清NO水平及脑血管储备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司友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清NO水平及脑血管储备(CVR)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疗程3个月。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清NO水平及脑血管储备(CVR)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疗程3个月。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NO;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计算CVR。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降低,MBI评分、血清NO水平及CVR均升高,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NIHSS分别为(10.1±3.2)、(17.8±3.6)分,MBI评分分别为(68.2±6.1)、(51.8±5.4)分,血清NO水平分别为(61.5±5.1)、(52.7±3.9)μmol/L,CVR分别为35.8%±4.7%、29.3%±4.1%;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CVR,并升高血清NO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神经功能 一氧化氮 脑血管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性质、TNF-α、CRP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司友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2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斑块硬化患者,均经过超声造影检查确定颈动脉斑块性质,且根据斑块性质分为颈动脉斑...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斑块硬化患者,均经过超声造影检查确定颈动脉斑块性质,且根据斑块性质分为颈动脉斑块稳定组(A组,73例)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组(B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清中TNF-α、CRP含量,追踪随访6个月,统计入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结果 A组与B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5例,发病率6.85%;B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9例,发病率19.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患者血清中TNF-α、CRP水平分为升高组(C组)32例与正常组(D组)88例。C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2例,发病率6.25%;D组发病6例,发病率6.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及TNF-α、CRP水平升高患者21例(E组),颈动脉斑块稳定、TNF-α、CRP指标中任意一项异常患者99例(F组)。E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8例,发病率38.10%;F组发病11例,发病率1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超声声像图表现将斑块分为Ⅰ、Ⅱ、Ⅲ级,Ⅰ级斑块46例,CRP(12.13±3.86)mg/L,TNF-α(23.16±4.91)pg/ml;Ⅱ级斑块34例,CRP(19.54±4.87)mg/L,TNF-α(29.03±4.38)pg/ml;Ⅲ级斑块40例,CRP(34.71±5.38)mg/L,TNF-α(43.61±5.82)pg/ml;3个等级间CRP与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TNF-α及CR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发病率高低关系密切,颈动脉斑块性质不稳定,TNF-α及CRP水平升高,患者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发病率明显增加,几项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近期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