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经形层理论指导推拿临床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硕 张军 +4 位作者 莫倩 邢袁若愚 麦雪珠 司元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143,共3页
对病变层次的准确判断是决定推拿临床疗效的关键。"六经形层理论"将人体病变层次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主皮毛,阳明肌肉,少阳主腠理,太阴主胸腹,少阴主血脉、骨,厥阴主筋膜,推拿依据此理论作用于不同... 对病变层次的准确判断是决定推拿临床疗效的关键。"六经形层理论"将人体病变层次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主皮毛,阳明肌肉,少阳主腠理,太阴主胸腹,少阴主血脉、骨,厥阴主筋膜,推拿依据此理论作用于不同的层次从而产生不同的临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理论 六经形层 临床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依脉定腧”取穴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支娜 莫倩 +4 位作者 杨硕 杨传经 周雪松 陈浩 司元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84-2488,共5页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防治疾病的刺激点,主要存在"静息"和"敏化"两种状态。临床上,笔者结合多年经验总结,依据腧穴在疾病状态下的力敏效应选取针刺穴位,具体表现为...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防治疾病的刺激点,主要存在"静息"和"敏化"两种状态。临床上,笔者结合多年经验总结,依据腧穴在疾病状态下的力敏效应选取针刺穴位,具体表现为,在对患者进行经络诊察过程中,当应用"循、按、扪、切"等操作手法刺激到人体某一部位时,会即刻引起患者寸口气口九道脉中病变经脉的脉象发生改变,且该脉象的变化可随刺激的停止而消失,继续而重现。该现象恰与《易经》"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观点相对应,此外医源于易,医易本属一家,所以就二者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临床可类比应用。本研究结合笔者自身对"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理解,通过经络诊察刺激患者疾病状态下的敏化腧穴,引起寸口气口九道脉中病变经脉脉象发生改变的临床实践方式,选取针刺穴位,收效颇著。因此,本研究提出"依脉定腧"的新型取穴方法,指明引起脉象变化的特殊部位即为患者在疾病状态下的敏化腧穴,是针刺治疗起效的关键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 静息态 敏化态 感而遂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