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民众对科学家形象评价的变迁研究(2007-2021年) 被引量:3
1
作者 叶锦涛 何光喜 张文霞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0-128,共9页
本文采用“科技工作者社会公众形象调查数据(2007-2021)”分析和考察中国民众对科学家形象评价的变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7-2021年,民众对科学家形象评分经历了先下降(2007-2017)后上升(2017-2021)的过程,整体变迁趋势呈现... 本文采用“科技工作者社会公众形象调查数据(2007-2021)”分析和考察中国民众对科学家形象评价的变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7-2021年,民众对科学家形象评分经历了先下降(2007-2017)后上升(2017-2021)的过程,整体变迁趋势呈现出明显的V字形特征。在影响因素方面,科学素养、与科学家的社会距离和科学兴趣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民众对科学家形象评分。在变迁方面,有科学兴趣和较高科学素养的民众对科学家形象评分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本文的研究发现对进一步理解和透视我国科学家形象变迁状况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 公众形象 科学素养 科学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吡咯在微型扑翼飞行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凤丽 叶锦涛 +1 位作者 郝永平 刘双杰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0年第3期253-258,共6页
导电聚吡咯是一种新型智能材料,能够在低电压驱动下产生较大的弯曲变形,也能够在受到力和位移输入的情况下产生电流电压,这一特点使其既可应用于执行器中又可应用于传感器中.导电聚吡咯具有尺寸小、柔性高、灵敏度强等特点,尤其适合应... 导电聚吡咯是一种新型智能材料,能够在低电压驱动下产生较大的弯曲变形,也能够在受到力和位移输入的情况下产生电流电压,这一特点使其既可应用于执行器中又可应用于传感器中.导电聚吡咯具有尺寸小、柔性高、灵敏度强等特点,尤其适合应用于微小型仿生机械结构中.介绍了导电聚吡咯的工作机理,归纳了导电聚吡咯执行与传感功能的研究现状.同时,以微型扑翼飞行器为应用背景,对导电聚吡咯的执行与传感应用开展了分析,并对导电聚吡咯的相关技术难点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吡咯 微型扑翼飞行器 执行器 传感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风险事件中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赵延东 叶锦涛 何光喜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0-51,共12页
公众对科学家的系统信任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在风险情境下发挥着提高风险治理效率、稳定社会心态等特殊作用.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湖北省居民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讨论了在突发风险事件中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状况及其影响机制的变... 公众对科学家的系统信任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在风险情境下发挥着提高风险治理效率、稳定社会心态等特殊作用.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湖北省居民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讨论了在突发风险事件中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状况及其影响机制的变化.结果显示,疫情期间我国公众对科学家给予了高度信任,个人的科学素养、媒介使用、信息获得、社会网络和价值观等因素影响着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科学素养较高者、希望媒体传播正能量者更信任科学家,而频繁使用互联网媒体者、获知科学家负面信息者、网络中有科学家成员者和相信谣言者则对科学家更加不信任.这些结论呼应了以往的研究结果,说明在"常态社会"情境中起作用的影响因素在风险事件情境下也对科学家信任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还发现疫情的冲击使得人们对科学家的信任水平有所提升,受疫情影响越大的人对科学家信任水平也越高.疫情冲击还对公众对科学家信任形成机制起到调节作用,疫情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不同社会群体在科学家信任问题上的分歧,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最后就研究的理论和政策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风险事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信任 科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