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节的变化对广州市健康女性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的影响及校正 被引量:5
1
作者 万苗坚 谢小元 +4 位作者 易金玲 董佳辉 郑跃 叶聪秀 赖维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2年第2期65-68,84,共5页
目的:探讨季节的变化对广州市健康女性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指标的影响,并建立季节性校正公式。方法:使用皮肤角质层水分测试仪对178例健康女性受试者面颈部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进行四季变化的检测,采用SAS 8.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拟合出季... 目的:探讨季节的变化对广州市健康女性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指标的影响,并建立季节性校正公式。方法:使用皮肤角质层水分测试仪对178例健康女性受试者面颈部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进行四季变化的检测,采用SAS 8.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拟合出季节性校正公式,并与环境中紫外线辐射水平和湿度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面颊、额部和颈部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在冬季最少(P<0.05),除额部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在春季和夏季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外(P>0.05),其它部位各季节之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各部位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与环境中紫外线辐射水平无相关性(P>0.05),与湿度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广州市健康女性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季节性校正公式可以纠正季节对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的影响;化妆品皮肤保湿功效评估要考虑季节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皮肤角质层含水量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须癣毛癣菌感染致女童眼周面癣1例
2
作者 李美荣 张云青 +6 位作者 尹颂超 黄丽林 周俊杰 叶聪秀 谢淑霞 赖维 黄怀球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年第5期413-415,共3页
患儿,女,7岁,右眼睑周围皮肤红斑丘疹伴瘙痒2周,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后加重,皮疹扩大。取患者皮疹边缘皮屑行真菌学检查,直接镜检可见透明有隔真菌菌丝,真菌培养结果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生长;取患儿家庭所饲养宠物兔耳部皮损皮屑及毛发行真... 患儿,女,7岁,右眼睑周围皮肤红斑丘疹伴瘙痒2周,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后加重,皮疹扩大。取患者皮疹边缘皮屑行真菌学检查,直接镜检可见透明有隔真菌菌丝,真菌培养结果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生长;取患儿家庭所饲养宠物兔耳部皮损皮屑及毛发行真菌学检查,直接镜检可见发内链状孢子,真菌培养结果为须癣毛癣菌。提取病原菌DNA,利用引物ITS4和ITS5进行r DNA ITS区序列的PCR扩增,扩增产物测序后在Genbank核酸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比对。证实患者面癣病原菌与家兔被毛所携带的须癣毛癣菌同源性达99%。患者经抗真菌治疗后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癣毛癣菌 眼睑 面癣 人兽共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中药提取物的动物光毒实验 被引量:2
3
作者 潘南楠 赖维 +6 位作者 龚子鉴 谢小元 朱柯 赵越 刘晨 易金玲 叶聪秀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1年第2期76-78,82,共4页
目的:对筛选的黄连、黄柏、姜黄素、紫草素四种中药提取物进行豚鼠皮肤光毒性试验,预测这几种物质在UVA波长范围是否有潜在的皮肤光毒性。方法:动物选择普通级别白化豚鼠30只,光源规格为PHILIPS公司生产TL60W/10R,UVA波长320~400 nm,... 目的:对筛选的黄连、黄柏、姜黄素、紫草素四种中药提取物进行豚鼠皮肤光毒性试验,预测这几种物质在UVA波长范围是否有潜在的皮肤光毒性。方法:动物选择普通级别白化豚鼠30只,光源规格为PHILIPS公司生产TL60W/10R,UVA波长320~400 nm,波长峰值365 nm。UVB〈0.1 J/cm2,按照07年卫生部化妆品规范中的动物皮肤光毒性试验进行。结果:这四种物质在UVA波长范围的动物光毒性试验中均未显示有光毒性。结论:按照化妆品安全性检测,这四种中药提取物可以添加于化妆品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动物光毒性试验 光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中层酸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钰 叶聪秀 +5 位作者 付佼佼 陈欣玲 周峰 蒋雨含 赖维 郑跃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02-508,共7页
目的 评估复合中层酸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2年5—12月收治的5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采用自身平行对照研究。试验侧在第0周与第4周使用复合中层酸,第8周使用30%超分子水杨酸。对照侧在第... 目的 评估复合中层酸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2年5—12月收治的5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采用自身平行对照研究。试验侧在第0周与第4周使用复合中层酸,第8周使用30%超分子水杨酸。对照侧在第0周与第4周使用30%超分子水杨酸,第8周使用复合中层酸。评估患者面部皮损面积、颜色、油脂、含水量的情况及患者心理影响程度,综合评估联合方法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侧额部、颊部及下颌黄褐斑的面积评分分别由4.00降至3.40、4.60降至4.20、2.20降至2.00(均P<0.05),对照侧仅额部评分下降;试验侧及对照侧额部、颊部、下颌皮损颜色评分均下降,且试验侧额部、颊部皮损颜色的降幅均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试验侧及对照侧的皮肤油脂均显著升高,试验侧的提升高于对照组(P<0.05);两侧皮肤含水量均呈升高趋势,试验侧由60.32%升高至70.21%,对照侧由55.63%升高至68.47%,但两侧升高程度无明显差异(P>0.10)。治疗后患者的SAS评分为20.86±6.44,较治疗前(21.62±5.99)下降(P<0.05);SDS评分为23.33±5.12,较治疗前(25.05±4.21)亦显著降低(P=0.024)。结论 复合中层酸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黄褐斑,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面部皮损情况及心理状态;先使用复合中层酸,再使用30%超分子水杨酸可取得更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中层复合酸 水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