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例下颌发育不全的外科-正畸联合矫治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壁 杨学文 +3 位作者 叶翁三杰 龙星 李祖兵 东耀峻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08-910,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外科-正畸联合矫治下颌发育不全畸形的效果。方法:2004~2008年收治的25例下颌后缩和小颌畸形。按照术前正畸→手术→术后正畸的序列,分别对20例下颌后缩进行术前术后正畸联合各种正颌手术,对5例重度小颌畸形行牵张(引)成... 目的:总结应用外科-正畸联合矫治下颌发育不全畸形的效果。方法:2004~2008年收治的25例下颌后缩和小颌畸形。按照术前正畸→手术→术后正畸的序列,分别对20例下颌后缩进行术前术后正畸联合各种正颌手术,对5例重度小颌畸形行牵张(引)成骨术(DO)。结果:通过术后正畸和随访,本组病例中20例(80%)颌面外貌明显改善,咬合关系良好;其余5例(20%)颌面外貌和咬合改善。结论:坚持外科-正畸联合是取得佳效果的关键;轻度下颌后缩可行正畸掩饰治疗;SSRO是前徙下颌的首选术式;DO对矫治重度小颌畸形为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发育不全 外科-正畸联合矫治 下颌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 牵张(引)成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前突Ⅲ类的术前和术后正畸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袁文钧 张壁 +1 位作者 叶翁三杰 吴中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5-736,739,共3页
目的:总结外科-正畸联合矫治下颌前突Ⅲ类错的疗效观察。方法:2004~2008年按照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序列,治疗下颌前突Ⅲ类错80例。全组病例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27~43岁。全部选用了以SSRO为主体的手术方案。结果:8... 目的:总结外科-正畸联合矫治下颌前突Ⅲ类错的疗效观察。方法:2004~2008年按照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序列,治疗下颌前突Ⅲ类错80例。全组病例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27~43岁。全部选用了以SSRO为主体的手术方案。结果:80例患者均取得较为满意的面形改善和咬关系重建效果。全组病例中坚持完成矫治程序的占97.3%(75/80)。而由于患者居住地址远离城市和其它原因未能完成术后正畸的占6.3%(5/80)。前者关系稳定性优于后者,防止了复发。结论:从医患两方面仍需加强对外科-正畸联合矫治的认识,坚持做到每一例患者完成术前术后正畸,对提高正颌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Ⅲ类(牙合)术前术后正畸 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后牙反患者髁状突及下颌升支对称性的螺旋CT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燕萍 黎雪琴 +1 位作者 刘婧 叶翁三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27-329,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后牙反成年患者髁状突及下颌升支的对称性。方法:对22例单侧后牙反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多层面重建和相关参数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侧髁突内、外突点的距离,髁突内倾角及下颌角点的距离有显著差异,但髁突左右... 目的:探讨单侧后牙反成年患者髁状突及下颌升支的对称性。方法:对22例单侧后牙反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多层面重建和相关参数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侧髁突内、外突点的距离,髁突内倾角及下颌角点的距离有显著差异,但髁突左右径、髁状突最大横截面积、下颌支高度及下颌支冠状位最大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后牙反患者左右侧髁状突及下颌支的位置不对称,但髁突及下颌升支大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牙合] 髁状突 下颌骨 对称性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联合口外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骨性上颌后缩 被引量:6
4
作者 叶翁三杰 东耀峻 +1 位作者 杨学文 李金荣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1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 :探讨正畸联合口外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骨性上颌后缩的可行性。方法 :6例 15~ 2 1岁骨性上颌后缩 ,前牙反牙合患者 ,经术前正畸后 ,行改良LeFortⅠ骨截开术 ,通过弹性和 /或坚强牵引水平向前移上颌骨。结果 :6例患者上颌骨前移 5~ 1... 目的 :探讨正畸联合口外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骨性上颌后缩的可行性。方法 :6例 15~ 2 1岁骨性上颌后缩 ,前牙反牙合患者 ,经术前正畸后 ,行改良LeFortⅠ骨截开术 ,通过弹性和 /或坚强牵引水平向前移上颌骨。结果 :6例患者上颌骨前移 5~ 11mm ,反牙合解除 ,面型改善。牵引过程中有额颏部位压痛、颞下颌关节疼痛等症状。结论 :正畸和口外牵引成骨技术是治疗生长发育后期或停止后骨性上颌后缩的一个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成骨技术 LeFortⅠ截骨术 骨性上颌后缩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锁托槽和传统直丝弓托槽弓丝结扎时间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谭忠荣 叶翁三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45-447,共3页
目的:比较Damon3、Damon MX、In-Ovation3种自锁托槽的弓丝自锁结扎与传统弹力结扎圈结扎、不锈钢丝结扎的椅旁操作时间。方法:5种结扎方式各选取10例不拔牙病例。上下牙列完全排齐整平、安放0.019×0.025″的不锈钢丝后,分别测量... 目的:比较Damon3、Damon MX、In-Ovation3种自锁托槽的弓丝自锁结扎与传统弹力结扎圈结扎、不锈钢丝结扎的椅旁操作时间。方法:5种结扎方式各选取10例不拔牙病例。上下牙列完全排齐整平、安放0.019×0.025″的不锈钢丝后,分别测量记录每位患者全口弓丝结扎以及去结扎所需要的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种结扎方式的全口结扎时间分别为Damon3:(13.4±0.4)s,Damon MX:(13.1±0.4)s,In-Ovation:(13.5±0.4)s,弹力结扎圈:(135.2±5.9)s,不锈钢丝:(644.6±22.8)s;全口去结扎时间分别为Damon3:(28.5±1.0)s,Da-mon MX:(27.5±1.1)s,In-Ovation:(28.9±0.8)s,弹力结扎圈:(42.2±2.5)s,不锈钢丝:(232.2±9.5)s。3种自锁托槽的全口结扎、去结扎时间均明显短于弹力结扎圈和不锈钢丝结扎,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的弓丝自锁结扎与传统的弓丝结扎方式相比能明显地缩短弓丝结扎、去结扎所需的时间,从而减少椅旁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锁托槽 弓丝结扎 椅旁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联合口外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骨性上颌后缩
6
作者 叶翁三杰 东耀峻 +1 位作者 杨学文 李金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7-227,共1页
关键词 正畸治疗 口外牵引成骨技术 骨性上颌后缩 咀嚼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Bionator矫正器的制作和临床应用
7
作者 叶翁三杰 邹宏艺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7年第1期58-59,共2页
作者介绍了改良Bionator矫正器的结构、制作要点、作用原理和适应证。应用改良Bionator矫正器治疗了8例安氏Ⅱ类错(牙合),取得了满意疗效。其中安氏Ⅱ类1分类5例,安氏Ⅱ类2分类3例,年龄8~11岁。平均疗程20个月。
关键词 正畸 功能矫正器 Bionator矫正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