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eater Unity多层复杂断块油田低压注水开发调整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叶继根 吴向红 +2 位作者 刘合年 郭睿 罗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6-771,共6页
在多层复杂断块油田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研究中选择角点网格系统,针对其网格灵活、不同油层网格步长易变和不同层位油水井井点网格位置不同的特点,对完井射孔层位、措施层位及其井点网格位置的定义方法进行了描述,并研制了角点网格完井... 在多层复杂断块油田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研究中选择角点网格系统,针对其网格灵活、不同油层网格步长易变和不同层位油水井井点网格位置不同的特点,对完井射孔层位、措施层位及其井点网格位置的定义方法进行了描述,并研制了角点网格完井射孔层位定义数模辅助工具,用于生成油水井不同生产层的节点坐标以及生产层段变更后新生产层位的节点坐标、射孔信息和射孔段物性。以苏丹Greater Unity低饱和复杂断块油田为例,利用角点网格系统的优点和所研制的辅助软件,大大提高了高含水油田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效率和剩余油分布预测的精度。对注水时机和压力系统进行了计算论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的注水时机为地层压力下降幅度达35%左右时实施低压注水开发。通过极限井网密度和极限井数等经济界限指标计算和井网、井数模拟对比研究,确定了该油田开发调整的注采井网和合理的新井井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饱和油藏 断块 低压注水 角点网格 数值模拟 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组分相平衡计算的优化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叶继根 齐与峰 +1 位作者 郭尚平 方义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4-87,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多组分相平衡的优化模型及具体实现方法。实例计算表明:在任一温度、压力和组成条件下,无论多组分系统是汽液共存还是仅为单相,该算法均能快速得到相应极值解。以汽液两相区中某一温度、压力和组成条件下的闪蒸计...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多组分相平衡的优化模型及具体实现方法。实例计算表明:在任一温度、压力和组成条件下,无论多组分系统是汽液共存还是仅为单相,该算法均能快速得到相应极值解。以汽液两相区中某一温度、压力和组成条件下的闪蒸计算结果为初始猜测,直接用此方法作泡露点闪蒸计算或相邻点的汽液相平衡闪蒸计算,其速度非常快,具有明显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平衡 油气藏 多组分相 相平衡 凝析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断块油田的开发理论与实践以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3
作者 叶继根 吴向红 李(汤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8-73,共6页
小断块油田构造复杂,其开发难度远比大型油田的大。本文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许多小断块油田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方法及实用技术,尤其是地震、地质及油藏工程方法在断层识别及钻井程序、井网、井距、完井方式、射孔、压裂... 小断块油田构造复杂,其开发难度远比大型油田的大。本文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许多小断块油田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方法及实用技术,尤其是地震、地质及油藏工程方法在断层识别及钻井程序、井网、井距、完井方式、射孔、压裂等设计中的作用及成功实例。同时,针对小断块油田的复杂性特点,提出一些设想和研究内容,力求促进小断块油田的总体开发理论及开发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 油气藏 油田 开发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阶段重新认识水驱油效率 被引量:89
4
作者 纪淑红 田昌炳 +3 位作者 石成方 叶继根 张祖波 傅秀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8-345,共8页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从影响水驱油效率的主要内在和外在因素出发,分析高含水阶段水驱油效率变化的可能性。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尤其是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润湿性等;外在因素主要为水驱条件,包括注水孔隙体积倍数、...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从影响水驱油效率的主要内在和外在因素出发,分析高含水阶段水驱油效率变化的可能性。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尤其是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润湿性等;外在因素主要为水驱条件,包括注水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及油水黏度比等。根据水驱油效率的定义、实验室测定及矿场应用情况,尝试分析水驱油效率变化的机理,提出了高含水阶段储集层润湿性及孔隙结构变化将导致临界毛管数的降低,使残余油饱和度减小,进而提高水驱油效率。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应加强对水驱油效率的关注,从3个层次加深对水驱油效率的研究,首先是水驱油效率的实验取值,其次要研究不同储集层水驱油效率的经济界限,最后要从毛管数出发,着眼于经济有效地提高水驱油效率的技术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效率 高含水阶段 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临界毛管数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注入过程中沥青质沉淀预测 被引量:26
5
作者 黄磊 沈平平 +3 位作者 贾英 叶继根 李实 别爱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9-353,共5页
注入CO2提高原油采收率过程中可能出现沥青质固相沉淀。鉴于沉淀沥青质的强极性,采用Anderko建立的缔合混合物状态方程描述沥青质的相行为,并由此推导沉淀沥青质组分的逸度计算公式,建立注气过程中气-液-沥青质三相相平衡数值计算模型... 注入CO2提高原油采收率过程中可能出现沥青质固相沉淀。鉴于沉淀沥青质的强极性,采用Anderko建立的缔合混合物状态方程描述沥青质的相行为,并由此推导沉淀沥青质组分的逸度计算公式,建立注气过程中气-液-沥青质三相相平衡数值计算模型。以某油田实际原油为例,利用模型计算了CO2注入过程中沥青质沉淀量,结果与实验数据相近,表明沥青质沉淀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注气过程中沥青质沉淀变化规律:注入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沥青质沉淀量随着注入CO2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CO2-原油体系中出现气相时,沥青质沉淀量达到最大;当CO2-原油体系中CO2物质的量分数一定时,在泡点压力附近沥青质沉淀量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沥青质沉淀 逸度计算 相态模拟 相平衡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洛伦兹曲线模型评价精细分层注水效果 被引量:17
6
作者 高大鹏 叶继根 +5 位作者 胡云鹏 董毅夫 朱振坤 袁贺 黄磊 王书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7-793,共7页
为了定量评价不同时间精细分层注水油藏的吸水效果,基于改进的四参数Sarabia洛仑兹曲线模型,结合多年次单井吸水剖面测试数据,建立了描述单井累计射开砂岩厚度与累计吸水量之间关系的洛仑兹曲线模型。提出了无因次注水强度、油层动用程... 为了定量评价不同时间精细分层注水油藏的吸水效果,基于改进的四参数Sarabia洛仑兹曲线模型,结合多年次单井吸水剖面测试数据,建立了描述单井累计射开砂岩厚度与累计吸水量之间关系的洛仑兹曲线模型。提出了无因次注水强度、油层动用程度和吸水非均衡程度3个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分别用于定量评价各油层的注水强度、有效动用的油层厚度所占比例以及整体吸水均衡状况,采用粒子群智能优化算法对模型及各评价指标进行求解。结合大庆杏树岗油田杏六中区38口精细分层注水井开展吸水效果评价,最终综合考虑分段结构、配水方案和地层物性确定了影响单井注水效果的因素,提出了全区"双特高"开发阶段的细分层段政策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分层注水 洛伦兹曲线 无因次注水强度 吸水非均衡程度 油层动用程度 细分层段政策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约束聚合物驱历史拟合方法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正波 王强 +1 位作者 叶银珠 叶继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6-219,236,共5页
聚合物驱数值模拟需要对大量物理化学现象进行描述,与水驱相比存在很强的特殊性。参考和借鉴水驱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相关方法和聚合物驱油机理研究成果,筛选出聚合物的吸附量、残余阻力系数、聚合物溶液相对黏度、不可及孔隙体积、传导系... 聚合物驱数值模拟需要对大量物理化学现象进行描述,与水驱相比存在很强的特殊性。参考和借鉴水驱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相关方法和聚合物驱油机理研究成果,筛选出聚合物的吸附量、残余阻力系数、聚合物溶液相对黏度、不可及孔隙体积、传导系数、有效地层系数和表皮系数等7个影响聚驱效果的主要特征参数;在对这些参数开展较为详细的敏感性分析基础上,以多种现场实测资料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有效的多参数约束聚合物驱历史拟合方法。大庆某典型实际区块油藏数值模拟表明,聚合物驱历史拟合精度明显提高,单井含水拟合符合率达到75%。研究结果证明了该聚合物驱历史拟合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三次采油 历史拟合 数值模拟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实用有效的三相相平衡计算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春秋 袁士义 +1 位作者 叶继根 吕选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3-86,共4页
气液液三相平衡计算在油气藏开发中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与气液两相平衡计算相比 ,气液液三相平衡计算技术还很不成熟 ,其主要难点在于稳定性分析和如何确定平衡常数初值。针对气液液三相平衡计算中存在的上述难点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 气液液三相平衡计算在油气藏开发中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与气液两相平衡计算相比 ,气液液三相平衡计算技术还很不成熟 ,其主要难点在于稳定性分析和如何确定平衡常数初值。针对气液液三相平衡计算中存在的上述难点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通过对系统进行两次两相平衡计算 ,得到气液液三相平衡计算的平衡常数初值 ,从而解决了三相平衡计算中的稳定性分析和平衡常数初值问题 ,算例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是可靠的。文章还采用该方法计算了大港千米桥凝析气藏流体凝析水含水率 ,从理论上区分了千米桥凝析气藏产出水的来源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方法 应用 气相 液相 三相平衡 稳定性 平衡常数 凝析油气藏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率油田开发层系的重组 被引量:16
9
作者 鲍敬伟 宋新民 +1 位作者 叶继根 王继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1-294,共4页
开发层系重组是高含水率油田二次开发的重要内容,为使其由定性分析定量化,提出了适用于高含水率油田层系重组的模糊聚类-F统计量-层系独立性检验(FFT)方法。综合考虑影响层系重组的主要地质和开发因素,通过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模糊聚类... 开发层系重组是高含水率油田二次开发的重要内容,为使其由定性分析定量化,提出了适用于高含水率油田层系重组的模糊聚类-F统计量-层系独立性检验(FFT)方法。综合考虑影响层系重组的主要地质和开发因素,通过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模糊聚类计算得到了一系列初步分类,再引入F统计量计算得到较优的分类,然后通过层系独立性检验筛选形成符合油田实际的层系重组方案。应用于大港港西油田二次开发工程中,重组形成了港西二区N2mⅠ+N2mⅡ+N2mⅢ、N1gⅠ+N1gⅡ和N1gⅢ三套开发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油田 层系重组 含水率 油气田 二次开发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特高含水期表外储层独立开发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大鹏 叶继根 +5 位作者 李奇 石成方 胡云鹏 侯绍继 纪淑红 黄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1-188,共8页
物性和含油性差的表外储层已经成为大庆长垣特高含水阶段水驱挖潜的主要对象,然而常规的井网加密、分层注水等方法开发效果较差。为此,结合表外储层发育特征和分层压裂工艺,提出了表外储层独立开发方法。根据油水井射孔层位和表内、表... 物性和含油性差的表外储层已经成为大庆长垣特高含水阶段水驱挖潜的主要对象,然而常规的井网加密、分层注水等方法开发效果较差。为此,结合表外储层发育特征和分层压裂工艺,提出了表外储层独立开发方法。根据油水井射孔层位和表内、表外储层空间分布特征,设计了"以水定油"和"以油定水"两种独立开发模式,采用多层人造浇铸岩心开展了水驱物理模拟实验,比较了两种模式的采出程度随注入量的变化特征,推导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浅层水平压裂裂缝的分层压裂直井产能公式,计算分析了表外储层独立开发的技术政策界限。研究表明:长垣表外储层独立开发"以油定水"模式优于"以水定油"模式,技术极限井距和经济极限厚度分别为228 m和2 m左右。随着表外储层厚度占总射孔厚度比例的增大,采收率先下降后保持平稳,最后又快速上升。矿场应用表明:表外储层独立开发平均单井日产油量3.7 t,开发效果明显优于三次加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纵向波及效率 水平裂缝 分层压裂 特高含水 表外储层 水驱挖潜 大庆长垣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与流场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武男 朱维耀 +1 位作者 石成方 叶继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74-1382,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开发阶段非均质油藏内部渗流规律,反映不同开发阶段地层中流体流动规律及分布特征,揭示流场变化与储层特征间的内在联系,对克服启动压力梯度、对产量有贡献的压力梯度控制区进行研究,建立有效流动单元划分原理及方法。首先... 为了研究不同开发阶段非均质油藏内部渗流规律,反映不同开发阶段地层中流体流动规律及分布特征,揭示流场变化与储层特征间的内在联系,对克服启动压力梯度、对产量有贡献的压力梯度控制区进行研究,建立有效流动单元划分原理及方法。首先,基于水动力学原理及流线簇方程,提出流量贡献率、流量非均匀分布曲线和流量强度差异系数3个概念,以流量非均匀分布曲线的导数为1作为区分高速与低速流动区的划分准则,并绘制不同井网模式下划分图版,划分高速与低速流动区。其次,基于流管模型并结合两相渗流理论,求取恒速注水单条流线的平均含水饱和度,建立平面饱和度分布模型,将含水率大于极限含水率的流管视为无效循环区,将储层划分为高速流动无效区、高速流动有效区、低速流动有效区和死油区4类有效流动单元,通过对反五点井网恒速注水理想模型并结合实际油藏的模拟计算,证明通过有效流动单元的划分能够揭示剩余油形成机理和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流动单元 渗流数学模型 流动单元划分 平面流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勾函数的新型天然气压缩因子计算关联式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艺晨 叶继根 吴淑红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3,共6页
为了解决目前工程上使用的天然气压缩因子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不足、计算效率较低、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分析了天然气压缩因子图版特征,利用非线性曲面拟合方法对中低压图版和高压图版的6988组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一种对勾函数形式的、... 为了解决目前工程上使用的天然气压缩因子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不足、计算效率较低、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分析了天然气压缩因子图版特征,利用非线性曲面拟合方法对中低压图版和高压图版的6988组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一种对勾函数形式的、适用于0.2≤p pr≤30.0压力范围的新型天然气压缩因子经验公式,拟合值与图版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251、0.01359和0.01757,拟合效果良好。利用237组中低压天然气压缩因子实测数据和219组高压天然气压缩因子实测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并与其他5种常用的显式或隐式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895、0.01508和0.02419,计算精度较高且优于其他5种方法,能够在矿场实践中快速准确地预测出不同条件下的天然气压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经验公式 压缩因子 Standing-Katz图版 非线性曲面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