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运移有机-无机地球化学示踪指标——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侏罗系气藏为例 被引量:38
1
作者 叶素娟 朱宏权 +2 位作者 李嵘 杨映涛 黎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9-560,共12页
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侏罗系气藏作为研究实例,通过分析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结合地层水化学特征、储集层中自生矿物碳、氧同位素组成以及流体包裹体特征,提出了C_1/C_2值、N_2含量、芳烃/烷烃值、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地层水矿化... 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侏罗系气藏作为研究实例,通过分析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结合地层水化学特征、储集层中自生矿物碳、氧同位素组成以及流体包裹体特征,提出了C_1/C_2值、N_2含量、芳烃/烷烃值、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地层水矿化度及水化学特征参数、储集层中自生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组成、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及盐度等指示天然气运移相态、运移方向和运移路径的有机-无机地球化学示踪指标,并对天然气的运移过程及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川西坳陷中侏罗统天然气以水溶相运移为主,随着运移脱溶过程的进行表现出苯/烷烃值增大、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变重的趋势,同时具有气藏伴生地层水矿化度较低、含气砂岩中自生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偏轻、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高且盐度较低等特征;上侏罗统天然气则以游离相运移为主。结合区域地质以及水溶气脱溶成藏过程中的相态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证明提出的有机-无机地球化学示踪指标可对川西坳陷侏罗系天然气的运移方向及路径进行有效的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侏罗系 天然气 运移示踪指标 地层水 同位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系次生气藏地层水化学特征及与油气运聚关系 被引量:31
2
作者 叶素娟 李嵘 张世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7-494,510,共9页
川西坳陷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系地层水以CaCl2型为主,其中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见较多Na2SO4型地层水,结合地层水离子参数,总体上地层水封闭条件较好,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特征在垂向和平面上表现出明显... 川西坳陷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系地层水以CaCl2型为主,其中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见较多Na2SO4型地层水,结合地层水离子参数,总体上地层水封闭条件较好,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特征在垂向和平面上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和平面分区性。纵向上,侏罗系地层水总体表现出断层越流淡化地层水的特征;平面上,地层水矿化度、主要离子浓度受构造位置以及断裂系统控制。构造位置较高或邻近烃源断层的地区,侏罗系地层水受大气水下渗淡化作用和须家河组五段湖相泥岩黏土矿物脱水淡化作用影响。与中国大部分油气田不同,川西坳陷侏罗系次生气藏主要分布在矿化度小于30 g/L,HCO-3浓度大于300 mg/L的区域。须家河组五段烃源岩黏土矿物转化析出的大量低矿化度层间水与有机质热演化和硫酸盐还原作用形成的烃类和CO2气体,在断层沟通下上涌进入侏罗系储层,导致低矿化度、高HCO-3浓度地层水的分布范围与气藏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断层欠发育地区,地层垂向连通性差,侏罗系次生气藏难以形成,地层水具有较高的矿化度和较低的HCO-3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化学 油气运聚 次生气藏 侏罗系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和五段“甜点”储层特征及分布 被引量:13
3
作者 叶素娟 杨映涛 张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9-840,862,共13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三段和五段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同时发育规模较大的三角洲分流河道和席状砂沉积,具有较好的源内成藏潜力。根据储层岩石学、微观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合录井与测井解释成果,系统研究...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三段和五段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同时发育规模较大的三角洲分流河道和席状砂沉积,具有较好的源内成藏潜力。根据储层岩石学、微观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合录井与测井解释成果,系统研究了川西坳陷须三段和须五段“甜点”储层的特征、成因机制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川西坳陷须三段和须五段以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细粒碎屑岩沉积为主,主要发育薄层砂岩型储层,但在成都凹陷南部地区须三段发育单层及累计厚度均较大的三角洲分流河道厚层砂岩型储层。薄层砂岩型储层岩石类型多样,沉积物粒度细,碳酸盐矿物和粘土含量较高,强烈的压实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异常致密;“甜点”储层的形成主要受生烃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控制,主要由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和中-细砂岩(高石英、低碳酸盐岩岩屑)组合形成。厚层砂岩型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隙和裂缝占主导,“甜点”储层形成主要受岩石粒度和易溶、脆性矿物组分含量以及溶蚀作用强度的控制,其中溶蚀作用是关键因素。龙门山中段和新场构造带以南地区须五段具有烃源岩品质较好、石英(长石、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碳酸盐矿物含量较低的特点,有利于薄层砂岩型“甜点”储层的发育;成都凹陷南部须三段厚层砂岩型“甜点”储层主要分布在与泥页岩相邻(纵/侧向)的高石英(长石)中-粗砂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烃源岩 成因机制 “甜点”储层 须家河组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储层致密化过程 被引量:6
4
作者 叶素娟 杨永剑 +3 位作者 蔡李梅 阎丽妮 李文茂 何建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36-41,共6页
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具有多层系、多物源、多类型、大面积叠置连片分布的特点,上述条件也是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形成的关键。来自不同物源砂岩的碎屑组分明显不同,其所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序列及强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于大量的测... 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具有多层系、多物源、多类型、大面积叠置连片分布的特点,上述条件也是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形成的关键。来自不同物源砂岩的碎屑组分明显不同,其所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序列及强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于大量的测试分析资料,根据碎屑组分特征分层系将该盆地川西坳陷致密砂岩储层划分为9大类,并依据不同类型储层所经历的成岩作用差异分析,探讨了储层致密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富长石类砂岩的碳酸盐胶结物含量普遍较低,溶蚀作用强度明显大于其他类型砂岩。②不同类型储层的形成演化与致密化时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富岩屑类、富石英类砂岩的致密化时间(J1—J2)早于富长石类砂岩(J3末期);须四段贫长石类砂岩最早致密(J3—K1早期),其次为钙屑砂岩(K1早中期),含长石类砂岩致密时间相对较晚(K1晚期);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富岩屑类砂岩的致密化时间(K1)早于富石英类砂岩(K2末期)和富长石类砂岩(E),部分地区富长石类砂岩由于经历较强的溶蚀作用,现今孔隙度大于10%,储层尚未完全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叠覆型 致密砂岩 成岩作用 储集层致密化 晚三叠世 中侏罗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赤水地区中、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叶素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51-356,共6页
本文主要对贵州赤水地区中、下三叠雷口坡组、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进行研究。作者采用产能系数法,确定其储层的下限,然后综合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下限,将本区储层分为4类。本区大部分瞩Ⅱ、Ⅲ类,为裂缝... 本文主要对贵州赤水地区中、下三叠雷口坡组、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进行研究。作者采用产能系数法,确定其储层的下限,然后综合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下限,将本区储层分为4类。本区大部分瞩Ⅱ、Ⅲ类,为裂缝-孔隙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产能系数法 分类评价 储集层 早三叠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输导型天然气成藏模式的动态成藏过程——以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二段气藏为例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世华 田军 +2 位作者 叶素娟 杨映涛 付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9-56,共8页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是四川盆地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但须二段气藏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勘探开发难度较大。为了给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的高效勘探提供新思路,以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层水化学特征...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是四川盆地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但须二段气藏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勘探开发难度较大。为了给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的高效勘探提供新思路,以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层水化学特征,结合构造、断层输导体系特征及单井生产动态分析,探讨了SN走向断层对须二段气藏天然气成藏及气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油气高产富集区主要表现为断层输导型天然气成藏模式,该类成藏模式具备良好的构造—断层—储层配置条件,含气性好;②断层输导型成藏模式的气藏高产富集主控因素为“古今构造高位+断层通源输导+优质储层聚气”,构造—断层—储层时空配置是控制气水分布的关键;③根据构造—断层—流体—成岩—成藏时空配置的差异性,结合单井生产数据,将断层输导型天然气成藏模式细分为“高产稳产、气水同产”“中产稳产、低产水”“低产气、高产水”3种气水产出特征;④具有“高产稳产、气水同产”生产特征的钻井,表现出“断层、储层在构造高部位相接”的特征,而具有“中产稳产、低产水”生产特征的钻井,普遍具有“断层、储层在构造高部位、低部位均相接”的特征,单井以产气为主,天然气产量稳定,仅产少量低矿化度地层水,可以通过实施水平井钻井来提高单井产量,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输导型 天然气成藏模式 气水分布规律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新场构造带 晚三叠世 须家河期 致密砂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实践新认识 被引量:58
7
作者 谢刚平 叶素娟 田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53,共10页
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正向构造带主体油气已经基本探明,勘探难度日益增大,凹陷、斜坡等负向构造带成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领域。为此,通过对该区烃源、沉积、储层特征的系统研究,重新认识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 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正向构造带主体油气已经基本探明,勘探难度日益增大,凹陷、斜坡等负向构造带成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领域。为此,通过对该区烃源、沉积、储层特征的系统研究,重新认识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侏罗统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及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①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与下侏罗统暗色含煤泥页岩烃源条件极佳,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②侏罗系具有多个物源方向,具备形成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的地质条件,具有"满盆富砂"的特点;③碎屑岩储层砂岩致密化程度虽较高,但储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均发育相对优质储层;④深层和中浅层普遍发生超压,源储压差是天然气运移、聚集的关键动力条件;⑤致密砂岩气藏存在网状和面状两种供烃方式;⑥中浅层气藏具有"源、相、位"三元控藏的特点。结论认为:川西坳陷负向构造带不仅砂体发育,而且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负向构造 致密砂岩气藏 运聚模式 成藏模式 岩性地层气藏 生储盖组合 天然气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成藏过程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世华 田军 +4 位作者 叶素娟 伍玲 何秀彬 卓俊驰 付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7-22,共6页
为了厘清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的成藏过程,在对气藏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生排烃特征及储层致密化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新场构造带须二段关键时期的埋深图,明确了其成藏... 为了厘清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的成藏过程,在对气藏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生排烃特征及储层致密化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新场构造带须二段关键时期的埋深图,明确了其成藏过程。结果表明:①三叠纪晚期,下伏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烃源岩开始生烃,此时储层尚未致密化,生成的油气通过广覆式的面状供烃,围绕构造形成了大面积低丰度油藏,在构造位置相对较高的地区形成了相对高丰度的常规油藏;②侏罗纪末期—白垩纪早期,烃源岩进入生烃高峰期,此时储层致密化,天然气主要聚集在断层附近,首先通过断裂向上运移至须二段砂体中,然后通过砂体和层间小断层进行横向、纵向的再运移;③喜马拉雅期,新形成的断层及大量未充填的有效缝使油气聚集发生了调整和改造,油气主要聚集在构造高部位及断裂带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新场构造带 晚三叠世 致密砂岩气藏 储层致密化 油气多期充注 成藏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导层(体)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理论与实践——四川盆地新类型页岩气与致密砂岩气突破的启示 被引量:41
9
作者 郭彤楼 熊亮 +3 位作者 叶素娟 董晓霞 魏力民 杨映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7,共14页
针对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层系寒武系筇竹寺组历经多年页岩气勘探未获重大突破、三叠系须家河组致密气一直未能实现规模商业建产的问题,在对老井反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致密气、页岩气的聚集机理以及钻井过程中油气显示、开发过程中产量压力... 针对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层系寒武系筇竹寺组历经多年页岩气勘探未获重大突破、三叠系须家河组致密气一直未能实现规模商业建产的问题,在对老井反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致密气、页岩气的聚集机理以及钻井过程中油气显示、开发过程中产量压力变化等特征,提出转变勘探开发思路,从源、储勘探转向输导层(体)勘探,把有效烃源岩、有效输导层(体)和有效砂岩(页岩)层的有机组合作为成藏体,建立了输导层(体)非常规天然气形成富集模式。实践应用上取得2项成效:(1)指导筇竹寺组低有机质丰度粉砂质页岩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改变了只在富有机质黑色页岩中寻找页岩气的传统思维,也实现了四川盆地新区、新层系、新类型页岩气的突破与勘探开发向多层系的转变;(2)实现了须家河组致密砂岩难动用储量的勘探突破和高效开发,破解了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层产量不高、裂缝带产量不稳的难题,推动了致密砂岩气从有储量无产量向有效动用的转变,提升了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输导层(体) 致密气 页岩气 粉砂质页岩 寒武系筇竹寺组 三叠系须家河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成藏富集规律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宏权 张庄 +3 位作者 南红丽 叶素娟 张世华 王玲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9-16,共8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蕴含丰富的致密砂岩气,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分布广,但普遍具有高孔低孔富气共存、圈闭类型多样、气水分布复杂的特征,勘探难度大。为进一步明确油气成藏富集规律,通过对构造、沉积、储层、成藏等领域的持续攻关研究,提出...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蕴含丰富的致密砂岩气,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分布广,但普遍具有高孔低孔富气共存、圈闭类型多样、气水分布复杂的特征,勘探难度大。为进一步明确油气成藏富集规律,通过对构造、沉积、储层、成藏等领域的持续攻关研究,提出了"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的地质新认识,以描述由不同烃源层系、不同储集层系、不同类型气藏在时空上叠加而形成的复杂气藏群,其形成时间和成因机制均存在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表现出"源控区、相控带、位控藏"致密砂岩气富集规律;②针对不同类型气藏建立动态成藏模式,可形成反映油气运聚成藏过程"累计效应"的二级(圈闭级和目标级)三元(源、相、位)动态评价流程,并对天然气高产富集区的分布进行预测和评价。结论认为,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成藏富集规律新认识为川西坳陷天然气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发现并建成了中江、成都两个大中型气田,提交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2000×10^(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叠覆型致密砂岩 形成条件 三元控藏 富集规律 动态评价 勘探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吸附汞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俊杰 任建莉 +2 位作者 钟英杰 罗誉娅 叶素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60-965,共6页
构建四碳环模型结构作为活性炭纤维的基本模型框架,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研究了活性炭纤维表面对汞的微观吸附机理,讨论了该簇模型在羰基、内酯、羧基和酚羟基官能团下对汞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与单纯... 构建四碳环模型结构作为活性炭纤维的基本模型框架,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研究了活性炭纤维表面对汞的微观吸附机理,讨论了该簇模型在羰基、内酯、羧基和酚羟基官能团下对汞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与单纯的活性炭纤维相比,羰基、内酯、羧基官能团的存在能够促进对单质汞的吸附,使其更倾向于化学吸附;而酚羟基对汞的吸附起不到促进作用.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表明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是研究汞吸附机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痕量元素 吸附机理 四碳环模型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凹陷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天然气运移特征与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21
12
作者 唐宇 吕正祥 +1 位作者 叶素娟 孟万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1-287,共7页
成都凹陷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气藏为次生气藏,其中的天然气来自纵向上距其3 000多米的下伏上三叠统,储层和烃源岩层的远距离纵向分隔使得运移条件在成藏诸要素中尤为关键。蓬莱镇组中含气砂体较为发育且分布非均质性较强,认识其非均质性特... 成都凹陷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气藏为次生气藏,其中的天然气来自纵向上距其3 000多米的下伏上三叠统,储层和烃源岩层的远距离纵向分隔使得运移条件在成藏诸要素中尤为关键。蓬莱镇组中含气砂体较为发育且分布非均质性较强,认识其非均质性特征需要深入分析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地质因素。通过气源分析,纵向上各气藏产出天然气的同位素组成、原始组分、干燥系数、iC4/nC4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蓬莱镇组气藏天然气运移通道主要为气源断层和储集砂体,运移方式为借助断裂系统和纵向上较为发育的多套渗透性砂体进行立体式高效运移。勘探开发成果分析表明:发育气源断层是成都凹陷蓬莱镇组成藏的必要条件;气源断层与储层的合理配置、砂岩的储集性好坏进一步影响天然气富集程度,储层下倾方向与气源断层相接或与之邻近、砂岩物性好的地区天然气富集程度高。天然气在气源断层与储层合理配置带内的有利储层中最为富集的部署思想,大大提高了钻获高产井和工业气井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源断层 天然气运移 蓬莱镇组 上侏罗统 成都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致密砂岩气藏甜点综合评价——以四川盆地中江气田侏罗系气藏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付菊 操延辉 +4 位作者 叶素娟 马森 李强 颜学梅 余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3-29,共7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以次生气藏为主,已建成多个大中型气田,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剩余有利天然气勘探目标越发隐蔽。为了实现川西坳陷侏罗系次生致密砂岩气藏的高效开发,同时解决气藏气水关系、断层与砂体配置关系不清等问...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以次生气藏为主,已建成多个大中型气田,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剩余有利天然气勘探目标越发隐蔽。为了实现川西坳陷侏罗系次生致密砂岩气藏的高效开发,同时解决气藏气水关系、断层与砂体配置关系不清等问题,以中江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次生气藏为例,通过对该气藏成藏过程、断层期次、源—储配置与成藏效率的分析,总结侏罗系次生致密砂岩气藏甜点地质主控因素,结合地球物理、工程工艺及经济甜点评价结果,建立次生致密砂岩气藏甜点综合评价标准。研究结果表明:①地质甜点区与持续活动断层、优质储层以及古今断层—砂体配置有关,明确了次生致密砂岩气藏基于烃源、储层、源—储配置的甜点地质评价标准。②地质甜点区可划分为3大类4小类,其中Ⅰ类甜点区的烃源断层类型为持续活动型,断距大于150 m,为油气运移的高速通道,该类又可细为ⅠA、ⅠB两类,ⅠA类以Ⅰ类储层为主,ⅠB类区以Ⅱ类储层为主;Ⅱ类甜点区的烃源断层类型为持续活动型及晚期活动型,断距介于50~150 m,为油气运移的中速通道,以Ⅱ类储层为主。③Ⅰ类甜点区为高效甜点,其中ⅠA类甜点区采用直(定向)井工艺即可实现气藏的高效动用,ⅠB类甜点区需采取水平井钻井才能达到高效勘探;Ⅱ类甜点区为有效甜点,需采用水平井钻井才能达到气藏的经济有效开发。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支撑了中江气田目标优选工作,为该区天然气的高效勘探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综合评价 致密砂岩储层 次生气藏 高效开发 源—储配置 主控因素 侏罗纪 中江气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沙溪庙组砂岩中水-岩-烃作用特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吕正祥 杨相 +1 位作者 卿元华 叶素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5-554,共10页
通过显微岩石矿物学分析、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等确定了伴随川西坳陷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砂岩孔隙流体演化形成的自生矿物类型与产出关系,利用包裹体温度分析、同位素地质温度分析等确定了主要自生矿物的形成时期,主要利用电... 通过显微岩石矿物学分析、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等确定了伴随川西坳陷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砂岩孔隙流体演化形成的自生矿物类型与产出关系,利用包裹体温度分析、同位素地质温度分析等确定了主要自生矿物的形成时期,主要利用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技术测定了不同阶段形成的自生矿物的化学组成,并运用同位素分析、地层水分析、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进一步获得了孔隙流体的演化特征。沙溪庙组砂岩孔隙流体早期富镁、富铁、偏碱性,随着埋深的增加和烃类的进入等逐渐向偏酸性演化,在转化过程中形成了绿泥石、石英、方解石、高岭石等矿物。自生绿泥石消耗了镁离子和铁离子,钠长石的溶蚀提供了钠离子,烃类注入提供了酸性流体,导致孔隙流体最终演化为现今富钠、富钙、偏酸性的Ca Cl2型地层水特征。溶蚀作用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自生绿泥石孔隙衬垫保护了原生孔隙,有利于形成有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烃作用 砂岩储层 沙溪庙组 中侏罗统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型天然气田形成主控因素及下一步勘探方向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书兵 胡昊 +4 位作者 宋晓波 张小青 叶素娟 王海军 廖荣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8,共8页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盆地之一,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勘探,先后发现了一大批大中型海相碳酸盐岩和陆相碎屑岩气田,其中,探明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气田共有9个。为落实天然气勘探接替层系,进一步开拓新的勘探领域...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盆地之一,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勘探,先后发现了一大批大中型海相碳酸盐岩和陆相碎屑岩气田,其中,探明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气田共有9个。为落实天然气勘探接替层系,进一步开拓新的勘探领域,分析总结了该盆地已发现大型气田的地质特征及形成主控因素;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该区烃源岩特征及分布规律、储层与圈闭发育特征,提出了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结论认为:①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广阔,礁(丘)滩相、潮坪相和三角洲相大规模优质储层是大型气田形成的关键因素,丰富的烃源岩和有效运移是基础,多类型大型圈闭为大型气田的形成提供了保障;②"绵阳—长宁拉张槽"油气富集带、川西地区火山机构群发育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台地边缘滩相发育带、川西坳陷斜坡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3亚段及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深盆气是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型气田 探明储量 主控因素 规模储层 烃源岩 大型圈闭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陆相脉冲式波动“二元”层序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庄 叶素娟 +4 位作者 杨克明 朱宏权 杨映涛 李旻 张世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310,共8页
将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与压性盆地控制因素相结合,充分运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川西坳陷陆相层序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川西坳陷周缘山系的幕式逆冲挤压作用是控制川西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及沉积充填样式的主导性因... 将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与压性盆地控制因素相结合,充分运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川西坳陷陆相层序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川西坳陷周缘山系的幕式逆冲挤压作用是控制川西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及沉积充填样式的主导性因素,它是一个"应力长期缓慢积累、短期瞬时释放"的脉冲式波动过程。这种周期性的幕式逆冲挤压和松弛过程导致湖平面(或基准面)以及可容空间的变化呈现出周期性、脉冲式波动的"二元"突变特征。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等粗粒沉积体,而层序上部的湖侵—高位体系域则主要为半深湖的细粒沉积体,在垂向上构成了极好的三角洲相砂体与湖相泥岩广覆式间互的沉积充填特征,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因此,在油气勘探中,层序底部的粗碎屑可以形成的岩性油气藏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是重要的勘探对象,同时,针对层序上部在湖盆边缘可能形成的岩性油气藏也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层系 脉冲式波动 层序二元结构 演化模式 压性盆地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须家河组二段超致密储层有效性测井综合评价 被引量:11
17
作者 曾焱 李涛 叶素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38,124-125,共4页
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低孔低渗储层非均质性极强,传统的储层有效性测井评价技术方法的适用性受到制约,寻找一套切实有效的测井解释评价技术对解决该区面临的储层综合评价、天然气增储上产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 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低孔低渗储层非均质性极强,传统的储层有效性测井评价技术方法的适用性受到制约,寻找一套切实有效的测井解释评价技术对解决该区面临的储层综合评价、天然气增储上产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了常规与特殊测井资料相结合,以宏观与微观地质特征研究成果为切入点,寻找测井信息能描述二者具有统一关系的解释模式,建立了一套储层参数确定、流体性质判别、裂缝识别等表征储层储集特征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的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钻井、录井信息,对单井储层进行综合解释,从而达到准确识别储层有效的目的。采用该方法,对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储层进行了单井测井精细解释评价,符合率大大提高,地质效果明显。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 晚三叠世 低渗透储集层 孔隙度 地质特征 测井 识别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孝泉气田沙溪庙组上部储层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吕正祥 叶素娟 +1 位作者 卿淳 杨开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5-17,共3页
孝泉气田是在川西致密砂岩领域首先取得突破的地区。该区沙溪庙组上部储层特有的致密性致使其评价较低 ,预测结果与实际产出状况相差悬殊。本文通过对储层特征、尤其是地下裂缝渗透率和储层影响因素分析 ,确定其储集类型以裂缝—孔隙型... 孝泉气田是在川西致密砂岩领域首先取得突破的地区。该区沙溪庙组上部储层特有的致密性致使其评价较低 ,预测结果与实际产出状况相差悬殊。本文通过对储层特征、尤其是地下裂缝渗透率和储层影响因素分析 ,确定其储集类型以裂缝—孔隙型为主 ,计算其地下裂缝渗透率为 0 .0 1 5× 1 0 - 3μm2 ~ 0 .0 93× 1 0 - 3μm2 ,对地层有效渗透率的贡献约为 70 %~ 80 % ,基质渗透率下限仅需 0 .0 2 72× 1 0 - 3μm2 ;控制有利储层发育的地质因素主要有砂体微相和裂缝的发育程度。综合砂体微相分布、构造曲率、压力分布等因素对有利储层展布进行了预测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泉气田 致密砂岩 评价 川西坳陷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拗陷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玲 陈恭洋 +2 位作者 叶素娟 杨映涛 程乐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24,共13页
川西拗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为多物源背景下发育的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不同物源背景对储层影响较大且勘探效果差异明显。以岩屑、岩芯等实物资料为基础,结合薄片观察及储层测试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沙溪庙组龙门山中段(近物源)及龙门... 川西拗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为多物源背景下发育的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不同物源背景对储层影响较大且勘探效果差异明显。以岩屑、岩芯等实物资料为基础,结合薄片观察及储层测试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沙溪庙组龙门山中段(近物源)及龙门山北段和米仓山(远物源)两大物源沉积体系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近源体系储层砂岩整体成分成熟度低、粒度较粗,有利储层为成分成熟度高、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裂缝发育的细粒砂岩,保孔效应的强弱决定了优质储层的发育;远源体系优质储层的特征主要为成分成熟度相对较低、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长石富集的中粒砂岩,溶蚀作用的增孔效应强度决定了优质储层的发育。以此为基础,分别建立了两大物源体系的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标准,评价结果显示,远源体系的储层发育更优,其有利储层分布面积远大于近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拗陷中段 沙溪庙组 沉积体系 对比研究 储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苷配合物与DNA作用机理的电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雪梅 叶素娟 张书圣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1-743,共3页
本文综述了糖苷配合物的合成、表征、生物功能及糖化学研究现状,并对糖苷功能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及生物功能的电分析化学研究进行了探讨。着重讨论了应用电分析化学、谱学方法、单晶X 射线衍射分析来研究糖苷功能配合物。引用文献39篇。
关键词 糖苷配合物 DNA 作用机理 电化学 生物电分析化学 抗癌活性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