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马原现象与后现代主义的终结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叶砺华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2-25,共4页
-
文摘
由于历史步履的懒散蹒跚,中国人的“人格神”比西方的“上帝”苟延残喘多活了将近一个世纪。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似乎决定了悟性迟到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只能重步人家的后尘。当国外的后现代主义已呈秋风萧瑟、灯火阑珊的时候,我们却才开始伺弄现代主义的习作。至于后现代主义,遍览新时期文坛,大抵从事者唯马原一人。若不以时间的先后定“真伪”,并承认国外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众多流派大都是横向借鉴与本土特色的杂烩这一事实,则不仅目前中国的现代主义不是“伪”的。
-
关键词
马原
后现代主义
克洛德·西蒙
文学
理性传统
后结构主义
“伪”
新小说
世界性
作家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梦幻之力穿透现实——《落凤坡人物》梦游释义
- 2
-
-
作者
叶砺华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0-61,共2页
-
文摘
或许同弗氏理论及拉美魔幻的引进有关,新时期后几年小说中涉及梦游现象的作品日渐多了起来。以比较出名的为例,87年洪峰的《极地之侧》,写与作者同名的“洪峰’在极地之夜梦游,竟从山上雪坑里挖出两个死孩子,醒后对梦中所为懵然无知,给人印象颇深。88年方方的《风景》,写七哥下乡插队时于深夜梦游林中,被人当鬼捉住时居然赤条条一丝不挂,亦颇使人心惊肉跳。但在《极地之侧》中,梦游仅作为非理性的生命现象,为作品制造了一种命运飘忽不可捉摸的神秘氛围,梦游描写并未转化为对现实的巧妙观照。《风景》中的梦游虽可作为七哥生理、精神遭受压抑的一种隐喻,较前者进了一步,却仍未能上升到自觉利用梦游描写来揭示现实含蕴的高度。在这方面,倾注很大心力,耗费众多笔墨,并获得令人信服的成功的。
-
关键词
释义
《风景》
极地
小说
纸人
梦游现象
洪峰
雪坑
悲剧
新时期后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做圣人难,做凡人更难——《圣人余自悦正传》读解
- 3
-
-
作者
叶砺华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2-63,共2页
-
文摘
陈世旭是个不屑“玩”文学的作家。现如今不“玩”文学的作家不容易走俏。若干年前,陈世旭凭着质朴的本色,以《小镇上的将军》轻而易举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以后随着时移势变,他虽不断有作品问世,却一直日子过得较为寂寞。原因挺简单,在一片愈来愈高的“玩”的叫声中,本色的东西很难受人青睐了。这不,眼下他的“小镇名人录”已写完十篇,直到这第十一篇《圣人余自悦正传》(原载《清明》88.6,《小说选刊》89.2转载),才终于又引起一些人的注目。此次凭的还是本色,但这本色分明见出比以往大有不同,否则又哪有人们注意力的回归呢?
-
关键词
圣人
陈世旭
直面人生
将军
名旦
世仇
受人青睐
作家
《清明》
店门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