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镰形棘豆总黄酮灌胃对乙型肝炎大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兴辉 叶柳凤 林小田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1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灌胃对乙型肝炎(乙肝)大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乙肝病毒对大鼠进行尾静脉注射,建立乙肝大鼠模型。将乙肝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镰形棘豆总黄酮低剂量组(70 mg/kg的镰形...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灌胃对乙型肝炎(乙肝)大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乙肝病毒对大鼠进行尾静脉注射,建立乙肝大鼠模型。将乙肝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镰形棘豆总黄酮低剂量组(70 mg/kg的镰形棘豆总黄酮灌胃)、镰形棘豆总黄酮中剂量组(140 mg/kg的镰形棘豆总黄酮灌胃)、镰形棘豆总黄酮高剂量组(280 mg/kg的镰形棘豆总黄酮灌胃)、阿昔洛韦组(0.2 mg/kg的阿昔洛韦灌胃)各12只,以正常大鼠12只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大鼠灌胃24 h后,取尾静脉血,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HBs Ag、HBe Ag,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尾静脉取血后处死大鼠,解剖获得肝组织,HE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取大鼠肝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相关蛋白及TGF-β/Smad3通路相关蛋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HBs Ag、HBe Ag、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肝组织出现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变性坏死、数量减少、肝组织局部坏死、有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等病理损伤,大鼠肝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四型胶原(Col IV)、TGF-β、p-Smad3/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镰形棘豆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阿昔洛韦组大鼠血清HBs Ag、HBe Ag、ALT、AST水平均降低(P均<0.05),且镰形棘豆总黄酮各剂量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均<0.05),镰形棘豆总黄酮高剂量组与阿昔洛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大鼠肝组织FN、Col IV、TGF-β、p-Smad3/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且镰形棘豆总黄酮各剂量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均<0.05),镰形棘豆总黄酮高剂量组与阿昔洛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可改善乙肝大鼠肝组织损伤,抑制其纤维化,保护其肝功能,其作用机制与下调TGF-β/Smad3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乙型肝炎 纤维连接蛋白 四型胶原 TGF-β/Smad3通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早期规范治疗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兴辉 叶柳凤 +4 位作者 李土华 刘红梅 俞宏 蔡立莉 林小田 《抗感染药学》 2016年第6期1402-1405,共4页
目的:评价抗结核药物早期规范治疗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半合成... 目的:评价抗结核药物早期规范治疗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半合成人胰岛素和吡格列酮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结核药物早期规范抗结核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糖各指标测得值、痰菌转阴及病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结核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为72.50%(P<0.05);治疗后FBG、2 h PBG测得值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BG、2 h PBG测得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痰菌转阴率及病灶的缩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核症状复常时间、肺功能指标复常时间以及抗结核药物用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采用抗结核药物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血糖控制效果,促进痰菌转阴和病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糖尿病 肺结核 早期规范治疗 痰菌转阴 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