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贯叶连翘研究概况 被引量:5
1
作者 叶春苗 王淑琴 赵春燕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7年第3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贯叶连翘 金丝桃属 草本植物 金丝桃素 AIDS 化学成分 提取工艺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检测油莎豆乳中蛋白质和总固形物含量研究
2
作者 白瑕 叶春苗 +2 位作者 王淼 张卉 李东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8-163,共6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油莎豆乳中蛋白质含量、总固形物含量,实验分别采用凯氏定氮法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常压干燥法测定总固形物含量;分析比较S-G平滑法、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微分(FD)...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油莎豆乳中蛋白质含量、总固形物含量,实验分别采用凯氏定氮法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常压干燥法测定总固形物含量;分析比较S-G平滑法、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微分(FD)、二阶微分(SD)5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利用分段建模法筛选出最佳光谱建模区域,采用留一法交叉验证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的主成分数量,结果表明平滑S-G+二阶导数的光谱预处理效果最佳,以1200~1800 nm范围为PLS建模光谱波段,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凯氏定氮法构建的蛋白质含量近红外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55,0.9692,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76,0.287;总固形物含量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为0.9699,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326,独立测试集样品的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残差值均较小,接近0,残差和分别为-0.02,0.01,-0.02,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油莎豆乳蛋白质含量、总固形物含量的方法能够满足检测要求,可为油莎豆乳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乳 近红外光谱 蛋白质 总固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金丝桃素合成酶的基因工程菌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春苗 陈丽 +1 位作者 王淑琴 赵春燕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1,共3页
采用摇瓶发酵试验,分别对影响工程菌生长和表达的条件:培养基初始pH值、诱导温度、诱导时间、诱导物浓度等进行了考察,优化了重组大肠杆菌的发酵条件,确定了周期短、产率高且稳定可靠的发酵工艺,即工程菌在pH值为7.4、温度为25℃、IPTG... 采用摇瓶发酵试验,分别对影响工程菌生长和表达的条件:培养基初始pH值、诱导温度、诱导时间、诱导物浓度等进行了考察,优化了重组大肠杆菌的发酵条件,确定了周期短、产率高且稳定可靠的发酵工艺,即工程菌在pH值为7.4、温度为25℃、IPTG(异丙基硫代-D-半乳糖)浓度为0.8mmol/L时蛋白表达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基因工程 金丝桃素合成酶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叶春苗 王淑琴 赵春燕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7年第1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金丝桃素 生物活性 贯叶连翘 乙型肝炎 抗肿瘤 抗病毒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糟栽培蛹虫草 被引量:5
5
作者 叶春苗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47,共5页
利用啤酒糟栽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通过单因素试验培考察培养基中啤酒糟与大米组成比例、培养基含水量、培养基起始pH、培养温度和光照对蛹虫草子实体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正交试验选出啤酒糟栽培蛹... 利用啤酒糟栽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通过单因素试验培考察培养基中啤酒糟与大米组成比例、培养基含水量、培养基起始pH、培养温度和光照对蛹虫草子实体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正交试验选出啤酒糟栽培蛹虫草最佳的栽培条件为培养基啤酒糟与大米比例1∶1,含水量65%,瓶底转色后于23℃,光照强度700lux下培养,在此条件下每瓶产量为3.24g(每瓶培养料3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啤酒糟 产量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方式和酒曲对油莎草块茎发酵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叶春苗 韩艳秋 +3 位作者 李颖 杨宁 魏忠平 冯良山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12-15,共4页
为探究发酵方式和酒曲对油莎草块茎酒品质的影响,该文以旱地油莎草块茎(油莎豆)油莎豆粕为试材,研究固态和液态发酵方式,以及不同酒曲,即大曲、小曲、混合曲(大曲︰小曲=1︰1)对油莎豆酒发酵指标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态发酵方式生... 为探究发酵方式和酒曲对油莎草块茎酒品质的影响,该文以旱地油莎草块茎(油莎豆)油莎豆粕为试材,研究固态和液态发酵方式,以及不同酒曲,即大曲、小曲、混合曲(大曲︰小曲=1︰1)对油莎豆酒发酵指标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态发酵方式生产的白酒酒精度、酸度高于液态发酵方式,残淀粉则相反;固态发酵方式生产的白酒酯类和醛类风味物质的数量和种类多于液态发酵方式,而醇类物质则是液态发酵方式含量高于固态发酵方式;混合酒曲酒的风味成分含量总体高于大曲酒,小曲酒风味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草块茎 大曲 小曲 发酵指标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的隔年东北酸菜风味鉴别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韩艳秋 叶春苗 +3 位作者 王琛 张晓黎 李潇 高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1-257,共7页
为探索一种隔年东北酸菜的快速鉴别方法,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分析比较了隔年酸菜和当年酸菜的挥发性特异气味成分。结果表明,2组酸菜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 为探索一种隔年东北酸菜的快速鉴别方法,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分析比较了隔年酸菜和当年酸菜的挥发性特异气味成分。结果表明,2组酸菜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酯类、酮类、醇类、酸类等。指纹图谱显示2组样品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在当年酸菜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更为丰富,包括二甲基二硫化物、乙酸乙酯、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丁酸甲酯、2,3-丁二酮、丙酮、丁酸、乙醇等;而在隔年酸菜中上述风味物大量减少或消失,仅乙酸乙酯和乙醇的信号强度有所增加,并生成了大量的乙酸丙酯、正丙醇、丙酸乙酯、丁酮等特征风味化合物。通过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当年与隔年酸菜样品分别占据了2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并得到了准确区分。因此,应用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可实现隔年酸菜的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对采后杏鲍菇贮藏品质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春燕 叶春苗 +1 位作者 李成莹 张旋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研究不同浓度配比的壳聚糖复合涂膜液涂膜处理,对采后杏鲍菇贮藏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杏鲍菇的腐败时间、失重率、呼吸强度、多酚氧化酶活性(PPO)这四种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为2.0 g/L、乙酸浓度为1.5%、乳酸链球菌素浓度为0.... 研究不同浓度配比的壳聚糖复合涂膜液涂膜处理,对采后杏鲍菇贮藏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杏鲍菇的腐败时间、失重率、呼吸强度、多酚氧化酶活性(PPO)这四种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为2.0 g/L、乙酸浓度为1.5%、乳酸链球菌素浓度为0.4 g/kg时,可有效地延长杏鲍菇的货架期7天。该法不仅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抑制腐败的效果,还使杏鲍菇出现延迟褐变和减缓水分蒸发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杏鲍菇 乳酸链球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薯干质构和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韩艳秋 叶春苗 李莉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0-54,共5页
为研究乳酸菌发酵对薯干品质的影响,以甘薯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接种乳酸菌发酵薯干,比较传统薯干与发酵薯干的质构和风味指标。结果表明:发酵薯干硬度、黏性、胶黏性、咀嚼性较传统薯干显著降低,弹性也有所降低,但与传统薯干相比差异不... 为研究乳酸菌发酵对薯干品质的影响,以甘薯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接种乳酸菌发酵薯干,比较传统薯干与发酵薯干的质构和风味指标。结果表明:发酵薯干硬度、黏性、胶黏性、咀嚼性较传统薯干显著降低,弹性也有所降低,但与传统薯干相比差异不大;发酵薯干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氨基酸含量较传统薯干分别提高50.91%和80.56%,还原糖含量提高22.16%,V_(C)含量提高34.83%,经发酵处理的薯干香气成分中醇类、酯类、醛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烷烃和稀萜类物质含量减少,感官评分分别为91.8和83.6。乳酸菌发酵赋予薯干更优质的质构和更为丰富的风味物质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薯干 乳酸菌 质构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大葱采后商品化处理现状与对策建议
10
作者 孙桂平 叶春苗 +3 位作者 李莉峰 王丽颖 李国东 韩艳秋 《园艺与种苗》 CAS 2016年第9期17-19,共3页
针对辽宁省大葱采后商品化处理现状,该文阐述了大葱采后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环节,综合分析了辽宁省大葱商品化处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解决对策。
关键词 辽宁 大葱 商品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探究式教学法”在电类工学结合课程中的应用
11
作者 梁国均 江智莹 叶春苗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8年第2期75-76,共2页
文章从美国“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背景出发,结合职业院校电类专业的学情,对试点班级进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课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相关探究学习,让其从亲身感受出发,教师再由其感性认识进行归纳性的... 文章从美国“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背景出发,结合职业院校电类专业的学情,对试点班级进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课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相关探究学习,让其从亲身感受出发,教师再由其感性认识进行归纳性的理论教学模式,更适合职业院校电类专业的学情,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探究式教学法 工学结合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