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赋能产教融合的内涵特征、运行机理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亮 叶明裕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5,共9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同等重要的多态性教育类型,更加指向产教融合纵深发展的新格局。锚定服务性学习促价值共创的内涵,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通过复杂适应性的理念引领、组织多孔性的主体串联、需求嵌合性的价值阐发...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同等重要的多态性教育类型,更加指向产教融合纵深发展的新格局。锚定服务性学习促价值共创的内涵,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通过复杂适应性的理念引领、组织多孔性的主体串联、需求嵌合性的价值阐发、空间实践性的行动推进,揭示了其赋能产教融合的特征。基于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保持与时俱进的姿态,在应然层面形成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四链交汇并进赋能产教融合的运行机理,以教促融、以人促融、以合促融。实然层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贯彻理实融通教学导向、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塑造知识生产动态链条,服务两个“先行先试”和新质生产力形成,通过大市场时代的生态利基赋能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产教融合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等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内涵新释、运行机理和优化路径
2
作者 陈亮 叶明裕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2,共11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新引擎,为高等教育赋能共同富裕提供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擘画。观照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全要素创新内涵,高等教育通过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共同富裕带来新的可能性,并延展本体论、功能...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新引擎,为高等教育赋能共同富裕提供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擘画。观照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全要素创新内涵,高等教育通过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共同富裕带来新的可能性,并延展本体论、功能论、价值论、方法论等多维新内涵。基于此,高等教育赋能共同富裕形成四维逻辑驱动的运行机理:构建以育强拔尖创新人才为旨归的主体逻辑,以深嵌区域科创集群为职责的功能逻辑,以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导向的价值逻辑,以实现共同体共鸣为主轴的实践逻辑。面对赋能过程中高等教育外部性的过度崇拜、社会服务深度的缺乏、优绩主义的蔓延等现实障碍,亟须创新全要素协同育人机制,优化颠覆性知识创新机制,锻造新质生产力联动机制,持续探索高等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共同富裕 颠覆性创新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共同富裕:内在机理与实践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亮 叶明裕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4,共12页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旨在以高等教育之强筑牢命运共同体的实质自由,它与共同富裕在目标、价值和路径上存在深度耦合,能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筑牢...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旨在以高等教育之强筑牢命运共同体的实质自由,它与共同富裕在目标、价值和路径上存在深度耦合,能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筑牢人民立场、解放新质生产力汇聚奋斗能量。从赋能机理看,高等教育通过全链条知识生产拯救“赢家通吃”的消费社会,通过多态性组织竞合净化“有限游戏”的教育生态,通过高质量人才培养消弭“功绩社会”的精英傲慢,为未来的共同富裕提供持久强劲内驱力和新质生产力。从实践策略看,高等教育通过创新产学研共通共融制度驱动协同发展,通过创新学术组织驱动持续发展,通过培育人的创新基因驱动自由发展,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此实质性推动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迈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实质自由 新质生产力 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高等教育空间竞争力生成逻辑:产业集群与高校集群 被引量:8
4
作者 倪静 陈恩伦 叶明裕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6-55,共10页
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决定了中西部区域的发展活力,而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竞争力生成离不开中西部区域空间的发展基础。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竞争优势不仅来源于高校空间,更需要从社会空间展开考察:明确产业发展作为中西部高等教育竞争力生... 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决定了中西部区域的发展活力,而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竞争力生成离不开中西部区域空间的发展基础。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竞争优势不仅来源于高校空间,更需要从社会空间展开考察:明确产业发展作为中西部高等教育竞争力生成的价值基础,明晰产业形成的要素转换机制,探索中西部高等教育竞争力生成的动力基础,以要素转换驱动产业集群,剖析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空间基础,逐步厘清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竞争优势;从高等教育领域探索战略性、专业性和服务性三种高校集群的竞争战略,将产业集群潜在的竞争优势转化为区域空间竞争力;探索高校集群空间竞争力的持续形态,聚焦产业集群与高校集群的共存关系,以知识共融创造信息空间、以人力共享创造制度空间、以共性赋能创造数字空间,持续创造中西部高等教育空间竞争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高等教育 空间竞争力 高校集群 产业集群 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教育解放视域下“双减”落地的策略深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廖婧茜 叶明裕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69,76,共9页
“双减”是我国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重大政策创新,旨在以人民为中心打造高质量和无束缚的育人环境,与陶行知所提出的教育解放思想存在基本逻辑的契合。教育解放思想以人为中心,力图通过教育实现人的多维度解放,根治束缚全面发展和个性成... “双减”是我国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重大政策创新,旨在以人民为中心打造高质量和无束缚的育人环境,与陶行知所提出的教育解放思想存在基本逻辑的契合。教育解放思想以人为中心,力图通过教育实现人的多维度解放,根治束缚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沉疴宿疾。深探教育解放与“双减”的耦合性,前者能够为后者作理论引导,推动后者主体指涉迈向多元、理念目标回归育人、实施策略趋于完善。在教育解放审视和作用下,着眼于效果浅层化、评价应试化、主体简单化的政策实施困境,建构以活知识为核心的贯穿式教育模式,打造以育人为目标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创设由多主体作牵引的整合型联动机制,应成为“双减”有效落地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解放 “双减”政策 学校教育 陶行知 课后服务 知识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