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河海大学举办201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活动
1
作者
叶志达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2期36-36,共1页
2012年3月18日,由河海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和《水资源保护》杂志主办,河海大学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和石头城社区共同承办,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会协办的河海大学201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社区宣传活动在石头...
2012年3月18日,由河海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和《水资源保护》杂志主办,河海大学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和石头城社区共同承办,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会协办的河海大学201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社区宣传活动在石头城公园举办,拉开了河海大学201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活动的帷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水日
河海大学
中国
科学技术协会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水资源保护
东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新钻井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分布及控制因素的再认识
被引量:
6
2
作者
商琳
戴俊生
+2 位作者
王彤达
曹国娟
叶志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31,共7页
通过钻井、野外地质考察、地震精细解释等资料,重新确定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残余地层的分布范围,并根据平衡剖面恢复和印支期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构造演化特征,探讨石炭系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石炭系主要分布于大柴...
通过钻井、野外地质考察、地震精细解释等资料,重新确定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残余地层的分布范围,并根据平衡剖面恢复和印支期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构造演化特征,探讨石炭系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石炭系主要分布于大柴旦凹陷、德令哈凹陷、霍布逊凹陷和大红沟凸起等地区,鱼卡凹陷、欧南凹陷基本无石炭系残留;石炭系残余分布受古地理格局和后期构造运动共同控制,古地理格局造成了东西方向石炭系分布的差异,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印支期褶皱抬升,形成近东西走向背斜凸起,造成石炭系抬升剥蚀;柴达木盆地东部在印支期以逆冲断裂和与之相关的断展褶皱为主要构造变形模式,在不均匀分布的最大主应力与右旋剪应力共同作用下,石炭系在各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东部
石炭系
残余地层分布
构造应力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海大学举办201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活动
1
作者
叶志达
机构
河海大学科技处
出处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2期36-36,共1页
文摘
2012年3月18日,由河海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和《水资源保护》杂志主办,河海大学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和石头城社区共同承办,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会协办的河海大学201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社区宣传活动在石头城公园举办,拉开了河海大学201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活动的帷幕。
关键词
世界水日
河海大学
中国
科学技术协会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水资源保护
东南大学
分类号
TV213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新钻井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分布及控制因素的再认识
被引量:
6
2
作者
商琳
戴俊生
王彤达
曹国娟
叶志达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31,共7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011ZX05014-0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2CX06004A)
文摘
通过钻井、野外地质考察、地震精细解释等资料,重新确定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残余地层的分布范围,并根据平衡剖面恢复和印支期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构造演化特征,探讨石炭系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石炭系主要分布于大柴旦凹陷、德令哈凹陷、霍布逊凹陷和大红沟凸起等地区,鱼卡凹陷、欧南凹陷基本无石炭系残留;石炭系残余分布受古地理格局和后期构造运动共同控制,古地理格局造成了东西方向石炭系分布的差异,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印支期褶皱抬升,形成近东西走向背斜凸起,造成石炭系抬升剥蚀;柴达木盆地东部在印支期以逆冲断裂和与之相关的断展褶皱为主要构造变形模式,在不均匀分布的最大主应力与右旋剪应力共同作用下,石炭系在各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东部
石炭系
残余地层分布
构造应力场
数值模拟
Keywords
the eastern Qaidam Basin
Carboniferous
residual stratum distribution
tectonic stress field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河海大学举办201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活动
叶志达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新钻井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分布及控制因素的再认识
商琳
戴俊生
王彤达
曹国娟
叶志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