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早发败血症早期识别和初步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
作者 新生儿早发败血症早期识别和初步管理专家共识专家组 张华岩 +16 位作者 毛健 林振浪 王亚娟 贝斐 岳少杰 石静云 应豪 赵扬玉 袁天明 顾蔚蓉 韩俊彦 陈瑛 沈艳青 曹芯诚 叶尔达娜·麻哈布力 曹云 蒋思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1-324,共4页
败血症是导致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死亡和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按起病时间的不同,败血症分为早发败血症(EOS)(绝大多数生后≤72 h起病)和晚发败血症(生后>72 h起病)。其中,EOS主要是新生儿在分娩前或分娩时获得,病原微生物多来自母亲... 败血症是导致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死亡和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按起病时间的不同,败血症分为早发败血症(EOS)(绝大多数生后≤72 h起病)和晚发败血症(生后>72 h起病)。其中,EOS主要是新生儿在分娩前或分娩时获得,病原微生物多来自母亲泌尿生殖道。新生儿临床表现与产妇危险因素是评估EOS发生风险的重要标准[1]。我国新生儿早期经验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使用率过高、过度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疗程过长等重要问题。研究显示,近80%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人群出生后接受早期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2]。我国NICU收治的<34周早产儿中,约85%接受早期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3]。相当一部分血培养阴性的新生儿被错误诊断为“临床败血症”而接受长疗程抗菌药物治疗[4]。在除外感染的新生儿中,未能及时停用抗菌药物,导致使用疗程明显延长[3]。对新生儿EOS危险因素评估不恰当、忽视动态观察新生儿临床表现的关键作用、对非特异性感染指标的过度依赖和不恰当解读,可能是目前早期抗菌药物治疗占比高、疗程长的重要原因。因此,亟需形成新生儿EOS识别流程共识,以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抗菌药物治疗 非特异性感染 起病时间 泌尿生殖道 错误诊断 病原微生物 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