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地区春季臭氧污染特征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叶听听 江飞 +2 位作者 易福金 李杉 蔡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91-1000,共10页
春季是长三角地区对流层O_3污染的高峰期之一,高浓度的O_3暴露会影响冬小麦生长导致减产.利用长三角地区各城市2014年春季逐时ρ(O_3)观测数据,研究了长三角地区春季O_3污染特征,并结合O_3暴露指数(M7指数和AOT40指数)和剂量-响应关系模... 春季是长三角地区对流层O_3污染的高峰期之一,高浓度的O_3暴露会影响冬小麦生长导致减产.利用长三角地区各城市2014年春季逐时ρ(O_3)观测数据,研究了长三角地区春季O_3污染特征,并结合O_3暴露指数(M7指数和AOT40指数)和剂量-响应关系模型,详细评估了长三角地区O_3污染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春季ρ(O_3)空间上总体呈南低北高的分布,长三角地区北部江苏和上海的ρ(O_3)明显高于南部的浙江地区,在浙江北部、江苏和上海等地区,整个春季日最大8 hρ(O_3)平均值超过107μg/m^3,最高值出现在5月,超过128μg/m^3;一半以上的城市ρ(O_3)超标[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8 h滑动平均ρ(O_3)的二级标准限值(160μg/m^3)]日数在10 d以上,其中南京和扬州超标日数最多,分别为27和20 d;相应地,O_3暴露指数也呈南低北高的分布,其中苏北地区O_3暴露指数最高,导致长三角地区平均冬小麦相对损失达5.7%(M7)~25.5%(AOT40),造成的产量损失为7.85×10~t(M7)~4.49×10~t(AOT40),其中,苏北地区为5.8%(M7)~25.9%(AOT40),造成的产量损失为6.77×10~t(M7)~3.86×10~t(AOT40),占长三角地区冬小麦产量损失的86%以上.研究显示,当前长三角地区O_3污染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已相当严重,特别是对苏北地区,而苏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冬小麦产地之一,因此,应当科学有效地治理O_3污染以缓解粮食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臭氧 冬小麦 暴露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