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A-ⅢB期肺浸润性非黏液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研究
1
作者 叶元滋 张思远 +3 位作者 夏万里 杨茹雪 肖寒 王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4-841,共8页
目的探究ⅠA-ⅢB期肺浸润性非黏液腺癌(INMA)临床病理、基因特征和预后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个体化术后辅助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INM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和基因检测分析,随... 目的探究ⅠA-ⅢB期肺浸润性非黏液腺癌(INMA)临床病理、基因特征和预后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个体化术后辅助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INM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和基因检测分析,随访记录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运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肿瘤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和基因特征的相关性,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方法分析肿瘤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7例患者,年龄46~77岁,中位年龄61岁。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直径较大的肿瘤、肿瘤进展、接受术后辅助治疗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分级较低的肿瘤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43)。驱动基因突变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差异,但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更常见,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共突变更常见。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FS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患者(P=0.002);虽然与采取治疗的患者相比,未治疗的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FS更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化疗和靶向治疗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PFS差异均不显著。结论INMA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进展状态及基因共突变相关,是影响PFS的关键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 ⅠA-ⅢB期浸润性非黏液腺癌 临床病理 基因特征 预后 疾病无进展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RC表达在间皮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2
作者 张安莉 王弦 +6 位作者 叶元滋 吴灿 程岚卿 李恒 孙思柏 吴强 吴海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6-730,共5页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在间皮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40例间皮瘤、4例高分化乳头状间皮肿瘤(well-differentiated papillary...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在间皮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40例间皮瘤、4例高分化乳头状间皮肿瘤(well-differentiated papillary mesothelial tumour,WDPMT)、40例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40例肺低分化腺癌、20例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和20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中SPARC的表达,对比分析SPARC、Calretinin、D2-40和WT-1在间皮瘤中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SPARC在间皮瘤中呈弥漫强阳性(37/40例),在WDPMT中呈中等阳性(3/4例),在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40例)、肺低分化腺癌(2/40例)、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0/20例)和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1/20例)中仅个别病例呈局灶弱阳性。在40例间皮瘤中,SPARC的敏感性为92.5%,在对照肿瘤(肺鳞状细胞癌、肺腺癌、卵巢浆液性癌)中SPARC的特异性为96.7%。结论SPARC在间皮瘤中广泛表达,其敏感性与Calretinin、D2-40和WT-1相似,但特异性远高于其他间皮标志物。在与肺低分化癌、卵巢浆液性癌等的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瘤 肺低分化腺癌 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卵巢浆液性癌 SPA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突变的ⅣB期肺腺癌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生长模式与预后分析
3
作者 钱娟 张思远 +5 位作者 汪洋 杨茹雪 肖寒 董佳慧 王伟 叶元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2-850,共9页
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胸腔外多发转移性(ⅣB期)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病理生长方式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EGFR突变ⅣB期肺腺癌患者488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EGFR基因突变亚型、转移部位、组织病理生... 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胸腔外多发转移性(ⅣB期)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病理生长方式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EGFR突变ⅣB期肺腺癌患者488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EGFR基因突变亚型、转移部位、组织病理生长方式及生存信息,并使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探究转移情况与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法对各临床特征下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各临床特征对预后影响。结果EGFR突变的ⅣB期肺腺癌的转移方式与组织病理生长方式相关(P<0.05),单器官多处转移组微乳头型占比较多器官转移组高(51.1%vs 41.1%),而多器官转移组实体型占比较单器官多处转移组高(23.8%vs 14.2%);多发脑或多发骨转移与组织病理生长方式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相比于多发骨转移组,多发脑转移组腺泡型占比降低,而微乳头型占比升高,且低分化占比明显升高(P<0.05)。实体型生长方式为主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较其他生长方式患者更短(12.7个月vs 17.8个月,P<0.05),低分化组患者PFS低于中分化组(15.6个月vs 17.8个月,P<0.05)。EGFR常见敏感突变和罕见突变患者的PFS差异显著(17.3个月vs 10.2个月,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实体生长方式、低分化、罕见单基因突变是预后的不良因素。结论EGFR突变的ⅣB期肺腺癌患者转移方式、转移部位均与肿瘤的组织病理生长方式相关,且患者的EGFR突变亚型、肿瘤的组织病理生长方式及分化程度能够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突变 ⅣB期肺腺癌 转移部位 单器官多处转移 多器官转移 生长方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进展
4
作者 季鹏程 叶元滋 邵长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3-787,共5页
肝转移是晚期肺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影响患者预后和生存期的关键因素。目前缺乏针对肺癌肝转移有效的治疗手段,导致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因此,相关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推动临床转化和优化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肺... 肝转移是晚期肺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影响患者预后和生存期的关键因素。目前缺乏针对肺癌肝转移有效的治疗手段,导致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因此,相关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推动临床转化和优化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肺癌肝转移发生机制的研究已逐渐深入,尤其在不同蛋白、细胞间相互作用及肿瘤微环境变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该文从肺癌肝转移的基本过程、相关蛋白和信号通路、免疫微环境、临床治疗进展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发现TGF-β/smad信号通路和整合素家族蛋白可以促进肺癌肝转移;肿瘤微环境中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肝细胞在肺癌肝转移中发挥促进作用;在肺癌肝转移临床治疗中,免疫治疗与化疗、放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联合使用可能提高治疗效果。针对特定通路、蛋白、肿瘤微环境中特定细胞的靶向治疗及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使用有望成为未来肺癌肝转移临床治疗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肝转移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TGF-Β/SMAD信号通路 整合素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体前驱病变和肺腺癌中p16表达与HPV感染的相关性
5
作者 姜艳萍 叶元滋 +2 位作者 赵荣荣 罗文武 吴正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00-1304,共5页
目的探讨p16在肺腺体前驱病变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HPV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40例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33例微浸润性腺癌(... 目的探讨p16在肺腺体前驱病变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HPV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40例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33例微浸润性腺癌(micro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45例腺泡型为主的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组织中p1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CR法检测IAC中HPV病毒感染,分析p16表达与HPV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16蛋白表达与肺腺体前驱病变及肺腺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非浸润性成分相比,MIA和IAC浸润性成分中p16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CR结果显示,IAC中p16高表达组HPV DNA阳性检出率高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与肺腺癌的恶性进展显著相关,可辅助识别肺腺癌中浸润性成分;HPV感染可能是导致肺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HPV可能在肺癌变中起作用,参与肺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P16 HPV DNA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6
作者 金蒙蒙 叶元滋 +3 位作者 陈梅莉 黄锐 刘茵 张妍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erum thymidine kinase 1,STK1)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127例肺癌初治患者治疗前的STK1浓度,并分析临床特征资料,对其中进行化疗的59例肺癌患者进行疗效观察3个月...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erum thymidine kinase 1,STK1)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127例肺癌初治患者治疗前的STK1浓度,并分析临床特征资料,对其中进行化疗的59例肺癌患者进行疗效观察3个月,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肺癌组治疗前STK1浓度[(4.78±6.84)p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15±0.52)pmol/L,t=5.935,P<0.001];与肺癌三项相比STK1灵敏度更高:STK1(73.2%)>CYFRA21-1(59.8%)>CEA(46.5%)>NSE(37.0%),STK1与CYFRA21-1联合检测灵敏度明显提高(91.3%),四项联合检测灵敏度达95.3%;STK1的表达与肺癌的病理类型(χ2=10.626,P=0.005)、淋巴结数(χ2=4.060,P=0.044)、是否有远处转移(χ2=4.226,P=0.04)及临床分期(χ2=3.991,P=0.046)有关;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均P>0.05);进行化疗的患者,3个月后的血清TK1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STK1在肺癌患者的检出及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STK1指标与肺癌的分期明显相关;STK1与肺癌三项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肺癌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血清胸苷激酶1 临床特征 化疗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SP90α和癌组织基因HSP90AA1在肺癌中的高表达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16
7
作者 董晓玉 钟涛 +2 位作者 叶元滋 郑美娟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34-1040,共7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和癌组织基因HSP90AA1在肺癌中的高表达及其预后价值。方法收集109例肺癌患者为实验组;36例肺部炎症患者为参照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间血清HSP90α水平的差异;分析HSP90...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和癌组织基因HSP90AA1在肺癌中的高表达及其预后价值。方法收集109例肺癌患者为实验组;36例肺部炎症患者为参照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间血清HSP90α水平的差异;分析HSP90α与临床参数的关系;从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数据分析HSP90AA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探讨HSP90AA1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血清HSP90α水平高于参照组和对照组(P<0.05);HSP90α诊断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98(P<0.05);肺鳞癌组、小细胞癌组HSP90α表达高于腺癌组(P<0.05);肺癌患者治疗缓解期HSP90α表达降低,病情进展期HSP90α表达显著升高(P<0.05);TCGA数据分析显示HSP90AA1表达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且肺鳞癌癌组织HSP90AA1表达高于肺腺癌(P<0.05);HSP90AA1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残余均无关;K-M生存分析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SP90AA1高表达降低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率(OS),HSP90AA1表达水平是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肺癌患者血清HSP90α及癌组织HSP90AA1水平升高,癌组织高表达HSP90AA1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SP90α和HSP90AA1可作为肺癌的一种辅助诊断指标;其表达水平对肺癌患者疗效观察及生存状态预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热休克蛋白90a HSP90AA1 腺癌 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中d-NLR、PLR、FPR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蒋俊 叶元滋 +3 位作者 张东成 汪浩 权循凤 童铸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95-997,共3页
目的 探讨放疗前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方法 收集已行放疗的50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应用ROC曲线明确放疗... 目的 探讨放疗前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方法 收集已行放疗的50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应用ROC曲线明确放疗前d-NLR、PLR、FPR的最佳截断值,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比较两组d-NLR、PLR、FP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相关指标,分析其与鼻咽癌患者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50例鼻咽癌患者治疗有效者38例,治疗无效者12例。ROC曲线分析d-NLR的AUC为0.825,截断点值为1.632(P=0.001);PLR的AUC为0.892,截断点值为187.322(P<0.001);FPR的AUC为0.826,截断点值为17.384(P=0.001)。高d-NLR组和高PLR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分期更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d-NLR(OR=1.064,P<0.001,95%CI:1.023~1.114)、PLR(OR=1.058,P<0.05,95%CI:1.016~1.112)与近期疗效相关,低d-NLR和PLR患者预后更好。结论 d-NLR和PLR与肿瘤细胞的分化以及恶性程度相关,可能作为预测鼻咽癌近期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d-NLR PLR FPR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双侧输卵管扩散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颖 叶元滋 +2 位作者 徐洪海 陈炎 孟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37-839,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输卵管黏膜扩散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双侧输卵管扩散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HPV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子宫颈外口见一隆起型肿块...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输卵管黏膜扩散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双侧输卵管扩散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HPV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子宫颈外口见一隆起型肿块,肿块大小3.0 cm×2.5 cm×1.7 cm,向上累及宫颈管内口;子宫宫腔内未见明显肿块,子宫内膜菲薄且较光滑;双侧输卵管及卵巢未见明显肿块。镜检:子宫颈中分化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浸润性病灶周围可见原位癌区域,癌组织浸润至子宫颈管壁周围纤维脂肪组织,并见脉管内癌栓形成及神经侵犯现象,肿瘤向下侵犯阴道壁上1/3;子宫内膜经全部取材制片,镜下见宫角处局灶子宫内膜表面黏膜上皮呈原位鳞状细胞癌改变,周围子宫内膜呈萎缩性改变,且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不相连续;双侧输卵管伞部黏膜上皮均见局灶原位鳞状细胞癌成分,周围输卵管黏膜上皮及间质均未见癌组织,未见脉管内癌栓。双侧卵巢未见明显异常。免疫表型:子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肿瘤p16均阳性,输卵管肿瘤WT-1阴性,肿瘤CK5/6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60%;HPV-DNA检测子宫颈、子宫内膜及输卵管均显示HPV16型感染阳性。结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双侧输卵管扩散的相关病例较为罕见,其发生机制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肿瘤扩散 免疫组织化学 HPV-DNA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DLL4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陈梅莉 钱震东 +1 位作者 叶元滋 张妍蓓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68-1370,1374,共4页
目的探讨DLL4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患者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LL4蛋白在89例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89例NSCLC中,52例DLL4蛋白... 目的探讨DLL4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患者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LL4蛋白在89例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89例NSCLC中,52例DLL4蛋白高表达,高表达的阳性率为58.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DLL4蛋白高表达与TNM分期(P=0.010 78)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DLL4蛋白在NSCLC组织中表达水平越高其总生存时间越短。结论 DLL4蛋白高表达与NSCLC进展和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因此,DLL4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DLL4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EGFR突变与病理组织学亚型及CT影像学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志红 赵雪梅 +4 位作者 叶元滋 赵毅 朱小娅 张颖 孟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与病理组织学亚型及CT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ARMS检测96例肺腺癌患者的EGFR突变,分析其与临床因素、病理组织学亚型及CT影像学特征的关系;同时分析与E... 目的探讨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与病理组织学亚型及CT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ARMS检测96例肺腺癌患者的EGFR突变,分析其与临床因素、病理组织学亚型及CT影像学特征的关系;同时分析与EGFR突变具有相关性的病理组织学亚型及与CT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EGFR总突变率为59.4%;EGFR突变在腺泡占优势亚型、黏液占优势亚型、是否含有磨玻璃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是否含有GGO在腺泡占优势亚型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女性、腺泡占优势亚型和含有GGO对EGFR突变预测价值更高。结论腺泡占优势亚型及含有GGO与EGFR突变有关,且腺泡占优势亚型与含有GGO有关;腺泡占优势亚型有利于分析EGFR突变与是否含有GGO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EGFR基因 病理分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在ER阳性和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骆广涛 汤为香 +1 位作者 叶元滋 徐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6-531,共6页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ER阳性和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7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ER分成阳性组与阴性组。分析两组A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多种蛋白标志...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ER阳性和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7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ER分成阳性组与阴性组。分析两组A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多种蛋白标志物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对AR在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价值进行分析。结果27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AR阳性率为78.5%。AR与ER、PR、HER-2、CK5/6、组织学分级、Ki-67增殖指数、神经侵犯及脉管侵犯有关(P<0.05)。ER阳性组中AR阳性率(88.1%)高于ER阴性组(60.2%)。进一步分析发现ER阳性组中AR与组织学分级及CK5/6阳性有关(P<0.05);ER阴性组中AR与HER-2、CK5/6、组织学分级、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有关(P<0.05)。Kaplan-Meier Plotter预后分析发现,ER阳性组中AR高表达者总生存期显著高于低表达者,而ER阴性组中AR高表达者总生存期低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AR在ER阳性和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及临床意义不同,检测AR表达可为不同ER表达状态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雄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骆广涛 汤为香 +1 位作者 叶元滋 徐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77-980,共4页
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组在分子遗传学上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占乳腺癌病理类型的15%~20%。TNBC对内分泌治疗及抗HER2靶向治疗不敏感,早期易发生复发转移,预后较差。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 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组在分子遗传学上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占乳腺癌病理类型的15%~20%。TNBC对内分泌治疗及抗HER2靶向治疗不敏感,早期易发生复发转移,预后较差。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是细胞核类固醇受体家族成员,其在TNBC中异常表达,并有望成为TNBC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和TNBC治疗的新靶点。该文就AR在TNBC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未来TNBC患者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型乳腺癌 雄激素受体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状细胞癌小肠转移并腹痛1例
14
作者 沈婷婷 叶元滋 +1 位作者 张颖 徐洪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03-1404,共2页
患者男性,78岁,因右下腹疼痛3天入院。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腹痛,呈持续性,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未见明显缓解,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8℃。查体:右下腹压痛阳性。患者有50年吸烟史。腹部彩超示右下腹低回声区... 患者男性,78岁,因右下腹疼痛3天入院。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腹痛,呈持续性,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未见明显缓解,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8℃。查体:右下腹压痛阳性。患者有50年吸烟史。腹部彩超示右下腹低回声区(肿大阑尾?),盆腔CT示腹腔内多发肠管积气扩张,胸部CT示右肺门见团块状高密度影,边缘不光整,内见点状钙化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鳞状细胞癌 肠转移 腹痛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