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淀粉糊化及其检测方法
被引量:52
- 1
-
-
作者
叶为标
-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
出处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0,共4页
-
文摘
淀粉糊在食品工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淀粉糊性质直接影响食品品质。该文介绍淀粉糊化特性及其检测方法,详述各种检测方法在淀粉糊中应用实例,并指出其中优缺点;提出今后淀粉糊检测方法发展方向,为淀粉糊在食品工业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
关键词
淀粉糊化
淀粉检测
淀粉
-
Keywords
starch gelatinization
starch detection
starch
-
分类号
TS201.2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
-
题名淀粉黄原酸酯研制及其在水处理中应用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叶为标
高群玉
刘垚
吴磊
-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
出处
《粮食与油脂》
2008年第2期13-15,共3页
-
文摘
淀粉黄原酸酯是一种金属络合剂,广泛应用于去除水环境体系中重金属。该文根据水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ISX)和可溶性淀粉黄原酸酯(SSX)两类淀粉黄原酸酯,评述它们研究进展及其在水处理中应用情况,着重介绍国内外应用ISX处理污水中重金属进展,提出今后应加强淀粉黄原酸酯合成工艺改进及后处理工序研究。
-
关键词
淀粉黄原酸酯
水处理
絮凝剂
-
Keywords
starch xanthate
water treatment
flocculant
-
分类号
TS236.9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
-
题名改性淀粉絮凝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9
- 3
-
-
作者
叶为标
-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
出处
《粮食与油脂》
2008年第9期6-10,共5页
-
文摘
改性淀粉絮凝剂因具有无毒、选择性大、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和易于生物降解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该文介绍阳离子淀粉、不溶性交联淀粉黄原酸酯、接枝淀粉、羧甲基淀粉和复合改性淀粉等改性淀粉絮凝剂的制备、功能和絮凝剂研究情况,重点论述接枝淀粉和阳离子淀粉两类改性淀粉絮凝剂,为今后改性淀粉絮凝剂开发指明方向。
-
关键词
改性淀粉
絮凝剂
水处理
-
Keywords
modified starch
flocculants
water treatment
-
分类号
TS236.9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
-
题名淀粉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 4
-
-
作者
叶为标
-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
出处
《粮食与油脂》
2008年第10期4-7,共4页
-
文摘
该文论述淀粉废水处理方法研究发展概况,主要方法有: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化学氧化法和生物处理法等;分析这些方法优缺点,并对其今后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关键词
淀粉
废水
废水处理
-
Keywords
starch
wastewater
wastewatar treatment
-
分类号
X79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渗透压对交联玉米淀粉反应影响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叶为标
高群玉
-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
出处
《粮食与油脂》
2008年第7期17-19,共3页
-
文摘
为了研究渗透压与取代度和淀粉糊粘度之间关系,用氯化钠和硫酸钠作为玉米淀粉交联反应渗透压促进剂时,取代度(R^2分别为0.9851和0.9894)和起始糊化温度(R^2分别为0.9689和0.8238)都随渗透压增大而线性增加。当用氯化钠作为渗透压促进剂时,糊的峰值粘度和最终粘度都随渗透压增加而线性减小(R^2分别为0.9452和0.9468),破碎度在渗透压为164.39 atm时为0,继续增大渗透压后仍然为0;当硫酸钠作为渗透压促进剂时,峰值粘度和最终粘度随渗透压增大先增加后减小,破碎度随渗透压增加而线性减小(R^2为0.9295)。
-
关键词
玉米淀粉
交联
渗透压
-
Keywords
corn starch
cross-linking
osmotic pressure.
-
分类号
TS231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
-
题名化学改性大豆蛋白木材胶粘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叶为标
-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
出处
《粮食与油脂》
2008年第12期1-5,共5页
-
文摘
该文综述大豆蛋白胶粘剂粘接及耐水机理、化学改性方法及改性大豆蛋白胶粘剂在秸秆板中应用情况;最后指出化学改性大豆蛋白木材胶粘剂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
关键词
大豆蛋白
木材胶粘剂
蛋白化学改性
-
Keywords
soy protein
wood adhesive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protein.
-
分类号
TQ645.99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
-
题名管翅式热泵相变储能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 7
-
-
作者
朱冬生
徐婷
杨硕
叶为标
汪南
巨小平
-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东理工大学
广州万宝集团有限公司
-
出处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58,共6页
-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8Z1-1061)
-
文摘
为了研究铝翅片管对相变储能材料(PCM)传热性质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有翅片和无翅片的储能单元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了翅片间距(w)、铝片厚度(2v)、相变材料导热系数(kpcm)等参数对总放热时间的影响。在有翅片的情况下,储热单元凝固的时间比无翅片时减少了90%,而翅片间距和总放热时间近似呈线性关系。得出铝翅片可以大大加强相变过程传热、特别是对导热系数小于0.5W/(m.K)的PCM强化效果非常明显。
-
关键词
相变储能
强化传热
数值模拟
-
Keywords
phase change thermal storage
enhanced heat transfer
numerical simulation
-
分类号
TB6
[一般工业技术—制冷工程]
-
-
题名板翅式热泵相变储热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 8
-
-
作者
朱冬生
叶为标
汪南
谢望平
-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出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8-962,共5页
-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2008Z1-1061)
-
文摘
以相变材料(PCM)和高效换热器为基础,对板翅式换热器用作热泵相变储热器进行实验研究。探讨板翅式热泵相变储热器中板式换热器与储能材料界面的温度变化、不同水流量下出口水温及出水量。结果显示:处于同一横截面不同板侧上的热电偶所测温度差别较小,温度测量曲线存在较平缓的一段;水温降相同时,水流量越大,放热持续时间越短;当出口水温为40℃时,水流量应采用300kg/h。
-
关键词
板翅式
热泵
相变储热器
界面温度
-
Keywords
plate-fin
heat pump
phase change thermal storage
interface temperature
-
分类号
TK17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
-
题名氯化钠及硫酸钠对木薯淀粉交联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 9
-
-
作者
熊小雅
叶为标
高群玉
-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碳水化合物研究室
-
出处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2,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1230057)
东莞市产学研合作项目(2014509111106)
-
文摘
旨在确定渗透压与交联取代度和所得淀粉糊黏度间的关系。应用Brabender连续黏度计对渗透压处理交联木薯淀粉进行了测定。当氯化钠作为交联反应渗透压促进剂时,随渗透压增大,所得淀粉样品的起始糊化温度增加,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减小;高渗透压时,凝沉值和崩解值都趋于0。而硫酸钠作渗透压促进剂时,随渗透压的增大,起始糊化温度变化不明显,峰值黏度先下降后缓慢下降,最终黏度先减后增(增加不显著),崩解值先增后减,凝沉性则下降。木薯交联淀粉的取代度随氯化钠或硫酸钠溶液产生渗透压的增加而增大。另外,采用偏光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渗透压处理交联木薯淀粉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其透明度、抗剪切性和抗凝沉性,结果显示,渗透压处理后交联淀粉的相应性质受到影响。
-
关键词
木薯淀粉
交联
渗透压
糊性质
取代度
-
Keywords
cassava starch
cross-linking
osmotic pressure
pasting properties
degree of substitution
-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
-
题名圆管内置涡流发生器强化传热数值模拟
被引量:5
- 10
-
-
作者
吴淑英
聂昌达
叶为标
王有栋
陈丹丹
-
机构
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出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56-765,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6071)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JJ40284)
-
文摘
恒壁温条件下,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的增强壁面处理(EWT),对圆管内置一种新涡流发生器雷诺数(Re)在25953~51906范围内的流体流动及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努塞尔数(Nu)、摩擦阻力系数(f)与综合性能评价指标(PEC),分析涡流发生器的强化传热性能;得到横截面速度场、温度场及流线图分析强化传热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同一Re,涡流发生器数量越多Nu越大、偏心安装Nu大于中心安装、顺置安装Nu大于倒置安装,同时考虑压力损失,发现偏心安装具有最优的强化传热性能;在涡流发生器附近,流体流速变大,同时涡流发生器产生2层旋流和涡流对壁面形成冲刷作用,破坏传热边界层,并使壁面不易结垢,达到强化传热和自清洁的双重效果。
-
关键词
涡流发生器
强化传热
数值模拟
综合性能评价指数
-
Keywords
vortex generator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PEC
-
分类号
TK12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TK12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