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上下文单类分类器的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飞 王霄衣 +2 位作者 史翔宇 阎秋静 陈向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2期236-240,共5页
为了实现对高光谱图像中的目标自动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上下文单类分类器的目标检测算法。对所采用的空间与光谱结合的特征、SVDD分类器原理、算法流程等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VDD,support vector data descripti... 为了实现对高光谱图像中的目标自动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上下文单类分类器的目标检测算法。对所采用的空间与光谱结合的特征、SVDD分类器原理、算法流程等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VDD,support vector data description)的单类分类原理。接着,结合高光谱图像特点,介绍了如何利用空间上下文信息和光谱特征作为SVDD分类器输入特征。然后,在分析比较空间光谱结合单类分类器性能的基础上,说明了采用该算法的原理。最后,给出了该算法的具体实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常规的直接利用光谱信息的CEM等算法,在AVIRIS成像的某国外海军基地数据中,检测飞机目标的精度达到了90%以上。基本满足目标检测的稳定可靠、低虚警率、高识别率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目标检测 单类分类 支持向量数据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术对角膜地形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莫宾 史翔宇 +1 位作者 李松峰 刘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65-869,共5页
目的探讨传统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睫状体离断行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术患者17例(17眼)。所有入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确认睫状体离断及术后复位... 目的探讨传统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睫状体离断行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术患者17例(17眼)。所有入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确认睫状体离断及术后复位情况,术前及术后均行Pentacam角膜地形图检查,分析入选患者术前术后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所有入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操作下完成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术。结果所有患者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术后UBM检查证实睫状体离断复位;所有术眼术前角膜前表面散光度为(1.24±0.66)D,术后1周为(2.02±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眼术前角膜前表面变异指数(ISV)为16.29±6.05,术后为27.00±4.69;术眼术前角膜前表面垂直非对称性指数(IVA)为0.12±0.04,术后为0.18±0.05,术眼术前及术后ISV、I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角膜前表面7 mm和9 mm环域间的平均曲率术前为(7.97±0.27)mm,术后为(8.05±0.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睫状体离断复位手术缝合范围按中位数记录,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睫状体离断复位手术缝合范围中位数与术后散光轴位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634,P=0.006)。术后1个月,9例患者行Pentacam角膜地形图复查,ISV为17.33±5.74,IVA为0.12±0.05,角膜前表面散光度为(1.02±0.46)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经典的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术可以有效地使睫状体离断复位,但可造成术后早期散光。Pentacam角膜地形图用以评估手术前后患者角膜状态,可为更客观地评估手术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离断复位术 Pentacam角膜地形图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农村居民共同富裕的效应分析
3
作者 史翔宇 张斌 《现代审计与会计》 2024年第12期42-44,共3页
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促进农村居民共同富裕需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势。本文立足2013年至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转移支付对农村居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转移支付规模提升对农村居... 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促进农村居民共同富裕需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势。本文立足2013年至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转移支付对农村居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转移支付规模提升对农村居民共同富裕有显著直接促进效应,并且通过推动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间接促进农村居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共同富裕 转移支付 规模结构 基础设施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DAF的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瑛 史翔宇 李超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72,共7页
对无人机协同作战进行效能评估能够有效分析系统性能好坏,对提升系统作战能力有积极意义。针对无人机作战编队,使用DoDAF构建无人协同作战体系框架,分析作战活动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建立协同作战能力指标体系;对于不同类型的指标进行差异... 对无人机协同作战进行效能评估能够有效分析系统性能好坏,对提升系统作战能力有积极意义。针对无人机作战编队,使用DoDAF构建无人协同作战体系框架,分析作战活动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建立协同作战能力指标体系;对于不同类型的指标进行差异化处理,分别采用尺度标度法、概率计算法与聚合法处理量纲类指标、定量型概率类指标与定性型概率类指标;使用ADC模型,扩展系统能力向量,将生存能力、电子对抗能力等综合性指标考虑在内,突破单项指标的局限性;最后以对地作战典型任务下的无人机协同作战为场景,使用该方法对不同作战方案进行效能评估,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DAF ADC模型 无人机体系 协同作战 效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和传统睫状沟缝线悬吊术后患者人工晶状体位置特征及其与预后视力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章征 史翔宇 +1 位作者 卢海 周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和传统睫状沟缝线悬吊术后患者人工晶状体位置特征及与预后视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患者13例(14眼)作为层间固定术组;另外,选取行后... 目的对比分析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和传统睫状沟缝线悬吊术后患者人工晶状体位置特征及与预后视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患者13例(14眼)作为层间固定术组;另外,选取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悬吊术的患者13例(14眼)作为缝线悬吊术组。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术前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检查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UCVA和BCVA、屈光状态,并应用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术后患者人工晶状体水平、垂直位的倾斜度和偏心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晶状体位置参数和术后UCVA、BCVA、散光度和等效球镜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层间固定术组和缝线悬吊术组患者UCVA均较术前1周显著提高(均为P<0.05);两组患者BCVA均较术前1周有所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28眼人工晶状体水平倾斜度为2.28°±1.89°,水平偏心值为(1.56±1.23)mm,垂直倾斜度为4.32°±4.61°,垂直偏心值为(1.82±1.46)mm。术后6个月,层间固定术组患者人工晶状体垂直偏心值较缝线悬吊术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人工晶状体水平倾斜度、水平偏心值、垂直倾斜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层间固定术组患眼的垂直倾斜度大于水平倾斜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人工晶状体位置参数与预后视力各指标间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术前28眼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术后3个月层间固定术组1眼眼压为8.0~8.8 mmHg(1 kPa=7.5 mmHg),处于偏低状态;经局部应用激素滴眼治疗后6个月眼压稳定至正常。结论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能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视力,与传统睫状沟缝线悬吊术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 人工晶状体 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 位置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