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门峡水库汛期壅水排沙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裴柯雄 史红玲 +2 位作者 陈建国 王党伟 沈铭晖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了揭示壅水条件下水库排沙比的影响因素及其响应关系,统计三门峡水库2011—2021年汛期入库流量在3000 m^(3)/s以下且坝前水位相对稳定的壅水时期排沙比变化,发现将入库流量划分为500~1000 m^(3)/s、1000~1500 m^(3)/s、1500~2000 m^(3... 为了揭示壅水条件下水库排沙比的影响因素及其响应关系,统计三门峡水库2011—2021年汛期入库流量在3000 m^(3)/s以下且坝前水位相对稳定的壅水时期排沙比变化,发现将入库流量划分为500~1000 m^(3)/s、1000~1500 m^(3)/s、1500~2000 m^(3)/s和2000~3000 m^(3)/s四个流量级的水库排沙比与坝前水位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只有最小入库流量级的排沙比与入库含沙量存在一定相关性。结合隐含了坝前水位变化影响的滞留时间这一变量,提出了出入库流量系数与滞留时间比值的过流因子为影响排沙比的主要变量,建立了不同入库流量级的壅水排沙比与过流因子及入库含沙量的计算关系式,计算精度良好,可用于估算三门峡水库汛期壅水排沙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水库 排沙比 不同流量级 坝前水位 过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
2
作者 姚庆锋 卢书慧 +1 位作者 史红玲 张治昊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后,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与刘家峡水库联合调控运用,宁蒙河段年水量和汛期水量有所减小,年沙量和汛期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后,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与刘家峡水库联合调控运用,宁蒙河段年水量和汛期水量有所减小,年沙量和汛期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削减严重,发生洪水的几率明显降低。水沙过程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宁蒙河段河床演变过程,宁蒙河段平滩流量由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3 600~5 800 m^(3)/s减小到目前的1 900~4 000 m^(3)/s。建立的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和水沙条件的响应关系表明,宁蒙河段平滩流量随汛期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汛期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宁蒙河段 平滩流量 水沙条件 河道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末端河段洲滩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珂 赵庆绪 +2 位作者 史红玲 王党伟 杨靖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7,185,共7页
扎西绕登乡-派镇河段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末端,是中游宽谷最后一段典型的辫状河道,其洲滩演变对当地生态有重要的影响。基于1986-2022年21幅11月的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并统计了雅鲁藏布江中游末端扎西绕登乡-派镇辫状河段内洲滩的特征参... 扎西绕登乡-派镇河段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末端,是中游宽谷最后一段典型的辫状河道,其洲滩演变对当地生态有重要的影响。基于1986-2022年21幅11月的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并统计了雅鲁藏布江中游末端扎西绕登乡-派镇辫状河段内洲滩的特征参数,并结合洲滩的形态指数和破碎度指数对洲滩的面积特征和平面形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内80%的洲滩面积小于1 km^(2),且洲滩面积差异较大。1986-2022年间,洲滩的数量及洲滩面积整体变幅不大。雅鲁藏布江干流与尼洋河汇合口上游河段内洲滩分布更加细碎,主要为小面积心滩,且多年来洲滩的分布及形态变化较小。而下游河段内的洲滩分布相对集中,主要为大面积边滩,且多年来洲滩的分布及形态变化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辫状河道 遥感影像 洲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枯水情势下三峡库区冲淤特性分析
4
作者 王珂 史红玲 +1 位作者 袁晶 张帮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7-122,129,共7页
基于2022年长江流域下半年的枯水形势,并结合水库调度对2022年三峡库区干流的冲淤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22年三峡库区汛期来水偏枯,入库沙量显著减少,库区干流全年泥沙淤积量仅0.11亿t,为建库以来历史最低。防洪库容内也出现... 基于2022年长江流域下半年的枯水形势,并结合水库调度对2022年三峡库区干流的冲淤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22年三峡库区汛期来水偏枯,入库沙量显著减少,库区干流全年泥沙淤积量仅0.11亿t,为建库以来历史最低。防洪库容内也出现罕见的全河段性冲刷;在消落期,长江上游来水偏丰、坝前水位消落较快,库尾冲刷量大,消落期减淤调度成效显著;2022年严重的汛期反枯现象导致汛期内库区淤积量较正常年份显著偏少,6-9月三峡库区干流淤积泥沙474万t,且仅占全年淤积量的41.7%;除此之外,汛期反枯还导致2022年三峡水库汛期坝前水位长时间偏低,使得坝前河段冲刷强度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库淤积 汛期反枯 水库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漫滩洪水滩槽分流比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姚庆锋 卢书慧 +1 位作者 史红玲 张治昊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6,共5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下游漫滩洪水滩槽分流比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花园口4次漫滩洪水滩槽分流比均值为0.18,说明主槽是黄河下游泄洪排沙的主体;黄河下游上宽下窄,滩槽分流比沿程变大。1986年后,下游河道萎缩,...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下游漫滩洪水滩槽分流比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花园口4次漫滩洪水滩槽分流比均值为0.18,说明主槽是黄河下游泄洪排沙的主体;黄河下游上宽下窄,滩槽分流比沿程变大。1986年后,下游河道萎缩,平滩流量下降,滩槽分流比增大;2000年后,下游河道冲刷,平滩流量增大,滩槽分流比减小。滩槽分流比随滩槽糙率比的增大而减小,随滩槽水面宽度比、滩槽水深比的增大而增大。提高主槽过流能力,必须采用综合治理措施维护下游主槽适宜规模的平滩流量;提高滩地过流能力,必须降低人类活动对滩地的影响,给滩地留有足够的行洪空间,确保全断面行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漫滩洪水 滩槽分流比 平滩流量 洪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
6
作者 韩小军 卢书慧 +3 位作者 史红玲 刘裕 张海霞 张治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67,共7页
平滩流量是表征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重要指标,开展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机理的研究对于治理黄河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汛期水沙过程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宁蒙... 平滩流量是表征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重要指标,开展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机理的研究对于治理黄河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汛期水沙过程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宁蒙河段沿程六站平滩流量由1960年代中期的3600~5800 m^(3)/s减小到目前的1900~4000 m^(3)/s。2000年前宁蒙河段三湖河口平滩流量与汛期水沙过程关系点群与2000年后两者关系点群存在明显分区,说明2000年后宁蒙河段河床演变机理发生了变化,遵循不同规律。建立的宁蒙河段三湖河口平滩流量与汛期水沙过程的定量关系式表明,宁蒙河段平滩流量随着汛期平均水量的减小(增大)而减小(增大),随着汛期平均来沙系数的减小(增大)而增大(减小),随着汛期水流过程参数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宁蒙河段 平滩流量 水沙过程 河床演变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变化及其与汛期水沙条件的关系
7
作者 韩小军 卢书慧 +1 位作者 史红玲 林树峰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3,共5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变化与汛期水沙条件的关系。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由20世纪中期的7 000~9 000 m^(3)/s减小到20世纪末期的2 000~4 000 m^(3)/s;21世纪后,平滩流量恢复至4 000~7...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变化与汛期水沙条件的关系。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由20世纪中期的7 000~9 000 m^(3)/s减小到20世纪末期的2 000~4 000 m^(3)/s;21世纪后,平滩流量恢复至4 000~7 000 m^(3)/s。2000年前孙口平滩流量与汛期水沙条件关系点群与2000年后两者关系点群存在明显分区,表明小浪底水库蓄水拦沙运用后,下游河道冲刷演变机理与前期河道淤积演变机理存在较大差异。建立的孙口平滩流量与汛期水沙条件的定量关系表明,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随着汛期平均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汛期平均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平滩流量 水沙条件 河道演变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废弃油脂高效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史红玲 陈梦言 +4 位作者 刘飞 唐存多 刘钺 姚伦广 阚云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8-53,共6页
筛选能够降解废弃生活油脂的微生物,实现丹江口库区生活污水中废弃油脂的生物降解,减少生活油脂对库区水体的污染。以大豆油为目标污染物,先进行菌种富集和驯化,然后进行中性红平板筛选及生理生化鉴定。筛选获得了一株高效降解丹江口库... 筛选能够降解废弃生活油脂的微生物,实现丹江口库区生活污水中废弃油脂的生物降解,减少生活油脂对库区水体的污染。以大豆油为目标污染物,先进行菌种富集和驯化,然后进行中性红平板筛选及生理生化鉴定。筛选获得了一株高效降解丹江口库区生活废弃油脂土著微生物,且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应用潜力。经鉴定,该微生物与 Proteus mirabilis 最为接近,命名为 Proteus mirabilis NY-201801。5%(体积分数)油脂初始浓度,接种量10%,pH值7.0,在35 ℃、150 r/min下培养36 h, Proteus mirabilis NY-201801对油脂的降解率可以达到92%。同时,在库区最高水温的条件下,对5%油脂的降解率也可以达到50%。为实现库区废弃生活油脂的生物降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生活油脂 菌种鉴定 降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灌区泥沙处理措施及提水设施的减淤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史红玲 戴清 +2 位作者 袁玉平 许晓华 李春涛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6,共5页
在综述了引黄灌区泥沙处理和利用的关键技术 ,阐述了新形势下传统泥沙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肯定了渠道泥沙长距离输送的灌区泥沙处理发展方向。并例举了渠道不同部位设置提水设施对于引黄灌区泥沙利用、处理和输送等方面的作用... 在综述了引黄灌区泥沙处理和利用的关键技术 ,阐述了新形势下传统泥沙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肯定了渠道泥沙长距离输送的灌区泥沙处理发展方向。并例举了渠道不同部位设置提水设施对于引黄灌区泥沙利用、处理和输送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泥沙处理 长距离输送 泥沙利用 泥沙输送 提水灌溉 渠道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复合酶制备低聚甘露糖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红玲 焦铸锦 +4 位作者 唐存多 王瑞 姚伦广 阚云超 邬敏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5-110,共6页
为了探寻利用复合酶制备低聚甘露糖的最佳工艺,基于β-甘露聚糖酶和β-1,4-内切葡聚糖酶对魔芋精粉的水解具有协同作用的原理,以耐高温的重组β-甘露聚糖酶(re Au Man5AN3C3)为主,辅以不同活性单位的高催化活性的重组β-1,4-内切葡聚糖... 为了探寻利用复合酶制备低聚甘露糖的最佳工艺,基于β-甘露聚糖酶和β-1,4-内切葡聚糖酶对魔芋精粉的水解具有协同作用的原理,以耐高温的重组β-甘露聚糖酶(re Au Man5AN3C3)为主,辅以不同活性单位的高催化活性的重组β-1,4-内切葡聚糖酶(re Au Cel12A)对魔芋精粉进行水解。通过研究不同酶的添加比例、酶解p H值、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底物浓度等因素,获得复合酶最佳的复配比例及酶解工艺条件。同时研究了保护剂对复合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解魔芋精粉制备低聚甘露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去离子水配制的30 g/L魔芋胶溶液,re Au Man5AN3C3和re Au Cel12A配比为1∶1.5(前者为60 U/g魔芋精粉),水解温度为60℃,水解时间为6 h,在此条件下魔芋精粉的水解率可达65%。薄层层析分析结果显示魔芋精粉经酶水解后产物主要是二糖以上的寡糖,且主要介于二糖与六糖之间,无单糖的产生。在有保护剂存在的情况下,复合酶在室温下存放2个月其残余酶活均能超过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甘露糖 Β-甘露聚糖酶 Β-1 4-内切葡聚糖酶 水解率 魔芋精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扁桃酸脱氢酶和L-亮氨酸脱氢酶级联催化的L-苯甘氨酸对映选择性生物合成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红玲 王文杰 +5 位作者 李祥 焦铸锦 刘钺 唐存多 阚云超 姚伦广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4,共7页
L-苯甘氨酸是重要的手性非天然α-氨基酸,可广泛用于合成多种食品添加剂及药物中间体,探索其绿色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新型高活性的D-扁桃酸脱氢酶(LhDMDH)和L-亮氨酸脱氢酶(EsLeuDH)偶联,在辅酶内循环的前提下,仅需较低浓... L-苯甘氨酸是重要的手性非天然α-氨基酸,可广泛用于合成多种食品添加剂及药物中间体,探索其绿色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新型高活性的D-扁桃酸脱氢酶(LhDMDH)和L-亮氨酸脱氢酶(EsLeuDH)偶联,在辅酶内循环的前提下,仅需较低浓度的辅酶即可实现生物催化D-扁桃酸合成L-苯甘氨酸。通过对加酶量、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浓度、NH+4浓度和底物浓度等因素进行优化,获得了一个最经济的反应条件:200 mmol/L的D-扁桃酸、6.5 kU/L的加酶量、0.1 mmol/L NAD^+、0.5 mol/L NH4^+的条件下、30℃,反应12h,在此条件下,产物的得率和对映体过量(e.e.)值分别可达98%和99%以上,具有较大的产业化潜力,为实现L-苯甘氨酸规模化的生物合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甘氨酸 D-扁桃酸脱氢酶 L-亮氨酸脱氢酶 生物催化 级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沙配置能力指标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史红玲 胡春宏 王延贵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的突出问题是水资源紧缺、泥沙淤积严重。灌区水沙资源是否能够实现优化配置,或者评价其趋近优化配置的程度,需要建立相应的判别指标进行评判。本文根据灌区对入渠水沙资源的分配目标,提出了配置能力指标的表达式;并利...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的突出问题是水资源紧缺、泥沙淤积严重。灌区水沙资源是否能够实现优化配置,或者评价其趋近优化配置的程度,需要建立相应的判别指标进行评判。本文根据灌区对入渠水沙资源的分配目标,提出了配置能力指标的表达式;并利用灌区水沙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对表达式的指标值进行了量化;根据灌区水沙资源的配置需求将配置能力指标划分不同等级,为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的评价提供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 水量配置能力指标 泥沙配置能力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对引黄灌区渠道淤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史红玲 胡春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0,共6页
为满足灌溉要求,引黄灌区渠道沿程通常设置不同形式的分水涵闸进行分流。渠道分水分沙机理及分流对渠道原有输沙能力的影响研究是灌区系统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在分流水流流态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含沙量垂线分布理论公式,推... 为满足灌溉要求,引黄灌区渠道沿程通常设置不同形式的分水涵闸进行分流。渠道分水分沙机理及分流对渠道原有输沙能力的影响研究是灌区系统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在分流水流流态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含沙量垂线分布理论公式,推导得到渠道自流分流时分沙比与分流比呈0.9次幂关系式,并利用灌区引水含沙量与大河含沙量的统计数据进行了验证。此外,根据建立的分沙比关系式进一步分析了分流条件下保持渠道原有输沙能力的临界条件,说明了渠道分流通常会增加原渠道的淤积,进而在分沙比关系式及输沙能力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渠道淤积比与分流比的关系式,经数值分析可知淤积比随着分流比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比 分沙比 输移比 淤积比 渠道 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对策研究——论提水灌溉的作用与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史红玲 蒋如琴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9,共5页
在新的形势下 ,对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泥沙处理和利用应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 ,变泥沙“包袱”为“资源”。泥沙长距离输送 ,使绝大部分泥沙进入田间 ,就可实现引黄灌溉的良性循环。除了以往有效的措施外 ,本文在总结灌区渠道不同部位... 在新的形势下 ,对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泥沙处理和利用应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 ,变泥沙“包袱”为“资源”。泥沙长距离输送 ,使绝大部分泥沙进入田间 ,就可实现引黄灌溉的良性循环。除了以往有效的措施外 ,本文在总结灌区渠道不同部位设置提水泵站设施作用与效果的同时 ,通过建立灌区渠道悬移质冲刷计算模型 ,对其减淤清淤的作用与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输送 提水灌溉 引黄灌溉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淤积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刘孝盈 吴保生 +2 位作者 于琪洋 毛继新 史红玲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40,共4页
分析了水库淤积的影响及主要治理对策措施和方法,为我国的水库淤积治理和研究提供思路和想法,认为我国水库淤积研究应考虑建立水库淤积功能效益影响评价体系和指标,以科学地、经济地采用淤积治理措施,提出了加大水库淤积调查和未来商业... 分析了水库淤积的影响及主要治理对策措施和方法,为我国的水库淤积治理和研究提供思路和想法,认为我国水库淤积研究应考虑建立水库淤积功能效益影响评价体系和指标,以科学地、经济地采用淤积治理措施,提出了加大水库淤积调查和未来商业模型研发支持力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淤积 库容 功能效益 冲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淤损控制与库容恢复研究综述 被引量:20
16
作者 邓安军 陈建国 +2 位作者 胡海华 史红玲 刘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我国水库数量多,淤积严重,影响水库功能的发挥和水库安全。在目前水库淤损日益加重的情况下,开展水库淤损控制与库容恢复技术研究,对恢复部分淤损库容、提高水库的各项效能、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我国水库的淤损情况... 我国水库数量多,淤积严重,影响水库功能的发挥和水库安全。在目前水库淤损日益加重的情况下,开展水库淤损控制与库容恢复技术研究,对恢复部分淤损库容、提高水库的各项效能、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我国水库的淤损情况、淤损控制与库容恢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提出了需要开展全国水库泥沙淤积调查、水库淤损机理和控制措施研究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库容恢复 淤损控制 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GH5家族β-甘露聚糖酶的基因挖掘及表达鉴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存多 史红玲 +6 位作者 蔚晓华 张梅 唐青海 岳超 姚伦广 夏敏 阚云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0-96,共7页
为了获得性能优良的新型β-甘露聚糖酶,本研究采用基因挖掘技术从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RIB40基因组中挖掘到了2个假定的新型GH5家族β-甘露聚糖酶基因,分别命名为Aoman5A和Aoman5B。对这两条序列做了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借... 为了获得性能优良的新型β-甘露聚糖酶,本研究采用基因挖掘技术从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RIB40基因组中挖掘到了2个假定的新型GH5家族β-甘露聚糖酶基因,分别命名为Aoman5A和Aoman5B。对这两条序列做了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借助p PIC9KM质粒将两个酶的成熟肽编码基因在Pichia pastoris GS115中实现了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和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表明Ao Man5A含有20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而Ao Man5B含有21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和12个氨基酸残基的前导肽;序列比对的结果显示两个酶与目前已报道的序列最高的同源性分别为68%和79%,且Ao Man5A的N端还携带有一个1家族的CBM;三维结构预测的结果显示,两者均符合(α/β)8的TIM-桶状结构。表达鉴定的结果表明,在同样表达条件下,re Ao Man5A和re Ao Man5B上清液的酶活力分别为2.9、12.5 IU/m L;纯化后它们的酶比活力分别为8.3、104.2 IU/mg,前者的最适温度为35℃,而后者的最适温度为50℃,p H值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这两种酶均为酸性酶。硫酸-苯酚法测得re Ao Man5A和re Ao Man5B的糖含量分别为25.4%和12.6%,表明这两种重组酶均经过了糖基化修饰。本研究获得了两种新型的β-甘露聚糖酶,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序列特征,并实现了它们的异源表达,为β-甘露聚糖酶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新型酶的基因挖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甘露聚糖酶 基因挖掘 生物信息学分析 米曲霉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太平洋流域河流下泄水沙通量的变化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成 胡春宏 史红玲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5,共6页
选择中国大陆太平洋流域主要的10条河流17个代表性站点,分析、插补各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数据,汇总得出1955-2007年53年的水沙通量系列数据,代表中国大陆太平洋流域河流总的下泄水沙通量。总体看,中国大陆太平洋流域河流总的水通量约... 选择中国大陆太平洋流域主要的10条河流17个代表性站点,分析、插补各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数据,汇总得出1955-2007年53年的水沙通量系列数据,代表中国大陆太平洋流域河流总的下泄水沙通量。总体看,中国大陆太平洋流域河流总的水通量约为每年15 600亿m3/a,从时间序列来看,无明显趋势性变化;总的沙通量约为每年13.9亿t/a,从时间序列来看,呈明显的4级梯级下降,年输沙量从20.9亿t/a降至近年的5.8亿t/a。输海沙量的降低主要是水土保持、水利枢纽对水沙量的调节、灌溉引沙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径流量 年输沙量 水沙通量 长江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重庆河段冲淤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延贵 曾险 +1 位作者 苏佳林 史红玲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共8页
三峡水库蓄水对重庆河段冲淤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根据水沙连续原理和重庆河段输沙特点,考虑嘉陵江汇流和水沙变化特征,导出了重庆河段泥沙淤积比的公式,分析了不同时期河段冲淤变化特点,论证了重庆河段淤积比与嘉... 三峡水库蓄水对重庆河段冲淤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根据水沙连续原理和重庆河段输沙特点,考虑嘉陵江汇流和水沙变化特征,导出了重庆河段泥沙淤积比的公式,分析了不同时期河段冲淤变化特点,论证了重庆河段淤积比与嘉陵江汇流比和寸滩站流量有重要关系。三峡水库蓄水初期重庆河段冲淤特点与蓄水前基本一致,具有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的特点。试验性蓄水以来河段冲淤特性发生变化,汛后蓄水期和汛前消落期河段有冲有淤,总体发生淤积。汛期河道有冲有淤,淤积有所减轻,甚至发生冲刷。河道采砂对重庆主城区河段冲淤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河段 三峡水库蓄水 河段冲淤变化 淤积比 汇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重大泥沙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胡春宏 方春明 史红玲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9期10-16,共7页
三峡水库泥沙淤积与坝下游河道冲刷是一个长期变化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期跟踪研究。近年三峡工程重大泥沙问题研究取得多方面的重要进展,研究得出:坝前水位150 m左右是控制水库防洪库容损失的临界水位,提出了典型洪水过程水库排沙比控制指... 三峡水库泥沙淤积与坝下游河道冲刷是一个长期变化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期跟踪研究。近年三峡工程重大泥沙问题研究取得多方面的重要进展,研究得出:坝前水位150 m左右是控制水库防洪库容损失的临界水位,提出了典型洪水过程水库排沙比控制指标;明晰水库中小洪水调度对坝下游河道滩地植被发育和行洪能力的影响,提出了优化调度方案;预测了三峡水库坝下游河道冲刷与演变趋势,阐明其对沿江崩岸、航道、供水等的影响;评估水沙变化对长江河流健康的影响,揭示坝下游河道床面泥沙生物膜量减少的现象和规律。基于研究成果,提出了三峡水库调度运行中泥沙相关问题的应对措施,为拓展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维护长江河流健康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长江中下游河道 泥沙 中小洪水调度 河流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