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毒莠定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史爱琴 于晓英 +1 位作者 符红艳 任轶林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8期16-19,共4页
综述了毒莠定的理化特性、生理效应和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以及毒莠定的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胚性保持和增殖的影响,指出了不同植物不同外植体对毒莠定的适宜浓度相差较大,同时提出了毒莠定在木本植物组织培养等方面还需进行深入... 综述了毒莠定的理化特性、生理效应和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以及毒莠定的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胚性保持和增殖的影响,指出了不同植物不同外植体对毒莠定的适宜浓度相差较大,同时提出了毒莠定在木本植物组织培养等方面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莠定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体细胞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SAR浅海水下地形和水深测量模拟仿真──水下地形高度、坡度和方向与可测水深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傅斌 黄韦艮 +3 位作者 周长宝 杨劲松 史爱琴 厉冬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42,共8页
根据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浅海水下地形和水深成像机理,建立了浅海水 下地形和水深雷达后向散射截面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并分析了不同地形条件 下,浅海水下地形的雷达后向散射截面.分析结果表明,水下地形高度越高,SA... 根据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浅海水下地形和水深成像机理,建立了浅海水 下地形和水深雷达后向散射截面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并分析了不同地形条件 下,浅海水下地形的雷达后向散射截面.分析结果表明,水下地形高度越高,SAR可 测量的水深越深;水下地形坡度越大,越易被SAN所观测。水下地形的星载SAR测 量还与水下地形的方向有关,与卫星飞行方向平行的水下地形最易被SAR观测,与 卫星飞行方向垂直的水下地形最不易被SAR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海水下地形 模拟仿真 水深测量 水深成像机理 海洋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潮卫星遥感监测与实时预报 被引量:21
3
作者 黄韦艮 毛显谋 +1 位作者 张鸿翔 史爱琴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0-115,共6页
本文根据赤潮水体光谱特征和赤潮环境要素,提出了赤潮卫星遥感监测与实时预报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成功地监测和预报了1997年11月发生在广东沿海的金囊藻赤潮和1997年7月发生在浙江嵊泗海区的液光藻赤潮。
关键词 赤潮 卫星遥感 监测 实时预报 海水污染 红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海面温度锋的卫星遥感观测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韦艮 林传兰 +3 位作者 楼琇林 肖清梅 史爱琴 金为民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5,共7页
使用1989-2001年的NOAA AVHRR图像,研究了我国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的海面温度锋.卫星遥感观测表明,该海域海面温度锋终年存在,锋面沿50~100m等深线分布,西段呈西南西一东北东走向,东段以舌状向北突出,长约470km.给出了该海域... 使用1989-2001年的NOAA AVHRR图像,研究了我国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的海面温度锋.卫星遥感观测表明,该海域海面温度锋终年存在,锋面沿50~100m等深线分布,西段呈西南西一东北东走向,东段以舌状向北突出,长约470km.给出了该海域海面温度锋的多年月平均、季平均和年平均特征值.统计结果显示,锋的平均强度、平均最大强度和平均宽度分别为0.147,0.281℃/km和15.15km.锋的各种特征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锋的不稳定性普遍存在,沿锋面常形成半环状的锋波,使锋面呈半环状波动分布.锋波形成的时间尺度约为1~7d,锋的波长约为35~133km,年平均波长为63km,波幅为25-70km.锋面的波动向北东北方向传播,并存在锋面整体向北东北的平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温度锋 台湾海峡 卫星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xR基因病原哈氏弧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5
作者 姚东瑞 朱明 +3 位作者 陈丽 毕可然 史爱琴 张晓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59-562,共4页
基于toxR基因序列设计检测哈氏弧菌的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反应条件优化、PCR反应特异性及敏感性检测,建立一种哈氏弧菌的特异性分子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引物可使哈氏弧菌扩增出大小为390 bp的toxR基因片段,3种水产动物病原弧菌... 基于toxR基因序列设计检测哈氏弧菌的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反应条件优化、PCR反应特异性及敏感性检测,建立一种哈氏弧菌的特异性分子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引物可使哈氏弧菌扩增出大小为390 bp的toxR基因片段,3种水产动物病原弧菌未扩增出任何条带,敏感性检测结果为该PCR反应最低能检测出0.375 ng/μl的哈氏弧菌基因组DNA。该试验建立的基于toxR基因的哈氏弧菌的PCR检测方法可用于哈氏弧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的快速诊断及海产品安全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xR基因 哈氏弧菌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lvin尾迹SAR多视向的成像仿真 被引量:7
6
作者 甘锡林 黄韦艮 +2 位作者 杨劲松 史爱琴 陈鹏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7,共8页
利用船只Kelvin航迹模型、海面波模型和二尺度微波散射模型,提出了船尾迹多视向的成像仿真技术,并首次在二维空间中从不同视向仿真船尾迹的SAR图像。结果表明,当雷达视向与船只航向平行时,横波成像明显;当雷达视向与船只航向垂直时,扩... 利用船只Kelvin航迹模型、海面波模型和二尺度微波散射模型,提出了船尾迹多视向的成像仿真技术,并首次在二维空间中从不同视向仿真船尾迹的SAR图像。结果表明,当雷达视向与船只航向平行时,横波成像明显;当雷达视向与船只航向垂直时,扩散波成像明显;当雷达视向与船只航向有个夹角时,会出现一臂亮一臂暗的现象,这一现象取决于两臂尖波的传播方向与雷达视向的夹角,传播方向与雷达视向越接近平行的波越容易被雷达观测到,从而形成亮臂。仿真结果还得出另外一个结论:船只航向与雷达视向越接近垂直,两臂张角越小。仿真结果和实际的多幅ERS-SAR图像所观测到的结果是一致的。该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Kelvin尾迹SAR多视向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仿真 Kelvin尾迹 合成孔径雷达 二尺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纹理和光谱信息的海岛土地利用遥感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利红 张华国 +2 位作者 厉冬玲 史爱琴 王小珍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44,共10页
本文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提取多尺度纹理指数影像,将纹理指数影像作为逻辑波段与原始影像波段组合,进行最大似然监督分类的实验,以改善单纯基于像元光谱影像分类技术的不足。利用SPOT-5卫星遥感影像对西门岛土地利用分类的实例进行分析。... 本文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提取多尺度纹理指数影像,将纹理指数影像作为逻辑波段与原始影像波段组合,进行最大似然监督分类的实验,以改善单纯基于像元光谱影像分类技术的不足。利用SPOT-5卫星遥感影像对西门岛土地利用分类的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SPOT-5遥感影像第一波段和第二波段计算所得的相关性和同质性纹理指数影像以及由第三波段计算所得的均值纹理和第四波段计算的同质性纹理指数影像,对海岛土地利用分类精度的提高均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其中加入多尺度纹理信息后西门岛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分类的总体精度由75.41%提高到8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多尺度 灰度共生矩阵 纹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群岛—宁波深水港群遥感综合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华国 周长宝 +2 位作者 楼琇林 史爱琴 肖清梅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3年第4期63-67,共5页
利用TM/ETM+和SPOT开展港口现状、海岸类型和仓储场地的调查;利用ERS-2SAR调查探测锋面和内波等海洋环境要素;利用TM/ETM+和NOAA探测调查区的悬浮泥沙分布情况。最后,结合常规调查数据,对舟山群岛—宁波深水港群港口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
关键词 遥感技术 海洋调查 海岸带调查 港口资源 舟山群岛-宁波深水港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NVISAT ASAR影像的浙江沿海风能资源评估 被引量:3
9
作者 常俊芳 黄韦艮 +2 位作者 楼琇林 史爱琴 张华国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7-475,共9页
基于星载含成孔径雷达(SAR)遥感影像,研究了浙江近岸海域风能资源的分布。利用2005-2011年443景ENVISATASAR影像反演了浙江沿海长时间序列高分辨率海面10m高度处的风场数据,风速反演采用CMOD4模式,风向信息来自全球再分析场资料NCEP-NCA... 基于星载含成孔径雷达(SAR)遥感影像,研究了浙江近岸海域风能资源的分布。利用2005-2011年443景ENVISATASAR影像反演了浙江沿海长时间序列高分辨率海面10m高度处的风场数据,风速反演采用CMOD4模式,风向信息来自全球再分析场资料NCEP-NCAR。基于所提取的风场数据,对浙江沿海风能资源进行了评估。利用研究海域浮标观测的风速数据对基于ENVISATASAR影像的风能资源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显示,Weibull分布参数尺度因子A相对误差为1.59%,形状参数k相对误差为7.83%。对浙江沿海风能资源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沿海风能资源极为丰富,该海域海面10m高度处的多年平均风速为5~10m/s,近岸海域50km范围内年平均风能密度达到100~300W/m^2,其南部海域风能资源最为丰富,年平均风能密度最大可达500W/m^2。浙江沿海风能资源的分布在季节上呈现"秋冬季资源量大,春夏季资源量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SAT ASAR 浙江沿海 海面风场 风能资源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檵木属植物主要功能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轶林 于晓英 +1 位作者 符红艳 史爱琴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8期41-43,共3页
综述了檵木属植物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分类及其主要功能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没食子酸和鞣质的研究进展。各种研究表明,檵木属植物的黄酮类化合物、没食子酸和鞣质成份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如,黄酮类化合物如甘草总黄酮提取物能降低... 综述了檵木属植物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分类及其主要功能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没食子酸和鞣质的研究进展。各种研究表明,檵木属植物的黄酮类化合物、没食子酸和鞣质成份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如,黄酮类化合物如甘草总黄酮提取物能降低高血脂的发病率,黄酮单体对金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真菌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没食子酸可以抑制鸟苷酸脱羧酶(ODC)的促癌作用,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能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鞣质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保护消化器,治疗胃肠道出血,溃疡和水泻等。并对檵木属植物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园艺 檵木属 功能成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海域典型赤潮水体反射光谱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烁 楼琇林 +3 位作者 史爱琴 厉冬玲 王隽 张华国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5-531,共7页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是我国东海海域的典型赤潮藻种,其在水体中通常呈垂直非均匀分布,并存在季节性和日内的垂直迁移现象。本文通过量化垂直迁移过程中东海原甲藻的分布状态,利用Hydrolight软件数值模拟各状态下的...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是我国东海海域的典型赤潮藻种,其在水体中通常呈垂直非均匀分布,并存在季节性和日内的垂直迁移现象。本文通过量化垂直迁移过程中东海原甲藻的分布状态,利用Hydrolight软件数值模拟各状态下的水体反射光谱,研究其光谱特征和变化规律。利用叶绿素浓度高斯垂向模型表征东海原甲藻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结合东海近岸海域二类水体的生物光学模型,模拟得到垂直迁移过程中东海原甲藻赤潮水体的反射光谱。对比分析叶绿素浓度垂向分布参数(背景叶绿素浓度、甲藻主体水层厚度、水体总生物量和叶绿素浓度峰值深度)对水体反射光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东海原甲藻从次表层向表层垂直向上迁移过程中,水体反射光谱数值在蓝绿波段(400-570nm)减小,在黄红波段(570-720nm)增大,特别是在叶绿素荧光效应波段(680nm)处的变化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东海原甲藻 垂直迁移 高斯分布 遥感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