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第六届编委会暨第一届青年编委会会议顺利召开
1
作者 史润东东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I0002-I0002,共1页
2024年12月3日,本刊第六届编委会暨第一届青年编委会会议在无锡举行。本刊主编、江南大学校长陈卫院士向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 2024年12月3日,本刊第六届编委会暨第一届青年编委会会议在无锡举行。本刊主编、江南大学校长陈卫院士向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与会嘉宾致以诚挚的谢意,他首先强调《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作为江南大学主办的核心期刊,历经四十余载栉风沐雨,在历届编委的共同努力下,为促进我国食品与生物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通过第六届编委会汇聚更多学科领域专家,为期刊与学科发展同频共振建言献策,积极参与中文科技期刊的建设,吸引广大科技工作者把高质量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寄语青年编委以满腔热情加入中文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出版工作 合肥工业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科技工作者 安徽农业大学 生物技术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功能性低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成 史润东东 +4 位作者 姜欣 瞿东杨 唐晓姝 李兴伟 张连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共11页
功能性低聚糖以其多种显著功效日益受到大众关注,已在保健食品等领域得到诸多应用。然而功能性低聚糖的量化使用及安全性分析还缺乏有效广泛的数据支持。作者通过文献调研、产业调研、国内外法规比较、健康证据与试验结果相结合等方法,... 功能性低聚糖以其多种显著功效日益受到大众关注,已在保健食品等领域得到诸多应用。然而功能性低聚糖的量化使用及安全性分析还缺乏有效广泛的数据支持。作者通过文献调研、产业调研、国内外法规比较、健康证据与试验结果相结合等方法,综述了3种常见功能性低聚糖在来源、生产工艺、安全性、使用剂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功能性低聚糖行业的现存问题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低聚糖 推荐使用剂量 安全性 功能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生理活性黑蒜加工工艺优化及功能成分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史润东东 杨成 +2 位作者 余佳浩 张建 张连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1-79,共9页
为了提高黑蒜生产效率并积累更多功能成分,采用单因素优化试验研究了初始水分活度、温度、时间对黑蒜中12种Amadori化合物、S-烯丙基半胱氨酸(SAC)及蒜氨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并对比了自制黑蒜与市售黑蒜在上述功能成分、5-羟甲基糠醛(5-H... 为了提高黑蒜生产效率并积累更多功能成分,采用单因素优化试验研究了初始水分活度、温度、时间对黑蒜中12种Amadori化合物、S-烯丙基半胱氨酸(SAC)及蒜氨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并对比了自制黑蒜与市售黑蒜在上述功能成分、5-羟甲基糠醛(5-HMF)、丙烯酰胺、抗氧化能力及感官品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黑蒜的最优工艺为:初始水分活度0.87、加工温度70℃、加工时间14 d。该工艺条件下自制黑蒜的功能成分总质量分数(10 337.01μg/g)显著高于3种市售黑蒜,且5-HMF和丙烯酰胺的质量分数低于或等于市售黑蒜。自制黑蒜的Fe2+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感官品质与市售黑蒜相当。优化工艺显著缩短了88%的黑蒜加工时间,有效提高了黑蒜中功能成分含量,并减少了美拉德后期有害物质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蒜 功能成分 加工工艺 抗氧化活性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史润东东 马波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第11期8-9,共2页
聚焦今年两会,如何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成为十三五规划中受到公众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本文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健全维护食品安全... 聚焦今年两会,如何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成为十三五规划中受到公众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本文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健全维护食品安全的标准与法规、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执法部门明确权责、加大执法处罚力度、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等一系列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和咖啡因在抗疲劳饮料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瞿东杨 史润东东 +1 位作者 姜欣 张连富 《饮料工业》 2018年第4期16-19,共4页
通过动物试验研究抗疲劳功能饮料中牛磺酸及咖啡因添加的必要性。将雄性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溶剂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全配方复合饮料组、无咖啡因复合饮料组和无牛磺酸复合饮料组。在给予受试物30d后测定各组小鼠负重游泳持续... 通过动物试验研究抗疲劳功能饮料中牛磺酸及咖啡因添加的必要性。将雄性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溶剂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全配方复合饮料组、无咖啡因复合饮料组和无牛磺酸复合饮料组。在给予受试物30d后测定各组小鼠负重游泳持续时间,测定血乳酸、血清尿素和肝糖原等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全配方复合饮料组小鼠游泳时间明显长于溶剂对照组(P<0.01),血乳酸曲线下面积(P<0.05)及运动后血清尿素水平显著低于溶剂对照组(P<0.01);无咖啡因组及无牛磺酸组也能够提高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并降低小鼠血乳酸水平及剧烈运动后的血清尿素水平,但显著性均不及全配方组;服用无咖啡因复合饮料的小鼠肝糖原比溶剂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阳性对照组、全配方组肝糖原水平均较溶剂对照组动物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表明牛磺酸能显著增加小鼠的肝糖原含量,而咖啡因主要缓解精神疲劳,增强小鼠的兴奋性,该研究表明相对于单独使用,咖啡因及牛磺酸同时作用可以达到最好的抗疲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咖啡因 抗疲劳 负重游泳 血乳酸 肝糖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