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涡轮叶片尾缘气膜冷却耦合传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玲 史梦颖 +1 位作者 郭青 洪文鹏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8,50,共9页
采用耦合方法对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尾缘气膜冷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绝热方法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不同吹风比和不同吸力面厚度下的气膜冷却规律。结果表明:与绝热方法相比,采用耦合方法时气膜冷却效率曲线更平缓,吸力面温度分布均匀,... 采用耦合方法对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尾缘气膜冷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绝热方法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不同吹风比和不同吸力面厚度下的气膜冷却规律。结果表明:与绝热方法相比,采用耦合方法时气膜冷却效率曲线更平缓,吸力面温度分布均匀,压力面尾部上方区域温度梯度较大;增大吹风比可以减弱吸力面导热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且能有效抑制流体与壁面的分离;随着吸力面厚度的增加,0.6~0.76等温度比线区域内流体温度发生变化,在劈缝出口下游温度升高,在下游的远距离处温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冷却 耦合传热 吹风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叶片尾缘凹坑/凸起结构气膜冷却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玲 史梦颖 +1 位作者 原峥 洪文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2-381,共10页
为探究吸力面凹坑和凸起结构对涡轮叶片尾缘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在吹风比M=1.1时(雷诺数Re=2.5×10^5),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在叶片尾缘吸力面上加入凹坑或凸起,对涡轮叶片尾缘的冷却性能和流动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与原... 为探究吸力面凹坑和凸起结构对涡轮叶片尾缘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在吹风比M=1.1时(雷诺数Re=2.5×10^5),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在叶片尾缘吸力面上加入凹坑或凸起,对涡轮叶片尾缘的冷却性能和流动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与原始结构相比,叶片尾缘凹坑和凸起结构提高了劈缝出口下游远距离端X/H>6(H为劈缝宽度,为4.8mm)区域气膜冷却效率,对下游的X/H<6区域气膜冷却效率影响较小;三种叶片尾缘结构,沿着流向方向会产生由二维展向涡到发卡涡,再到流向涡的变化过程,凹坑和凸起结构通过抑制流体的扰动,改变流体流动情况,提高了劈缝出口下游远距离端气膜冷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叶片 气膜冷却 吹风比 数值模拟 凹坑-凸起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流柱实度对涡轮叶片尾缘劈缝冷却影响的机理研究
3
作者 张玲 郭青 +1 位作者 史梦颖 洪文鹏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1-407,460,共8页
为了研究扰流柱阵列的实度对尾缘劈缝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采用非定常计算以瞬时来揭示劈缝下游冷热气流混合流动机理。结果表明:扰流柱实度增加,劈缝下游涡核强度增加,流动损失增大,劈缝下游压力的周期性波动也加大,导致劈缝下游的冷却... 为了研究扰流柱阵列的实度对尾缘劈缝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采用非定常计算以瞬时来揭示劈缝下游冷热气流混合流动机理。结果表明:扰流柱实度增加,劈缝下游涡核强度增加,流动损失增大,劈缝下游压力的周期性波动也加大,导致劈缝下游的冷却效果减弱;同一实度改变吹风比发现,吹风比为0.5时的冷流体流动状态不稳定,容易发生流动分离现象,且吹风比每增加0.5,劈缝下游的涡带面积相应减少1/3,流道内压力分布越均匀,流场品质越好,说明增大吹风比可以有效地削弱涡的产生,这对于劈缝下游壁面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缘劈缝 气膜冷却 扰流柱实度 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城市外围绿色空间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
4
作者 章晓航 仇水贵 +1 位作者 王苏燕 史梦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418-10421,共4页
城市外围绿色山体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拓展空间和城市生命的能量延续空间,笔者通过阐述城市郊区绿地存在的现实意义、存在问题和认识上的不足,提出保护、利用城郊山体延脉的风景林地,构建和优化绿地群落,说明不同的有效路径对城市生态... 城市外围绿色山体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拓展空间和城市生命的能量延续空间,笔者通过阐述城市郊区绿地存在的现实意义、存在问题和认识上的不足,提出保护、利用城郊山体延脉的风景林地,构建和优化绿地群落,说明不同的有效路径对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郊区绿地 绿地群落 生态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