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中凹陷西次洼古近系东营组异常高孔带特征及成因机制
1
作者 朱文奇 昝春景 +5 位作者 张莹 王涛 史朝文 巴李霞 陈亮 季汉成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0,共11页
通过钻井和测井资料分析,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渤中凹陷西次洼古近系东营组储层特征、异常高孔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渤中凹陷西次洼古近系东营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 通过钻井和测井资料分析,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渤中凹陷西次洼古近系东营组储层特征、异常高孔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渤中凹陷西次洼古近系东营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原生粒间孔次之。②研究区异常高孔带主要发育在2400~3400m的深度区,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蚀孔、颗粒溶蚀孔和微裂缝。③研究区东营组储层物性主要受原始沉积环境的控制,辫状河三角洲内前缘亚相储层分选性好、粒径中等、胶结物含量低,具有优良的储集性能。④研究区东营组成岩阶段为中成岩A期,因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0.5%≤Ro≤1.0%),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和岩屑等不稳定组分被溶蚀而形成了大量溶蚀次生孔隙;硫酸盐的热氧化还原反应(TSR反应)生成的H2S也形成了少量次生孔隙,有效改善了储层的物性。辫状河三角洲内前缘和浅水三角洲内前缘沉积微相中TSR反应区和胶结—溶蚀相分布区为研究区有利储层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孔带 次生溶孔 沉积环境 辫状河三角洲内前缘 TSR反应 东营组 古近系 西次洼 渤中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