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爆破扰动高应力巷道围岩力学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常聚才 齐潮 +4 位作者 殷志强 史文豹 吴博文 王拓 高翔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为研究深井厚硬顶板采场巷道围岩在高静载和强动载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基于相似模拟试验分析原岩应力、采动应力及爆破扰动三阶段的巷道围岩应力场与位移场,结合光纤环向应变场研究巷道围岩破坏特征,探索爆破扰动应力波在不同煤岩体... 为研究深井厚硬顶板采场巷道围岩在高静载和强动载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基于相似模拟试验分析原岩应力、采动应力及爆破扰动三阶段的巷道围岩应力场与位移场,结合光纤环向应变场研究巷道围岩破坏特征,探索爆破扰动应力波在不同煤岩体中的传播规律及巷道动力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开挖后顶底板卸压明显,两帮产生应力集中区,采动应力阶段应力集中区范围增加50%,爆破后顶板围岩沿垮落角大范围卸压,应力沿巷道左肩窝逆时针逐渐增大;浅部巷道围岩呈现向自由面膨胀–变形,受巷道肩窝处剪切滑移错动影响,锚杆、锚索支护场产生相反的位移量,应力波扰动后,巷道左帮产生拉伸裂纹并与锚杆支护场连成宏观裂纹,裂纹发育高度大于锚杆支护场高度;巷道围岩顶底板呈现明显的张拉破坏特征,左右肩角呈现张拉及剪切复合破坏形式;应力波由小阻抗介质进入大阻抗介质的衰减速度最快,在同种介质中衰减速度次之,由大阻抗介质进入小阻抗介质中应力波峰值反而增大,应力波峰值强度衰减后仍大于巷道顶板极限抗拉强度,导致巷道围岩大变形失稳并产生一定程度的动力响应。基于应力波连续穿过层状岩体理论模型,结合动静载叠加理论,可优化爆破参数从而实现减冲抗冲主被动联合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静载 强动载 巷道围岩 爆破扰动 高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沿空掘巷含软弱夹层顶板离层破坏特征及控制研究
2
作者 常聚才 郭钇君 +3 位作者 吴博文 史文豹 齐潮 王宏达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102,共15页
含软弱夹层顶板对深部沿空掘巷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为有效控制深部高偏应力沿空掘巷含软弱夹层顶板离层破坏,基于含软弱夹层组合体试件力学试验及受采动影响下沿空掘巷数值模拟试验,获得了软弱夹层层厚、层数和层位对顶板的影响以及偏... 含软弱夹层顶板对深部沿空掘巷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为有效控制深部高偏应力沿空掘巷含软弱夹层顶板离层破坏,基于含软弱夹层组合体试件力学试验及受采动影响下沿空掘巷数值模拟试验,获得了软弱夹层层厚、层数和层位对顶板的影响以及偏应力条件下含软弱夹层顶板离层演化规律,阐释了含软弱夹层顶板沿空掘巷失稳主要原因,结合顶板支护载荷和煤柱支撑载荷下的悬臂梁力学模型,对含软弱夹层顶板控制要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离层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随着软弱夹层厚度和层数增加,对组合体力学特性劣化影响逐渐变大,软弱夹层位于低位时对组合体试件的劣化影响强于高位,组合体试件破裂均由软弱夹层产生,并随着层厚、层数和层位的不同呈现差异化破裂发育特征。沿空掘巷后主剪切破裂带由顶板左肩角产生并与软弱夹层邻近岩层破裂区相互连接,导致软弱夹层离层严重,主剪切破裂带发育形态和顶板非协调变形程度随主应力偏转角度以及软弱夹层层厚、层数和层位变化,揭示了含软弱夹层顶板沿空掘巷失稳机理。推导了顶板支护载荷和煤柱支撑载荷下的巷道顶板离层解析式,发现软弱夹层在锚固区内的离层量比在锚固区外减少79%,离层大小各主控因素影响程度及其控制优化顺序依次为煤柱支撑载荷—顶板支护载荷—顶板弹性模量。针对深部沿空掘巷含软弱夹层顶板的离层规律和控制要点,提出了“提高煤柱承载能力、减少顶板裂隙发育、增加软弱夹层顶板变形协调性”的离层联合控制方法。现场离层监测显示顶板最大离层量为10 mm,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控制含软弱夹层顶板离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深部开采 软弱夹层 剪切破裂带 顶板离层 变形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影响下巷道围岩的力学特征及支护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史文豹 李杨 +2 位作者 张振全 李传明 殷志强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5-38,42,共5页
针对巷道过断层构造难以稳定支护的难题,以谢一矿A3煤层回风上山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及现场应用等方法,研究了断层构造影响下巷道围岩力学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受断层构造影响,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差异明显,尤... 针对巷道过断层构造难以稳定支护的难题,以谢一矿A3煤层回风上山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及现场应用等方法,研究了断层构造影响下巷道围岩力学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受断层构造影响,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差异明显,尤其针对巷道掘进过程中的关键区域,其支护方案侧重点有所不同;相比巷道无支护情况,锚网索加强支护技术提高了巷道围岩整体承载能力。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该支护技术实现了过断层区域巷道围岩的有效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构造 巷道支护 锚网索 合理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和强承压水作用下大倾角断层防水煤柱宽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牛心刚 张永将 +4 位作者 马海峰 李传明 李家卓 史文豹 殷志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5-77,共3页
针对煤层位于断层上盘的大倾角正断层防水煤柱的合理宽度留设,采用数力学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的综合研究方法,同时考虑沿煤层方向和沿煤层底板方向的复合作用,在沿煤层方向分别建立了煤柱采动影响区、弹性核区和断层裂隙带煤柱宽度的数... 针对煤层位于断层上盘的大倾角正断层防水煤柱的合理宽度留设,采用数力学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的综合研究方法,同时考虑沿煤层方向和沿煤层底板方向的复合作用,在沿煤层方向分别建立了煤柱采动影响区、弹性核区和断层裂隙带煤柱宽度的数学模型,在沿煤层底板方向深入分析了煤层底板抵抗水压破坏的力学机理,揭示了断层防水煤柱合理宽度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断层防水煤柱宽度的计算必须考虑采动矿压和断层裂隙带的双重影响;当断层下盘为特厚含水层时,防水煤(岩)柱合理宽度的计算还要考虑煤层底板能否抵抗承压水的破坏;最后形成了特大落差正断层防水煤(岩)柱合理宽度的计算方法。工程实践表明,所留设的煤柱宽度合理,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断层 防水煤柱 断层裂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坚硬顶板冒落撞击摩擦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冬 常聚才 +2 位作者 史文豹 傅菊根 黄文尧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6,共6页
针对大倾角坚硬顶板垮落时岩块撞击摩擦产生火花点燃采空区遗煤和瓦斯的突出问题,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室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工作面坚硬顶板岩石的化学成分和能量转化情况,得出了中煤新集二矿岩石撞击摩擦产生火花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含... 针对大倾角坚硬顶板垮落时岩块撞击摩擦产生火花点燃采空区遗煤和瓦斯的突出问题,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室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工作面坚硬顶板岩石的化学成分和能量转化情况,得出了中煤新集二矿岩石撞击摩擦产生火花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含有黄铁矿的石英砂岩能够增加引燃采空区遗煤和瓦斯的概率;在8 kN和12 kN压力下分别摩擦60次,光面摩擦和粗糙面摩擦升温均为1.0~2.1℃,且岩石表面升温与摩擦时间(次数)成一次线性关系,与岩石表面粗糙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在不同高度(0.9、1.0、1.5 m)下进行撞击试验,岩石表面升温与碰撞时岩块所具有的能量以及碰撞次数成正相关的关系。根据上述影响因素给出深孔预裂爆破、顶板走向钻孔及上隅角埋管综合抽采等预防措施,可有效实现采空区防火、防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防火 岩石撞击 岩石摩擦 能量分析 弱化顶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作用下端锚锚固体力学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常聚才 齐潮 +3 位作者 殷志强 史文豹 贺凯 吴昊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294-3304,共11页
为研究动载作用下巷道围岩失稳破坏机制,基于SHPB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冲击气压(0.2、0.3、0.4、0.5、0.6 MPa)下预应力端锚锚固体的应力波传播规律及层裂破坏特征,采用图解法计算了锚固体试件的层裂强度及应变率,建立了锚固体层裂损伤... 为研究动载作用下巷道围岩失稳破坏机制,基于SHPB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冲击气压(0.2、0.3、0.4、0.5、0.6 MPa)下预应力端锚锚固体的应力波传播规律及层裂破坏特征,采用图解法计算了锚固体试件的层裂强度及应变率,建立了锚固体层裂损伤模型并采用高速摄像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不同冲击气压下试件应力波峰值应变均呈指数形式衰减,且空间衰减幅值及衰减指数与冲击气压呈正相关关系;锚固体试件层裂首先发生在自由端附近,沿反射波传播方向层裂厚度逐渐增加,0.3 MPa冲击气压以上,试件每两处层裂面中间产生一道新层裂;在18~33 s^(-1)应变率范围内,应变率率效应占主导地位,层裂强度最高达69 MPa,而应变率为41 s^(-1)时,层裂强度降低至17 MPa;锚固体自由端在动载冲击后出现层裂闭合现象,但在锚固端由于锚固界面残余黏聚力作用,层裂位置未发生闭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载 锚固体 应力波衰减 层裂 应变率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影响下底板应力分布和破坏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牛心刚 马海峰 +3 位作者 李传明 李家卓 史文豹 张永将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19,48,共5页
采用FLAC5.02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煤层开采过程中断层对底板应力峰值与塑性区变化的影响。对不同断层倾角,断层刚度和底板水压下底板应力峰值和塑性区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现场实测,对有无断层条件下破坏深度进行对比。断层倾角越小... 采用FLAC5.02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煤层开采过程中断层对底板应力峰值与塑性区变化的影响。对不同断层倾角,断层刚度和底板水压下底板应力峰值和塑性区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现场实测,对有无断层条件下破坏深度进行对比。断层倾角越小,底板应力峰值越高,底板破坏区范围越大;断层倾角越大,底板破坏区范围越小,最终发展为"X"型。断层刚度的增加,没有对底板塑性区产生明显的影响,只是从断层带一侧改善了底板突水通道。随着底板水压的增大,塑性区范围没有明显变化,底板应力峰值的波动程度也不大。无断层存在,底板破坏深度为0~17 m;断层带的存在使底板破坏深度增大了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区 应力峰值 断层倾角 断层刚度 水压 破坏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作用下全锚锚固体应力波传播及破坏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常聚才 齐潮 +2 位作者 殷志强 史文豹 高翔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96-2007,共12页
深井巷道受动载扰动变形严重,明晰动载作用下锚固支护体的应力波传播及破坏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霍普金森杆(SHPB)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冲击气压下锚固体试件的应力波传播规律,基于一维应力波理论计算了锚固体的层裂强度;利用ABAQUS数... 深井巷道受动载扰动变形严重,明晰动载作用下锚固支护体的应力波传播及破坏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霍普金森杆(SHPB)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冲击气压下锚固体试件的应力波传播规律,基于一维应力波理论计算了锚固体的层裂强度;利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还原了动载冲击试验,再现了锚固体试件的应力波传播全过程,分析了锚固体轴向不同位置处的应变–时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随冲击气压增大,应力波衰减速度越快,空间响应幅值及衰减系数逐渐增大,锚固体试件层裂强度与冲击气压呈正相关关系,0.6 MPa冲击气压下的层裂强度相较于0.4 MPa冲击气压下增加了41%,呈现出明显的应变强化效应;②锚固尾部及中部锚固剂的应力波峰值应变略大于围岩峰值应变,而锚固端部由于净拉应力作用导致围岩峰值应变骤增;③锚杆、锚固剂及围岩3者动力响应具有时序性,锚固围岩与锚固剂率先受到压缩应力波作用,锚杆产生滞后于锚固剂与围岩的拉伸应力波,阻止锚固体试件发生协同破坏;④锚固尾部锚杆、锚固剂及围岩应变起跳时间间隔为0,随着应力波向锚固中部及端部传递,3者应变起跳间隔时间逐渐增加,锚杆峰值应变随之增加,锚固端部锚杆破坏最严重,随冲击气压的增大,3者不协同作用逐渐加剧,锚固体试件加速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载作用 锚固体 应力波传播 层裂强度 应变–时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压力对煤体渗透率及水压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海峰 李传明 +2 位作者 李家卓 牛心刚 史文豹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73,共3页
为获得注水过程中注水压力对煤体渗透率的影响规律和煤体内水压的分布特征,对3组不同煤层煤样进行了不同注水压力下渗透率变化试验研究,并模拟了注水压力分别为3、5、8 MPa时煤体内水压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煤样渗透率随着注水压力的增... 为获得注水过程中注水压力对煤体渗透率的影响规律和煤体内水压的分布特征,对3组不同煤层煤样进行了不同注水压力下渗透率变化试验研究,并模拟了注水压力分别为3、5、8 MPa时煤体内水压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煤样渗透率随着注水压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满足一元三次多项式的变化规律;煤体内水压分布范围呈""形分布,注水压力一定时,随着至孔壁距离的增加水压逐渐减小,渗流速度亦逐渐减小;随着注水压力的增加,水压梯度和有效作用范围逐渐增大,随着至孔壁距离的增加,水压梯度逐渐减小,水压的最大作用范围半径约为9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注水压力 压力梯度 煤体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层钻孔水力重复压裂增透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丰安祥 史文豹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90,共4页
基于张集矿煤层地应力高、透气性低的特点,为了改善张集矿井下瓦斯抽采效率,采用相似模拟与工程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得出了水力重复压裂煤层过程中裂隙发育、扩展演化特征以及上覆岩层卸压、增透机制。并提出了穿层钻孔'重复压裂&... 基于张集矿煤层地应力高、透气性低的特点,为了改善张集矿井下瓦斯抽采效率,采用相似模拟与工程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得出了水力重复压裂煤层过程中裂隙发育、扩展演化特征以及上覆岩层卸压、增透机制。并提出了穿层钻孔'重复压裂'及'先压后冲'相结合的压裂技术增加煤层渗透性,并根据模拟结果合理选择现场压裂施工参数进行现场工程试验,结果表明,该水力压裂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煤层瓦斯抽采量,缩短抽采达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层钻孔 水力压裂 增透机制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北矿沿空掘巷临空活动段围岩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丰安祥 史文豹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1-34,共4页
为了分析临空活动段对沿空巷道围岩支护的影响,以顾北矿南一采区1322(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UDEC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对临空活动段沿空掘巷煤柱的应力分布及围岩稳定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临空活动段留设煤柱存在应力集中现象... 为了分析临空活动段对沿空巷道围岩支护的影响,以顾北矿南一采区1322(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UDEC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对临空活动段沿空掘巷煤柱的应力分布及围岩稳定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临空活动段留设煤柱存在应力集中现象,不同支护工况下可能发生压剪破坏,并且巷道帮部压力大于顶压。现场应用表明锚网索联合槽钢梁加强支护顶板和巷帮的围岩控制技术能有效提高临空活动段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临空活动段 围岩变形控制 采空区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后底板破坏深度探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付翔 杨勇 史文豹 《建井技术》 2022年第1期30-34,共5页
为探究祁东矿8_(2)31工作面采后底板破坏影响范围,采用数值模拟及地质雷达探测法,对8_(2)31工作面底板破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底板破坏起始于工作面前方一定范围,随着工作面推进,煤层底板破坏深度不断增加,同时,回采巷道受... 为探究祁东矿8_(2)31工作面采后底板破坏影响范围,采用数值模拟及地质雷达探测法,对8_(2)31工作面底板破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底板破坏起始于工作面前方一定范围,随着工作面推进,煤层底板破坏深度不断增加,同时,回采巷道受掘进和采动的双重扰动,其底板破坏范围稍大于工作面底板破坏范围;8_(2)31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数值模拟结果与地质雷达探测基本一致,其深度约为23.9~26.28 m;证明了应用地质雷达对底板破坏探测结果的可靠性,减少了底板破坏探测工作量,为相近煤层开采底板破坏超前预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 破坏深度 数值模拟 地质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H2400/16/24型悬移支架在芦岭煤矿9101工作面中的应用
13
作者 程东峰 史文豹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第27期39-39,共1页
通过对ZH2400/16/24型悬移支架在芦岭煤矿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探讨了该悬移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并分析得到了该支架在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为相似地质条件工作面的使用提供了良好参考。
关键词 悬疑支架 工作面 支架安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载速率含水煤样力学响应及宏微观破坏机制研究
14
作者 许庆钊 史文豹 +4 位作者 常聚才 苗壮 闫澳运 李传明 齐潮 《岩土力学》 2025年第3期881-893,共13页
为探明工作面注水防冲解危后,回采速率对含水煤体裂隙结构发育的影响,对不同含水率煤样(Dr、Se、Sa)开展不同加载速率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分析加载速率效应影响下含水煤样力学特性及声发射特征,通过分形维数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 为探明工作面注水防冲解危后,回采速率对含水煤体裂隙结构发育的影响,对不同含水率煤样(Dr、Se、Sa)开展不同加载速率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分析加载速率效应影响下含水煤样力学特性及声发射特征,通过分形维数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揭示不同加载速率含水煤样微观结构破断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的增加弱化煤样峰值强度,诱导声发射振铃计数和能量信号滞后出现,水的润滑作用降低煤样张拉裂纹占比,颗粒发生水化作用的同时是降低其脆性属性和改变断口特征的主要原因,断口由脆性断裂向塑性断裂、穿晶断裂向沿晶断裂方向转变;加载速率的增加抑制煤样内部裂纹充分扩张,增强煤样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减弱加载初期的累计损伤,导致声发射振铃计数和能量信号逐渐靠近峰值处显现,声发射累计能量从长时缓增-短时突增向短时缓增-短时突增转变;加载速率越快,lg(ML_(eq)/M)-lg L_(eq)(M为碎块总质量,ML_(eq)为小于等效边长L_(eq)的碎屑质量,L_(eq)为等效边长)曲线k值斜率越小,分形维数越大,煤样破碎程度越小,增强煤样脆性属性改变煤样断口形貌。研究成果可为工作面快速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一定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速率 含水率 声发射 分形维数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软岩真三轴劈裂注浆裂隙扩展特征研究
15
作者 乔龙全 常聚才 +2 位作者 严良欢 齐潮 史文豹 《岩土力学》 2025年第3期833-850,共18页
地层软岩在劈裂注浆加固过程中裂隙扩展特征不明,经验化注浆参数设计不能有效加固围岩。为研究原位软岩劈裂注浆裂隙扩展特征,通过类软岩真三轴劈裂注浆试验,结合声发射参数特征,获得了不同主应力差与不同预制裂隙角度对裂隙扩展的影响... 地层软岩在劈裂注浆加固过程中裂隙扩展特征不明,经验化注浆参数设计不能有效加固围岩。为研究原位软岩劈裂注浆裂隙扩展特征,通过类软岩真三轴劈裂注浆试验,结合声发射参数特征,获得了不同主应力差与不同预制裂隙角度对裂隙扩展的影响规律,并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方法对在三向应力下软岩试件劈裂压力差异及劈裂裂隙扩展转向机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劈裂裂隙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与其起伏程度随主应力差的增大而减小,劈裂过程中试件剪切裂纹占比随垂直压力增大而先减少后稳定;随着预制裂隙与垂直主应力夹角不断增大,初次劈裂压力先增大后减小,预制裂隙角度为0°与90°时,预制裂隙对劈裂裂隙扩展方向影响较小,预制裂隙为60°时,劈裂裂隙与预制裂隙发生贯通,预制裂隙角度为30°时,劈裂裂隙在浆液高压力的作用下转向交错;结合裸孔劈裂理论,对三向应力下劈裂压力差异与转向机制进行分析,软岩试件所受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的比值越大,其三向应力裸孔内劈裂的抗拉强度与巴西法测得抗拉强度的比值越小,劈裂裂隙初次劈裂扩展方向为裸孔环向压应力最小方向,扩展过程中会向预制裂隙两端应力集中处偏转,岩体应力分布变化是导致劈裂裂隙扩展转向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裂注浆 类软岩 真三轴 主应力差 预制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