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 1
-
-
作者
程曦
史惠燕
杨益涵
牛雨晴
苏海兰
肖荣凤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出处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200,共11页
-
基金
福建省重大科研专项(2022NZ029017)
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高质量发展超越“5511”协同创新工程项目(XTCXGC2021019)
+1 种基金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英才项目(YC202100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平台(CXPT2023)。
-
文摘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防治药剂,本研究采集具有典型炭疽病症状的多花黄精叶片并分离纯化病原菌,再利用形态学特征、ITS-CHS-GAPDH-ACT-TUB2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测定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生产上常用于炭疽病防治的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共获得86株菌株,分别鉴定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喀斯特炭疽菌C.karsti和白蜡树炭疽菌C.spaethianum,三者的分离频率依次为67.44%、11.63%和20.93%,且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3种多花黄精炭疽菌的抑菌效果均最佳,对果生炭疽菌、喀斯特炭疽菌和白蜡树炭疽菌的EC_(50)分别为0.381、0.105 mg/L和0.122 mg/L;其次是450 g/L咪鲜胺水乳剂,EC_(50)分别为1.465、1.994 mg/L和2.261 mg/L;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3种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略差,EC_(50)分别为10.232、3.899 mg/L和1.057 mg/L,说明不同杀菌剂对炭疽菌的毒力差异较大,不同种类炭疽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综上所述,果生炭疽菌、喀斯特炭疽菌和白蜡树炭疽菌是福建地区多花黄精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果生炭疽菌是优势种,而喀斯特炭疽菌可引起多花黄精炭疽病为国内首次报道。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50 g/L咪鲜胺水乳剂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适用于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田间防治。
-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炭疽病
病原菌鉴定
药剂筛选
-
Keywords
Polygonatum cyrtonema
anthracnose disease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fungicide screening
-
分类号
S435.67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