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植被毯覆盖对裸露边坡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朱琳 张晶晶 +6 位作者 赵艳婷 史常青 赵廷宁 杨建英 张艳 张子元 张之韬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37,共7页
[目的]解决裸露边坡植被恢复初期覆盖无纺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等问题,探索无污染环保型的绿色养护技术,为农业废弃物(如作物秸秆等)的资源化利用寻找一条有效途径。[方法]利用人工修筑的土石边坡,分25°的阳坡和阴坡、35&#... [目的]解决裸露边坡植被恢复初期覆盖无纺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等问题,探索无污染环保型的绿色养护技术,为农业废弃物(如作物秸秆等)的资源化利用寻找一条有效途径。[方法]利用人工修筑的土石边坡,分25°的阳坡和阴坡、35°的阳坡和阴坡,采用撒播+覆盖不同材料不同规格的无种子纤维植被毯、直接覆盖不同材料不同规格的带种子纤维植被毯,分析了不同纤维植被毯覆盖对物种种类、植被盖度、地上部分生物量、植被生活型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1)300 g/m^(2)的椰丝纤维植被毯在先撒播后覆盖的方式下对裸露边坡植被恢复效果最好。(2)300 g/m^(2)椰丝纤维植被毯在先撒播后覆盖的方式下恢复植被的盖度及生物量较大。(3)有纤维植被毯覆盖的样地,植被生长情况较好,植被的生活型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植物数量显著优于裸地(p<0.05)。(4)椰丝植被毯通过带种植被毯覆盖的样方多样性更好,丰富度、物种均匀度更高,优势度物种较少,更适合不同植物种的生长发育。[结论]植被毯覆盖对样地生物量、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及物种均匀度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未来对裸露边坡可以广泛使用植被毯覆盖方式促进植被恢复及植被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生态工程 纤维植被毯 植被恢复 裸露边坡 农业废弃物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覆盖对高寒矿区扰动界面土壤蒸发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杨春艳 王小展 +3 位作者 史常青 杨建英 孙智龙 邓莫楠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6,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无机材料的透水性和地表覆盖对土壤蒸发的影响,以期为解决冻土区因矿产资源开采所造成的水分下渗困难、蒸散量增加等问题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8种无机材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微观结构及反射特性等基本物理性质;设... [目的]探讨不同无机材料的透水性和地表覆盖对土壤蒸发的影响,以期为解决冻土区因矿产资源开采所造成的水分下渗困难、蒸散量增加等问题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8种无机材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微观结构及反射特性等基本物理性质;设置了3种降雨强度条件,研究材料在不同使用厚度下的透水性能;开展蒸发试验,探究了不同材料覆盖对土壤水分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1)材料间的干湿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及反射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玻璃轻石J1、玻璃轻石J2及陶粒3种材料通气性和持水性较适中;(2)在透水性能方面,火山石、麦饭石、陶粒、玻璃轻石J1及玻璃轻石J2性能较优,且材料透水性与雨强、使用厚度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p<0.01);(3)在蒸发抑制性能方面,玻璃轻石J1、玻璃轻石J2、陶粒、火山石及膨胀珍珠岩可显著降低土壤累积蒸发量(p<0.05)。[结论]不同材料之间物理特性(微观结构、反射率等)差异明显,玻璃轻石J1、玻璃轻石J2及陶粒3种覆盖材料较其他材料能更好地抑制土壤蒸发的发生,可为高寒矿区冻土层近自然重构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矿区 冻土退化 透水性 无机多孔材料 蒸发抑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吸水树脂改良煤矸石基质水分特性
3
作者 孙智龙 杨建英 +5 位作者 史常青 李成 李睿杰 杨春艳 王小展 邓莫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3,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分数的高吸水树脂(SAP)对矿区煤矸石基质容重、孔隙度、毛管水运移规律和保水性等方面的改善状况,阐明SAP最佳使用量下煤矸石基质的水分运移规律,为无土矿区煤矸石基质水分条件改善提供依据,实现矿区煤矸石固废资...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分数的高吸水树脂(SAP)对矿区煤矸石基质容重、孔隙度、毛管水运移规律和保水性等方面的改善状况,阐明SAP最佳使用量下煤矸石基质的水分运移规律,为无土矿区煤矸石基质水分条件改善提供依据,实现矿区煤矸石固废资源化利用,为植被生长提供适宜条件。【方法】通过室内土柱试验模拟质量分数0%、0.1%、0.2%、0.3%和0.4%的SAP对煤矸石基质水分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1)SAP可以改善煤矸石基质物理性质,随SAP使用量的增加,煤矸石基质容重呈下降趋势,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呈上升趋势;(2)SAP会极显著抑制煤矸石毛管水上升高度,且质量分数在0%~0.4%范围内,随SAP使用量的增加抑制效果逐渐增强,但当SAP质量分数为0.4%时,对煤矸石毛管水抑制程度较0.3%差异不显著;(3)最小显著差异法拟合分析得到:煤矸石毛管水上升高度随时间变化呈幂函数增加趋势(P<0.01),上升速率与时间变化呈对数函数下降趋势;(4)在室内通风条件下,72 h内不同SAP质量分数的煤矸石基质含水率持续降低,纯煤矸石(SAP质量分数0%)基质含水率下降趋势最大,水分损失率为15.96%,SAP质量分数为0.3%与0.4%下降趋势较小,水分损失率分别为3.90%和3.52%,差异不显著,且作用时间越长,SAP的保水性能表现越突出。【结论】SAP可以改善煤矸石基质水分条件,且在一定范围内,含量越高改善效果越显著。因此从经济和效果两方面考虑,首选质量分数为0.3%的SAP应用于无土矿区煤矸石基质中,为植被生长提供适宜的水气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毛管水运移 高吸水树脂 固废资源化利用 保水性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CO-SAP对高寒矿区不同级配煤矸石水分与披碱草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孙智龙 杨建英 +7 位作者 史常青 李成 李睿杰 王小展 杨春艳 邓莫楠 杨欣蕊 李佳静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15-4927,共13页
煤矸石保水性差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障碍因子,为提高煤矸石基质的保水性,以SOCO–SAP(高分子聚合物常用作保水材料,以下简称SAP)质量分数、容重、煤矸石粒径级配3个方面研究重构煤矸石基质水分及披碱草生长特性,筛选出适宜于高寒矿区... 煤矸石保水性差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障碍因子,为提高煤矸石基质的保水性,以SOCO–SAP(高分子聚合物常用作保水材料,以下简称SAP)质量分数、容重、煤矸石粒径级配3个方面研究重构煤矸石基质水分及披碱草生长特性,筛选出适宜于高寒矿区保水层重构的材料参数规格。结果表明:SAP的使用极显著地提高了煤矸石的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在容重和级配相同的条件下,其含量与SAP的使用量呈正相关;SAP可降低煤矸石的入渗速率,使用量越高,抑制水分入渗能力越强,在同一质量分数下,不同级配煤矸石的湿润锋到达土柱底部所用时间从短到长依次为偏砂<偏壤<偏黏;SAP质量分数为0.1%与0.2%时,不同级配煤矸石各深度体积含水率提升较小,但使用量为0.3%和0.4%作用效果明显,且2者无明显差异,表明SAP适量使用时,对煤矸石的水分运移效果最佳;随SAP使用量的提高,不同级配煤矸石基质所表现出的披碱草生物量为(偏壤>偏砂>偏黏),且在偏壤级配下,SAP使用量为0.3%时,生物量最大。因此,建议首选容重为1.3 g/cm^(3)、偏壤级配(2∶2∶2∶2∶2)、SAP质量分数为0.3%,来作为高寒矿区保水层构建的主要基质配比,其次是容重为1.3 g/cm^(3)、偏壤或偏砂级配、SAP使用量为0.3%或0.4%,这些配比基质保水性能较好,但植生性较前者较弱。该结果可为高寒无土矿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为类似典型矿区土地复垦和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矿区 煤矸石 高吸水树脂 含水量 粒径级配 保水性 披碱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人工草地土壤CO_2和CH_4通量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史常青 卢新卫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91-94,共4页
采用最新的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监测系统,对人工草地春季土壤CO_2和CH_4通量进行测定,研究植物复苏期人工草地土壤CO_2和CH_4通量的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人工草地土壤CO_2通量有明显日变化特征,通量变化范围为-6.47~3... 采用最新的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监测系统,对人工草地春季土壤CO_2和CH_4通量进行测定,研究植物复苏期人工草地土壤CO_2和CH_4通量的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人工草地土壤CO_2通量有明显日变化特征,通量变化范围为-6.47~3.75μmol/(m^2·s),最大值出现在10∶00~12∶00之间,最小值出现在16∶00~17∶00之间,土壤5 cm温度是草地土壤CO_2通量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人工草地CH_4通量也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的波动性要大于夜晚,全天的波动范围为-16.31~13.13nmol/(m^2·s),在16∶00~18∶00之间出现最大值,在10∶00~11∶00之间降到最小值,土壤10 cm温度是草地土壤CH_4通量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CO2通量 CH4通量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半干旱区集水造林条件下林木生长适宜的土壤水分环境 被引量:107
6
作者 贺康宁 张光灿 +2 位作者 田阳 史常青 宋吉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6,共7页
20 0 0年在山西方山 ,采用LI-62 0 0光合测定系统和LI-1 60 0稳态气孔仪 ,对不同集水措施试验地的刺槐、侧柏和苹果的生理指标进行了实地观测 ,并辅以相同树种实地盆栽苗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林木生理指标观测 ,研究了林木净光合速率、羧... 20 0 0年在山西方山 ,采用LI-62 0 0光合测定系统和LI-1 60 0稳态气孔仪 ,对不同集水措施试验地的刺槐、侧柏和苹果的生理指标进行了实地观测 ,并辅以相同树种实地盆栽苗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林木生理指标观测 ,研究了林木净光合速率、羧化效率、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 :维持刺槐、侧柏和苹果净光合作用的最佳土壤含水量分别为 1 7 1 3 %、1 5 9%和 1 6 1 1 % ,三树种维持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土壤含水量依次为 1 3 2 3 %、1 0 66%和 1 2 3 8% ;羧化效率最高时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依次为 1 5 7%、1 5 5 %和 1 5 8% ;土壤水合补偿点分别为 4 5 5 %、3 91 %和 4 49%。上述三树种蒸腾速率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 1 8 82 %、1 9 70 %和 1 6 3 3 %。根据集水造林的基本构思 ,可选取维持最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作为集水造林林木密度调控的土壤水分阈值和林木需水量的低限计算条件。这一指标可量化为刺槐 1 0 %~ 1 3 % ,苹果 1 0 %~ 1 2 5 % ,侧柏 9 5 %~ 1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半干旱区 林木生长 集水造林 土壤含水量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大通退耕还林地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高国雄 李文忠 +3 位作者 周心澄 贾俊姝 史常青 刘国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5,共5页
对青海大通县退耕还林地生物量和林地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浅山区,群落总生物量和总生产力与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呈显著正相关,以模式D(中国沙棘)的总生物量和总生产力最大,为29.5 t/hm2和9.36 t/(hm2.a),排序为模式D(中国沙棘)&... 对青海大通县退耕还林地生物量和林地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浅山区,群落总生物量和总生产力与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呈显著正相关,以模式D(中国沙棘)的总生物量和总生产力最大,为29.5 t/hm2和9.36 t/(hm2.a),排序为模式D(中国沙棘)>模式C(青杨+枸杞)>模式E(柠条)>模式B(紫花苜蓿)>模式A(川赤芍)。在脑山区,总生物量和总生产力主要取决于乔木层的生物量,以模式F最大,排序为模式F(青海云杉)>模式G(华北落叶松)>模式J(青杨+中国沙棘)>模式K(青海云杉+中国沙棘)>模式H(白桦+青海云杉);同时,乔木层的生产力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产力之和呈显著负相关,乔木层对其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物量 生产力 青海大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川河流域低位脑山区退耕还林的土壤效应 被引量:6
8
作者 高国雄 周心澄 +2 位作者 史常青 李文忠 李世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5-211,共7页
在青海大通县北川河流域低位脑山区选取了青海云杉(F)、华北落叶松(G)、白桦+青海云杉(H)、青海云杉+中国沙棘(J)、油菜(CK)等5种退耕还林配置模式,比较了不同配置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孔隙度、稳渗速率以模式F(... 在青海大通县北川河流域低位脑山区选取了青海云杉(F)、华北落叶松(G)、白桦+青海云杉(H)、青海云杉+中国沙棘(J)、油菜(CK)等5种退耕还林配置模式,比较了不同配置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孔隙度、稳渗速率以模式F(青海云杉)的最大,分别为53.62%、6.8 mm/min;土壤结构系数以模式H(白桦+青海云杉)最大,为94.751%;土壤全N、水解N、全K、速效K平均值以模式F(青海云杉)的最高;土壤抗性指数以模式F(青海云杉)的最大,为1.652 s/g。土壤效应综合评价得分以模式F最高,表明模式F为低位脑山区退耕还林最佳配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效应 退耕还林 配置模式 北川河流域 脑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大通退耕还林工程区林木生产力和水分生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贺康宁 李世荣 +1 位作者 史常青 周心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2,共5页
为明确青海大通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发展方向,2002年至2003年,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县20世纪80年代退耕还林后,现存人工林群落标准地调查和解析木分析,研究了青杨灌木混交林、白桦云杉混交林、落叶松纯林、紫果云杉纯林、白桦纯林等5种类型的... 为明确青海大通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发展方向,2002年至2003年,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县20世纪80年代退耕还林后,现存人工林群落标准地调查和解析木分析,研究了青杨灌木混交林、白桦云杉混交林、落叶松纯林、紫果云杉纯林、白桦纯林等5种类型的林木生产力和林木水分生产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地区的植物气候生产潜力约为8462kg(hm2·a),2100~3333株hm2密度的青杨灌木混交林、白桦纯林、紫果云杉纯林和白桦云杉混交林的生产力指标可作为该地区常规造林技术条件下乔木成林的现实生物量生产潜力标准.其中,紫果云杉纯林和白桦纯林成林的现实潜在水分生产率分别为17.22和22.14kg(hm2·mm·a),青杨灌木混交林和白桦云杉混交林成林的现实潜在水分生产率分别为21.14和19.09kg(hm2·mm·a).表明上述类型的造林模式是今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林木生产力 水分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生长促进剂对喷播灌木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寒晓 朱立娟 +5 位作者 王英宇 杨华 史常青 赵斌 赵廷宁 谢千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7-646,共10页
北京高速公路边坡喷播绿化后多出现灌草竞争问题,无法实现以灌木为主的目标群落。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灌木竞争力,选择促进剂浸种催芽的方法,进行了植物生长促进剂浸泡灌木种子的发芽试验和播种试验,以期发现"提早种子发芽时间,促... 北京高速公路边坡喷播绿化后多出现灌草竞争问题,无法实现以灌木为主的目标群落。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灌木竞争力,选择促进剂浸种催芽的方法,进行了植物生长促进剂浸泡灌木种子的发芽试验和播种试验,以期发现"提早种子发芽时间,促进幼苗生长"的促进剂种类及质量浓度。应用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促进剂溶液对灌木种子进行浸泡处理,观测植物生长促进剂溶液对种子发芽时间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将发芽试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 t检验(P<0.05)后发现:(1)植物生长促进剂对灌木种子发芽势有提高作用,能使灌木种子在短期内尽可能多发芽,可增强灌木种子自身的竞争力。(2)对发芽高峰和发芽持续时间,不同灌木种子影响不一,延长和缩短的范围一般在2~3 d。将播种试验结果利用R语言进行因子分析,并结合发芽试验结果进行促进剂质量浓度筛选,结果通用质量浓度促进剂筛选结果为萘乙酸10^(-8)mg·L^(-1),专用质量浓度促进剂筛选结果为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复硝酚钠6 mg·L^(-1),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赤霉素160 mg·L^(-1),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赤霉素100 mg·L^(-1)。研究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边坡喷播中出现的灌草竞争问题,促进以灌木为主的目标群落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植物生长促进剂 喷播 灌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肿瘤科护士对恶性肿瘤护理的认知现状调查及对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翠玲 常丽英 史常青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9期47-47,共1页
目的通过对肿瘤科护士对恶性肿瘤护理的认知进行调查,从护理角度提出问题解决对策。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该院自2009年7月—2011年8月收治的300例病患进行护理,从不同学历、经验护理人员的护理手段以及认知方面观察护理效果,从而提出解... 目的通过对肿瘤科护士对恶性肿瘤护理的认知进行调查,从护理角度提出问题解决对策。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该院自2009年7月—2011年8月收治的300例病患进行护理,从不同学历、经验护理人员的护理手段以及认知方面观察护理效果,从而提出解决策略。结果经过该院调查发现,学历高、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要优于学历低的护理人员。结论肿瘤科护士对恶性肿瘤护理的认知高,则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因此应该建立一种人性化的,以临终关怀模式为基础的护理模式,以提高我院肿瘤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认知,提高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认知调查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废弃采石场立地条件类型划分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得利 孙永康 +3 位作者 杨建英 史常青 张艳 张春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97,共8页
【目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和ArcGIS技术结合成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新手段,而准确划分立地类型是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和造林绿化的关键基础步骤。本研究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技术和ArcGIS技术,快速、准确地实现对冀北山区废弃采石场立地条件类... 【目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和ArcGIS技术结合成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新手段,而准确划分立地类型是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和造林绿化的关键基础步骤。本研究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技术和ArcGIS技术,快速、准确地实现对冀北山区废弃采石场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方法】以草帽山废弃采石场为试验区,采用数量化理论Ⅰ与ArcGIS空间分析,对废弃采石场的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再得到立地类型分布图,并与实地立地因子分类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结果】利用上述方法将冀北草帽山采石场废弃地划分为9种立地类型,同时根据立地分级结果将试验区立地定量评价为4个等级;与实地立地类型调查结果对比发现,本研究划分结果精度高达96%。【结论】无人机遥感影像与ArcGIS技术的结合应用不仅能实现采石场废弃地立地类型的高精度划分,还能够为采石场废弃地以期合理规划造林绿化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采石场 数量化理论I 无人机遥感 GIS 立地类型划分 精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2地震后北川次生灾害迹地植被的自然恢复与更新 被引量:7
13
作者 崔艳红 史常青 +3 位作者 孙丽文 彭贤锋 张艳 赵廷宁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9-226,共8页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5·12大地震的重灾区,次生灾害种类多样,植被受损严重。为了解5·12大地震后不同次生灾害迹地植物群落自然恢复情况,在北川羌族自治县选取落石、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5种次生灾害迹地和1种未受损林地,...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5·12大地震的重灾区,次生灾害种类多样,植被受损严重。为了解5·12大地震后不同次生灾害迹地植物群落自然恢复情况,在北川羌族自治县选取落石、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5种次生灾害迹地和1种未受损林地,通过设180个大小样方来进行野外调查和数量分析,研究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及物种相似性。结果表明:(1)次生灾害迹地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多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草本植物为主,群落物种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落石自然恢复地(B4)>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混交林(ck)>堰塞湖自然恢复地(B5)>泥石流自然恢复地(B2)=滑坡自然恢复地(B3)>崩塌自然恢复地(B1)。(2)次生灾害迹地乔木层优势种是桤木,灌木层优势种是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草本层优势种是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等禾本科和菊科植物。(3)物种相似性在次生灾害迹地与未受损林地差异较大,其中物种相似性系数大小依次为:B4(0.19)>B5(0.13)>B2(0.10)>B3(0.06)>B1(0.02);不同次生灾害迹地之间更为相似,且B2,B3,B4,B5样地之间物种相似性系数在0.2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态学 5·12地震 次生灾害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植物相似性 北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北方抗旱造林树种适宜区分布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佳琪 魏广阔 +2 位作者 史常青 赵廷宁 钱云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3-77,共15页
【目的】樟子松、油松、山桃和山杏作为中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的常用造林树种,具备抗旱耐寒特性和保持水土的功能,研究其适宜空间分布对中国北方植被恢复具有指导作用。【方法】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的樟子松、油松、山桃和山杏为... 【目的】樟子松、油松、山桃和山杏作为中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的常用造林树种,具备抗旱耐寒特性和保持水土的功能,研究其适宜空间分布对中国北方植被恢复具有指导作用。【方法】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的樟子松、油松、山桃和山杏为研究对象,获取树种地理分布点位数据和与树种生态学相关的24个环境因子(地形、土壤和气象),基于协同克里金插值法,将限制因子叠加法与最大熵模型(MaxEnt)相结合,研究4类树种适宜区分布。【结果】(1)4类树种MaxEnt模型预测精度达到准确水平(AUC>0.90)。(2)影响樟子松分布的主导因子依次为土壤类型、最冷月均温和最冷月平均风速;油松的主导因子依次为高程、年均气温标准差、土壤类型、年降水量;山桃的主导因子依次为最暖月均温、高程、年极端最低气温、年均降水量标准差、坡度、土壤类型;山杏的主导因子依次为高程、土壤类型、最暖月平均降水量、湿润系数、最暖月均温。(3)樟子松中高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油松、山桃和山杏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内蒙古等地。【结论】MaxEnt模型模拟结果,可准确反映4类树种的适宜区分布情况,结果可为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区绿化造林提供适地适树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区 最大熵模型 樟子松 油松 山桃 山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模式下张宣铁尾矿生态恢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瑞鹏 史常青 +4 位作者 杨建英 史丽丽 魏广阔 刘韵 闫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6-76,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植被模式对铁尾矿库生态恢复效果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张宣矿区的植被模式,以解决铁尾矿废弃地土壤养分低下、植物生长困难和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方法】以该区铁尾矿库的14种植被模式为研究对象,从植物生长特征、植被... 【目的】探讨不同植被模式对铁尾矿库生态恢复效果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张宣矿区的植被模式,以解决铁尾矿废弃地土壤养分低下、植物生长困难和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方法】以该区铁尾矿库的14种植被模式为研究对象,从植物生长特征、植被群落特征、土壤养分情况等方面选取指标对其恢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各模式植被盖度普遍处于中上水平,油松、沙棘、芦苇和野艾蒿分别为研究区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优势种;乔木、乔灌等模式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灌木、灌草等恢复模式,但丰富度指数普遍较差。不同植被模式、不同土壤深度对土壤养分均影响显著,该区土壤富含速效钾,但缺乏氮、磷和有机质。经CRITIC-GRA法得分排序,油松、油松+洋白蜡、沙棘+胡枝子为研究区内得分排名前3的模式,评价等级为“优”,所有恢复措施中仅自然恢复措施评价等级为“差”。【结论】建议当地采用覆土整地植苗恢复措施,植物种选择上优先考虑油松+沙棘或胡枝子+野艾蒿或草木犀,另外可施用适量氮磷肥或有机肥,以加快铁尾矿库土壤养分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模式 CRITIC-GRA 植物多样性 土壤养分 尾矿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夏秋两季黑麦草光合特性的喷播基质含水量阈值分级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小勇 史常青 +6 位作者 赵廷宁 邢富强 王璞 郝佩雯 张晶晶 王晶 孙慧杰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8-208,共11页
【目的】针对客土喷播基质过度灌溉造成坡面水土流失、影响植物生长等问题,提出植被生长的喷播基质适宜含水量阈值。【方法】采用种植盆模拟裸露创面客土喷播试验,设计5种喷播基质水分梯度;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夏、秋季黑麦草... 【目的】针对客土喷播基质过度灌溉造成坡面水土流失、影响植物生长等问题,提出植被生长的喷播基质适宜含水量阈值。【方法】采用种植盆模拟裸露创面客土喷播试验,设计5种喷播基质水分梯度;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夏、秋季黑麦草Lolium perenne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和胞间二氧化碳(CO_(2))摩尔浓度(C_(i))等光合参数,分析夏、秋季黑麦草光合参数与喷播基质含水量的关系。【结果】①夏、秋季黑麦草净光合速率水合补偿点的喷播基质相对含水量(CRW)分别为35.02%和30.83%(即实际质量含水量分别为10.63%和9.36%)。②夏、秋季黑麦草P_(n)下降,由气孔限制转变为非气孔限制的喷播基质CRW均为55.00%(即实际质量含水量为16.70%)。③黑麦草喷播基质含水量阈值可分为5种类型,即“无产无效水”“低产低效水”“中产中效水”“中产高效水”“高产高效水”。【结论】①客土喷播绿化以快速恢复植被为目标时,可保持喷播基质含水量在“高产高效水”范围,以此为标准进行灌溉,夏季为76.25%≤CRW≤78.17%,其实际质量含水量为23.15%~23.73%;秋季为73.61%≤CRW≤76.02%,其实际质量含水量为22.35%~23.08%。②客土喷播绿化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并恢复基本植被(即恢复到当地自然植被盖度)为目标时,可保持喷播基质含水量在“中产高效水”范围,以此为标准进行灌溉,夏季为55.00%≤CRW≤76.25%,其实际质量含水量为16.70%~23.15%;秋季为55.00%≤CRW≤73.61%,其实际质量含水量为16.70%~22.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播基质适宜含水量 净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阈值分级 黑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云水库上游地区不同雨型对坡面径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毕彪 杨建英 +2 位作者 钱云楷 史常青 艾宪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7-615,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自然降雨雨型对径流过程的影响。【方法】根据降雨数量特征及雨峰集中时间对密云水库上游地区自然降雨进行二级分类,分别探究不同雨型及过程雨型下的径流特征。【结果】①根据降雨量(P)、降雨历时(t)、最大30 min雨强(I... 【目的】探讨不同自然降雨雨型对径流过程的影响。【方法】根据降雨数量特征及雨峰集中时间对密云水库上游地区自然降雨进行二级分类,分别探究不同雨型及过程雨型下的径流特征。【结果】①根据降雨量(P)、降雨历时(t)、最大30 min雨强(I30)可将研究区降雨划分为3类:P_(2t3)I_(2)雨型(中雨量、长历时、中雨强)、P_(1t2)I_(1)雨型(小雨量、中历时、小雨强)、P_(3t1)I_(3)雨型(大雨量、短历时、大雨强),其中,P_(1t2)I_(1)雨型在研究区发生频次最高,占比81.01%。4种过程雨型的发生频次从大到小依次为均匀型、前峰型、后峰型、中峰型。②不同雨型下的径流特征差异明显,从单次降雨看,P_(3t1)I_(3)雨型单次产流能力最强,P_(2t3)I_(2)雨型在研究区的径流贡献率最大。③不同过程雨型对径流特征影响较大,降雨量集中在降雨前期最容易产流。④降雨量对径流深的影响最大,I_(30)对径流深、径流系数及径流深峰值的影响均比较大,且对径流深峰值的影响要大于对径流深的影响。【结论】坡面径流特征对降雨雨型及过程雨型敏感性很高,采用合理的雨型划分方法研究雨型—径流关系可提高水力侵蚀研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型划分 径流过程 聚类分析 降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2地震后北川县受损林地立地因子与植被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王娟 赵廷宁 史常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8-150,共3页
对四川省北川县在5.12地震中21个受损林地进行立地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主导因子提取。结果表明,在该范围内,土壤硬度变量在第1因子中占有较大比重,为0.910,因此第1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土壤情况;基岩类型变量在第2因子中占0.895,因此第... 对四川省北川县在5.12地震中21个受损林地进行立地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主导因子提取。结果表明,在该范围内,土壤硬度变量在第1因子中占有较大比重,为0.910,因此第1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土壤情况;基岩类型变量在第2因子中占0.895,因此第2因子反映的是基岩情况;坡向变量在第3因子中占0.832,因此第3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地形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受损林地 因子分析法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保铁路隧道不渗不漏的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史常青 《铁道标准设计》 2005年第2期62-64,共3页
通过在渝怀铁路第 11标段隧道防水施工中的实践与技术探讨 ,提出为实现隧道不渗不漏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铁路隧道 不渗漏 防水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堑锚索桩板墙施工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史常青 《铁道勘察》 2007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结合工程实际,论述了山区铁路深路堑路基新型加固防护支挡结构物———锚索桩板墙施工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桩前土体的开挖、桩的施工、锚索预应力的施加等环节非常重要,是确保施工安全顺利的关键。
关键词 锚索桩 桩板墙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